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齊太史簡. 詮曰:此節(jié)第一例也.春秋魯襄公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齊崔杼弒君光,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杼殺之;其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其次弟又書,崔杼又殺之;太史兄弟以書崔杼弒而死者三人矣,其次弟仍書,崔杼知正義之終不可磨滅,乃止不殺.齊國史氏有別居于南境曰南史氏者,聞太史迭為崔杼所殺,恐正義不伸,乃執(zhí)簡(古代史編之單頁,削竹為之,大者曰策,小者曰簡,亦或渾言之)入齊都,欲繼言之,至都,則崔杼已止不殺,其弒君之罪,已得書矣,乃還南境.太史兄弟,以生死爭正義,固萬世史官之模范,而南史氏特犯危難,欲與同殉,亦開野史稗官之典型矣. 2.在晉董狐筆. 詮曰:此第二例也.春秋魯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晉靈公欲殺趙盾,盾奔齊,其從子趙穿乃攻靈公于桃園弒之,趙盾猶未出境,聞之而返,亦不討趙穿弒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趙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非子弒君而何?”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難與齊太史無異;惟趙盾能任咎,不似崔杼之怙惡殘賊正義耳. 3.在秦張良椎. 詮曰:此第三例也.秦始皇之十七年滅韓,后九年,六國皆滅,遂兼天下.又三年,而有韓遺臣張良與壯士以鐵椎行刺始皇于博浪沙中事,誤中副車,良與壯士皆遁,始皇大怒,大索十日不得.又八年,而始皇死,又一年,而豪杰并起,復(fù)立六國,又三年,而項羽滅秦,殺韓王成.良乃佐漢高以滅項羽,為漢開國勛臣,封留侯,蓋再為韓復(fù)仇矣.其以一弱書生,行刺威加一世之秦始皇,事為千古艷稱,乃匹夫報國仇之佳話,故特著之. 4.在漢蘇武節(jié). 詮曰:此第四例也.漢武帝時,遣蘇武使匈奴,匈奴欲武降,辱之,苦之,終不可得,乃使牧羊北?!褙惣訝柡?武持漢使者之節(jié),凡十九年,節(jié)毛盡脫,至昭帝時始?xì)w.初,衛(wèi)律、李陵皆以臣降匈奴,匈奴使勸武降,武不為動,陵乃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矣.”此事為使臣守節(jié)不逾之典型,故著之. 5.為嚴(yán)將軍頭. 詮曰:此第五例也.漢獻(xiàn)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兵入蜀,欲取劉璋而代之,璋將嚴(yán)顏曰:“蜀中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然顏卒為降將;其行與言,實不相應(yīng),惟此言可采. 嚴(yán)顏投降之說是小說《三國演義》里的情節(jié),實際上,并沒有任何資料說明他真的投降了.陳壽的《三國志》為張飛做傳中提到了破巴郡,捉嚴(yán)顏,也寫了嚴(yán)顏說的那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后來只說張飛把嚴(yán)顏放了,并且引為賓客,并沒有說嚴(yán)顏投降.還有一種傳說,嚴(yán)顏聽聞劉備攻破成都,自己引刀斷頭.做了名副其實的斷頭將軍.《三國演義》的很多情節(jié)都是虛構(gòu)的,包括后面嚴(yán)顏為劉備立下戰(zhàn)功,這些都是不見史實的. 6.為嵇侍中血. 詮曰:此節(jié)六例也.晉惠帝時,八王稱兵爭攻,成都王穎之兵犯惠帝乘輿,殺侍中嵇紹于帝前,血濺帝衣,侍臣請滌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此為護(hù)主之危,以身殉職之例,故著之. 7.為張睢陽齒. 詮曰:此第七例也.唐玄宗天寶年,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反于河北,僭稱燕帝,陷兩京,唐室不絕如縷.其時,集平賊收京之勛者,有郭子儀、李光弼將帥,功未能成,以身殉國者,則以張巡、顏杲卿為最顯.此例舉張巡,下例舉顏杲卿,皆安史之亂中之討逆死節(jié)者也.張巡與許遠(yuǎn)共守睢陽,捍蔽東南,使賊不得擾江淮,安史亂中,淮南竟無恙,巡等之功也.其事詳載兩《唐書》及《資治通鑒》,又廟祀所在多有,忠烈見于吟詠.千年以來,幾于婦孺皆知矣, 8.為顏常山舌. 詮曰:此第八例也.安祿山反于燕薊,河北諸城望風(fēng)而靡,常山太守顏杲卿與平原太守真卿起兵討賊,杲卿初為祿山所薦,至是伸大義討之,兵敗被執(zhí),不屈,賊割其舌,猶罵而死,此為忠于國家,不顧個人之例,故著之.真卿后亦為僭號楚帝之李希烈所殺,年八十矣. 9.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詮曰:此第九例也.東漢末年,海內(nèi)大亂,管寧避地遼東,以清操自勵,人皆化之,其衣冠為世則效,赤猶郭泰巾,見重于時也.寧少與華歆為友,后察歆急于榮利,遂割席分座,至是華歆果事曹操,助曹氏篡漢而寧始終高節(jié),千古稱為完人,此貞潔不染污世之例,國家元氣所寄也,故特著之.管寧事詳《三國志·魏書》卷11. 割席分座事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郭泰事見《后漢書》卷98. 10.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詮曰:此第十例也.漢室失馭,曹操據(jù)中原,挾漢帝,其子丕遂篡漢而號魏,孫策據(jù)江東,弟權(quán)繼之,遂建吳國.惟劉備以漢宗室保有蜀益,乃漢室之緒余也.諸葛亮生當(dāng)是時,知曹孫二氏皆不利于漢,故高蹈不仕,其兄瑾事權(quán),而亮未嘗通名焉.及劉備躬往求賢,三顧而后出,知備為漢胄,事之無害于道義也.故諸葛亮出處之正,千古稱之.曹丕既篡漢,備乃即帝位,以續(xù)漢統(tǒng),是為昭烈皇帝.昭烈將崩,托嗣君禪于亮,亮盡心輔弼,先平南蠻,使蜀無內(nèi)憂;又東結(jié)好于吳,使蜀有與國;然后大舉伐魏,申“討賊”之義,其出師之《表》,十二段,忠讜之忱,洋溢楮墨,使千載下讀者,想見其為人,真謀國進(jìn)諫之。
1、《閑情賦》魏晉:陶淵明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
翻譯:悲嘆著時光總是這樣容易流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
2、《效古(天寶十四年)》唐代:皎然
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
翻譯:太陽出來天亮一片明亮,陽光掩蓋了清晨的微光。
3、《蝶戀花(次韻張千里駒照花)》宋代:葛勝仲
秉燭看花,只為晨曦短。
翻譯:拿著燭臺去看花,只是因為那片刻的光亮實在太短暫。
4、《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當(dāng)代:啟功
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間一次春。
翻譯:晨光告訴人們又是一天,新的一年,開始了。
5、《詠日應(yīng)趙王教詩》南北朝:孟康
金烏升曉氣,玉檻漾晨曦。
翻譯:金色的太陽升到天空,門檻上灑下微微的光亮。
6、《詠雪應(yīng)詔》
年代: 唐 作者: 上官儀
禁園凝朔氣,瑞雪掩晨曦。花明棲鳳閣,珠散影娥池。
飄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還繞萬年枝。
7、《蝶戀花·二月春游須爛漫》
年代: 宋 作者: 葛勝仲
二月春游須爛漫。秉燭看花,只為晨曦短。高舉蠟薪通夕看。紅光萬丈騰天半。寄語平時游冶伴。不負(fù)分陰,勝事輸今段。燈火休催歸小院。殷勤更照桃花面。
8、《運司園亭·水閣》
年代: 宋 作者: 杜敏求
方池導(dǎo)流水,橫閣上尋丈。
晨曦夜月光,罩影相滉漾。
游魚時出沒,飛鷗亦下上。
終朝倚欄桿,不見有風(fēng)浪。
9、《晚起喜晴》
年代: 宋 作者: 姜特立
老翁喜晴色,屋角候晨曦。
圓影才明隙,方暉已鑒帷。
呼童聊擁褐,得火即舒眉。
盥櫛渾無事,看山就小詩。
10、《端午內(nèi)中帖子詞·皇帝閣》
年代: 宋 作者: 王珪
波生碧海露晨曦,爭剽菖蒲集御卮。
見說太平無沴氣,山中業(yè)艾獨生遲。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
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zhǔn)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jìn)朝向父王辭行。
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逼斓纳辖菫榘素?;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
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zhǔn)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進(jìn)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jié)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fā)揚父王帝堯的家風(fēng),克勤克儉,勞動生產(chǎn),并能與鄉(xiāng)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qū)⒍鸹?、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
最后帝堯巧設(shè)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rèn)為這樣熟的快??墒嵌棺由形粗笫?,豆桿已經(jīng)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jīng)熟了。
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jīng)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
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墒桥⑿膬杭?xì),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jié)。
才做好準(zhǔn)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lǐng)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rèn)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
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
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dāng)時未發(fā)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xù)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
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jìn),老馬護(hù)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yuǎn),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
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rèn)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fēng)格。
關(guān)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
結(jié)果娥皇又失??;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jié)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chǎn),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wù)。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xué)習(xí)姐姐虛心處事、團(tuán)結(jié)友愛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覺車已到達(dá)姚丘,當(dāng)?shù)氐挠H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fā)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當(dāng)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shè)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
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xiàn)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唐六典》:“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碧贫鸥Α痘比~冷淘》詩:“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敝了未?,又有甘菊冷淘等。宋王禹傋《甘菊冷淘》詩:“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籬根。。俸面新加細(xì),溲牢如玉墩。隨刀落銀縷,煮投寒泉盆。雜此青青色,芳香敵蘭蓀?!?;宋無名氏《西湖老人繁勝錄》:“六月初六日。。[有]沫肉瀣淘、銀絲冷淘?!彼?王溥 《唐會要·光祿寺》:“冬月,量造湯餅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 仇兆鰲 注:“ 朱 曰:以槐葉汁和麪為冷淘?!?宋 陸游 《春日雜題》詩之四:“佳哉冷淘時,槐芽雜豚肩?!?明 徐渭 《春興》詩之六:“柳色未黃寒食過,槐芽初綠冷淘香。”也叫“冷淘麪”。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jì)勝·夏至》:“夏至大祀方澤,乃國之大典。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麪,即俗說過水麪是也,乃都門之美品。向曾詢及 發(fā)展至近代,則為各種花色冷面,惟不用槐葉或甘菊,因而無其青翠可愛的顏色各省游歷友人,咸以京師冷淘麪爽口適宜,天下無比?!?/p>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