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
后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
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 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shù)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shù)(成語,意即沒有學術(shù))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nèi)浩鸲ブ@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
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約法三章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 法。
釋義 “約”,協(xié)商,議定?!罢?,條目。
臨時議定三條法令。比喻以 語言或文字規(guī)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
故事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lǐng)大軍攻入關(guān)中,到達離秦都咸陽 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
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 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并留下少數(shù)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guān)中各縣父老、豪杰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F(xiàn)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
這三條是:殺人者要 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xiāng)去宣傳約法三章。
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于堅決執(zhí)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暗渡陳倉"常用作"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說的是劉邦表面上在修棧道準備進軍,實際上已經(jīng)暗中渡過了陳倉.所謂"兵不厭詐"吧,也差不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說的是在鴻門宴上,項羽下不了決心殺劉邦,于是項莊就以舞劍助興為名,想把劉邦殺掉.但是項伯也起來舞劍,所以劉邦躲過了一動."十面埋伏"說的是楚漢戰(zhàn)爭決戰(zhàn)的時候,項羽被圍在垓下,十面被圍,最后自刎而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蕭何苦心為劉邦推薦韓信,要劉邦重用他,后來韓信果然接連攻下趙燕齊三個諸侯國,建立了赫赫軍功,楚漢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后來,劉邦以韓信要謀反為名逮捕了韓信,貶為淮陰侯,但并未殺他.再往后,劉邦出去打仗,呂后守城,得知韓信要謀反,叫來丞相蕭何出主意,蕭何就親自去韓信的住所把韓信騙到了宮中,然后韓信被呂后所殺.由于韓信的輝煌騰達(成)和被殺(?。┒际怯墒捄我蝗嗽斐傻模哉f"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用來形容成敗都是一個人引起的.。
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為丞相,整頓后方,訓練人馬。
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lǐng)漢軍攻打關(guān)中。關(guān)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愿抵抗。
不到三個月工夫,漢王消滅了原來秦國降將章邯等的兵力,關(guān)中地區(qū)就成了漢王的地盤。 這一來,可把西楚霸王項羽氣壞了。
項羽打算發(fā)兵往西打劉邦,可是東邊也出了事,齊國的田榮轟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自立為王,情況比西邊更嚴重。項羽只好先去對付齊國。
漢王劉邦趁項羽和齊國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向東打過來,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項羽又不得不扔了齊國那一頭,趕回來在睢水上跟漢軍打了一仗。
漢軍大敗,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漢王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俘虜了。 漢王退到榮陽、成皋(都在今河南滎陽縣)一帶,收集散兵。
這時候,蕭何從關(guān)中調(diào)來一支人馬,韓信也帶著軍隊來見漢王,漢軍才又振作起來。 漢王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一面守住滎陽,用少數(shù)兵力拖住項羽的軍隊;一面派韓信帶領(lǐng)兵馬,向北邊收服魏國、燕國和趙國。
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把滎陽迅速攻下來。漢王十分著急。
他的謀士陳平原來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獻了一條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guān)系。 項羽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間計,真的對范增懷疑起來。
范增十分氣憤,對項羽說:“天下的大事已經(jīng)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體衰,該回老家了。”
范增離開滎陽,一路上又氣又傷心,就害了病,沒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長了毒瘡死去。 范增一死,楚營里再沒人替霸王出主意。
漢軍受的壓力也減輕了。漢王用少數(shù)兵力在滎陽、成皋一帶牽制項羽的兵力,讓韓信繼續(xù)攻取北邊東邊,又叫將軍彭越在楚軍后方截斷楚軍的運糧道兒,使項羽的軍隊不得不來回作戰(zhàn)。
楚漢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兩年多。 公元前203年,項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將軍曹咎留下來守住成皋,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跟漢軍交戰(zhàn)。
漢王見項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戰(zhàn)。一開始,曹咎說什么也不出來交戰(zhàn)。
漢王就叫兵士成天隔著汜水(流經(jīng)滎陽西,汜音sì)朝著楚營辱罵。 一連罵了幾天,曹咎實在沉不住氣了,就決定渡過汜水,和漢軍拼一死戰(zhàn)。
楚軍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漢軍趁楚兵剛渡過一半的時候,把楚軍的前軍打敗,后軍亂了陣,自相踐踏。
曹咎覺得沒有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 項羽在東邊正打了勝仗,一聽成皋失守,又趕到了西邊對付漢王。
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地方,楚漢兩軍又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的糧食接應不上。
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上擱著,派人大聲吆喝: “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漢王知道項羽嚇唬他,也大聲回答說:“我跟你曾經(jīng)結(jié)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
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真的想把太公殺了,又是項伯勸住了他。
項羽派使者跟漢王說:“現(xiàn)在天下鬧得亂紛紛的,無非是你我兩個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來跟我比個上下高低。”漢王要使者回話說:“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氣?!?/p>
項羽又叫漢王出來,在陣前對話。漢王當面數(shù)落項羽的十大罪狀,說他不講信義,殺害義帝,屠殺百姓等等。
項羽聽得發(fā)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齊放起箭來。漢王趕快回馬,胸口已經(jīng)中了一箭,受了重傷。
他忍住疼,故意弓著腰摸摸腳,罵著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左右把漢王扶進了營帳。
漢軍聽說漢王受傷,都著了慌。張良恐怕軍心動搖,勸漢王勉強起來,到各軍營巡視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來。
項羽聽說漢王沒有死,大失所望。接著,韓信在齊地大敗楚軍,楚軍的運糧道又被彭越截斷,糧草越來越少。
漢王趁項羽正在為難的時候,派人跟項羽講和,要求把太公、呂后放回來,并且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在滎陽東南)為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 項羽認為這樣劃定“楚河漢界”還不錯,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呂后,接著把自己的人馬帶回彭城。
其實,漢王這次講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漢王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不出兩個月,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馬一齊會合,由韓信統(tǒng)領(lǐng),追擊項羽。
楚、漢雙方一場最后決戰(zhàn)就開始了。
【戰(zhàn)無不勝】 【國士無雙】 【一飯千金】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沈沙決水,半渡而擊】【背水一戰(zhàn)】 【拔旗易幟】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十面埋伏】 【兵仙神帥】【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蕭何月下追韓信】 【金石之交】【漢中高對】 【獨當一面】 【略不世出】 【不賞之功】 【匹夫之勇】 【婦人之仁】【推陳出新】 【百戰(zhàn)百勝】 【勛冠三杰】 【伐功矜能】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偽游云夢】【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人心難測】 【鐘室之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問路斬樵】 韓信點兵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
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zhàn)??鄳?zhàn)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于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
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后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只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
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嘩。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jié)果多出2名;接著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jié)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jié)果又多出2名。韓信馬上向?qū)⑹總冃迹何臆娪?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眾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
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tǒng)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于是士氣大振。
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逼,楚軍亂作一團。交戰(zhàn)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霸王別姬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zhàn)爭。最后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后自刎身亡
項莊舞劍
【成語故事】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被劉邦的守軍擋住。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后,項羽設(shè)計讓項莊舞劍助興,意在乘機殺了劉邦。項伯也舞劍助興,百般保護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劉邦借機逃離
十面埋伏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zhàn)術(shù),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暗渡陳倉【成語故事】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lǐng)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里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四面楚歌【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占秦都以后,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xiāng)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并設(shè)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jīng)攻占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汗馬功勞【成語故事】西漢初期,蕭何跟隨劉邦打天下,出謀劃策,劉邦當了皇帝后就讓蕭何做丞相,其他武將不服,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逐野獸的狗,而指明野獸方向的是人,你們只是有功勞的狗,而蕭何則是這個獵人。”
拔幟易幟【成語故事】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養(yǎng)虎遺患【成語故事】秦朝被推翻后,楚軍與漢軍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西邊歸漢,東邊歸楚,宣布停戰(zhàn)。項羽領(lǐng)兵東歸,劉邦西進。張良和陳平對劉邦說:“目前漢軍勢力日益強大,諸侯也支持,可抓住時機消滅楚軍,不能養(yǎng)虎遺患?!?/p>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
分我杯羹【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于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后說我們兩人是結(jié)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一杯羹給他。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大逆不道【成語故事】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楚軍與漢軍在廣武城相遇,項羽想與劉邦單獨角斗來結(jié)束戰(zhàn)事,劉邦死活不肯應戰(zhàn),只是列舉項羽十大罪狀,說項羽是大逆不道。項羽氣得渾身發(fā)抖,命令士兵向漢軍放箭,劉邦中箭,漢軍只好退回皋城防
解衣推食【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的韓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劉邦。劉邦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給韓信,還給韓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馬。韓信帶兵滅掉齊國。項羽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為王,被韓信拒絕
借箸代籌【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執(zhí)不下時,謀士鸝食其也沒有別的好辦法,這時張良進來拜謁。劉邦問怎樣才能盡快戰(zhàn)勝西楚霸王項羽。張良見劉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畫起來,指點江山。劉邦頓時茅塞頓開、喜笑顏開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項羽屯兵40萬在新豐鴻門,謀士范增設(shè)計要除掉劉邦。劉邦依約赴鴻門宴,范增請項莊舞劍助興,意圖殺害劉邦。張良叫來樊噲,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與樊噲商議如何逃走,樊噲說:“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zhàn)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zhàn)等。
秦朝滅亡后,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并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18諸侯王,封劉邦為漢王。楚漢之爭,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quán)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最后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霸王別姬指西楚霸王項羽戰(zhàn)敗后與其寵妃虞姬訣別的歷史故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項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劉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時,與寵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罷,虞姬自刎而死,項羽則率精銳突圍,但仍被逼困在烏江,最后只留下“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后也自刎身亡。
項羽與虞姬最后的訣別,就這么成了傳唱千古的凄美絕響。
漢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劉邦滅秦后在關(guān)中稱王。十二月,項羽揮軍破函谷關(guān),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羽入咸陽。春,項羽表面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fā)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lǐng)巴蜀及漢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lǐng)關(guān)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于四月領(lǐng)兵入漢中、并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痹項羽。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后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guān)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并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guān)中后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范。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今陜西寶雞市東) ,名為義帝發(fā)喪,派人聯(lián)絡(luò)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
初戰(zhàn)彭城: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lǐng)諸侯軍一舉攻占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lián)軍20余萬,劉邦僅率數(shù)十騎逃脫,反楚聯(lián)盟瓦解。
爭奪成皋: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wěn)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托關(guān)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后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lián)絡(luò)彭越擾楚后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zhàn)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余。三年冬,項羽發(fā)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xiāng)‘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并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榮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jīng)武關(guān)、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xié)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項羽在擊敗彭越后,尋漢軍主力決戰(zhàn)不成,屯兵廣武(今榮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zhàn)中殲滅齊楚聯(lián)軍,完成對楚側(cè)翼的戰(zhàn)略迂回,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后,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五年十月,兩軍戰(zhàn)于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luò)韓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戰(zhàn)重創(chuàng)楚軍,逼項羽自刎于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于結(jié)束了為期 4年的楚漢戰(zhàn)爭。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
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jié)節(jié)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漢高祖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guān)中空虛,占領(lǐng)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guān)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漢高祖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漢高祖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采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漢高祖,項羽卻優(yōu)柔寡斯,被漢高祖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漢高祖。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余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fā)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qū)),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漢高祖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漢高祖勢力的發(fā)展,使其不得東進。結(jié)果養(yǎng)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后卷土重來。
由于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jù)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漢高祖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zhàn)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lǐng)下,出山東經(jīng)胡陵(今山東魚臺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cè)背。戰(zhàn)斗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沖。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余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詵|的睢水上,又殲滅數(shù)十萬人。漢高祖只率數(shù)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zhàn),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shù)十萬之眾,是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漢高祖打了一仗,結(jié)果被阻于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漢高祖采取了正確的作戰(zhàn)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zhàn)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漢高祖決戰(zhàn),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nèi)酢?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發(fā)兵向項羽發(fā)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lǐng)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28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拼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年僅31歲。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于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谷城縣)。
楚漢之爭成語典故楚漢戰(zhàn)爭及前后時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成語典故以及詞語、地名,最著名的有如指鹿為馬、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約法三章、衣錦還鄉(xiāng)、先發(fā)制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zhàn)、四面楚歌、一決雌雄、楚河漢界、沐猴而冠、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面埋伏、江東父老、東山再起、霸王別姬、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鴻溝、冠亞季、冠軍、虞美人、二世祖、三秦、三齊、等等,影響十分深遠,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請采納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