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周伯通與瑛姑的愛情信物中,有一條提著詩句的錦帕,詩云: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
此詩名為《九張機》,背后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無論是夜間織錦的女人,還是能聽見機杼聲聲的女人,都是長夜不眠人。 幽深的天空,參差屋宇,夜分外靜謐,此時正是初春,誰家窗下的寒梅一枝初綻,這枝梅與窗內織錦人為伴,那聲聲機杼的嘔啞濡染在梅花香里,已不似在織錦,宛然就是在作畫寫字。
低眉抬首間,看見窗外淺春,有幾點寒紅相綴,不禁輕嘆一聲。心就如那錦上盤花,綰了個結。
織梭光景去如飛。蘭房夜永愁無寐。
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可是,問郎歸期未有期,唯有苦恨春風。
機杼聲與閨情早在《古詩十九首》里即有,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每每讀來,便感嘆河漢的清淺,只當是兩人戀愛負氣,并不覺得愁絕,因那河清清涼涼,水底有潔凈的沙子和柔軟的水草,可褰起裙子,涉水而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詞中亦有《九張機》詞牌,九張機"寫擲梭之春怨。
章章寄恨,句句言情。"雖然機杼聲聽來苦寒,但它卻是在高堂華宴上用來侑酒的,想象著廡宇宏深的庭院中,女子慢啟朱唇,宛轉音憐,窗外正暮春光景,柳絮一天漫飛,這九張機也如林中子規(guī)啼,聲聲催得良人歸。
前秦女子蘇若蘭,每每在這樣的夜里,茫然望著幽邃的天宇,也自是沒有主張。怎樣的滿腹才情不過也是愁對寶奩空念遠,女人的光彩,只為心中的那個人煥發(fā)。
她提起筆望著窗下幽草,心中的委曲如這梅樹的冷香陣陣襲來。 丈夫那年被遷任去了敦煌,在那里他的心就屬于一個叫趙陽臺的歌姬了,這幾年的日子她就是在憂憤與孤寂中度過的,她日復一日地跟他負著氣。
可是像今夜這樣她與窗下梅花,與房中機杼為伴時,她就會有一種幻覺,丈夫悄然回來,就站在她的身后,輕喚著她的小字:若蘭??墒撬@起回頭時,卻什么也沒有,唯有深房的風長而冷,搖著紅燭,清透簾幕。
她于是一萬遍地想象歌姬趙陽臺此時此刻與自己的夫君,正在做什么。 本來他們是相愛的。
她十六歲那年與父親去法門寺逛廟會,看到了那個溫良蘊籍的少年竇滔,她是一見就愛上了,竇滔雖是習武之人,卻有著那份安貞平和,正合著她的心思。 正如她無數(shù)閨夢中所想像的那樣,佳時良夜,星月高照,幾上花觚一枝春欲燃,廊下良禽伴著細碎的樹影嚶嚶而鳴,她作詩織錦,他在房里伴著她,時時凝眸對她。
她人如桃花照水,他癡絕地不知道是對花還是對人,他心底的滿足,她一眼即可看到。這人間的歲月,正隨著月影一寸一寸地移過,她感到那份深厚與安詳。
終于有日子不只是在掌心匆匆滑過,而是在心里深長地停留,如她手中的絲線一根一根有著心思,有著紋理,在機梭中來來回回地纏繞。 如果每一天是這樣地過,她會不怕歲月老去,她會從容面對鬢邊華發(fā)。
可是趙陽臺還是出現(xiàn)了,她也清楚地知道了她只顧在他面前揮灑才情,卻疏忽了男人的另一面,長夜寂寥,不只是有詩有琴,天長日久,他似乎倦怠。后來他宦途失意,更是心意落寞,樓外柳高,春情滟漾,趙陽臺讓他覺得更新鮮,更直接。
葉暗花深之時,他有一天,長夜不歸。 若蘭這樣的女子,是先把愛人當作了知已,超乎情愛,近乎是一種佛緣的親情,那是比知己比戀人更深的一種生命的皈依,最后他才是人夫。
他不可跟那個年代的官場顯員、朱門浪子一樣,時時流浪在外,由著性子,玉勒雕鞍,高車游冶,可探手攀折初綻新桃。 這一切,她以為他一開始就明白。
這樣的夜不知有多少個。開始時,她自己就咬著牙狠狠地惱著,她以為兩人不過是賭氣,過些日子,他會終究發(fā)現(xiàn)她蘇若蘭與其她女子終究是不一樣的。
于是她把郁結在心的惆悵和相思寫成詩,想他突然回來時,走進她的房間,看到她案頭上那枚光細如玉的綠石硯,依舊蔥翠可愛,碧色深重,一如她的人一樣謙默自守,他終會發(fā)現(xiàn)的,她的好。他也定會細細品她堆積在案頭的詩箋,他會覺得她愈發(fā)婉媚,對他的愛亦如今夜無月,深沉如水。
他悄轉朱閣,會尋到已躲在簾后的她,然后執(zhí)著她的手低低地說:"我初心尚在,此生終不負卿卿。" 千般美好,不過是午夜一夢,夢醒時,窗前只有一樹梅花相對。
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人與梅,日日相對,不知哪個更瘦一些。
他不回來,她的情思詩思如泉涌,永夜不歇。 那天家人告訴她,說他欲被調任襄陽,官拜安南將軍。
傍晚他真的回來了,若蘭依舊負著氣,她只想讓他走過來,哪怕是輕輕喚她一聲,她也會即刻回轉身來,一腔剛硬化成繞指柔。但他只是對著她淡淡地說,他即速速赴任襄陽,可攜妻同行。
這話也不過是例行公事,她是何等樣人,他聽得出那淡中的生分,他在人前人后依舊沒給她個臺階下,于是她忿然斷然地拒絕。然后回到她的寢室,寢室依舊空空,她突然后悔得痛斷了腸子,此刻他坐在堂前,她回來做什么,難道她還沒有看足這錦帳空空? 人在眼前,相對一刻也是好的,相對一刻便心安一刻。
她復又折回堂前時,他人已走了,只聽見了墻外一聲馬。
九張機(六首) 無名氏
一張機,織梭光景去如飛。蘭房夜永愁無寐。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棾梢欢?,回紋錦字,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中心有朵?;▋?,嬌紅嫩綠春明媚。君須早折,一枝濃艷,莫待過芳菲。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蓱z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七張機,春蠶吐盡一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無端剪破,仙鸞彩鳳,分作兩般衣。
春衣,素絲染就已堪悲。塵昏汗污無顏色。應同秋扇,從茲永棄,無復奉君時。
第四首,用“鴛鴦織就欲雙飛”象征相親相愛永結合歡的美好愿望?!翱蓱z”一句轉折,痛惜時光流逝,在憂思煎熬中紅顏漸老, 白發(fā) 先生。用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句:“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借成雙成對的鴛鴦之對浴,反襯思婦的孤棲寂寞。詞彩華美,風調俊逸。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相對浴紅衣?!?/p>
這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故事。 那時侯杭州還不是大都。
卻也依舊繁華。 但陽春三月,依舊柳絮飄飄。
直飄到深宅大院里去。 愁剎深閨夢里人。
素眉倚在闌干上看天,拈起柳絮,暗自嘆息。 為何總出不了這門?就算是能出門,能走多遠? 她看自己纏的腳,先詛咒那可惡的程朱理學。
她學了小廝的口氣:媽的不知道是不是第八個老婆跑了,這么憎恨女人。 偏生那么多人喜歡三寸金蓮。
真是血淚造就,勒,纏,血,疼,最后腳趾都變形。 據(jù)說來源于趙飛燕。
她能在盤子上跳舞,那腳多小。 男人都是變態(tài),喜歡看別人痛苦。
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 女人,怎么能為男人犧牲?她不懂。
但《烈女傳》還是看的心驚。 為一個陌生男人要死?讓自己兒子管理?又不是沒有自制能力。
父親還好,吃住他,聽話是應該的。 她不知道,男與女,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唯一能見到的男人,是爹。 大概男人都是長胡須說話低沉有威嚴的人。
而且胖壯。 跟女人沒什么不一樣,大家都是人。
至于小廝,或者其他男人,也是偶爾遠遠的望一下。 男人有什么不同?憑什么他們就能在大街上走? 她連大街都沒上過,至多是到花園。
一直想穿小廝衣服偷溜出去。 滿園春色,也得父母允許才能出去。
撲蝶采花做指甲油。 搗爛了的花汁纏在手上,一股異香,留下一道痕跡。
然后看見表哥。他并沒有認出她來。
她也是。 花叢中兩人目瞪口呆。
男女七歲不同席。他們再沒見過。
再見面她已經(jīng)是大姑娘,他已經(jīng)弱冠。 原來年輕男人是如此的。
她低頭。聞見一種味道。
來自他身上。 那感覺十分新鮮。
而且,他的腳很大。 男兒腳大走四方。
她從眼角偷瞄,他咧嘴在笑。他的嘴也很大,能吃四方。
若不是母親介紹,怎么能認出來? 他的聲音也分外好聽。怎么那么低沉有力?她只是微笑。
看他那微胖的身軀,大大的腦殼和耳朵,有點恍惚。 只匆匆一面,就念念不忘。
不知道為什么?;蛟S是接觸人太少? 突然覺得心情躁動,想出去找他。
看書繡花都覺得不安分。 夏日的蟬叫的煩人。
花園也沒多大意思。怎么會這樣? 那碎嘴的老媽子和丫鬟在議論:小姐思春了。
她失笑。她都不知道這個詞的含義,傻傻的問:我干嗎想春天啊。
話傳到父母耳朵里,決定把她嫁出去。 那一陣子十分恍惚。
嫁人?多么遙遠的事情啊。他,是什么樣子?是否大腦殼大耳朵?……是否就是表哥?她什么都不知道。
到底是個什么所在?她看書看的心驚。從此和做女兒一天一地。
伺候公婆男人孩子小叔小姑……陌生家庭不同性格,從此沒人寵愛。 她很害怕。
但,終于,她被蓋上鳳冠霞帔,上了花轎。 感覺象是被賣出去,雖然熱鬧,但十分悲哀。
熱鬧后看見一對紅燭淚??吹剿?/p>
不是表哥,但也眉清目秀。一晚上都沒聽到他聲音,只是粗暴的動作,和滿意的神態(tài)。
她看著他熟睡的樣子落淚。原來是這樣的。
她覺得很骯臟。 若是表哥,一定細聲細語,溫柔體貼。
以后的日子很忙碌。丈夫經(jīng)常不在家。
在家也只知道睡覺。小姑子很厲害,婆婆精明,小叔子還想撈個便宜,公公很威嚴……一切變得沉悶。
三年沒有生育,便遭受冷眼。丈夫耳根軟,在外面有了個人,帶回來,順便休了她。
回娘家弟弟也不正眼看她。枉費她對他那么好。
母親也垂淚。弟婦也指桑罵槐。
日子怎么如此難過?支撐他的,是表哥的影子。 他,終于來了。
他很懊悔沒有提親。她很感動,于是,她想發(fā)生的,還是發(fā)生了。
原來男人都是一樣的。她嘆息。
他們就知道那樣,都很粗暴。 然后他說帶她走。
半夜私奔?;蛟S會有好日子。
她想,抓住個男人或許會好些。 但她沒想到,他,賣了她。
她苦笑,終于認命。原來世間險惡如此。
連他離去她都沒看見。 她的拿手曲目是《四張機》,吸引很多客人。
一天遇見她丈夫,他點名要她。然后嘲笑,使用,他把氣發(fā)到她身上。
但,奇怪的是,他總來,比以前在家見的多。 原來真是不如偷歡。
她緊緊閉嘴不說話。不管他多野蠻。
她的腦子都是表哥的影子。為什么沒有恨?她問自己。
然后十分主動的配合他。他也很吃驚。
吃驚她怎么不那么死氣沉沉了。 他提出贖回她。
但她拒絕了?;厝プ鲂。克荒艹曰仡^草。
或許她還在等他。等了很多年。
她落魄在一間草屋。最后她還是買回自己。
隱居在這里。 人們說一個大富甲走過。
她也去看。 是他。
表哥沒有變,依舊那么健壯。但,他招手的時候,眼睛里沒有她。
她回家仔細看鏡子,原來自己容顏改變。蒼老不堪。
她尖叫。嗓門也粗糙,手也是。
最后她很平靜的慘笑。 她開始唱《四張機》,但,誰會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相對浴紅衣? 她看見前夫的身影。
他也落魄了。沒人照顧他。
他看她笑。她是他最初的愛。
但因為不新鮮,就放棄,如今,他跟她的歌聲而來。 她也笑。
如果這么忍受,也能過下去吧。 但,怎么走到今天的地步? 第三天,前夫被處死。
因為他襲擊了大富甲。 她為他送行,像真正的妻子。
她沒有哭。只是看見他冷酷的身影。
她過去狠狠的啐了他一口,但很溫柔的喊:表哥。 他的表情驚訝。
但卻什么也沒說出來,只是指揮放。
福建福州的漢族風味小吃中,能夠和鍋邊糊并列舉國無雙的,只有“太平燕”了,也稱“小長春”。
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太平燕這東西,別說是外地人,就是對一些福州人,不做一點詮釋,也是搞不清楚的。要說“太平燕”,那就要先說“燕皮”的來歷,沒有“燕皮”,談何“太平燕”?
據(jù)傳,明嘉靖年間,閩北山區(qū)與江西接壤的浦城縣有位告老還鄉(xiāng)的御史大人,他家居山區(qū),雖有山珍可享,但吃多了,便流于平淡。于是,那家中的廚師便出了一個新花樣,取豬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摻上適量的番薯粉,搟成紙片般薄,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包上肉餡,做成扁肉(餛飩),煮熟配以高湯,弄了一碗點心端給主人。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覺得滑嫩清脆,淳香泌人,連呼“太妙”,忙問:“這叫什么點心?”那廚師做點心本來是想討主人的歡心,哪來的名字?好在廚師腦筋能夠急轉彎,見碗中的扁肉形同飛燕,便信口說叫“扁肉燕”。由此推演,才有了“燕皮”一說。原先,這“燕皮”本為大戶人家獨享,后來,這打燕皮的手藝逐漸傳開流入福州,燕皮成為商品,食者日眾,反倒成了福州家喻戶曉,最負盛名的閩味名吃。
太平燕也叫“小長春”,那是因為扁肉形似長春花的緣故,“燕”、“宴”諧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起?原來太平燕里有完整的鴨蛋,在福州話里“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亂”被壓下去了,福州人去海外謀生眾多,行舟之時“浪”也被壓下去了,當然也就“太平”了。逢年過節(jié),婚喪喜慶,親友聚別,民間家宴,要取一個“太平”、“平安”, 這太平宴是必吃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晉國發(fā)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jīng)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后,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xiāng),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fā)現(xiàn)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只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母親出來。于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shù)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鹣ㄖ?,大家進山察看,才發(fā)現(xiàn)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愿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jié)"。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