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文解釋】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解 釋: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jié);交:友誼。舊時指結拜的兄弟,姐妹為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
出 處:《聞見后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用 法: 偏正式;作定語;指結義為兄弟姐妹 示 例:今日在圣賢爐前成了~,有福同享,有馬同騎。(《歧路燈》卷二十) 元:王實甫《西廂記》:“有一人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 近義詞: 金蘭之好、八拜為交 反義詞: 一日之雅 英 文: sworn brother (sister) 典故介紹 在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庇幸淮危膹┎┤伪本┦貍?,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jié),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 (1)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3)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4)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5)膠膝之交-- 陳重雷義 (6)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7)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8)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八拜之交的詳解
《瞞天過?!罚簯?zhàn)國末期,衛(wèi)國大商人呂不韋與他的龐妾趙姬,共同推動一件將政商合一、以換取最大投機報酬的“企劃案”、把被視如敝屣的秦國王孫異人,一步一步推向秦王寶座,合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切鼎切”,并協(xié)助秦王贏政統(tǒng)一了六國。
《圍魏救趙》:孫臏與龐涓斗智的故事?!督璧稓⑷恕罚盒屡d的大清勢力,為了拔掉袁崇煥這個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在謀士范文程策劃下,利用亂世危局下的人性弱點,挑動崇禎皇帝的猜疑、孤傲心理而殺害了袁崇煥,導致大明江山的滅亡。
《以逸待勞》:唐代,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勢正盛。帝王之師李泌為肅宗規(guī)劃“以逸待勞”的策略,由山西出兵,忽東忽西,作勢要攻打叛軍所占的范陽、洛陽及長安三地,讓他們?yōu)楸舜司仍?,在數千里的軍道上疲于奔命……《趁火打劫》:五代時期,后唐皇帝李從珂篡位后,便與他的妹婿、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同床異夢、勢同水火。
契丹明主耶律德光在策略家韓延徽的規(guī)劃下,逐步離間了李從珂、石敬瑭,促使兩人鷸蚌相爭……《聲東擊西》:漢明帝時,將軍竇固、東平王劉蒼,與班超共同似定“聲東擊西”策略,由班超前往西域經營,以謀取整個西域。然后再以西域諸國之力量牽制匈奴,擾其后方,亂其陣腳。
漢朝遠征軍乘虛征伐,終于一舉掃平匈奴,奠定漢朝對西域的長遠影響?!栋刀申悅}》:楚霸王項羽強勢作為,分封諸王。
策略家張量在劉邦前往封地途中,將懸崖上的棧道燒毀。這一招等于宣示劉邦一入漢中便不再回頭,使項羽失去戒心。
后又以“明休棧道”蒙蔽敵人,以“暗渡陳倉”突襲三秦,扭轉了楚漢的競爭態(tài)勢,改寫了歷史。《隔岸觀火》;北宋趙普與趙光義、高懷德等內訌,紛爭四起。
正當這些恩怨情仇一波一波地流過之時,“后周”符皇后利用形勢,讓趙光義的兒子們陷入互相殘殺境地使趙光義江山坐而不穩(wěn)……《李代桃僵》:春秋時期晉國“趙氏孤兒”的故事。《順手牽羊》:周世宗駕崩不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搖身一變,順手牽羊坐上龍椅,取走了大力栽培他的柴榮的天下。
但另一暢順手牽羊”大計,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他襲來。《打草驚蛇》:西晉前秦帝國,皇帝符堅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為帝,命策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擊不法。
此一“打草”之舉,使得王市集團惴惴不安,終于全面舉兵反叛。符堅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個擊破……《借尸還魂》:西晉末,從小在漢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匈奴冒頓單于后劉淵,乘“八王之亂”而崛起,醛晉”室而代之。
他在謀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漢”的心.理因素,偽托劉邦之后,建立起“大漢國”來,加速推動了西晉王朝的滅亡?!墩{虎離山》:北周武帝一改弟承兄業(yè)之帝統(tǒng),導致皇室內部矛盾對立,政局暗潮洶涌。
權臣楊堅得謀士李德林、高潁之助,二度使出調虎離山秘計,將諸位王爺輪番遣離或調回京都,并將之一一誅殺,最終建立隋朝。《拋磚引玉》: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張儀,奔走于魏、楚、秦之間,讓魏、楚彼此猜忌,又以“商於之地”誘引楚懷王,使其徹底與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決裂。
《擒賊擒王》:唐初,為了徹底解決長期的邊患突厥,李靖定策設計,生擒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讓突厥群龍無首,各自潰散,計成后,再用懷柔政策將頡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眾,實現長久的“擒賊擒王”。《釜底抽薪》:唐憲宗時,淮西節(jié)度使作亂。
軍事謀略家李塑臨危受命,對敵將一個一個招降,并且大膽任用。頑敵之強大陣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勢為之逆轉。
《關門捉賊》;金國四太子完顏兀術為擒高宗趙構,率十萬剽悍騎兵席卷中原,直驅水鄉(xiāng)江南。他孤軍深入,一步步踏進韓世忠縝密布下的天羅地網。
此“黃天蕩之戰(zhàn)”奠定了南宋與金的對峙局面?!都俚婪ル健罚捍呵飼r期,晉國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
他利用虞公貪婪的心理弱點,贈送以玉壁、良馬與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裝。但晉國班師回國途中,又順手牽羊地滅了虞國。
《偷梁換柱》:秦始皇死后,趙高矯旨賜死了太子扶蘇與將軍蒙恬,更立胡亥為帝,殺盡秦始皇的子孫,斗垮李斯,一步一步完成他的“亂秦亡秦”計劃?!稛o中生有》:漢武帝時,太監(jiān)蘇文利用“十四月懷胎”的謊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籌劃奪嫡大計。
無中生有,以埋盅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劉據。而曾經自詡英明的武帝,在這場殘酷的斗智游戲中徹底失敗,在“思子宮”里孤獨地度過晚年。
《混水摸魚》:宋代,趙匡胤策動“陳橋事變”,奪取后周的江山。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弟弟趙光義用“混水摸魚”之計,先把趙普排擠出京,接著毒殺兩位開國將領,又將奉命調查此一命案的親趙匡胤勢力一一除去。
最后,利用前朝的亡國女子小周后、花蕊夫人的復仇心理,在萬歲殿布下一個“燭影斧聲”的奪權之夜……《金蟬脫殼》: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刺,兵敗被俘。后來英宗以“金蟬脫殼”之計,脫險回國,并且在數年的隱忍之后重登帝位。
《遠交近攻》:戰(zhàn)國后期,秦國丞相范睢擬定“遠交近攻”的大戰(zhàn)略,為秦國奠定統(tǒng)一六國的基穿《假癡不癲》:宋真宗的妃嬪劉美人,奪取了李宸妃的兒子趙。
以下是歌曲中所引用的典故
1、破鏡重圓 出自孟棨《本事詩》,南北朝陳朝的故事。
2、相濡以沫 出自《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三尺白綾 出自白居易《長生殿》,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
4、長亭相送 出自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
5、釵頭鳳 陸游與唐琬題在紹興沈園壁上的詩句。
6、玉玲瓏 相傳是一把傳世古琴。
7、紅顏霓裳 唐明皇曾為楊貴妃創(chuàng)作的《霓裳羽衣曲》。
8、未央宮 漢代的皇宮。趙飛燕掌中跳舞的故事。和楊貴妃又暗合“環(huán)肥燕瘦”。
9、游園驚夢 湯顯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10、錦芙蓉 成都稱為錦官城,又叫芙蓉城。暗示五代后蜀主孟昶為美人亡國的故事。
11、游龍戲鳳 明代正德皇帝和李鳳姐的傳說,也就是王菲主演的《天下無雙》說的那個故事。
有人在兵荒馬亂的分離中折半面銅鏡漂泊經年又重圓如新
注:南朝陳代將要滅亡時,駙馬徐德言將銅鏡破開兩半,跟妻子樂昌公主各藏一半,作為信物。后來果然由這個線索而得以夫妻團聚?,F用“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又團圓。
有人在馬嵬坡外的夜半時留三尺白綾秋風吹散她傾城的宿命
注:大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叛亂起烽煙,天寶十五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攜一班臣子及楊貴妃倉皇西逃,是月十四日,楊國忠被殺,玄宗被迫賜貴妃縊死馬嵬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從四川東歸,途中又經馬嵬坡.此時已人事皆非,當年的傾國傾城如今只剩卻荒冢草青。
有人在干涸龜裂的池塘中見鯉魚一對用口中唾沫讓彼此蘇醒
注:成語:相濡以沫【解釋】: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我打碎玉玲瓏相見別離都太匆匆
注:相傳“玉玲瓏”乃傳世古琴,藏于湖南某氏。琴為方頭,作內收雙連弧形項腰,與傳世的歷代古琴圖式所繪“鳳勢式”圖形。
兩片玉,合稱玉玲瓏,當兩玉相遇,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玲瓏,原本就是玉的聲音呵。并不曾看清那兩片玉的形狀,然而由聲及形,再及色,想象中,該是晶瑩的半透明的羊脂玉吧,小巧,聲音清脆,玲玲盈耳。
而它的由來,似極了古希臘的神話——其實每個人都只是半個,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一旦相遇,也會如玉玲瓏這般吧,知音般的歡喜,忍不住發(fā)出玎當聲響,是心聲嗎?而在還未相遇的日子里,緘口不言,是沉默而執(zhí)著的期待嗎?
在未曾相遇的日子里,我是一片沉默的玉。任憑狂風吹激,固執(zhí)地不出一聲。直到你來,喚起我內心深藏的聲音,每一聲,都蘊藉著歡喜,以及流浪的酸楚。
解游園驚夢我?guī)妆罹w唱罷還是痛
注:游園驚夢《游園驚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牡丹亭》里的一折。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huán)春香到后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并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里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然而戰(zhàn)國時并沒有紙,最原始的紙誕生于西漢 [1] ,晚于春秋。故紙上談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記》,亦非司馬遷。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唬?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2]
二十四孝翻譯孝感動天舜,遠古帝王,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二十四孝翻譯戲彩娛親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翻譯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
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二十四孝翻譯百里負米仲由,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二十四孝翻譯嚙指痛心曾參,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二十四孝翻譯蘆衣順母閔損,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父親知閔損受到虐待。
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p>
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十四孝翻譯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二十四孝翻譯拾葚異器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
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p>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二十四孝翻譯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yǎng),對母極孝。
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二十四孝翻譯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
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
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二十四孝翻譯刻木事親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二十四孝翻譯涌泉躍鯉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
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
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
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十。
畫龍點睛 葉公好龍 杯弓蛇影 南轅北轍
愚公移山 老馬識途 亡羊補牢 拔苗助長
投鞭斷流 掩耳盜鈴 削足適履 鑿壁借光
退避三舍 不恥下問 投筆從戎 望梅止渴
一鼓作氣 三顧茅廬 怒發(fā)沖冠 對牛彈琴
紙上談兵 高山流水 邯鄲學步 濫竽充數
毛遂自薦 驚弓之鳥 一竅不通 臥薪嘗膽
如魚得水 負荊請罪 背水一戰(zhàn) 逼上梁山
圍魏救趙 草木皆兵 守株待兔 覆水難收
自相矛盾 鞠躬盡瘁 黃粱美夢 杞人憂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狂人日記》是《吶喊》的那一篇,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總覺得人們想害他,想吃掉他。醫(y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yǎng)”,他便認為是讓他養(yǎng)肥可以多吃肉。他記得大哥曾對他講過“易子而食”、“寢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時,大哥勸母親不要哭,便認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翱袢恕痹椒纯埂俺匀恕?,越被認為是是“瘋子”,當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圍環(huán)境時,他也“痊愈”了,去某地當候補官了。小說中的“狂人”實際上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周圍都是被封建禮教侵蝕了靈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tǒng)吃人的慣例。
《明天》中單四嫂子三歲的兒子寶兒得了病,單四嫂子為他四處求醫(yī),盼望著“明天”寶兒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來了,病魔無情地奪去了寶兒的生命。明天是什么?是希望還是絕望,單四嫂子不得而知,但失去寶兒后的孤獨與痛苦卻是真實的。
《頭發(fā)的故事》講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辮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個有覺悟、有理想的人,因為覺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辮子,卻遭到了周圍人的蔑視和厭惡,因此他深感中國的守舊和頑固——“造物的皮鞭沒有到中國的脊梁上時,中國便永遠是這一樣的中國,決不肯自己改變一支毫毛!”
《風波》的主人公七斤住在農村,靠撐船度日,經常來回于魯鎮(zhèn)與城里之間,因此知道這些時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時剪了辮子,然而“皇帝坐龍庭”(即復辟)了又要辮子了。趙七爺先前盤著的頭發(fā)也放下了,他還特意到七斤家嚴厲地責問:“七斤的辮子呢?”七斤嫂也沒好聲氣地罵他。一時七斤家聚集了許多看客。但過了十幾日,皇帝沒坐龍庭,七斤相安無事,趙七爺的辮子又盤在頂上了。一場關于辮子的風波就這樣過去了,七斤重新獲得了村里的尊敬,村子里的景象也依然如故,人們在少有變化中過著與上輩人一樣的生活。
《阿Q正傳》是《吶喊》中的名篇。阿Q,姓名籍貫不詳,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對受居民尊敬的趙太爺和錢太爺獨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闊”,就是想“兒子會闊多了”,他總能在精神上獲勝。被王胡揍了一頓,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著“兒子打老子”便忘卻了,調戲守小尼姑更覺晦氣全消。但這卻勾起了他的欲望,盡管嚴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壓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對吳媽叫著“我和你困覺”,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頓,阿Q的愛情夢被打破,隨即生計又成問題,于是打定進城?;貋碓@得村里人一時的敬畏,但人們探聽底細后又對他“敬而遠之”。得知革命黨進村,本是“深惡痛絕”,但一看舉人和村里人都怕他們,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沒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殺。臨死前的遺憾是畫押的圈不圓。小說深刻地表現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國國民的劣根性,阿Q則是這種國民性弱點的集中體現?!熬駝倮ā笔前的主要特征。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后第二篇抨擊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說,講述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的悲劇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舉制度毒害下,除了滿口“之乎者也”之外,一無所能,窮途潦倒,成了人們取笑的資料。為生活所迫,他偶爾做些小偷小竊的事,終于被打斷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說通過對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動描寫,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小說用輕松風趣的語調,講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新文學中難得的精品。
《藥》表現了現代史上重大而發(fā)人深思的主題。作品描述華老栓用被統(tǒng)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故事。一個革命者為民眾的解放而慷慨犧牲,他的鮮血卻被民眾當作治病的靈藥,這種強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舊民主革命與民眾的嚴重隔膜,揭露了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給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贊揚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氣節(jié),痛惜民眾的落后和無知。
除上述作品外,《吶喊》中的短篇小說還有《一件小事》、《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其中《端午節(jié)》塑造了一個懦弱、自私、一味逃避現實的知識分子形象——方玄綽;《白光》講述了落第知識分子陳士成聽信祖宗傳言,在院子里挖銀子未果,終于墜湖而死的故事;在《兔和貓》中,作者從兔子遭受黑貓“毒手”這件事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命在現實生活上的無足輕重;《鴨的喜劇》記述了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為排遣寂寞養(yǎng)鴨子的故事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2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