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是文明禮儀之邦,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zhì)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nèi)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江蘇省文明委制定下發(fā)了《關(guān)于在全省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意見》和《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強調(diào)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禮四儀”。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楊志純介紹說:“'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我們注重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p>
"八禮"指"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餐飲之禮"。
"四儀"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餐飲之禮:講究衛(wèi)生、愛惜糧食、節(jié)儉用餐、食相文雅。
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遵守交規(guī)、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游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儀式之禮:按規(guī)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四儀
7歲:入學儀式,讓剛?cè)雽W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guī)范。
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14歲:青春儀式,要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邁好青春第一步。
18歲:成人儀式,讓年滿18周歲的學生懂得成人之責,做守法公民,擔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報國。
江蘇省“八禮四儀”中,“八禮”指“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餐飲之禮”。
“四儀”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八禮四儀具體內(nèi)容: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儀式之禮:按規(guī)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遵守交規(guī)、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游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飲之禮:講究衛(wèi)生、愛惜糧食、節(jié)儉用餐、食相文雅。 四儀 7歲:入學儀式,讓剛?cè)雽W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guī)范。
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14歲:青春儀式,要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邁好青春第一步。
18歲:成人儀式,讓年滿18周歲的學生懂得成人之責,做守法公民,擔起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報國。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講究衛(wèi)生、愛惜糧食、節(jié)儉用餐、食相文雅。
言談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行走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遵守交規(guī)、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觀看文藝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場合,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游覽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儀式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講究文明禮儀,做到按規(guī)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四儀”主要是以7歲、10歲、14歲、18歲為重要節(jié)點,分別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樸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每個縣(市、區(qū))小學、初中、高中各兩所重點推進 據(jù)悉,省教育廳將在本學期全面推開的基礎(chǔ)上,在每個縣(市、區(qū))選擇小學、初中、高中各2所共600所作為重點,對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進行深入探索。
據(jù)介紹,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將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將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納入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文明禮儀日常行為表現(xiàn)情況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作為評優(yōu)評獎的依據(jù)之一。
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節(jié)選) 言談之禮 7-12歲(小學階段) 1.對師長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語。 2.接聽電話先說“您好”,通話結(jié)束說完“再見”,再掛電話。
3.不用帶侮辱性的綽號稱呼別人。 13-15歲(初中階段) 1.與人交談時目視對方。
2.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 3.不強迫別人回答不愿說的問題。
4.不造謠不傳謠。 16-18歲(高中階段) 1.與人交談適時點頭、應答。
2.不打聽不泄露別人隱私,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3.多人交談時不滔滔不絕。
4.語氣平和,言語謙恭。 待人之禮 7-12歲(小學階段) 1.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
2.尊重老師勞動,上課認真聽講。 3.遇人微笑,主動問好。
4.進別人房間先敲門。 13-15歲(初中階段) 1.客人來訪,熱情相待,出門迎送。
2.不在休息時間拜訪他人、給別人打電話。 3.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
4.不頂撞家長、老師。 16-18歲(高中階段) 1.學會原諒他人。
2.盡力完成答應別人的事。 3.上網(wǎng)聊天用語文明,不編發(fā)、轉(zhuǎn)發(fā)惡意造謠、誹謗帖子。
4.不與陌生網(wǎng)友見面。 儀表之禮 7-12歲(小學階段) 1.勤洗頭、洗澡,頭發(fā)、身體無異味。
2.指甲里無污垢。 3.不當眾挖鼻孔、掏耳朵。
4.勤換衣服、鞋襪,保持儀表整潔。 5.坐立姿態(tài)端正,在公共場合不東倒西歪。
6.公共場合不脫鞋。 13-15歲(初中階段) 1.不染發(fā),不燙發(fā),男生不留長發(fā)。
2.公共場合著裝得體,不穿背心、拖鞋。 3.不佩戴項鏈、耳環(huán)(釘)、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4.坐時男生不蹺二郎腿,女生并攏膝蓋。 5.走路抬頭挺胸,不勾肩搭背。
16-18歲(高中階段) 1.不文身、不化濃妝。 2.不盲目追求名貴服飾。
3.不穿過于暴露衣著。 餐飲之禮 7-12歲(小學階段) 1.吃飯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
2.夾菜時不在盤中挑揀。 3.等爸爸媽媽一起吃飯。
4.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追逐嬉鬧。 13-15歲(初中階段) 1.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大聲喧嘩。
2.適量盛取,不剩飯、不剩菜。 3.就餐時保持餐桌、地面整潔。
4.在學校食堂用餐后,主動整理歸放餐具。打字不易,如滿意,望采納。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
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
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fā)生在唐朝。
當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
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jīng)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p>
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
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
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xiàn)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
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后,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xù)求學。故事就發(fā)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
后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shè)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fā)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nèi)酥姓l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
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tài)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墻上的字畫。
后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jié)果劉銘傳被推薦為臺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偉大的事業(yè)。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大家一定都知道“八禮四儀”吧!“八禮”指的是: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儀式之禮。
“四儀”指的是: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知禮、品德高尚是中華文明的悠久傳承。
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青少年兒童如何才能具備良好的品德呢?那就需要學習“八禮四儀”了!八禮是我們?nèi)粘I钪谢镜男袨橐?guī)范,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表現(xiàn)出來.四儀則見證了我們成長的足跡。讓我們一起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學習“八禮四儀”吧!現(xiàn)在我來給同學們來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吧!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帶我到新街口的大眾書局去買書。
那天地鐵上人很多,我和爸爸都沒有座位。車到莫愁湖站時,靠近地鐵門口的一位叔叔下車了,我趕緊過去坐到了座位上,看到還有很多人還沒有座位,我心里感覺很美。
可是正當我高興地哼著歌曲,慶祝自己搶到了個好座位時,我看到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婆婆手中提著一個大大的口袋進了車箱,她一邊擦汗一邊四處張望看有沒有空座位,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她沒有找到空座位,只好坐在了她的那個大口袋上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汗水。我看到周圍的叔叔阿姨有的只是喵了一眼老婆婆,就又無動于衷地玩起了手中的手機。
有的人有些猶豫是否應該讓座位給老婆婆,但最終他們也沒有起身讓座??粗v的老婆婆,我覺得她都那么大歲數(shù)了也沒有人給她讓個座位,她太可憐了!所以我個我的座位讓給了老婆婆。
老婆婆非常高興,她不停地夸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心里高興極了,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想這件小小事情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學習“八禮四儀”的一個實際行動吧!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如果我們連這些基本禮儀都做不到,將來等我們長大了怎么能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呢?有怎么能建設(shè)我們偉大的祖國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
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nèi)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禮。 關(guān)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監(jiān)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jīng)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
文明禮儀故事 1.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并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
西游記:大鬧天宮,大鬧黑風山,三打白骨精,大戰(zhàn)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獅駝嶺遇險,大戰(zhàn)金角銀角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火并王倫,風雪山神廟,三大祝家莊,大鬧東京,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jié)義,三英。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1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讓梨》日父親買了些梨子特地揀了大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小梨子說疲乏: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梨給哥哥吧父親聽十分驚喜
“八禮”主要指為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餐飲之禮。
“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擴展資料:具體內(nèi)容:1、八禮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儀式之禮:按規(guī)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行走之禮:遵守交規(guī)、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游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飲之禮:講究衛(wèi)生、愛惜糧食、節(jié)儉用餐、食相文雅。2、四儀四儀:是以7歲、10歲、14歲、18歲為重要節(jié)點,分別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樸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八禮四儀。
八禮 儀表之禮: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儀式之禮:按規(guī)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言談之禮: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待人之禮: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行走之禮:遵守交規(guī)、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觀賞之禮: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游覽之禮: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飲之禮:講究衛(wèi)生、愛惜糧食、節(jié)儉用餐、食相文雅。四儀7歲:入學儀式,讓剛?cè)雽W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guī)范。
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14歲:青春儀式,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邁好青春第一步。
18歲:成人儀式,讓年滿18周歲的學生懂得成人之責,做守法公民,擔起社會責任,不斷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報國。
“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禮”主要包括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讓未成年人易懂易學易做。 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 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
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nèi)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禮。 關(guān)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監(jiān)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jīng)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
文明禮儀故事 1.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并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
西游記:大鬧天宮,大鬧黑風山,三打白骨精,大戰(zhàn)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獅駝嶺遇險,大戰(zhàn)金角銀角水滸傳:智取生辰綱,火并王倫,風雪山神廟,三大祝家莊,大鬧東京,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jié)義,三英。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1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jù)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讓梨》日父親買了些梨子特地揀了大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小梨子說疲乏: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梨給哥哥吧父親聽十分驚喜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