北碚金刀峽場鎮(zhèn)上有位奇女—現(xiàn)年25歲的王芳,雙腳掌反長走路竟如常人!人群中不細看她腳上穿的鞋,根本無法辨別。如今她已是一個3歲小男孩的母親。上月24日,王芳還在場鎮(zhèn)上開起一家“葷豆花”,兄弟父母全部為她打工。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名15歲少女竟與男友接吻后死亡,原因是她患有花生過敏癥,而男友剛巧吃完花生醬三文治,讓她不知不覺間舔食其口中殘留的花生醬,當場休克。 德斯科格斯陷入過敏性休克狀態(tài)后,立即被送往醫(yī)院急救。醫(yī)生雖為她注射腎上腺素,仍無法搶救,少女終告不治。
認牙
治牙的華大夫,醫(yī)術(shù)可謂頂天了。您朝他一張嘴,不用說哪個牙疼、哪個牙酸、哪個牙活動,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賽假牙一樣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賽真牙一樣得用。他哪來的這么大的能耐,費猜!
華大夫人善、正派、規(guī)矩,可有個毛病,便是記性差,記不住人,見過就忘,忘得干干凈凈。您昨天剛?cè)ニ脑\所瞧蟲子牙,今兒在街頭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認得您了,您惱不惱?要說他眼神差,他從不戴鏡子,可為嘛記性這么差?也是費猜!
后來,華大夫出了一件事,把這兩個費猜的問題全解開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來了兩位便衣偵探,進門就問,今兒上午有沒有一個黑臉漢子到診所來。長相是絡(luò)腮胡子,腫眼泡兒,挨著右嘴角一顆大黑痣。華大夫搖搖頭說:“說不得了。”
偵探問:“您一上午看幾號?”
華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號。”
偵探說:“這就奇了!總共一上午才六個人,怎么會記不住?再說這人的長相,就是在大街上掃一眼,保管也會記一年。告明白你吧,這人上個月在估衣街持槍搶了一家首飾店,是通緝的要犯,您不說,難道跟他有瓜葛?”
華大夫平時沒脾氣,一聽這話登時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鉗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說:“我華家三代行醫(yī),治病救人,從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記不得就是記不得!我也明白告訴你們,那禍害人的家伙要給我瞧見,甭你們來找我,我找你們?nèi)ィ ?/p>
兩位偵探見牙醫(yī)動怒,齜著白牙,露著牙花,不像裝假。他們遲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華大夫真的慌慌跑到巡捕房來。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說那搶首飾店的家伙正在開封道上的“一壺春”酒樓喝酒呢!巡捕聞知馬上趕去,居然把這黑臉巨匪捉拿歸案了。
偵探說:“華大夫,您怎么認出他來的?”
華大夫說:“當時我也在‘一壺春’吃飯,看見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認出他嘴角那顆黑痣,這長相是你們告訴我的,可我還不敢斷定就是他,天下不會只有一個嘴角長痣的,萬萬不能弄錯!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顆虎牙,這牙我給他看過,記得,沒錯!我便趕緊報信來了!”
偵探說:“我還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認出來了呢?”
華大夫哈哈大笑,說:“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認識人,可認識牙呀!”
偵探聽罷,驚奇不已。
這事傳出去,人們對他那費猜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記不住人,不是毛病,因為他不記人,只記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醫(yī)術(shù)還能不高?
蘇大夫本名蘇金傘,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yī),正骨拿環(huán),天津衛(wèi)掛頭牌。
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
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
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格色。
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
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傘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y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
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后準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
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
“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xiàn)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y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
不等張四感激,轉(zhuǎn)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
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涂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
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
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guī)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蘇七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nèi)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元后傳(選自《漢書》)
上即位數(shù)年,無繼嗣,體常不平。定陶共王來朝,太后與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賞賜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為纖介。共王之來朝也,天子留,不遣歸國。上謂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諱,一朝有它,且不復相見。爾長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國邸,旦夕侍上,上甚親重。大將軍鳳心不便共王在京師,會日蝕,鳳因言:“日蝕,陰盛之象,為非常異。定陶王雖親,于禮當奉籓在國。今留侍京師,詭正非常,故天見戒。宜遣王之國。”上不得已于鳳而許之。共王辭去,上與相對涕泣而決。
京兆尹王章素剛直敢言,以為鳳建遣共王之國非是,乃奏封事言日蝕之咎矣。天子召見章,延問以事,章對曰:“天道聰明,佑善而災(zāi)惡,以瑞異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繼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此正義善事,當有祥瑞,何故致災(zāi)異?災(zāi)異之發(fā),為大臣顓政者也。今聞大將軍猥歸日蝕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國,茍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顓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蝕,陰侵陽、臣顓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天子曾不一舉手,鳳不內(nèi)省責,反歸咎善人,推遠定陶王。且鳳誣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樂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屬,內(nèi)行篤,有威重,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詘節(jié)隨鳳委曲,卒用閨門之事為鳳所罷,身以憂死,眾庶愍之。又鳳知其小婦弟張美人已嘗適人,于禮不宜配御至尊,托以為宜子,內(nèi)之后宮,茍以私其妻弟。聞張美人未嘗任身就館也。且羌胡尚殺首子以蕩腸正世,況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見,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見者。鳳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選忠賢以代之。”
章曰自鳳之白罷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聞?wù)卵裕熳痈绣唬{之,謂章曰:“微京兆尹直言,吾不聞社稷計!且唯賢知賢,君試為朕求可以自輔者。”于是章奏封事,薦中山孝王舅瑯邪太守馮野王“先帝時歷二卿,忠信質(zhì)直,知謀有余。野王以王舅出,以賢復人,明圣主樂進賢也。”上自為太子時數(shù)聞野王先帝名卿,聲譽出鳳遠甚,方倚欲以代鳳。
初,章每召見,上輒辟左右。時太后從弟長樂衛(wèi)尉弘子侍中音獨側(cè)聽,具知章言,以語鳳。鳳聞之,稱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謝上曰:“臣材駑愚戇,得以外屬兄弟七人封為列侯,宗族蒙恩,賞賜無量。輔政出入七年,國家委任臣鳳,所言輒聽,薦士常用。無一功善,陰陽不調(diào),災(zāi)異數(shù)見,咎在臣鳳奉職無狀,此臣一當退也。《五經(jīng)》傳記,師所誦說,咸以日蝕之咎在于大臣非其人,《易》曰‘折其右肱’,此臣二當退也。河平以來,臣久病連年,數(shù)出在外,曠職素餐,此臣三當退也。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誅廢,臣猶自知當遠流放,又重自念,兄弟宗族所蒙不測,當殺身靡骨死輦轂下,不當以無益之故有離寢門之心,誠歲余以來,所苦加侵,日日益甚,不勝大愿,愿乞骸骨,歸自治養(yǎng),冀賴陛下神靈,未埋發(fā)齒,期月之間,幸得瘳愈,復望帷幄,不然,必置溝壑。臣以非材見私,天下知臣受恩深也;以病得全骸骨歸,天下知臣被恩見哀,重巍巍也。進退于國為厚,萬無纖介之議。唯陛下哀憐!”其辭指甚哀,太后聞之為垂涕,不御食。
上少而親倚鳳,弗忍廢,乃報鳳曰:“朕秉事不明,政事多闕,故天變婁臻,咸在朕躬。將軍乃深引過自予,欲乞骸骨而退,則朕將何向焉!《書》不云乎?‘公毋困我’。務(wù)專精神,安心自持,期于亟廖,稱朕意焉。”于是鳳起視事。上使尚書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補吏,而私薦之,欲令在朝阿附諸侯;又知張美人體御至尊,而妄稱引羌胡殺子蕩腸,非所宜言。”遂下章吏。廷尉致其大逆罪,以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天子,私為定陶王。”章死獄中,妻子徙合浦。
何羅魚是一種怪魚,一個腦袋十個身子,聲音像吠犬,據(jù)說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癰腫病,另一說此魚可御火。
胡文煥圖說云:“亦可以御火。”楊慎補注云:“何羅魚,今八帶魚也。”吳任臣《廣注》引《異魚圖贊》云:“何羅之魚,十身一首;化而為鳥,其名休舊;竊糈于舂,傷隕在臼;夜飛曳音,聞舂疾走。”袁珂按:“休舊,即鵂鵑,亦即鴟鵂。云竊糈受傷,‘夜飛曳音’,又仿佛同于姑獲鳥。”這樣說來,十首一身的姑獲鳥(鬼車),是否就是一首十身的何羅魚化身而來?王崇慶云:“何羅之魚,鬼車之鳥,可以并觀。”《東次四經(jīng)》之茈魚亦一首十身。郭璞《圖贊》云:“一頭十身,何羅之魚。” 《山海經(jīng)》:何羅魚出譙明山譙水中,聲如吠犬,食之已瘧。今登萊海上三月,何羅魚始至,味甚美,即寧波之鲞也。(清·王士稹《香祖筆記》卷二)
下榻的由來: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
榻:狹長而較矮的床,實為一種坐具。如《孔雀東南飛》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詩句是頌揚滕王閣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區(qū)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稱道徐陳兩位賢士。
徐孺,即徐孺子,名穉,東漢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潔。“下陳蕃之榻”,使陳蕃放下榻來。
陳蕃,時為豫章太守,他不接賓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臥宿,徐走了就把榻掛起來。《后漢書·徐璆傳》是這樣記載的:“蕃在郡不接賓客,惟@①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縣之。”
《后漢書·陳王列傳》也有類似記載: “郡人周@②,高潔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陳蕃能致焉。學而不名,特設(shè)一榻,去則縣之。”
所以陳蕃下榻成了禮賢下士的代稱。現(xiàn)在借用“下榻”一詞來作為對客人住處的尊稱。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鬧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現(xiàn)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訪問,在什么地方留宿,寫作在何處下榻。
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義了。 涸轍之鮒的典故 莊周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
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
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自譯:莊周家境貧寒,因此到監(jiān)河侯那借糧。監(jiān)河侯說:“好的!我馬上就可以得到俸祿了,(等錢到了)我將借給你三百兩銀子,好嗎?” 莊周忿然變(臉)色道:“我昨天來(的路上),(聽見)在道路中間有東西在叫喊。
(我)四周環(huán)顧一看,在車轍中有(條)鮒魚。我問它道:‘鮒魚啊!你這是在干什么啊?’(鮒魚)回答說:‘我,是東海的水族臣民。
您有沒有斗升之水讓我活命啊?’我說:‘好啊,我將去說服南方的吳越國王,引來西江的水來迎接您,好嗎?’鮒魚忿然變色道:‘我失去了我慣常生活的環(huán)境,我沒有安身之地了。我只要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了。
您卻說這樣的話,還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鋪去找我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
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nèi)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方面有所成就。
示例:雖然他失之東隅,但是他收之桑榆。 投筆從戎: 《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典故: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30歲的班超與母親隨同哥哥班固前往洛陽為官。
由于家境貧寒,他經(jīng)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時間久了,班超開始覺得厭煩,認為長期于這種事沒有出息。
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嘆地說:"大丈夫縱然沒有雄才大略,也應(yīng)當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yè),獲得封侯的賞賜,怎么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 同他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反感地說:"你們這些庸碌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
他作戰(zhàn)英勇,身先士卒,得到了升遷。后來,漢明帝派班超多次出使西域,班超憑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lián)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孟母三遷: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zhì),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典故其一:(原文)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ng]氏守節(jié)。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
義形于色 [ yì xíng yú sè ]
【解釋】:形:表現(xiàn);色:面容。仗義不平之氣在臉上流露出來。
【出自】:《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示例】:吳蓀甫“~”地舉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邊上猛擊一下。
◎茅盾《子夜》五
出 處
《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奇人異事 [ qí rén yì shì ]
基本釋義
奇人:異人,非常之人。異事:不平常的事;特別事件。奇怪的事;難以理解的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