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南巡時病死在路上,他的兩個妃子知道了,非常難過,痛哭不已。淚水都打濕了湘水邊的竹子,于是那里的竹子上都有淚滴似的斑紋,后人就把這種竹子叫做湘妃竹。
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yuǎn)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fēng)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dāng)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
當(dāng)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窝a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zhǔn)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xì)看昨夜西風(fēng)里,若今瑯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fēng)竹》 細(xì)細(xì)的葉,疏疏的節(jié); 雪壓不倒,風(fēng)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后龍孫長,風(fēng)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y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嬋娟,翠涌青圍別有天。
兩兩三三荷鋤去,歸來飽飯筍羹鮮。 ――清.王慕蘭《石門竹枝詞》 養(yǎng)竹歌為周莊吳逵子道賦 華幼武 高軒公子良不俗,不種奇花種修竹。
奇花照眼一時紅, 修竹虛心萬年綠。春雷擊地新筍生,龍角森森那忍觸。
自鋤暖土厚栽培,手挈銀瓶細(xì)澆沃。深根掃除螻蟻窟, 香葉終期鳳凰宿。
日使沾濡雨露恩,歲寒且憚冰霜酷。 猗猗繞戶?,樃桑€舞連煙比淇澳。
招搖皓月金瑣碎, 勾引清風(fēng)生戛玉。炎天展簟臥蒼雪,春日聽鶯泛 。
可能一日暫相忘,坐對此君看不足。君不見白樂天, 重言養(yǎng)竹如養(yǎng)賢。
又不見東坡詩,無竹士俗不可醫(yī)。 君今有竹善培養(yǎng),會看直指青云上。
翠濤軒 呂誠 五月二十八日重過翠濤軒,清坐終日,薄暮而歸, 賦此蓋書所見也,翠濤為竹而得名,余不能辭矣。 幽人愛竹不吃筍,養(yǎng)得修篁個個長。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萬枝風(fēng)自涼。 蒼雪逼人時展簟,翠濤驚夢午移床。
涓涓清潤烏皮幾,楚楚高攙薜荔墻。 密影掃階敷瑣碎,馀音拂水度笙璜。
孫枝迸地渾疑占,老節(jié)凌霜色更蒼。 三徑旋開真得計,七賢避世故佯狂。
因懷梅友稱三絕,卻笑荷花似六郎。 白鶴歸時云動蕩,青鸞嘯處夜微茫。
對之可使食無肉,衰矣空慚鬢有霜。 隱幾無心開卷帙,卷簾隨意炷爐香。
日中見斗瞻霄漢,月下吹簫引鳳凰。 物外襟懷差可共,閑中滋味淡相忘。
不尋酒伴雞豚社,誤落詩名錦繡坊。 時復(fù)開樽排合匝,每憐學(xué)子走 。
興來坐久無聊賴,老去頻過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漢簡,於今觸目盡琳瑯。
振衣散策歸來后,江路迢迢又夕陽。 題朱九齡翠筠軒 許恕 有腳不踏東華塵,有眼不看長安春。
然天地至清氣,多在叢篁流水濱。 軒名翠筠俯空谷,個個梢長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瀟湘,六月涼風(fēng)灑淇澳。 軒中之人清且閑,心不在乎山水間。
左圖右使移白日,四檐環(huán)佩聲珊珊。 不可一日無君子,澹然風(fēng)致頗相似。
翠實常分丹風(fēng)雛,籜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靜者徒,愛看黃巖煙雨圖。
擬約嵩溪聽蕭瑟,醉來踏遍青珊瑚。 對竹 黃庚 門對南鄰竹,青青玉萬竿。
雖然無地種,且得隔籬看。 露葉晴猶濕,風(fēng)枝夏亦寒。
但教休翦伐,何用報平安。 居竹軒 倪瓚 翠竹如云江木春,結(jié)茅依竹住江濱。
階前迸筍從侵逕, 雨后垂陰欲覆鄰。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
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fēng)未覺貧。 碧筒飲 張雨 采綠誰持作羽觴,竹林人共晚樽涼。
玉莖沁露心微苦, 翠蓋擎云手亦香。飲水龜藏蓮葉小,吸川鯨恨藕絲長。
傾壺誤展林郎袖,笑絕耶溪窈窕娘。 種竹 洪希文 移得霜根趁雨栽,墻陰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風(fēng)到, 未暇招渠俗子來。猿訝便立書案立,鶴之早避釣船回。
不妨更了歲寒計,早晚栽松兼種梅。 盆竹 釋善住 瓦缶不多土,娟娟枝葉繁。
豈知幺鳳尾,元是古龍孫。 蒼雪灑禪榻,細(xì)香浮酒樽。
王猷來此見,應(yīng)亦為消魂。 養(yǎng)竹成大林 謝應(yīng)芳 養(yǎng)竹成大林,頻年竹生孫。
美竹非不多,惡竹亦已繁。群奴為洗之, 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傷,去惡必去根。勿虞爾斧缺,勿憚爾力煩。
宿莽蕩無余,清風(fēng)仍滿園。 題崔原亨竹深處 成廷圭 余家有竹數(shù)竿,人號之居竹軒,原亨城西時則有竹亦數(shù)竿, 人號之竹深處,余與崔君通家來往,所好相同,故及之。
居竹軒中亦自寬,不愁無地著瑯干。文公胸次空千畝, 李侗門前只一竿。
天與老夫醫(yī)惡俗,日憑童子報平安。 崔家別墅尤高致,遲子歸來守歲寒。
雪竹山房 貢性之 此君節(jié)操獨凌寒,冰雪叢中更耐看。簾幕影迷金瑣碎, 佩環(huán)聲動玉闌干。
只疑玄圃翻瓊樹,錯訝瑤臺舞素鸞。 百戰(zhàn)幾時能著我,萬竿深處一憑闌。
竹菌 周砥 竹逕拾竹菌,中林露襄襄。宛轉(zhuǎn)童豎歌,頃新易滿筐。
粲然丹砂質(zhì),攜下白云鄉(xiāng)。眄來意忻喜,執(zhí)爨屬初當(dāng)。
溉 沃靈液,登俎達(dá)馨香。臘毒懼厚味,餐霞秘仙方。
得此與疏筍,蕭然侑一觴。含和適勝歆,茹美貴清涼。
熟謂可樂饑,庶亦潔中腸。非但紫芝曲,愿繼采薇章。
翠貢亭 趙秉文 修竹百十個,老柏四五行。日出煙霧散,露葉翻青光。
時攜一壺酒,來此據(jù)胡床。鳥啼白日靜,花落春風(fēng)香。
君看蒼翠間,法身露堂堂。既物元非真,離物又非忘。
掩卷忽而笑,風(fēng)枝奏笙篁。 詠竹 王吉 夜里照時金瑣碎,清風(fēng)拂處玉玲瓏。
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 詠竹 玄虛子 寒巖鴉秀無多種,惟有瑯干過歲華。直節(jié)正當(dāng)恬養(yǎng)素,虛心恰合道生涯。
迎風(fēng)瑟瑟清未冷,戴雨瀟瀟凈更嘉。誰并真常君子器,偏宜仙洞道人家。
詠雪竹 。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陸游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xì)看昨夜西風(fēng)里,若今瑯?#92;不向東。 ――明.徐渭《風(fēng)竹》 細(xì)細(xì)的葉,疏疏的節(jié); 雪壓不倒,風(fēng)吹不折。
――清.鄭板橋《題墨竹圖》 雨后龍孫長,風(fēng)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題畫竹》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yī)。 ――清.王慕蘭《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嬋娟,翠涌青圍別有天。
兩兩三三荷鋤去,歸來飽飯筍羹鮮。 ――清.王慕蘭《石門竹枝詞》 養(yǎng)竹歌為周莊吳逵子道賦 華幼武 高軒公子良不俗,不種奇花種修竹。
奇花照眼一時紅, 修竹虛心萬年綠。春雷擊地新筍生,龍角森森那忍觸。
自鋤暖土厚栽培,手挈銀瓶細(xì)澆沃。深根掃除螻蟻窟, 香葉終期鳳凰宿。
日使沾濡雨露恩,歲寒且憚冰霜酷。 猗猗繞戶?,樃?,還舞連煙比淇澳。
招搖皓月金瑣碎, 勾引清風(fēng)生戛玉。炎天展簟臥蒼雪,春日聽鶯泛 。
可能一日暫相忘,坐對此君看不足。君不見白樂天, 重言養(yǎng)竹如養(yǎng)賢。
又不見東坡詩,無竹士俗不可醫(yī)。 君今有竹善培養(yǎng),會看直指青云上。
翠濤軒 呂誠 五月二十八日重過翠濤軒,清坐終日,薄暮而歸, 賦此蓋書所見也,翠濤為竹而得名,余不能辭矣。 幽人愛竹不吃筍,養(yǎng)得修篁個個長。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萬枝風(fēng)自涼。 蒼雪逼人時展簟,翠濤驚夢午移床。
涓涓清潤烏皮幾,楚楚高攙薜荔墻。 密影掃階敷瑣碎,馀音拂水度笙璜。
孫枝迸地渾疑占,老節(jié)凌霜色更蒼。 三徑旋開真得計,七賢避世故佯狂。
因懷梅友稱三絕,卻笑荷花似六郎。 白鶴歸時云動蕩,青鸞嘯處夜微茫。
對之可使食無肉,衰矣空慚鬢有霜。 隱幾無心開卷帙,卷簾隨意炷爐香。
日中見斗瞻霄漢,月下吹簫引鳳凰。 物外襟懷差可共,閑中滋味淡相忘。
不尋酒伴雞豚社,誤落詩名錦繡坊。 時復(fù)開樽排合匝,每憐學(xué)子走 。
興來坐久無聊賴,老去頻過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漢簡,於今觸目盡琳瑯。
振衣散策歸來后,江路迢迢又夕陽。 題朱九齡翠筠軒 許恕 有腳不踏東華塵,有眼不看長安春。
然天地至清氣,多在叢篁流水濱。 軒名翠筠俯空谷,個個梢長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瀟湘,六月涼風(fēng)灑淇澳。 軒中之人清且閑,心不在乎山水間。
左圖右使移白日,四檐環(huán)佩聲珊珊。 不可一日無君子,澹然風(fēng)致頗相似。
翠實常分丹風(fēng)雛,籜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靜者徒,愛看黃巖煙雨圖。
擬約嵩溪聽蕭瑟,醉來踏遍青珊瑚。 對竹 黃庚 門對南鄰竹,青青玉萬竿。
雖然無地種,且得隔籬看。 露葉晴猶濕,風(fēng)枝夏亦寒。
但教休翦伐,何用報平安。 居竹軒 倪瓚 翠竹如云江木春,結(jié)茅依竹住江濱。
階前迸筍從侵逕, 雨后垂陰欲覆鄰。映葉黃鸝還自語,傍人白鶴亦能馴。
遙知靜者忘聲色,滿屋清風(fēng)未覺貧。 碧筒飲 張雨 采綠誰持作羽觴,竹林人共晚樽涼。
玉莖沁露心微苦, 翠蓋擎云手亦香。飲水龜藏蓮葉小,吸川鯨恨藕絲長。
傾壺誤展林郎袖,笑絕耶溪窈窕娘。 種竹 洪希文 移得霜根趁雨栽,墻陰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風(fēng)到, 未暇招渠俗子來。猿訝便立書案立,鶴之早避釣船回。
不妨更了歲寒計,早晚栽松兼種梅。 盆竹 釋善住 瓦缶不多土,娟娟枝葉繁。
豈知幺鳳尾,元是古龍孫。 蒼雪灑禪榻,細(xì)香浮酒樽。
王猷來此見,應(yīng)亦為消魂。 養(yǎng)竹成大林 謝應(yīng)芳 養(yǎng)竹成大林,頻年竹生孫。
美竹非不多,惡竹亦已繁。群奴為洗之, 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傷,去惡必去根。勿虞爾斧缺,勿憚爾力煩。
宿莽蕩無余,清風(fēng)仍滿園。 題崔原亨竹深處 成廷圭 余家有竹數(shù)竿,人號之居竹軒,原亨城西時則有竹亦數(shù)竿, 人號之竹深處,余與崔君通家來往,所好相同,故及之。
居竹軒中亦自寬,不愁無地著瑯干。文公胸次空千畝, 李侗門前只一竿。
天與老夫醫(yī)惡俗,日憑童子報平安。 崔家別墅尤高致,遲子歸來守歲寒。
雪竹山房 貢性之 此君節(jié)操獨凌寒,冰雪叢中更耐看。簾幕影迷金瑣碎, 佩環(huán)聲動玉闌干。
只疑玄圃翻瓊樹,錯訝瑤臺舞素鸞。 百戰(zhàn)幾時能著我,萬竿深處一憑闌。
竹菌 周砥 竹逕拾竹菌,中林露襄襄。宛轉(zhuǎn)童豎歌,頃新易滿筐。
粲然丹砂質(zhì),攜下白云鄉(xiāng)。眄來意忻喜,執(zhí)爨屬初當(dāng)。
溉 沃靈液,登俎達(dá)馨香。臘毒懼厚味,餐霞秘仙方。
得此與疏筍,蕭然侑一觴。含和適勝歆,茹美貴清涼。
熟謂可樂饑,庶亦潔中腸。非但紫芝曲,愿繼采薇章。
翠貢亭 趙秉文 修竹百十個,老柏四五行。日出煙霧散,露葉翻青光。
時攜一壺酒,來此據(jù)胡床。鳥啼白日靜,花落春風(fēng)香。
君看蒼翠間,法身露堂堂。既物元非真,離物又非忘。
掩卷忽而笑,風(fēng)枝奏笙篁。 詠竹 王吉 夜里照時金瑣碎,清風(fēng)拂處玉玲瓏。
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 詠竹 玄虛子 寒巖鴉秀無多種,惟有瑯干過歲華。直節(jié)正當(dāng)恬養(yǎng)素,虛心恰合道生涯。
迎風(fēng)瑟瑟清未冷,戴雨瀟瀟凈更嘉。誰并真常君子器,偏宜仙洞道人家。
1、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
他畫的竹子遠(yuǎn)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fēng)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dāng)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
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p>
當(dāng)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有位青年想學(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2、竹子的來歷 相傳,古時凡間沒有竹子的,竹子只生長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園中。
竹子受仙霖甘露澆灌,長得俊秀挺拔。神仙們都十分喜愛仙竹,特別是王母娘娘,更是寵愛有加。
她命侍女朝霞仙子照料仙竹,朝霞對仙竹也喜歡萬分,每天都悉心呵護。仙竹仿佛也懂她的心思,只要朝霞從旁經(jīng)過,便招展身姿,向她致意問好。
天上雖好,可朝霞卻向往人間有死有生,有淚有笑的生活。當(dāng)她和女友們談起人們生活的時候,總說:“要是能在人間活一天,我連神仙也不要做了!”可女友們都笑她癡人說夢,仙女下凡是犯天規(guī)的。
說到夢,還真的來了。王母娘娘在蟠桃會上乘興多喝了幾杯百花仙子釀的百花露,醉了。
這百花露喝上一杯,神仙也得醉三天,更何況多喝了好幾杯呢?朝霞明白這一醉少也要十天半個月,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要下凡,只有乘此機會了。便悄悄地帶了一些仙竹從南天門溜到了人間。
從此,人間就有了挺拔俊俏的竹子。3、四方竹 西樵山上多異竹,尤以四方竹負(fù)盛名。
四方竹株型矮小,色墨綠,葉細(xì)長,莖枝圓中略方,用手捏它,有明顯的方型感,橫截面成正方形。由于疏密有致,形態(tài)飄逸,適宜盆栽,是觀賞的珍品。
傳說這種竹最初是由一個堅心的男子培植起來的,不堅心的人很難把它栽活。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對青年男女在熱戀著,他倆對歌傳情,密訂終身。
可是女子很勢利,嫌棄男子靠打柴過日。當(dāng)男子到女家求婚時,女子的娘竟擋住門口唱道:不是花靴莫行街,不是利斧莫砍柴。
除非山上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男子是個堅心的人,他聽了下決心要叫竹子變方。
他在自己的草棚下栽了一棵竹子,早晚用力在竹竿上捏一會兒。捏呀捏的,捏了一年,竹竿的下截變方了,但上截還是圓的。
捏呀捏的,捏了兩年,竹竿的上截變方了,但下截又恢復(fù)了圓形。竹未捏方,女子的娘把女兒許給了一個官家。
在花轎過門的途中,那女子在轎里長嘆一聲自盡了。男子非常悲憤,把棚下的竹株拔了起來,帶著它進佛寺當(dāng)和尚去了。
這個年青的和尚天天到禪堂里念經(jīng),天天捏著檐下新移的那棵竹子。經(jīng)書念了十回、百回、千回,竹子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終于,一棵方形的竹子在香煙繚繞中出現(xiàn)了,葉形細(xì)長,竿色墨綠。后來從旁長出來的新竹也是方的。
和尚穿上整齊的袈裟,虔誠地把方竹子從禪房前移栽在女子的墳上。方竹子在墳地里繁殖開來了,長滿了坡坡嶺嶺。
山里人把它看作是堅貞的象征。從此,山里有這么一個習(xí)慣:男子向女子求婚,得在女方家門前栽一株四方竹,表示自己的堅貞。
4、絕代竹 在遠(yuǎn)古的時候,彝族結(jié)婚的傳統(tǒng)習(xí)慣都是安排在十月的后半月,此時的夜晚月亮出得很晚。有一年的十月,有兩家人相隔居住七天路程的人家,在那年十月里的一天,有兒子的那個家,派人到另一個有姑娘的那個家提親,通過兩家親人的同意,選好吉日,準(zhǔn)備結(jié)婚。
于是姑娘家在結(jié)婚吉日前的第七天,舉辦了女兒結(jié)婚儀式。并高高興興的安排送親客,把女兒送走。
在這天早上,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從家里出發(fā)了,一同前去的送親客共有三十余人。在路上一天又一天的在行走,到了行路的第三天,送請客們要路過一片竹林,這片竹林很大,竹子也很粗。
在竹林里還長有很多的雜草。這天在這片竹林里,走啊走,一直走到了晚上。
天早已黑盡,新娘和送親客們都走得很累,天黑路也難走,于是那一夜就露宿在這片竹林里,準(zhǔn)備第二天再走。經(jīng)過幾天的長途跋涉,大家都走得很累,于是也都睡得很熟。
當(dāng)?shù)诙炖杳鞯絹淼臅r候,醒來的送親客們發(fā)現(xiàn),部分送親客和新娘一起不見了,于是大家一起到處找人,找了好久可是渺無蹤影,只在新娘睡的那個周圍發(fā)現(xiàn)了一些橫七豎八的人骨頭??墒穷^天晚上露宿之前因為天黑,沒有看到任何骨頭的存在,無法說明這些骨頭到底是什么。
最后有人發(fā)現(xiàn)在新娘露宿旁的一株竹子縫隙里,夾著一絲新娘的裙子,他們就把這株竹子砍掉,花開竹子一看,原來竹子里面都是人骨頭,里面還剩有新娘的著裝。此時,人們才發(fā)覺這個竹林里的竹子和植物都會吃人。
從此以后,彝族就留下了不種竹子的習(xí)慣,視竹子為斷子絕孫的植物,這種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5、竹神公 很久以前,浮流國(即現(xiàn)永安)出了位叫“衍公”的奇。
孟宗竹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子倆相依為命。他讀書勤懇,極為孝順。
長大后,母親年紀(jì)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設(shè)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何處能尋得竹筍!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fā)熱,風(fēng)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zhuǎn)青了,再仔細(xì)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另有說他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yán)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有詩頌曰:淚滴朔風(fēng)寒,蕭蕭竹數(shù)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這是中國古時候有名的《二十四孝》中的一個故事。
-----------------------------------
湘妃竹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jīng)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guān)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yuǎn)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zāi)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nèi)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墒牵荒暧忠荒赀^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dān)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xiāng)?”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yuǎn)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后,與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fēng)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zāi)?。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xiāng)親:“是誰的墳?zāi)谷绱藟延^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xiāng)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zāi)?,他老人家從遙遠(yuǎn)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鄉(xiāng)親們?yōu)榱烁屑に吹鄣暮穸鳎氐貫樗蘖诉@座墳?zāi)?。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zāi)股?,便成了這座珍珠墳?zāi)?。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xiàn)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1、四方竹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個打柴的男子與一個漂亮的姑娘相愛,他們常以歌傳情。當(dāng)男子去姑娘家求婚時,姑娘的母親嫌他是個打柴郎,擋在門口以歌回絕他的求婚,歌道:“不是花鞋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中天地變,竹子成方送女來。”打柴郎聽后,決心要使竹子成方。于是捏呀捏的,捏了三年,竹子還是圓的。
姑娘的母親把女兒許配給一個官家,花轎抬到半山,姑娘跳下山崖自盡了。打柴郎出家當(dāng)了白云寺的和尚,仍天天捏竹不斷,一直捏了三十年,一株方形的竹子出現(xiàn)了,他把竹子移桿到姑娘的墳頭上,方竹越長越盛。人們都贊打柴郎是個堅心的男子,男子求婚時要在女子家門前栽種四方竹的習(xí)俗便在西樵山上流傳下來。
2、觀音竹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的夏天,孽龍肆虐,興風(fēng)作浪,洪水猛漲,淹沒了農(nóng)田和村舍,淹死了人畜。人民處于水災(zāi)深重的困境,盼望著上天來保佑,救民于水火。人民的善良,感動了觀音菩薩,她駕云而來。先從天上放下一口大鐘,把孽龍扣在鐘里,打入深潭,讓它永世不得作亂。
接著又拋下一枝竹子,用竹枝掃去洪水,以后竹枝入土生根,慢慢蔚成竹林。竹林保持水土,保護堤岸,調(diào)節(jié)氣候,使人民免受水的危害。為了銘記觀音菩薩的恩典,人們就把這種竹子稱為觀音竹。
3、楠竹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的咸寧半邊是山地,半邊是湖水。有一天,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在湖里爭水喝,在半空中打起來了,頓時狂風(fēng)大作,雷雨交加。雨過天晴,有兄妹倆上山砍柴,發(fā)現(xiàn)大青龍死在山上,他們就把大青龍埋了起來。
可兩只大龍角冒出地面直滴血,他們可憐它,每天擔(dān)水洗龍角。一百天后,龍角一夜之間長成了兩根大楠竹,兄妹倆留著竹子舍不得砍。第二年清明長出很多竹筍,后來楠竹就從這山傳到那山,咸寧境內(nèi)到處長滿了楠竹。
4、金竹的傳說
很久以前,古老的布依族男女在“浪哨”中已經(jīng)有了“丟花包”的習(xí)俗,青年凡龍和郎秀就是丟花包相識,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在竹林里削竹發(fā)誓,訂下了終身之約。
然而頭人的兒子紹宋貪慕郎秀的美麗,便設(shè)下毒計,在凡龍和郎秀新婚不久將凡龍抓去當(dāng)兵。之后,紹宋又施邪法傳凡龍戰(zhàn)死的假信,郎秀一急昏倒,被紹宋抬回家中,逼迫娜秀與他成親。
桑郎河一條好心的魚將消息告訴了凡龍,凡龍騎上戰(zhàn)馬回到家鄉(xiāng),與紹宋展開了惡斗。紹宋狗急跳墻,殺害了郎秀,悲憤的凡龍最終殺死紹宋,砍下他的頭來祭娜秀。娜秀神奇的復(fù)活了,凡龍拿出記載愛情的金竹,金竹閃現(xiàn)出明亮的光華,凡龍與郎秀乘著光華升天而去。這段傳奇的愛情故事便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金竹情傳說”。
5、毛竹的傳說
毛竹又稱孟宗竹,相傳古代某地有一個名叫孟宗的孝子,其母病臥在床,很想吃筍,正逢隆冬臘月,孟宗去毛竹林尋找。因天寒地凍,無筍可挖,他扶竹哭泣,乞求竹子施恩,感動了神仙。
神仙在竹根上一指,頃刻地裂三寸,一株鮮黃嫩筍破土而露出地面,孟宗捧筍回家,稱為“冬筍”,故孟宗竹的名稱由此而來,至今日本仍沿用此名。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竹
竹枝聲聲映三峽 作者:劉昌海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2580 竹枝源在巴渝,唱響三峽。
竹枝和竹枝詞不是同一概念。竹枝,是巴渝一帶的民間清唱;竹枝詞,是后世文人仿效民間竹枝所創(chuàng)作的新詞,后來漸漸成為一種敘述風(fēng)土人情,即景抒情的特殊詩體,類似于有固定調(diào)名的詞牌,人們習(xí)慣上也稱其為竹枝。
竹枝從遠(yuǎn)古走來,在民間廣為傳唱,她屬于一種特殊的巴渝民歌。司馬相如《子虛賦》中對巴渝民歌有這樣的描繪:“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
巴渝、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顛歌,族居遞奏,金鼓迭起,鏗鏘鏜合,洞心駭耳。”足見當(dāng)年唱民歌的場面之宏大,聲勢之浩大,情景之壯觀。
巴渝民歌有高亢激越的勞動歌,悠揚宛轉(zhuǎn)的山歌,亦真亦幻的儀式歌。民歌來源于勞動與生活,其內(nèi)容往往是敘風(fēng)土、抒情懷、揚聲威。
往往句數(shù)、字?jǐn)?shù)不固定,隨興而唱。 《三峽詩匯》中收有《彝陵歌》”,其內(nèi)容為:“明月清風(fēng),良宵會同。
星河易翻,歡娛不終。綠樽翠勺,為君斟酌。
今夕不飲,何時歡樂!”這是一首流傳于唐代的歌謠,《東湖縣志》稱作彝陵女子之作品。這首歌謠是一位彝陵女郎在一次良宵的宴會上所抒發(fā)出的感慨之情。
為四言八句?!度龒{謠》相傳為北魏時期的民間歌謠,內(nèi)容為:“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
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比姲腰S牛峽范圍之廣大,峽山之紆回,曲折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為四言四句?!栋蜄|三峽歌》相傳為北魏時期的民謠,內(nèi)容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為七言四句。
四句皆言三峽多啼猿或猿鳴,皆應(yīng)之以淚,濕之于衣,把三峽兩岸寫得凄惻悲涼。李白《荊州歌》這樣寫道:“白帝城邊是風(fēng)波,瞿塘五月誰敢過?荊州麥?zhǔn)煨Q成蛾,繅絲憶君頭緒多,撥谷飛鳴奈妾何?”寫荊州一女子對去瞿塘未歸的情人的懷念。
為七言五句。從這些民歌資料中看出,三峽民歌是比較自由的,無固定的體式。
到了唐代,劉禹錫貶謫至夔州為官,劉禹錫被這兒的竹枝民歌吸引了,他也加入了竹枝的創(chuàng)作隊伍之中。他在《竹枝詞序》中寫道:“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
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lián)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雎舞,以曲多為賢。
聆其音中黃鐘之羽,率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澳之艷?!彼摹吨裰υ~二首》之一為“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簡直就像是為唱歌女子寫的唱詞,再現(xiàn)啦唱歌的場景和情調(diào)。
還有唐代的白居易在忠州創(chuàng)作了《竹枝詞四首》。宋代來四川任制置使的范成大寫有《夔州竹枝歌九首》。
都是七言四句。極似唐詩中的七言絕句。
近人任半塘先生認(rèn)為,區(qū)分絕句與竹枝詞的最顯著特征應(yīng)在聲樂方面。竹枝詞的最大特點是多用拗體,而絕句則格律嚴(yán)整,對仗工穩(wěn)。
竹枝詞常以七言絕句為體,專詠地方風(fēng)土、人情,富有山歌意味。 由此看來,竹枝從遠(yuǎn)古唱來,至唐代有了固定的體式,為七言四句。
這其中估計是民歌受了唐代正統(tǒng)詩體絕句的影響,借鑒了七言四句的形式,而專詠地方風(fēng)土人情未改。這其中可能離不了文人的參與,特別是像劉禹錫這樣的大詩人的作用更是不可少。
劉禹錫當(dāng)推為竹枝圣手,他讓竹枝走出了巴渝,飛出了三峽。 為什么把這種民歌稱為竹枝?細(xì)細(xì)想來,自有原因。
三峽及三峽庫區(qū)綠竹遍野,分布著有楠竹、慈竹、斑竹等。綠竹增添了山野的秀美,青翠可愛。
一來可能是唱歌人常在竹林唱,還可能手握竹枝而唱。我想,現(xiàn)在巴渝地區(qū)還流行的打“蓮響兒”,這也許是對他的承傳吧!青山,翠竹,江水,溪流,明月,扁舟,情郎,阿妹……多么優(yōu)美的場景,傳來聲聲動人的竹枝。
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可惜現(xiàn)代三峽人卻少了這份情調(diào)!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內(nèi)容為: 其一: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其二: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風(fēng)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其三: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其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住在成都萬里橋。
其五: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其六:城西門前滟預(yù)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其七: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其八: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其九: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fù)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文人留下的竹枝作品,是民歌竹枝的結(jié)晶,是民歌竹枝的典型代表。有名的竹枝詞作品有: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竹枝詞二首》;白居易的《竹枝詞四首》;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九首》。
劉禹錫竹枝詞的基本特征是以詩人創(chuàng)作之特色而還民歌藝術(shù)之本位,為民歌歌唱者設(shè)身而作,積極參與民間歌唱。白居易的竹枝詞分明是在寫自己的見聞感受,是為自己而作。
白居易把竹枝歌唱視為一種客觀對象和獨特的景觀加以遠(yuǎn)距離觀照,加重。
有一個孔子與竹子有關(guān)的故事,春秋時代的孔子駕牛車周游列國,走在山西省平順縣的一個小村莊的路上時,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路上用土圍了一座城池?fù)踝×丝鬃拥男谐蹋鬃幼屝『⒆屄?,小孩子問孔子:您見過城池給車讓路嗎?孔子只好驅(qū)車?yán)@城而過,這個村后來就叫北耽車。
孔子繼續(xù)前行,在路上修城池的小孩子追趕上牛車問孔子:松樹為什么耐寒,冬天也青翠碧綠?孔子回答:松樹心實、油大,所以耐寒,冬天也青翠碧綠。小孩子又問:竹子無油、心空,怎么在冬天也青翠碧綠?孔子答不上來。
小孩子問:樹上的柿子見過吧,青時是澀的不能吃,紅了怎么就慢慢不澀能吃了呢?孔子回答說:太陽曬得多了,柿子紅了就不澀了。小孩子再問:胡蘿卜吃過吧,為什么埋在土里的是紅色的,而露在外面太陽曬著頂部是青色的呢?孔子回答不上來,只好結(jié)束山西之游,回車山東,這個村莊后就叫回車村。
胸有成竹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yuǎn)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
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fēng)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dāng)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
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dāng)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p>
有位青年想學(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窝a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p>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zhǔn)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有個對聯(lián)的故事,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門對千棵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門對千棵竹短無,家藏卷書長有。竹報平安 竹:竹簡。
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指平安家信。
唐·段成式《酋陽雜俎續(xù)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竹苞松茂 根基象竹那樣穩(wěn)固,枝葉象松樹那樣繁茂。
用作視長壽或?qū)m室落成時的頌詞,也比喻家族興盛?!对娊?jīng)·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明·范世彥《磨忠記》:“祝壽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長。” 青梅竹馬 青梅:青的梅子。
竹馬:小孩當(dāng)馬騎的竹竿。比喻男女兒童在一起玩耍,天真無邪的感情。
唐·李白《長千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p>
比喻男女純真的愛情。茂林修竹 修:長。
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晉·王羲之《蘭序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p>
勢如破竹 形勢如劈竹子一樣,劈開上端之后,下面就隨著刀刃分開了。形容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擋。
也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稌x書·杜預(yù)傳》:“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p>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九回:關(guān)勝等眾,乘勢長驅(qū),勢如破竹,又克大谷縣。竹林七賢 魏晉年間七個文人名士的總稱。
《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稱七賢。松竹梅——歲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雕,梅耐寒而開花謂歲寒三友。
明程敏政有《寒歲三友圖賦》。關(guān)于竹的曲牌也不少:竹山詞 詞集名。
宋未蔣捷(號竹山)作。竹坡詞 詞集名。
宋周紫芝作.紫芝字少隱,號竹坡居士,曾媚事秦檜,時論簿之。竹枝詞 樂府《近代曲》名。
又稱為《竹枝子》。唐教坊曲名。
后用為詞牌。有時詞曲合稱《竹枝》。
原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根據(jù)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fēng)光和男女戀情。
此后各代詩人寫《竹枝詞》的很多,也多詠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和男女愛情。關(guān)于竹的故事也不少:竹塢聽琴 全名《秦攸然竹塢聽琴》。
雜劇劇本。元石子章作。
寫道姑鄭彩鸞在竹塢彈琴,同秀才秦修然相遇,兩人互相愛慕而結(jié)合的故事。竹書紀(jì)年 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
因原本寫竹簡而得名。竹林精舍 梵文意譯。
古代印度最初的寺院,在中印度迦蘭陀村。竹溪六逸 據(jù)《新唐書·李白傳》,唐詩人李白客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文、韓淮(舊唐書作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六人共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竹葉亭雜記 書名。清姚元之撰。
所記有清代掌故、清宮儀制、科場典事、東北西北地區(qū)風(fēng)土習(xí)俗、名人軼事等。并反映了兵制、鹽政、吏治等腐敗的情況。
金石絲竹 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
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
泛指各類樂器。也指各種樂音。
《莊子·驕拇》:“多于聰者,亂五聲,謠六律,金石絲竹,黃鐘大呂之聲,非乎而師曠是也?!?品竹彈絲 品:吹樂器。
泛指吹奏樂器。元·無名氏《貨郎擔(dān)》第四折:“又不會按宮商,品竹彈絲?!?/p>
哀絲豪竹 形容音樂悲壯動人。哀絲:悲哀的弦。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
他畫的竹子遠(yuǎn)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fēng)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dāng)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
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p>
當(dāng)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有位青年想學(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zhǔn)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