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nèi)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p>
“王孫”的典故都是代指離別的友人
王孫,漢語詞語。
釋義:王爵的子孫;泛指貴族子孫,古時也用來尊稱一般青年男子;隱居的人;朋友;舊時對人的尊稱;人名西漢上大夫韓嫣,字王孫。
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王孫若安靖楚國,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啟之愿也?!?/p>
另指漢武帝寵臣韓嫣?!稘h書·佞幸傳》:“韓嫣字王孫,弓高侯穨當之孫也?!?/p>
擴展資料:
“王孫”這個典故出自漢代騷體賦《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薄巴鯇O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币虼?,這個典故又經(jīng)?;钣脼椤巴鯇O春草”、“王孫草”、“王孫尋芳草”、“王孫未還”。
這樣,王孫和草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代表的意象也很豐富?!巴鯇O”可以是指友人,也可以是自己?!稓J定四庫全書總目卷147》說:“王孫公子皆古人相推敬之詞”,“王孫” 從代指王公貴族,而轉(zhuǎn)化為人與人之間的“相推敬之詞”,內(nèi)涵擴大了許多。
因此,“王孫”應(yīng)隨詩意而有不同的含義,韋莊的《春日》里的“王孫”是指自己,《山中送別》的“王孫”應(yīng)是剛送別的友人,《山居秋暝》的“王孫”應(yīng)該是和作者一樣熱愛山水的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孫
知書達理,家長吁短嘆,心焦如焚,憂慮重重,深明大義。.
原文:
王孫賈,戰(zhàn)國末期齊國的少年義士,雖然青春年少,但卻機智過人。十五歲就入朝服侍齊湣王(公元前301~前284年在位),跟隨其左右,深得齊湣王賞識。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聯(lián)合秦、魏、韓、趙四國,并派遣上將軍樂毅率領(lǐng)十余萬眾,長驅(qū)攻齊。半年之內(nèi),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進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邑。齊國僅剩莒城、即墨兩城。?
齊湣王只好棄國,倉皇逃亡到衛(wèi)、魯、鄒等國。王孫賈在混亂中與齊湣王失散,只好無奈獨自回到家中。?
與湣王失散的王孫賈,在家長吁短嘆,心焦如焚,憂慮重重。聰慧、細心的母親看出了面帶愁容的王孫賈有心事,便追問緣由。王孫賈見瞞不過,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母親。王孫賈的母親雖為女輩,卻知書達理,非常愛國,經(jīng)常對王孫賈進行愛國教育。深明大義的母親聞言大驚,面色凜然,非常痛心地對兒子說:“孩子啊,你早晨出去,晚上歸來,我總在家門口焦急等候你;你晚間出去,不回家來,我就要在巷口張望,等候你平安歸來。你現(xiàn)在為湣王做事,而如今大王出走,不知他現(xiàn)在生死,你怎么可以獨自回家來呢?”王孫賈母親的意思是要兒子像母親關(guān)心他的安全一樣,關(guān)心湣王的安危,忠君報國。聽罷母親的教誨,王孫賈離開家,出外尋找湣王的下落。?
湣王最后逃奔到了齊國的莒邑(今日照、莒縣一帶),向楚國求救。楚國派大將淖齒率兵救齊。齊湣王任淖齒為齊相。可是淖齒不僅不出力幫助齊國抵抗燕國軍隊,反而與燕將樂毅共分齊國的珠寶和銅器,最后他殺害了湣王,自封為齊王。?
正在四處尋找齊湣王的王孫賈聽說了湣王被害的消息,對淖齒的罪惡行徑十分痛恨,痛下決心為湣王復仇。他來到莒邑的街市上,對百姓們說:“淖齒擾亂齊國,殺害了湣王,成為齊國的大害,大家愿和我一起共同討伐叛賊的,請露出你的右臂來!”淖齒的所為早已激起了齊國百姓的憤怒,群情激憤,立即有四百多民眾響應(yīng)王孫賈的號召,組成了討伐淖齒的隊伍。這支隊伍在王孫賈的指揮下,英勇作戰(zhàn),沖進齊王宮,刺死了淖齒,為湣王報了仇。后來,他又立齊湣王之子法章為齊襄王,守莒抗燕,并號召民眾起來抵抗。最后,與即墨的田單遙相呼應(yīng),互相支援,為破燕復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王孫賈忠貞剛強的愛國少年形象,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為后人所稱頌,而其母深明大義的形象也名垂史冊。
尾聯(lián)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云:“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痹馐钦型鯇O出山入仕,王維反用其意,自成佳構(gòu),增無限趣味。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贝悍茧m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樣美麗迷人,“王孫”自可不必離去了。貌似勸人,實則自勉。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擴展資料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王孫(Wáng sūn 王孫)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為周王之后,以別稱(或以官爵)為氏。
據(jù)王符《潛夫論志·姓氏篇》云:“王孫氏、公孫氏,國自有之。孫氏者,或王孫之班,或公孫之班也。”
周代時,周王之孫在諸侯國做官的,別稱為王孫,其后代有以祖上別稱為姓的,稱為王孫氏。又據(jù)《禮記·王制》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p>
以官爵為氏,有皇、王、公、霸、侯、庶長、不更、公乘、公士等九氏,有爵位后裔可獲得氏,因此又有王叔氏、王子氏、王孫氏、公子氏、公孫氏、與士孫氏等六氏。王孫氏族人在后世、特別是明代以后,多簡改為“王”氏或“孫”氏,故今天王孫姓的族人甚為稀少。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