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矮」和「射」談起 記得老友 Spock 曾告訴 TG 一件有趣的漢字對映。
他說「矮」與「射」這兩個字,寫法和意義應(yīng)該要互相「對調(diào)」才合理。也就是「矮」字的意義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
為什麼呢?我們仔細地瞧瞧這兩個字的寫法?!赴棺植痖_來,可以分成「委」、「矢」,望文生義地解釋成「『委托』給『箭矢』的事」,那不就是指「射箭」這個動作嗎?另一方面,「射」字拆開來則是「身」、「寸」∶當一個人的「『身體』只夠用『寸』來度量」,這個人當然是個「矮子」。
所以,「矮」字的意思是「射」;「射」字的意思是「矮」。很有意思吧!當 TG 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心中總覺得不太對勁,但卻也不曉得要從何處反駁。
幾年下來,讀過幾本相關(guān)的書籍,現(xiàn)在就能夠有些自己的想法,曉得「矮」和「射」兩字的演變過程。以下,我們先來聊聊「射」這個字。
許多文明發(fā)展的初期,就已經(jīng)知道利用「弓」與「箭」來狩獵與作戰(zhàn)。早期中國當然也不例外,於是我們可以見到殷商甲骨文中,對於「射」這個動作,就已出現(xiàn)許多種不同的文字寫法∶ (「射」的甲骨文) 很明顯地,這個文字所畫出來的,正是「箭在弦上」的模樣。
周朝金文亦承襲甲骨文的設(shè)計概念,同樣畫出「弓箭」的搭配,只不過有時意義更加齊備,多了一只抓住箭矢的手∶ (「射」的金文) 假設(shè)文字的發(fā)展不曾出現(xiàn)過小小的波折,今天我們要書寫「射」這個漢字,應(yīng)該成為「」、「」或「」這樣的形態(tài)。然而事實卻不然,因為我們見到「射」字的小篆寫成了 ,將原本在甲骨金文中出現(xiàn)的左半偏旁「弓」部,用「身」字來取代。
中國文化史上,小篆的地位算得上是第一次官定的正式文字。一當立下這種以「身」代「弓」的書寫標準規(guī)范之后,便一直延續(xù)到我們今天的標準楷書的「射」了。
我們無法真正知道當時文字的演化過程中,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異體字成為正體」的情況。不過 TG 讀到瑞典「林西莉」女士在《漢字王國》書中的一種說法∶寫錯了!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結(jié)果。
如果我們再來看看「身」這個字在甲骨文與金文的寫法,會發(fā)現(xiàn)「身」的寫法竟與「弓」字有幾份神似 (「身」的甲骨文) (「身」的金文) 「身」字用來代表側(cè)身人像的凸出腹部,跟弓字的寫法竟也十分相像。TG 認為,在秦初統(tǒng)一文字的過程當中,一方面知識份子早已積非成是,一方面是「身」字的筆畫在美感上優(yōu)於「弓」。
就如同 TG 至今仍喜歡繁體字甚於簡體的最重要原因,完完全全是情緒上的「非理性」反應(yīng)。雖然手寫漢字時,TG 也會為了貪圖方便而寫簡體字,但在正式文件上,將書寫方塊做適度的填滿,絕對比空乏單薄的幾筆劃來得「好看」多了…… 另一方面,「射」這個字的「身」字偏旁,依然可以講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說詞(這就是「測字師」最擅長的事)∶「,弓弩發(fā)於身而中於遠也,從矢從身;射,從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就是這樣地將「身」字偏旁,安置到他的解釋當中。
此外,由於許慎本人大概沒有甲骨文的資料可以考據(jù),於是他才將「射」字的「寸」偏旁解釋成「法度」;若對照一下更古老的金文,就可以知道這個「寸」的原形,是一只手握著一只箭的象形文,跟「法度」是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 接著,我們再來想想「矮」這個漢字,為何是寫成「委」、「矢」的組合。
先講結(jié)果,TG 可以十分確信它是個不折不扣的「形聲」字。這個字在東漢時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沒有收錄。
而從其它的國語字典里可以發(fā)現(xiàn),「矮」是一個比較晚期(約唐朝以后)才流通的字。通常愈晚造出來的新字,「形聲」的比例一定愈高(要不然大家根本不曉得怎麼念)。
所以當人們開始使用這個字,用來代表一個人的身材矮小,一定是按照「從矢、委聲」的原則?!赴棺值挠移浴肝褂米髀暦?,應(yīng)該是合理的推測。
但左偏旁為何要用「矢」做為「意符」呢?TG 并不想將「箭矢」的意義(像許慎本人最愛用的方法)硬湊上去。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人們以「同類推廣」的方式來造字。
現(xiàn)代化學元素列表中,就有許多新造出來的漢字。當中一套規(guī)則,便是同類性質(zhì)的元素,具有共同的文字偏旁。
常溫的固態(tài)金屬,以「金」做偏旁;常溫氣體,用「氣」的頭來造字。於是,就連氫的人造同位素「氘、氚(讀成「刀」和「川」)」,中文就依這原則,輕而易舉地創(chuàng)造出來了。
這就是 TG 所謂同類推廣所造出來的新字。所以,「矮」字的左偏旁,應(yīng)該是從某一個同類的字所推廣出來的。
TG 假設(shè),或許正是「短」這個字,由於與「矮」有相同的意義,因此而「啟發(fā)」出來的。以下仍然是 TG 的假設(shè)。
這個到中古時期才流通出來的字「矮」,應(yīng)該早在民間就有一種講法(這時,我們先姑且認定它的發(fā)音就是「Ai」吧),其意義就是「身材短小」。當人們要為它湊出一個固定的漢字時,就仿照「短」字(「短」與「矮」是同義字),寫下了「矢」字的左偏旁;而右偏旁的「委」則當作「聲符」之用。
至於「矮」的發(fā)音為何?更精確地說,「矮」這個字在中古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時候,「委」的發(fā)音應(yīng)該為何?雖然我們聽。
晏子使楚
原文: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p>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fù)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踉唬骸巫俊唬骸I?!?/p>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
翻譯: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來高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yīng)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并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么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君主就派遣賢明的使臣,無能的君主就派遣無能的使臣,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p>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左右的人(近侍)說:“晏嬰是齊國的熟悉言辭的人,現(xiàn)在將要來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大王問,‘這是做什么的人?’(我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說,‘他犯了什么罪?’我們說,‘犯了偷竊罪?!?/p>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給晏子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人是做什么的人?”(近侍)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躅┲套诱f:“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F(xiàn)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p>
據(jù)說"矮"和"射"的讀音和意義是被前人搞反了的,不信你仔細斟酌.還真象有那么回事,不信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相傳在古時某個朝代,出了一名神射手.此人身高奇矮.但卻射術(shù)精湛.百步穿楊,無一落空.一日:皇帝聞之,便招入宮內(nèi)為之表演射術(shù).只見那人高不過三遲.搭弓上箭."嗖"的一聲,百步之外的草靶紅心正中便中一箭.因此:龍心大悅.待表演結(jié)束后皇帝便要張榜嘉獎此矮人.但卻難倒了起草圣旨的官員,因為那時還沒有"矮和射"字.于是皇帝著人去叫造字官馬上造這兩字出來.造字官接到圣旨立馬造字.于是就根據(jù)會意字的造法造出這兩字"矮"讀she,"射"讀ai.因為矮字左邊一個矢字代表箭,右邊一個委字代表箭的狀態(tài),意思是把箭委之與空,故"矮"字讀she.而射字呢,由左邊的身和右邊的寸組成,意思是身材只有寸高,所以"射"字讀ai.造好后由傳圣旨的人火速帶回皇宮.可在路上呢,那人不小心摔了一跤.站起來一看呢就忘了哪個字讀什么了.只知道一個讀she,一個讀ai.帶回后直接交由起草圣旨的官員草擬圣旨,結(jié)果就這樣把這兩字的讀音和意思就弄反了.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也沒人去糾正這個事件.所以現(xiàn)在我們也只是遵循古人的學路學的這兩字一直錯下去.
《沈從文知錯就改》中這個故事的起因是(沈從文曠課去看戲);經(jīng)過是(老師嚴厲批評了他的錯誤);結(jié)果是(沈從文改正錯誤,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沈從文知錯就改》原文:
沈從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發(fā)生過;但類似的事情呢?小朋友們讀了這個故事,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
沈從文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的一農(nóng)戶家庭。小時候,沈從文特別喜歡看木偶戲,常常因為看戲入迷而耽誤了讀書。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經(jīng)放學回家了。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責問他為什么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并大聲訓(xùn)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愿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钡诙?,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崩蠋煹囊环?,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xùn),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