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 #cè【釋義】 ①冊子、本子:名冊|手冊|紀念冊。
②量詞:這套書一共六冊。===================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冊 (象形。
金文、小篆字形與甲骨文相似,象簡冊形。本義:書簡。
古代文書用竹簡。編簡名為冊,后凡簿籍均可稱“冊”)同本義 冊,符命也。
諸侯進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
古文又從竹。――《說文》經(jīng)傳多以策為之,字俗作策史乃冊祝。
――《書·金滕》公歸,乃納冊于金滕之匱中。王命作冊。
――《書·洛誥》有冊有典。――《書·多士》又如:名冊;畫冊;紀念冊;冊書(史籍,史書)古時稱編串好的許多竹簡,現(xiàn)在指裝訂好的紙本子 特指皇帝的詔書 冊 cè①裝訂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詞。本:三~書。
【冊封】中國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冊立時的儀式和制度。以冊書、冊命的形式頒布冊立、封贈、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贈者面前宣讀,然后連同印璽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冊 #cè
【釋義】 ①冊子、本子:名冊|手冊|紀念冊。②量詞:這套書一共六冊。
===================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冊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與甲骨文相似,象簡冊形。本義:書簡。古代文書用竹簡。編簡名為冊,后凡簿籍均可稱“冊”)
同本義
冊,符命也。諸侯進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古文又從竹。――《說文》
經(jīng)傳多以策為之,字俗作策
史乃冊祝。――《書·金滕》
公歸,乃納冊于金滕之匱中。
王命作冊。――《書·洛誥》
有冊有典。――《書·多士》
又如:名冊;畫冊;紀念冊;冊書(史籍,史書)
古時稱編串好的許多竹簡,現(xiàn)在指裝訂好的紙本子
特指皇帝的詔書
冊 cè
①裝訂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詞。本:三~書。
【冊封】中國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冊立時的儀式和制度。以冊書、冊命的形式頒布冊立、封贈、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贈者面前宣讀,然后連同印璽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求助得到的回答 冊 “冊”:在春秋戰(zhàn)國至魏晉時代,因為當時還沒有紙,人們只好把文字寫在狹長的竹片或木片上。
竹片稱“簡”,木片稱“扎”或“牘”。這種竹片或木片,通稱為“簡”。
一塊簡只能寫幾十個字,記載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塊“簡”。為了查找方便,人們就用熟牛皮條把這些簡按次序串編起來,稱之為“冊”。
“冊”字很像幾片竹簡用繩子串在一起。后來,書寫的材料逐漸用紙代替,印出的文章裝訂成書仍沿用了“冊”這個名稱。
現(xiàn)在“冊”已演變?yōu)榱吭~。 /z/q825038541.htm /view/241133.htm?fr=ala0 /s?wd=%B2%E1 典 典 春秋戰(zhàn)國以前的公文體制 【典】典常。
是記述的古代帝王法文書,如《尚書》中的《堯典》、《舜典》。 典 #diǎn 【釋義】 ①標準;法則:典范|典型|典章。
②被當作依據(jù)的書籍:詞典|經(jīng)典|引經(jīng)據(jù)典。③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典故|用典。
④用實物作典押來借錢:典押|典當。⑤鄭重舉行的儀式:典禮|開國大典|慶典。
⑥姓。 【典范】 #diǎnfàn 可以作為學習、仿效的標準而起示范作用的人或事件。
〖例句〗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典范。 【典型】 #diǎnxíng ①具有代表性的。
②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 〖例句〗寫作文時,典型事例能使我們的觀點鮮活起來。
===================關(guān)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典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冊”字,下面是大。
本義:重要的文獻、典籍) 同本義 典,五帝之書也…莊都說,典,大冊也。――《說文》。
按,謂從冊,從大,古文從古文冊。 典,經(jīng)也。
――《爾雅·釋言》 不可為典要。――《易·系辭》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傳·昭公十二年》 司晉之典籍。――《左傳·昭公十五年》 不遠而復(fù),先典攸高(重貴)。
――丘遲《與陳伯之書》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后漢書·張衡傳》 又如:藥典;字典;釋典(佛經(jīng));法典;佛典;引經(jīng)據(jù)典;典志(記載政 典 diǎn ①標準;法則:~范、~型。
②典范性的書籍:~籍、詞~。 ③鄭重的儀式:~禮。
④詩文中引用的古書里的故事或詞句:~故、用~。 ⑤抵押(舊時一方將土地或房屋押給另一方,換取一定款項,不計利息,議定還款期限,到時贖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為學習榜樣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詩文中引用的古書里的故事或詞句。 【典籍】記載古代法制的圖書。
也泛指可以作為標準、典范的書籍。 【典禮】隆重舉行的儀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視。
③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用藝術(shù)概括手法表現(xiàn)人的社會特征的藝術(shù)形象。它既表現(xiàn)了人的一定的社會特征,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造典型形象的藝術(shù)方法。作家、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和獨特理解,把日?,F(xiàn)象集中起來,進行深入的開掘和精細的提煉 ,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時代的社會本質(zhì)的藝術(shù)形象。
【典型環(huán)境】文藝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決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促使人物行動的特定環(huán)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及其發(fā)展趨勢。
【典型性】指作家、藝術(shù)家塑造藝術(shù)形象所達到的概括化和個性化統(tǒng)一的程度。藝術(shù)形象的個性特征越鮮明、生動,而所揭示的社會本質(zhì)越深刻,即個性與共性越統(tǒng)一,典型性 就越高。
也指一般講話、論著對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評述。 【典雅】文章內(nèi)容有根基,文詞優(yōu)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典tiǎn 1.見"頎典"。
/s?wd=%B5%E4 刪 會意。從刀從冊。
冊是簡冊,把若干竹簡編穿在一起叫“冊”。簡冊的內(nèi)容有問題,就用刀除掉,所以從“刀”。
本義:削除 【釋義】去掉多余或不恰當?shù)淖志洌簞h除|刪節(jié)|刪改。 【刪除】 shānchú 去掉。
〖例句〗老師批改作文時,幫我刪除了多余的文字。 【刪改】 shāngǎi 刪削并改動。
〖例句〗這篇文章經(jīng)多次刪改才定稿。 【刪節(jié)】 shānjié 刪去文章中與表現(xiàn)主題無關(guān)或關(guān)系不大的部分。
〖例句〗該文在轉(zhuǎn)載時,編者做了一些刪節(jié)。 ========更多的信息 削除;勾劃掉 刪,剟也。
――《說文》 刪,除也。――《三蒼》 刪,定也。
――《聲類》 刪,刊也。――《漢書?刑法志》注 刪,削也。
――《漢書?丙吉傳》注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view/621676.htm?fr=ala0 /s?bs=%B5%E4%B5%C4%C0%B4%C0%FA&f=8&wd=%C9%BE%B5%C4%C0%B4%C0%FA (參照參照)。
“冊”:在春秋戰(zhàn)國至魏晉時代,因為當時還沒有紙,人們只好把文字寫在狹長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稱“簡”,木片稱“扎”或“牘”。這種竹片或木片,通稱為“簡”。一塊簡只能寫幾十個字,記載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塊“簡”。為了查找方便,人們就用熟牛皮條把這些簡按次序串編起來,稱之為“冊”。“冊”字很像幾片竹簡用繩子串在一起。后來,書寫的材料逐漸用紙代替,印出的文章裝訂成書仍沿用了“冊”這個名稱?,F(xiàn)在“冊”已演變?yōu)榱吭~。
刪
會意。從刀從冊。冊是簡冊,把若干竹簡編穿在一起叫“冊”。簡冊的內(nèi)容有問題,就用刀除掉,所以從“刀”。本義:削除
孩提: 2~3歲的兒童。
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睹献印けM心》 指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
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p>
《老子》:“如嬰兒之未孩?!币沧鳌昂⒈А焙汀疤岷ⅰ薄?/p>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疤釘y”等為其衍生詞。
孩,不是后來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說文解字》:“孩,古文咳從子?!毙盒γ?,即小兒笑的咳咳之聲。
提,是指可以小兒可以提抱,指其小?!酵庖凰?補注。
韋編三絕的典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后成書,便于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jié)實。
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鬃油砟晗惨?,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fù)復(fù)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nèi)容。
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擴展資料:
韋編三絕是孔子勤讀《易》書的一則典故。傳統(tǒng)說法,孔子晚年喜歡讀《易》,并且撰寫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合稱十翼。
又稱《易大傳》,韋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寫書,再用皮條編綴成冊。三指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勤讀《易》書,致使編綴的皮條多次斷開。
他還說:如果多給我?guī)啄旯Ψ?,那么,我對于《易》的知識會更加豐富的。《論語·述而》記載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加與假意近。如果五十歲就開始學習《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錯誤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韋編三絕
陳毅的家里有很多藏書,這為陳毅幼年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陳毅到了八九歲時,就開始大量閱讀自己家里收藏的各種書籍,他讀書簡直到了入迷的程度。
一次,陳毅正在看書,母親交給他一個籃子,讓他去復(fù)興場街上買綠豆。路上,他一邊走,一邊看書,到了街上,買完豆子,又看著書往回走?;氐郊遥赣H問他是怎么搞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他光顧看書,連買的是什么豆子都不知道。
還有一次,陳毅到一位親戚家去過中秋節(jié)。他一連走了幾十里路,到了親戚家后,發(fā)現(xiàn)一本自己很想看的書,他不顧疲勞立刻躲到書房里讀了起來。吃飯的時候到了,主人請他到桌上吃飯,他不肯,主人只好把糍粑和一小盤紅糖端到書房的桌上。桌上還擺著些筆墨紙硯和書籍,硯臺里的墨汁還沒有全干。陳毅一邊讀書,一邊吃糍粑蘸“糖”,誰知他一遍又一遍地把糍粑蘸上硯臺里墨汁往嘴里送,弄得滿嘴都墨,他還一點兒也沒覺察到。不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過一碗面條來到房間里,見此情景,大吃一驚,隨后又哈哈大笑起來,趕忙叫他洗漱干凈。事后,大人們不免有點惱怒,陳毅卻笑笑說:”喝點墨水沒關(guān)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