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應先從簡單的入手:《三字經》、《增廣賢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經》、《弟子規(guī)》。
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于西學,才提出了“國學”抄這個概念?,F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睂W、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世之學 政治經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百理、易學、農學、工藝等等。 小學生主要了解了解國學的歷史就可以了。
第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第二,必須要明白什度么是正確的教育。
第三,任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身體力行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推薦去看由南公懷瑾先生親自選定的國學經典:兒童中國經典導讀1-18冊。
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來看看出自{北京匯賢雅國學堂}的資料吧。寫的很全哦!
這是部分,還可以進他們網站查看?。?!
修養(yǎng)應用及思想史關系書類
《論語》 《孟子》
《論語》為二千來國人思想之總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勢力亦與相埒,此二書可謂國人內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學者熟讀成誦,即不能,亦須翻閱多次,務略舉其辭,或摘記其身心踐履之言以資修養(yǎng)。
《論語》、《孟子》之文,并不艱深,宜專讀正文,有不解處,方看注釋。注釋之書,朱熹《四書集注》,為其生平極矜慎之作,可讀,但其中有隨入宋儒理障處,宜分別觀之。清儒注本,《論語》則有戴望《論語》注,《孟子》則有焦循《孟子》正義最善。戴氏服膺顏習齋之學,最重實踐,所注似近孔門真際,其訓詁亦多較朱注為優(yōu),其書簡潔易讀。焦氏服膺戴東原之學,其孟子正義在清儒諸經新疏中為最佳本,但文頗繁,宜備置案頭,遇不解時,或有所感時,則取供參考。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乃戴氏一家哲學,并非專為注釋《孟子》而作,但其書極精辟,學者終需一讀,最好是于讀《孟子》時并讀之,既知戴學綱領,亦可以助讀《孟子》之興味。
焦循《論語通釋》,乃摹仿《孟子字義疏證》而作,將全部《論語》拆散,標準重要諸義,如言仁,言忠恕……等,列為若干目,通觀而總詮之可稱治《論語》之一良法且可應用其法以治他書。
右兩書篇頁皆甚少,易讀。
陳灃《東塾讀書記》中讀《孟子》之卷,取《孟子》學說分項爬疏,最為精切,其書不過二三十頁,宜一讀以觀前輩治學方法,且于修養(yǎng)亦有益。
《易經》
此書為孔子以前之哲學書,孔子為之注解,雖奧衍難究,然總須一讀。吾希望學者將《系辭傳》、《文言傳》熟讀成誦,其卦象傳六十四條,則用別紙鈔出,隨時省覽。
后世說《易》者言人人殊,為修養(yǎng)有益起見,則程頤之《程氏易傳》差可讀。
說《易》最近真者,吾獨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樓易學》三書(《易通釋》、《易圖略》、《易章句》)皆稱精詣,學者如欲深通此經,可取讀之,否則可以不必。
《禮記》
此書戰(zhàn)國及西漢之“儒家言”叢編,內中有極精純者,亦有極破碎者,吾希望學者將《中庸》、《大學》、《禮運》、《樂記》四篇熟讀成誦,《曲禮》、《王制》、《檀弓》、《禮器》、《學記》、《坊記》、《表記》、《緇衣》、《儒行》、《大傅》、《祭義》、《祭法》、《鄉(xiāng)飲酒義》諸篇 ,多游覽數次,且摘錄其精要語。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經注疏》內鄭注孔疏?!缎⒔洝分再|與《禮記》同,可當《禮記》之一篇讀。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書,希望學者將此區(qū)區(qū)五千言熟讀成誦。
注釋書未有極當意者,專讀白文自行尋索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時,兩圣并稱,故此書非讀不可,除《備城門》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讀。
注釋書以孫詒讓《墨子間詁》為最善,讀《墨子》宜照讀此本。
《經》上、下,《經說》上、下四篇,有張惠言《墨子經說解》及梁啟超《墨經》兩書可參觀,但皆有未精愜處,《小取》篇有胡適新詁可參觀。
梁啟超《墨子學案》屬通釋體裁,可參觀助興味,但其書為臨時講義,殊未精審。
《莊子》
內篇七篇及雜篇中之《天下篇》最當精讀。
注釋有郭慶藩之《莊子集釋》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論》、《正論》、《性惡》、《禮論》、《樂論》諸篇最當精讀,余亦須全部游覽。
注釋書王先謙《荀子注》甚善。
《慎文子》 《慎子》 《公孫龍子》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qū)〗、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云山〗、君山銀針〖湖南岳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市〗、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ā?【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女德品德、辭令、儀態(tài)、女工)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鐵拐李、鐘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生的,有著中國特色的許多學問,這些學問不是在中西文化溝通以后才產生出來的,而是在東西文化溝通前就已經存在的中國文明與中國學問。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于西學,才提出了“國學”這個概念。
現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
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世之學 政治經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理、易學、農學、工藝等等。
以下做筆記:中國文學之最: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現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文化常識: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保喝?、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B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員。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正式科舉考試,時間每年一次,地點府(州)縣,應試者儒生、童生,獲取功名秀才鄉(xiāng)試,時間三年一次(秋),地點省城,應試者秀才,獲取功名(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時間三年一次(春),地點禮部(京城),應試者舉人,獲取功名(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時間會試后同年4月,地點宮殿,應試者貢士,獲取功名(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舉考試分類: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
連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會元——狀元古代科舉考試。
自從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并被《國學經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guī)矩,為人謙遜。
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zhàn)斗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fā)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薄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边@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仆”,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并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后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小學國學班教copy學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教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
“國學”一是稱我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二是指古代國家設立的學zd校,如太學、國子監(jiān)(據《現代漢語詞典》)。國學班,自然是為那些有志于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學生做準備的。
如果把開辦國學班僅作為高招專業(yè)設置的一個新的變化來看待的話,那么,“國學班”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用新瓶子重新裝盛的“陳年老酒”。
國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與正視。
于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國學”一說,產生于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
而關于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tǒng)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
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保ā秶鴮W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那么無疑也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于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于經部?!端膸烊珪肥侵袊糯畲蟮膮矔幾谇∧觊g,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
“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
背誦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二)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三)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后,讀古典名著。國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