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子
《岳母刺字》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南宋時期,金國進兵攻打中原。宋高宗把首都移至金陵,并四處召集人才,興兵反攻。遠住相州縣的岳飛和他的九個結義兄弟臨危受命,率領眾士兵抗擊金兵。臨行時,岳母為了能夠讓岳飛更好的效忠于朝廷,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從此,這四個字就深深的刻在了岳飛的心里。
體現(xiàn)了岳母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報效國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
不義之財
田稷子,戰(zhàn)國時齊國的相國。一次,他收受了下屬官吏賄賂的黃金百鎰,并用這些黃金來孝敬自己的母親。田母非常詫異,于是責問田稷子說:“你雖然為相已經(jīng)3年了,但你的俸祿大概還沒有這么多吧?這些金子難道是德行純潔的正人君子應該得到的嗎?我怎么能收留下這些金子呢?”田稷子跪著向母親解釋說:“這些金子確實是下屬送給我的?!碧锬竾烂C的訓斥田稷子說:“我聽說士大夫要修身潔行,不能隨便收受人家的東西,一定要注意做到潔身自好、言行一致、忠誠守信、辦事公正,眼下你卻不是這樣,遠離了做臣下的要求。像這些不是從正道上來的財物,我是不會享用的。你這樣做就是不肖之子,不是我的兒子。你快起來吧!”田稷子感到非常羞愧,急忙拿著這百鎰黃金退了出來。他先將那些受賄的黃金退還屬吏,然后背著草席去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明白了此事緣由,很欽佩田稷子母親的高尚情操和義舉,于是贈以公金,并赦免了田稷子的罪,恢復了他的相職。
這則成語故事歌頌了田稷母親教育兒子拒收不義之財?shù)母哔F品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示作用。 典故出自漢代劉向著的《烈女傳·齊田稷母》:“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其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余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镳⒆討M而出,返其金。”
岳母刺字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jù)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后,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母親鼓勵)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母親巧思,良苦用心)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老師的高招,巧妙的點撥)
一、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二、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xiāng)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征國內無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zhàn)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三、買肉啖子: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邊的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居為什么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后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xiàn)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于是買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表明她沒有欺騙.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huán)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fā)教育孟子?!百I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聯(lián)語教子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手寫下了一幅對聯(lián),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jīng)艱難好做人?!辈⒛托牡貙鹤咏忉屨f:“此聯(lián)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并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chuàng)世界;三要腳實地干些事情?!?/p>
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夫”,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污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樸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憐子如何不丈夫”
曾子殺豬
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于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一邊喊著:“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媽媽回來,村子里的小伙伴來找他玩,他都拒絕了。他靠在墻根下一邊曬太陽一邊想像著豬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傍晚,孩子遠遠地看見了媽媽回來了,他一邊三步作兩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邊喊著:“娘,娘快殺豬,快殺豬油,我都快要饞死了。”
曾子的妻子說:“一頭豬頂咱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呢,怎么能隨隨便便于工作殺豬呢?”
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
曾子聞聲而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話沒說。轉身就回到屋子里。過一會兒,他舉著菜刀出來了,曾子的妻子嚇壞了,因為曾子一向對孩子非常嚴厲,以為他要教訓孩子,連忙把孩子摟在懷里。哪知曾子卻徑直奔向豬圈。
妻子不解地問:“你舉著菜刀跑到豬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殺豬”。
妻子聽了撲哧一聲笑了:“不過年不過節(jié)殺什么豬呢?”
曾子嚴肅地說:“你不是答應過孩子要殺豬給他吃的,既然答應了就應該做到。”
妻子說:“我只不過是騙騙孩子,和小孩子說話何必當真呢?”
曾子說:“對孩子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了,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家長撒謊嗎?大人都說話不算話,以后有什么資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夫妻倆真的殺了豬給孩子吃,并且宴請了鄉(xiāng)親們,告訴鄉(xiāng)親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雖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為后代人所尊敬。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秦朝末年 群雄并起紛紛反秦。
劉邦的部隊首先沖入關中,攻進咸陽。項羽入關后逼迫劉邦退出關中。
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脫險后率部退駐漢中。
為了麻痹項羽,把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 公元206年,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韓信出兵東征。
出征之前,韓信派人去修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棧道的進展情況,并派出主力隊伍在這條路的要塞關口加緊防范,阻止?jié)h軍進攻。
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于它吸引敵人的注意力。
敵軍主力調至棧道一線后,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發(fā)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tǒng)一中原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圍魏救趙 孫臏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年輕時曾和龐涓一起從師學習兵法。
后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就把孫臏騙到魏國,割掉孫臏的膝蓋骨,使之成了殘廢。孫臏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往齊國,當上了齊威王的軍師。
圍魏救趙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zhàn)役。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zhàn),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
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jīng)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jīng)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zhàn)役又稱為“桂陵之戰(zhàn)”。
在戰(zhàn)史上,把這種作戰(zhàn)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舌 存 齒 亡:李耳小的時候很少說話,但他善于思考,凡事非要想出個道道才行。 一天,李耳和幾個小伙伴在村外玩。
這里有一棵大槐樹,幾個人合抱也摟不住。他們覺得這樹太強大了,遮住好大一片蔭,幾個人爬上去搖晃也搖晃不動。
在樹的下面長著一片細長的小草,由于常年曬不上太陽,又黃又瘦,隨著微風搖來搖去,非常細弱。 突然,狂風大作,小草被吹得貼伏在地面上,大樹在狂風中悠悠地晃動身軀,似乎在說:“我是多么強大呀!什么也不怕?!?/p>
不一會兒,隨著一道刺眼的閃電,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大槐樹斷了,露出白白的斷茬。躲在一邊的孩子們嚇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雷雨過后,李耳他們來到大槐樹倒下的地方,看見那些小草迎著陽光,頂著露珠挺立著,似乎更加神氣了。 李耳陷入了沉思。
李耳回到家里,將看到的情景給老師商容敘說了一遍。年邁的商容張開嘴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李耳搖了搖頭。
商容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李耳點了點頭?!把例X是剛強的,舌頭是柔弱的,為什么到老的時候,舌存而齒亡呢?”李耳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大聲回答:“舌正因為柔軟才長期存在,齒正因為剛強而先落,老師,是這樣的嗎?”商容笑了。
“你算是悟出這個道理了。不僅舌齒是如此,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你懂得了這個道理,就是我把最根本的東西交給了你,再也沒有什么可告訴你了?!?/p>
李耳聽著老師的教誨,聯(lián)想到屋檐下又硬又滑的青石板卻被水滴鑿出了一個個洞;想到許多爭強好勝的人家破人亡,而謙卑有禮的人則得以保存;一些本來體魄強健的人,因忽視了調養(yǎng),反而早逝了。他又想到人死后變得四肢僵硬,人們給他穿壽衣都比較困難。
然而新生的嬰兒,那手臂和小腿看上去多么柔軟,多么弱小,但是卻一天天長大起來。 李耳后來把這個道理總結為這么幾句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p>
東床快婿:王羲之出身名門望族,少年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兄長撫育成人的。相傳他七歲時學習書法,這是當時士族子弟的必修課之一。
他的父親王曠長年在外為官,曾任丹陽太守、準南內史等職,又早早離去,少年王羲之不善言辭,平日里大家都不怎么看重他??墒撬龤q時所發(fā)生的一件事,立即引起了眾人的刮目相看。
有次,他隨眾人一起去見史部尚書周凱,周凱一見之下,問答之間便對這位清雋少年大加贊嘗,認為非同一般,故在同坐的幾位客人中對他另眼看待。當時的風俗,以”牛心炙”為待客食物中的上品。
當下人奉上”牛心炙”,別人都還未動,周凱先親手割下一塊來給王羲之品嘗,這是格外的禮遇。在高官家中的客坐上所得的寵遇,使這位一直默默無聞不為人重的少年立刻知名。
他的族伯、重權在握的顯赫人物王敦也對他說:”你是我們王家子弟中的佼佼者,將來聲望不會在名士阮裕之下?!比钤R舶阳酥醋魇恰蓖跏先佟保赐跫易顑?yōu)秀的三個子弟之一。
兩晉時期,名門之間的關系盤根錯節(jié),相互聯(lián)姻是一個重要的聯(lián)結方式,瑯琊王氏與宗室司馬氏也有聯(lián)姻關系。一次,太尉郗鑒派人向王導要求在王氏諸少中挑選一個做女婿,王導自度。
《小男孩和蘋果樹》是法國作家瑞喬·M·約翰所寫的一則童話故事。 故事內容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與蘋果樹的故事:蘋果樹無止境的滿足著小男孩,當小男孩老時,才了解到蘋果樹對自己的真正意義。這個故事中的蘋果樹喻為天下的父母。
小男孩和蘋果樹
文/瑞喬·M·約翰 翻譯/加法
有一棵蘋果樹。有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跟蘋果樹玩。他上樹摘蘋果吃,在樹蔭里打盹,他愛這棵蘋果樹,蘋果樹也愛他。
時光飛快的過去。小男孩變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蘋果樹玩了。一天,男孩回到蘋果樹身旁,他看起來很難過。
“來跟我玩一會吧?!碧O果樹對他說。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會爬樹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錢買玩具。”小男孩說。
“對不起,我沒有錢。不過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蘋果摘下來拿去賣錢?!碧O果樹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來,它把所有的蘋果摘光了,然后快樂地離去。
摘了蘋果后,小男孩再沒有來看過蘋果樹,直到他長成一個男人。一天,回到蘋果樹這里。
“來跟我玩一會吧。”蘋果樹對他說。
“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工作來養(yǎng)活我的家庭。我們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幫助我嗎?”男人說。
“對不起,我沒有房子。不過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樹枝拿去蓋房子?!碧O果樹回答說。
男人打起精神來,他砍掉了所有的樹枝,然后快樂地離去。
看到男人快樂,蘋果樹也非??鞓罚贿^男人砍了樹枝以后再也沒有來看過蘋果樹。蘋果樹又孤零零了,它很傷心。
一個炎熱的夏日,男人回到蘋果樹這里。蘋果樹高興極了。
“來跟我玩一會吧?!碧O果樹對他說。
“我一天比一天年紀大,我想去航海,讓自己放松下來。你能給我一條船嗎?”
男人問。
“用我的樹干去做條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遠的地方,你會快樂的?!?
于是男人砍了樹干做了條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長時間沒有回來。
很多年以后,男人終于回來了。
“對不起,孩子,”蘋果樹說,“我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沒有蘋果給你吃?!?
“沒關系,我牙齒都掉光了,不能咬蘋果了?!蹦腥苏f。
“也沒有樹干給你爬?!碧O果樹說。
“沒關系。我太老了,爬不動樹了?!蹦腥苏f。
“我真的沒有什么可以給你,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樹根。”蘋果樹留著眼淚說。
“我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個地方能坐下來休息一下,經(jīng)過這么多年,我太累了?!蹦腥嘶卮稹?
“那好!老樹根是最適合歇息的地方了,過來跟我坐一會兒吧。”蘋果樹高興的說,含著眼淚對男人微笑著。
這個故事送給每個孩子。蘋果樹就像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的時候,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等我們長大了,我們就離開父母。只有當我們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煩的時候才回到他們身邊。無論怎樣,父母都一直在那里,盡一切所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只為我們快樂。
你也許覺得故事里的小男孩對蘋果樹很殘忍。然而,我們中的每個人正是那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
愛你的爸爸媽媽吧,從這一刻開始。
1、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現(xiàn)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
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2、岳母刺字
岳飛,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并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
3、曹操教子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yǎng)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為了激勵孩子發(fā)憤學習,他曾頒布《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了,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zhèn)洹?,跟曹操重視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4、司馬光教子
司馬康,字公休,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司馬光大哥司馬旦之子,后來過繼給司馬光為子。
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jié)用。
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
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jīng)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干凈,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
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jié)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
為了使兒子認識祟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jié)儉樸實。
他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jīng)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yè)。司馬光關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并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于后世。
5、畫荻教子
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是一位單親母親,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
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jīng)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后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yǎng)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
這便是著名的“畫荻教子”: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里窮,家里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后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于是奮發(fā)圖強,學習成績優(yōu)異,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