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壽江陰王益老八十歲二首 其一》近現(xiàn)代:葉云峰
原文:
弄孫啖蔗舞萊衣,載酒東風(fēng)蕨正肥。
百稔椿萱常并蔭,十年桑拓已成圍。
譯文:邊吃甘蔗邊看舞蹈,逗小孫子玩,蕨菜迎著東風(fēng)長得很好。
百年椿樹長成參天大樹,十年前的桑樹已經(jīng)成圍園了。
2、《壽江陰王益老八十歲二首 其二》近現(xiàn)代:葉云峰
原文:
綠葉松身幾世修,籌添海屋日悠悠。
瑤臺勝會盡仙侶,蓬島春深晉玉鷗。
譯文:修了幾世才能擁有綠葉松身,三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相遇談笑風(fēng)生,當(dāng)互相詢問年歲時,回答妙趣橫生。
在瑤臺與各仙侶相會,在蓬萊仙島看海鷗翱翔。
3、《壽錦衣魯宣百戶母八十兼受封》明代詩人程敏政
原文:
禁衛(wèi)才名羨魯侯,誥頒新軸錦盤虬。
恩封不比尋常慶,慈壽將臨八十秋。
譯文:禁衛(wèi)都羨慕兼有才華與名望的魯侯,新頒的詔書上有盤曲的虬龍。
恩封不是尋常的慶賀,而是因為祖母的八十歲生日將要到了。
4、《和蜀公八十歲自詠》宋代詩人范祖禹
原文:
白發(fā)高山雪,新詩清水蓮。
福綏真樂只,燕處自超然。
譯文:白發(fā)好像高山的雪一樣白,新詩像清水里的蓮花。
對長輩真誠的請安,自然會處的非常好。
5、《千秋歲(戴丈夫婦慶八十)》宋代詩人史浩
原文:
宴席展,歡聲起。
蕊宮仙子繞,玉砌萊衣戲。
譯文:宴席開始了,歡聲笑語響起了。
蕊珠宮有仙子圍繞,在用玉石砌的臺階上表演萊衣戲。
龍耀七旬新紀(jì)跨,壽山詩海任飛騰。
龍年賀祖龍,壽比泰山松。
李桃枝葉茂,詩壇不老翁。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曾經(jīng)滄海橫流渡,亦賴家庭內(nèi)助賢。
連日凝神新墨勁,五更著意舊詩鮮。
如今但祝朝朝舞,當(dāng)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
桃李盛時甘寂寞,雪霜多后競青蔥。
根深更愛陽春雨,葉茂猶憐翠谷風(fēng)。
師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煥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遙,杖國而今又杖朝
詩苑豐收夸老將,政壇競秀領(lǐng)風(fēng)騷
陽春白雪抒懷抱,明月清泉尚節(jié)操
汝向期頤跨勁足,我來祝福奉蟠桃。
人長久,月長圓,春長在 翻一頁日歷,存百年基業(yè);
國永昌,家永睦,福永生 繪千幅藍(lán)圖,興萬代子孫。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佛心永恒 福壽綿長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時盛世昌春不老 歲月無情催白首
豐衣足食壽彌高 東風(fēng)有意煥青春
福壽綿長活百歲,身體康健行如風(fēng)。
耳聰目明無煩惱,笑對人生意從容。
蓬萊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鮮;
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無窮歲歲堅
古人創(chuàng)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xù)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jié)于頭頂把頭發(fā)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jié)的意思??偨侵唬ㄓ啄昃拖嘧R的好朋友)。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巴b”,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凹绑恰奔茨隄M15歲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xué):為15歲。
志學(xué)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xué)之年”。 束發(fā):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fā)束起來盤在頭頂。
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指剛成年。指二十歲。
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叭豕凇奔茨隄M20歲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
《禮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抖Y記·曲禮上》:“五十曰艾?!?/p>
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爸笔恰爸烀钡目s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jì)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jì)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
宋代: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譯文:
我不相信春天會討厭老年人,老年人還能送走幾個殘春?盡情地惜春行樂吧。且不要嫌沉溺行樂太多太頻。美麗的笑容,艷情的歌曲,都特別符合我的情味。我愛花愛酒簡直要愛得發(fā)狂,也不怕你嗔怪責(zé)備。因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純真實惠。
2、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譯文:
老人七十了還在賣酒,無數(shù)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路旁的榆莢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戲題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譯文:
一位老人獨坐磯頭上垂釣,湖面的桃花隨著溪水緩緩流去。竹竿隨風(fēng)輕輕擺動,煙波浩渺一望無際,不知道哪一條魚會上鉤?
4、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xì)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fā)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jīng)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細(xì)細(xì)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5、清平樂·朱顏漸老
元代:白樸
朱顏漸老,白發(fā)添多少?桃李春風(fēng)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閑云。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譯文:
青春的容顏逐漸衰老,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發(fā)?桃李、春風(fēng)就這么全都過去了,只剩下夕陽的余暉映出桑榆長長的影子。
再次來到江南,無一絲煙火之氣,自己就像是一片飄逸的閑云。我留戀這青山,不想離開,青山卻不一定能永遠(yuǎn)留在欣賞的人。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fēng)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yán)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xiāng)意,強(qiáng)插茱萸隨眾人。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jié),得一動宸儀。
金風(fēng)飄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yīng)在即,居高豈忘危。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于長安還揚(yáng)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沉醉東風(fēng) 重九 (元)關(guān)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 /hot/chongyang.htm 賞菊登高祈長壽 人共菊花醉重陽 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jié),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重陽節(jié)亦稱”登高節(jié)”,秋高氣爽、遍地黃花時節(jié),登山游覽,欣賞深秋美景,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重陽節(jié)登高,除了避禍消災(zāi)之外,還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壽含義,人們認(rèn)為”登高”可以長壽,所以重陽登高特別受人重視,尤其是受老人們的重視.1989年國家將重陽定為"老人節(jié)",于是老人們有了自己的節(jié)日。
§關(guān)于重陽: [重陽節(jié)簡介] [重陽節(jié)起源地] [重陽節(jié)起源] §重陽傳說: [重陽節(jié)的傳說] [吃重陽糕的傳說] [重陽節(jié)歌謠]------------------------------------------------------------------------------------------------------ 重陽詩篇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fēng)煙。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yán)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xiāng)意,強(qiáng)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jié),得一動宸儀。金風(fēng)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臨深應(yīng)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沉醉東風(fēng) 重九 (元)關(guān)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牡丹待放 姚王魏后上春臺,羞澀紅顏半未開。俗子安能窺艷色,芳心只待檀郎來。
注:姚王魏后:唐時姚崇家種植有黃色牡丹,稱為“牡丹之王”;魏徵家種植有紫色牡丹,稱為“牡丹之后”。檀郎:有情之人。
與歸夢老人酬唱 (限用杯、才、開字作韻) 天公賜我一交杯,節(jié)日情懷杜牧才。去歲未經(jīng)此門過,玫瑰今日為誰開?(歸夢老人) 含笑拈花且縱杯,騷人心慕薛濤才。
一觴一詠幽情暢,喚起嬌柔玫瑰開。(白草屋主) 桃源夢獲夜光杯,欲步當(dāng)年五斗才。
未肯東籬荷鋤去,仍歸網(wǎng)上覓花開。(歸夢老人) 一拍一呼一酌杯,大驚夢老溢詩才。
謫仙借與生花筆,跌宕風(fēng)云景象開。(白草屋主) 剛在電視里看了有關(guān)葡萄溝的戲,因而得句,白兄別笑話:葡萄溝里攝魂杯,美酒佳人聚巨才。
莫問東籬千菊面,天山花市為君開。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