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解剖案例來發(fā)現規(guī)律。特點是簡單易操作。
2、實地調查法、或田野調查法。到現場進行訪談、觀察等。特點是容易發(fā)現新問題。
3、問卷調查與統(tǒng)計分析法。通過發(fā)放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發(fā)現規(guī)律。特點是可以彌補案例分析和實地調查的偏頗性,樣本越大,普適意義越強。
4、數學建模法。如利用博弈論、結構方程模型、系統(tǒng)動力學等方法進行計算、推理、模擬等。特點是便于發(fā)現管理中的各種關系和機理。
編輯本段CPU控制器 控制器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程序計數器PC(ProgramCounter)和操作控制器0C(OperationController)三個部件組成,對協(xié)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
指令寄存器 指令寄存器:用以保存當前執(zhí)行或即將執(zhí)行的指令的一種寄存器。指令內包含有確定操作類型的操作碼和指出操作數來源或去向的地址。
指令長度隨不同計算機而異,指令寄存器的長度也隨之而異。計算機的所有操作都是通過分析存放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后再執(zhí)行的。
指令寄存器的輸人端接收來自存儲器的指令,指令寄存器的輸出端分為兩部分。操作碼部分送到譯碼電路進行分析,指出本指令該執(zhí)行何種類型的操作;地址部分送到地址加法器生成有效地址后再送到存儲器,作為取數或存數的地址。
存儲 [控制器] 控制器 器可以指主存、高速緩存或寄存器棧等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zhí)行的一條指令。當執(zhí)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取到數據寄存器(DR)中,然后再傳送至IR。
指令劃分為操作碼和地址碼字段,由二進制數字組成。為了執(zhí)行任何給定的指令,必須對操作碼進行測試,以便識別所要求的操作。
指令譯碼器就是做這項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字段的輸出就是指令譯碼器的輸入。
操作碼一經譯碼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發(fā)出具體操作的特定信號。 程序計數器 程序計數器:指明程序中下一次要執(zhí)行的指令地址的一種計數器,又稱指令計數器。
它兼有指令地址寄存器和計數器的功能。當一條指令執(zhí)行完畢的時候,程序計數器作為指令地址寄存器,其內容必須已經改變成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從而使程序得以持續(xù)運行。
為此可采取以下兩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在指令中包含了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在指令執(zhí)行過程中將這個地址送人指令地址寄存器即可達到程序持續(xù)運行的目的。
這個方法適用于早期以磁鼓、延遲線等串行裝置作為主存儲器的計算機。根據本條指令的執(zhí)行時間恰當地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就可以縮短讀取下一條指令的等待時間,從而收到提高程序運行速度的效果。
第二種辦法是順序執(zhí)行指令。一個程序由若干個程序段組成,每個程序段的指令可以設計成順序地存放在存儲器之中,所以只要指令地址寄存器兼有計數功能,在執(zhí)行指令的過程中進行計數,自動加一個增量,就可以形成下一條指令的地址 [控制器] 控制器 ,從而達到順序執(zhí)行指令的目的。
這個辦法適用于以隨機存儲器作為主存儲器的計算機。當程序的運行需要從一個程序段轉向另一個程序段時,可以利用轉移指令來實現。
轉移指令中包含了即將轉去的程序段入口指令的地址。執(zhí)行轉移指令時將這個地址送人程序計數器(此時只作為指令地址寄存器,不計數)作為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從而達到轉移程序段的目的。
子程序的調用、中斷和陷阱的處理等都用類似的方法。在隨機存取存儲器普及以后,第二種辦法的整體運行效果大大地優(yōu)于第一種辦法,因而順序執(zhí)行指令已經成為主流計算機普遍采用的辦法,程序計數器就成為中央處理器不可或缺的一個控制部件 操作控制器 CPU內的每個功能部件都完成一定的特定功能。
信息在各部件之間傳送及數據的流動控制部件的實現。通常把許多數字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通路稱為“數據通路”。
信息從什么地方開始,中間經過哪個寄存器或多路開關,最后傳到哪個寄存器,都要加以控制。在各寄存器之間建立數據通路的任務,是由稱為“操作控制器”的部件來完成的。
操作控制器的功能就是根據指令操作碼和時序信號,產生各種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正確地建立數據通路,從而完成取指令和執(zhí)行指令的控制。 工作原理 有兩種由于設計方法不同因而結構也不同的控制器。
微操作是指不可再分解的操作,進行微操作總是需要相應的控制信號(稱為微操作控制信號或微操作命令)。一臺數字計算機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控制部件和執(zhí)行部件。
控制器就是控制部件,而運算器、存儲器、外圍設備相對控制器來說就是執(zhí)行部件??刂撇考c執(zhí)行部件的一種聯(lián)系就是通過控制線。
控制部件通過控制線向執(zhí)行部件發(fā)出各種控制命令,通常這種控制命令叫做微命令,而執(zhí)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執(zhí)行的操作就叫做微操作??刂撇考c執(zhí)行部件之間的另一種聯(lián)系就是反饋信息。
執(zhí)行部件通過反饋線向控制部件反映操作情況,以便使得控制部件根據執(zhí)行部件的狀態(tài)來下達新的微命令,這也叫做“狀態(tài)測試”。微操作在執(zhí)行部件中是組基本的操作。
由于數據通路的結構關系,微操作可分為 [控制器] 控制器 相容性和相斥性兩種。在機器的一個CPU周期中,一組實現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組合,構成一條微指令。
一般的微指令格式由操作控制和順序控制兩部分構成。操作控制部分用來發(fā)出管理和指揮全機工作的控制信號。
其順序控制部分用來決定產生下一個微指令的地址。事實上一條機器指令的功能是由許多條微指令組成的序列來實現的。
這個微指令序列通常叫做微程序。既然微程序是有微指令組成的,那么當執(zhí)行當前的一條微指令的時候。
必須指出后繼微指令的地址,以便當前一條微指令執(zhí)行完畢以后,取下一條微指令執(zhí)行。
控制(control)就是檢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計劃、標準和方法進行,發(fā)現偏差分析原因,進行糾正,以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控制職能幾乎包括了管理人員為確保實際工作與組織計劃相一致所采取的一切活動。
一、類型
1、前饋控制
前饋控制也稱事前控制或預先控制:實際工作開始之前,通過最新信息或經驗教訓,預測,對影響因素進行控制??煞阑加谖慈?,對事不對人。是在問題發(fā)生前作出預測,防止問題在隨后的轉換中出現。預先控制集中注意進入組織的各種資源或工作的投入。
2、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也稱事中控制、現場控制或同步控制。是在系統(tǒng)進行到轉換過程中,即企業(yè)生產或經營的過程中,對活動中的人和事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以便管理者在問題出現時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在工作進行的過程當中,管理者親臨現場,所實施的控制。有監(jiān)督和指導兩項職能。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常見的控制類型。當系統(tǒng)最后階段輸出產品或服務時,來自系統(tǒng)內部對產生結果的總結和系統(tǒng)外部顧客與市場的反應,都是在計劃完成后進行的總結和評定,具有滯后性的特點,但可為未來計劃的制定和活動的安排以及系統(tǒng)持續(xù)的運作提供借鑒。更好的把握規(guī)律,員工考核。
二、特點
1、預先控制的側重點在于預先防范。
2、過程控制的側重點在于及時了解情況并予以指導。
3、事后控制的側重點在于矯正偏差。
擴展資料:
控制的過程
1、確定標準
確定控制標準的原則:反映計劃要求,控制關鍵點,體現控制趨勢,組織適應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標準的基本特性:簡明,適用,一致,可行,可操作,靈活。
常用控制標準:定量與定性。
制定控制標準的步驟:確立控制對象,選擇控制關鍵點,制定控制標準(統(tǒng)計性和經驗判斷的方法)。
2、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質量:準確,及時,可靠適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親自觀察,分析報表資料,抽樣調查,召開會議,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3、糾正偏差
分析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確定糾偏的對象。
懸著適當的糾偏措施:保持方案的雙重優(yōu)化,原有計劃的影響,注意消除疑惑。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控制
第1章 直流電路基礎知識——電工航船始發(fā)港 1.1 電路的組成——三點一線成電路 1.2 電路的幾個重要物理量——類比水流好記憶 1.2.1 電流——打開龍頭水外流,接通電路有電流 1.2.2 電壓——高低落差有水壓,電位之差稱電壓 1.2.3 電功率——電流做功有快慢,電流乘以電壓算 1.2.4 電能——電器工作靠電能,電表計量最可行 1.3 電阻——是利是弊看需要 1.3.1 電阻及其單位——導體通電受阻礙,原是電阻在作怪 *1.3.2 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溫度升降受影響,電阻系數來衡量 1.4 歐姆定律——電阻等于U除以I 1.5 電阻的連接——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1.5.1 電阻串聯(lián)電路——首尾相連不分家,電流相等可分壓 1.5.2 電阻并聯(lián)電路——并行連接多支路,電壓相等分電流 *1.5.3 電阻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及應用——串聯(lián)并聯(lián)兩形式,分壓分流看實際 第2章 磁與電——形影不離親兄弟 2.1 電流的磁效應——運動電荷生磁場 2.1.1 通電導體與磁場的關系——導線通電生磁場,電流越大磁越強 2.1.2 安培定則——導體周圍磁力線,安培定則來判斷 *2.2 磁場的基本物理量——磁場無形參數描 2.3 電磁感應——磁電互感關系大 2.3.1 感應電流的產生——導體切割磁力線,電磁感應磁生電 2.3.2 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右手定則判方向,四指確定I流向 *2.3.3 楞次定律——來者拒,去者留 第3章 電容器及其應用——隔斷直流通交流 3.1 電容器的分類和充放電——安全使用莫漏電 3.1.1 電容器的結構與分類——儲存電荷電容器,有無極性看仔細 3.1.2 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充電多少容量定,放電過程非線性 3.1.3 電容器質量的判別——檢測電容先放電,排除短路與漏電 3.1.4 電容量——本領大小看容量,壓差大時帶電強 3.2 電容器的兩個主要參數——使用要留富余量 *3.3 電容器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變容增壓各不同 3.3.1 電容器串聯(lián)電路——電容串聯(lián)真可靠,容量減小耐壓高 3.3.2 電容器并聯(lián)電路——電容兩端電壓同,耐壓不增大電容 第4章 交流電路基礎知識——豐富多彩的電力世界 4.1 正弦交流電——生產生活最常用 *4.1.1 正弦交流電的產生——線圈切割磁力線,旋轉產生交流電 4.1.2 發(fā)電、輸電和電能分配——四通八達電力網,星羅棋布遍城鄉(xiāng) 4.1.3 正弦交流電的波形——交流電源變化多,周而復始正弦波 *4.1.4 正弦交流電的主要參數——振幅頻率初相位,三個要素有針對 4.2 三相交流電路基礎——三相演義 4.2.1 三相電源和三相交流電路——三相線圈交流電,不可或缺中性線 *4.2.2 相序——相序排列可不同,對稱分布一二零 4.2.3 三相四線制供電電路——三根相線加零線,兩種電壓能實現 第5章 電動機及其應用——控制接線最重要 5.1 單相異步電動機——小電器的心臟 5.1.1 單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定子轉子支撐件,順利啟動靠附件 5.1.2 常用單相異步電動機——單相電機應用多,生產生活樂呵呵 *5.1.3 單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多種方式可調速,降壓變匝控轉速 *5.1.4 家用電器中的單相異步電動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運行全靠電動機 5.1.5 接線方式及故障處理——單相電機鬧罷工,啟動附件是幫兇 5.2 三相異步電動機簡介——生產設備動力源 5.2.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定子轉子前后蓋,機座軸承散熱片 5.2.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銘牌——額定參數有規(guī)定,正確接線好運行 5.3 啟動、調速和制動——控制電機本領大 5.3.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啟動——直接啟動電流大,降壓啟動就不怕 5.3.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轉速快慢可變換,速度改變要連貫 5.3.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制動——快速停轉靠制動,機械電力都可用 第6章 變壓器及其應用——電力火炬?zhèn)鬟f手 6.1 變壓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線圈同芯 6.1.1 變壓器的結構——附件鐵芯和線圈,電磁聯(lián)姻把手牽 6.1.2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變流變壓變阻抗,電磁感應工作忙 6.2 變壓器的額定值——安全限值 6.3 單相變壓器的繞組判別——看表識相 6.4 電力變壓器的安裝——安家落戶 6.4.1 室外變壓器的安裝方式——桿塔臺墩地臺式,又要安全少投資 6.4.2 變壓器的安裝方法——電線桿上裝配變,臺底離地兩米半 6.5 特種變壓器——各有所長 6.5.1 電焊變壓器——引弧電壓六七十,短路狀態(tài)用這里 6.5.2 互感器——心有靈犀一點通,測量IU立大功 6.5.3 自耦變壓器——抽頭接線可變換,升壓降壓聽使喚 6.6 小型電源變壓器的繞制與維修——按部就班 6.6.1 線圈繞制工藝——繞制線圈如紡線,右手搖柄左握線 6.6.2 常見故障的判斷及修復——電流電壓和溫升,正常運行無噪聲 第7章 電工工具——電工貼身小助手 7.1 試電筆——有電無電電筆檢,千萬別碰金屬桿 7.2 高壓驗電器——檢驗有無高壓電,一人監(jiān)護一人驗 7.3 旋具——型號規(guī)格要備齊,巧用旋具省力氣 7.4 電工刀——庖丁解牛熟生巧,電工刀具離不了 7.5 電工鉗——選取型號看導線,帶電操作重安全 7.6 其他電工工具——電工工具實在多,按需選用去定度 7.7 萬用表——萬用電表掌中寶,電量檢測少不了 7.7.1 萬用表的結構和測量功能——多種功能靈活用,選好量程與插孔 7.7.2 萬用表的使用方法——測量之前先調零,選好量程才可行 7.8 鉗形電流表——鉗口只容一相線,安全使用防觸電 7.9 兆歐表。
控制算法分為模糊PID控制算法和自適應控制算法。各自的特點如下: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特點:
1、簡化系統(tǒng)設計的復雜性,特別適用于非線性、時變、滯后、模型不完全系統(tǒng)的控制。
2、不依賴于被控對象的精確數學模型。
3、利用控制法則來描述系統(tǒng)變量間的關系。
4、不用數值而用語言式的模糊變量來描述系統(tǒng),模糊控制器不必對被控制對象建立完整的數學模式。
5、模糊控制器是一語言控制器,便于操作人員使用自然語言進行人機對話。
6、模糊控制器是一種容易控制、掌握的較理想的非線性控制器,具有較佳的魯棒性、適應性、強健性(Robustness)及較佳的容錯性(Fault Tolerance)。
自適應控制算法的特點:
1、實現了控制器參數的在線自動整定。
2、與常規(guī)PID控制器有相同的結構。
3、采用單片微機實現了控制算法,實用性強,可靠性好。
有效控制的原則是什么?
一、控制應該同計劃與組織相適應:
1、不同計劃不同特點:控制所需信息各不相同;
2、控制應當反映組織結構類型和狀況,并有健全的組織結構來保證;
二、控制應當突出重點,強調例外:
1、控制要突出重點:不可能面面俱到,找出最能反映體現成果的關鍵因素控制;
2、控制應強調例外:1)、著重于意外:可集中精力解決問題;2)、對例外的重視程度:不僅依大小而定,要考慮實際情況;3)、必須與關鍵問題結合起來;
三、控制應具有靈活性、及時性和經濟性的特點:
1、靈活性:控制系統(tǒng)能適應主客觀的變化,持續(xù)地發(fā)揮作用,與計劃一同變動;
2、及時性:要注意信息收集和傳遞必須及時,才能及時糾偏,否則不起作用,甚至消極作用
3、堅持適度性,注意成本:投入也大未必導致計劃更順利地實施是;
四、控制應具有客觀性,精確性和具體性的特點:客觀性只是實事求是,精確性指信息無誤,具體性指盡量具體說明;
五、控制工作應注重培養(yǎng)組織成員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徑。
優(yōu)點:1)、有助于發(fā)揮職工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2)、減輕管理人員負擔;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這并不意味對職工放任自流,工作目標應服從于總體目標,并有助于其實現。
一般伺服都有三種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轉矩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
1、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過外部輸入的脈沖的頻率來確定轉動速度的大小,通過脈沖的個數來確定轉動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過通訊方式直接對速度和位移進行賦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對速度和位置都有很嚴格的控制,所以一般應用于定位裝置。
2、轉矩控制:轉矩控制方式是通過外部模擬量的輸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賦值來設定電機軸對外的輸出轉矩的大小,可以通過即時的改變模擬量的設定來改變設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過通訊方式改變對應的地址的數值來實現。
應用主要在對材質的手里有嚴格要求的纏繞和放卷的裝置中,例如繞線裝置或拉光纖設備,轉矩的設定要根據纏繞的半徑的變化隨時更改以確保材質的受力不會隨著纏繞半徑的變化而改變。
3、速度模式:通過模擬量的輸入或脈沖的頻率都可以進行轉動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裝置的外環(huán)PID控制時速度模式也可以進行定位,但必須把電機的位置信號或直接負載的位置信號給上位反饋以做運算用。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負載外環(huán)檢測位置信號,此時的電機軸端的編碼器只檢測電機轉速,位置信號就由直接的最終負載端的檢測裝置來提供了,這樣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減少中間傳動過程中的誤差,增加了整個系統(tǒng)的定位精度。
如果對電機的速度、位置都沒有要求,只要輸出一個恒轉矩,當然是用轉矩模式。
如果對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對實時轉矩不是很關心,用轉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較好的閉環(huán)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會好一點,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沒有實時性的要求,采用位置控制方式。
伺服驅動器對電機的主要控制方式為:位置控制、速度控和轉矩控制。
1、位置控制:是指驅動器對電機的轉速、轉角和轉矩均于控制,上位機對驅動器發(fā)脈沖串進行轉速與轉角的控制,輸入的脈沖頻率控制電機的轉速,輸入的脈沖個數控制電機旋轉的角度。
2、速度控制:是指驅動器僅對電機的轉速和轉矩進行控制,電機的轉角由CNC取驅動器反饋的A、B、Z編碼器信號進行控制,CNC對驅動器發(fā)出的是模擬量(電壓)信號,范圍為+10V~-10V,正電壓控制電機正轉,負電壓控制電機反轉,電壓值的大小決定電機的轉數。
3、轉矩控制:是指伺服驅動器僅對電機的轉矩進行控制,電機輸出的轉矩不在隨負載變,只聽從于輸入的轉矩命令,上位機對驅動器發(fā)出的是模擬量(電壓)信號,范圍為+10V~-10V,正電壓控制電機正轉,負電壓控制電機反轉,電壓值的大小決定電機輸出的轉矩。電機的轉速與轉角由上位機控制。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