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管理學家利克特提出,同時他發(fā)現(xiàn),運用“群體參與式”從事經營的主管人員取得的成就最大。
1、“專制-權威式”:專制、采用自上而下的溝通方式,很少信任下屬。對人采用恐懼與懲罰的方法,偶而兼用獎賞,決策權集中于自己。
2、“開明-權威式”:對下屬有一定信任和信心,并用獎賞和懲罰,允許一定的自下而上的溝通,授予下級一定的決策權,但牢牢掌握政策性控制。
3、“協(xié)商式”:對下屬抱有相當大的信任和信心,通常設法采納下屬意見;采用獎賞,偶爾用懲罰和一定程度的參與;進行上下雙向溝通;在最高層制定主要政策和總體決策的同時,允許低層部門作出具體問題決策,在某些情況下進行協(xié)商。
4、“群體參與式”:對下屬在一切事務上抱有信心和充分的信任,總是從下屬獲取設想和意見,并積極地加以采納;組織群體參與確定目標和評價實現(xiàn)目標的進展;積極從事上下雙向溝通;鼓勵各級組織作出決策。
領導方式 是指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對被領導者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是領導活動的模式化。依據(jù)不同的標準領導方式分為不同的類型。
按權力控制程度
可分為集權型領導、分權型領導和均權型領導。
按領導重心所向
可以分為以事為中心的領導、以人為中心的領導、人事并重式的領導。
按領導者的態(tài)度
分為體諒型領導、嚴厲型領導。
按決策權力大小
分為專斷型領導、民主型領導、自由型領導。
主要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不同的企業(yè)采取不同的領導方式!
領導方式就是領導者對待被領導者的行為模式。常見的領導方式有:
1、"專制-權威式":采用自上而下的溝通方式,很少信任下屬。對人采用恐懼與懲罰的方法,偶而兼用獎賞,決策權集中于自己。
2、"開明-權威式":對下屬有一定信任和信心,并用獎賞和懲罰,允許一定的自下而上的溝通,授予下級一定的決策權,但牢牢掌握政策性控制。
3、"協(xié)商式":對下屬抱有相當大的信任和信心,通常設法采納下屬意見;采用獎賞,偶爾用懲罰和一定程度的參與;進行上下雙向溝通;在最高層制定主要政策和總體決策的同時,允許低層部門作出具體問題決策,在某些情況下進行協(xié)商。
4、"群體參與式":對下屬在一切事務上抱有信心和充分的信任,總是從下屬獲取設想和意見,并積極地加以采納;組織群體參與確定目標和評價實現(xiàn)目標的進展;積極從事上下雙向溝通;鼓勵各級組織作出決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李克特提出的領導方式四體制說認為:領導方式可以分為 四種類型,即剝削式的集權領導、仁慈式的集權領導、協(xié) 商式的民主領導和參與式的民主領導。
領導方式的四體制各有其特征: 剝削式的集權領導:在這樣的組織中,決策都是由組 織的領導制定,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手段是恫嚇和威 脅 ,上下級互相不信任,因而組織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
仁慈式的集權領導:在這樣的組織中,決策也是由領 導者做出, 但在一定的范圍內, 也會代表被管理者的意見; 管理者一般會采用恩賜的手法進行管理,上級對下級缺乏 信任,下級對上級敬而遠之,報喜不報憂,工作缺乏主動 性,上下級的溝通只是表面的、膚淺的。
協(xié)商式的民主領導:在這樣的組織中,領導者實行部 分的參與制,被管理者在自己部門的范圍內有一定的發(fā)言 權,但宏觀的決策仍是有領導制定的,下級只可以做出具 體的決定;管理者主要采取鼓勵的方式進行管理,偶爾使 用懲罰的手段;領導者與下級溝通的程度比較深,彼此大 致信任。
參與式的民主領導:在這樣的組織中,領導者實施目 標管理,向下級提出具體的目標而不過多干涉下級實現(xiàn)目 標的方法;領導者主要使用獎勵的的方法調動職工積極 性;上下級之間充分信任,信息溝通準確流暢。
李克特認為參與式的民主領導的效果最好,能產生工 作的高效率,能使每一個人參與管理,上下級的關系也比 較理想。
(1)要注意分析工作的對象。工作對象不同,采用的工作方法就應有所不同。
(2)要考慮客觀條件。如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條件。方法的選擇必須依客觀條件轉移,此時、此地、此事有效的領導方法,彼時、彼地、彼事不一定有效。所以,不能做什么事都用一套辦法、一個模式。
(3)考慮領導方法的綜合運用。有些時候,完成某一領導任務的方法可能不止一個,這就有一個領導方法的綜合運用問題,按照實現(xiàn)領導目標的要求,選擇出各種必要可行的領導方法,并把它們綜合起來加以運用。還要考慮領導者自身的客觀情況,同樣的工作,不同的領導者選擇了不同的領導方法,都獲得了成功。
(4)要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領導方法。要繼承傳統(tǒng)的領導方法,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方法。
日常領導方法包括正確地運籌時間、熟練的主持會議、正確的處理公文等多方面的內容。
1)、運籌時間的方法。行政領導者工作千頭萬緒,要想提高行政效率,必須妥善地運籌時間。如把日常事務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分成A、B、C三類,集中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最重要的A類事物,兼顧比較重要的B類事物,而對不太重要的C類事物則交給別人去辦。要善于把零星時間集中起來使用;要集中一段時間不間斷地處理主要的領導事物;要善于用電話、電子郵件、上網(wǎng)等方式來處理公務,節(jié)約時間。
2)、主持會議的方法。行政領導者主持會議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要明確會議目的,事前做好充分準備;其二,要有議程的安排和議題的確定,必要時編印一些會議資料發(fā)給與會者;其三,要講究語言技巧,始終圍繞會議主題,激發(fā)與會者的積極思維,引起與會者的感情共鳴;其四,要善于打破沉默和冷場,善于中止會議中臨時出現(xiàn)的爭吵和糾紛;其五,要把握會議時間,控制會議進程;其六,要有議有決,形成共識,形成決議;其七,要及時吸收會議中有用的信息、有用的思想、有用的創(chuàng)見,擴大會議的成果;其八,要通過會議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
3)、處理公文的方法。公文式傳遞信息、實施領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行政領導者簽批處理公文要注意:控制發(fā)文、篩選來文、限期辦文、催促完文。此外,簽批公文要具體明確,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要抓落實。
4)、咨詢評估方法?,F(xiàn)代行政領導工作比以前更加復雜、難度更大,單憑個人的能力和經驗是不夠用的,因此在領導決策之前驚醒咨詢是現(xiàn)代領導普遍采用的一種有效方法。換言之,行政領導決策可以分為“謀”和“斷”兩個階段,要在“謀”的基礎上“斷”,要在預測的基礎上決策。行政領導者要在重大決策之前向專家學者進行咨詢,以便決策時打開0思路,減少失誤。行政領導的績效如何,領導決策實施的效果如何,都要進行評估。評估可以是定性評估,也可以是定量評估;可以是自我評估,也可以請他人評估;可以是事中評估,也可以事后評估。只有在評估的基礎上才能決定絕地是否已經完成;如沒完成,才能決定決策是應該繼續(xù)實施還是應該及時修正。
5)、網(wǎng)上行政與網(wǎng)上領導的方法。行政領導者要善于利用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來獲取信息。處理公務,與上下級及同級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電子政務”的手段,加快政府管理的公開化、透明化、規(guī)范化,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有利于行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一對一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快速地回應群眾的需求,回應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的變化。
希望能夠幫助你!
、簡述基本領導方法的內容。
【參考答案】 基本領導方法的內容,可分為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兩個方面。 (1)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方法是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①開調查會。
②解剖麻雀。 ③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
④胸中有數(shù)和種試驗田。 (2)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有: ①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②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相結合。 ③抓中心環(huán)節(jié)、“牽牛鼻子”和“彈鋼琴”。
④出“安民告示”和典型引路。 ⑤抓兩頭帶中間。
2、試述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 【參考答案】 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二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思想基礎。
所謂一切為了群眾,主要是指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事事對群眾負責,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把履行領導職責與對群眾負責統(tǒng)一起來。所謂一切依靠群眾,是指堅信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自己能夠解放自己,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事事、處處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認真吸取群眾的智慧。
(2)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包括三個步驟: ①深入群眾,收集群眾意見。
領導者的正確決策,歸根到底只能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如果不深入群眾進行調查,就不能制定適合實際的正確的方針、政策和計劃、方案。
②對群眾意見進行加工,形成領導決策。集中群眾的意見,不是簡單地羅列堆積,而是要經過選擇、整理和概括。
③發(fā)動群眾執(zhí)行決策并進行檢驗。這是發(fā)動群眾執(zhí)行領導決策并在實踐中檢驗決策是否正確,使其得到修改、充實、提高的過程。
3、試論群眾路線基本領導方法的原理。 【參考答案】 群眾路線基本領導方法包含三個基本原理: (1)在如何認識客觀世界問題上,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
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論;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歸根到底是群眾的實踐,所以,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2)在解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關系問題上,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向人民群眾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牢固樹立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黨要依靠群眾又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前進的觀念。
社會主義領導者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尊重群眾的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 馬克思主義者在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同時,并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出現(xiàn)及其能發(fā)揮巨大的作用,都是歷史的產物及其順應了歷史發(fā)展趨勢的結果。 歷史唯物主義還正確論述了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關系。
這就正確指明了社會主義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 (3)在堅持基本領導方法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貫穿唯物辯證法的原理。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科學。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也就是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作為基本領導方法組成部分的一般與個別相結合的方法,就是反映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F(xiàn)代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是人們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對客觀事物規(guī)律性的新認識,它為唯物辯證法充實了新的內容。
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都要用唯物辯證法原理去指導。 4、運用矛盾不平衡理論,說明毛澤東在論述注意工作方法時指出要“學會彈鋼琴”,并反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哲學依據(j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