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年一334年),字士行,鄱陽人,曾任荊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職,為晉朝一代名將。
“飄搖風雨滿神州,日下江河亂未休;戡定荊州非易事,論功應(yīng)獨讓陶侯?!边@是后人頌揚他的詩。
陶侃身居高位,卻能一生清廉儉樸,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他母親從小對他的教育。
陶侃的父親名陶丹,為吳國的揚武將軍,死得很早。陶侃的青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由母親湛氏撫育成人。他從小學習刻苦,事母至孝,名聞鄉(xiāng)里。青年時代在潯陽縣里任一名小官吏,養(yǎng)魚的魚塘也歸他管理。有一次,大家把魚池里捕起的魚腌了一批分掉了。陶侃把分到的腌魚興沖沖地拿回家,交給母親。他家境不好,不能經(jīng)常吃到魚肉葷腥。母親問清魚的來歷,不僅沒有任何喜色,反而沉下了臉。母親把腌魚封存起來,不準任何人動它,而且嚴厲地對陶侃說:“你把公家的東西拿回家來,還面有喜色,為娘的很為你難過而擔憂。你現(xiàn)在還是一名小小的官吏,就已拿東西回家,將來如果做了大官,不知會變成怎么樣的人?”聽了母親一番話,陶侃連忙跪下認錯,表示悔改。
陶侃勤于政務(wù),事無大小,都要親自過問,信函往來,他也都自己動筆。有人來訪,他也不厭其煩親自接待。他清廉自潔,從不隨意收受別人的禮品。有人送禮來,他都要問個一清二楚。如果是送禮人辛勤勞動所得,不論東西貴賤,他都非常高興,以后還找機會加倍奉還;如果是非正當?shù)脕淼臇|西,他不但嚴詞拒絕,而且加以斥責。不多久,陶侃就把廣州治理得如當年的武昌一樣,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無不稱贊他的賢明。
雖然得到百姓的愛戴,但陶侃從不沾沾自喜。他謙恭近禮而又心思纖密。在武昌任上,他號召部下種柳。都尉夏施偷懶,悄悄地將官家已經(jīng)種好的柳樹移栽到自己的營前。
后來,陶侃的車駕經(jīng)過此地,他突然命令停車,指著那些樹說:“這不是武昌西門前的柳樹嗎,是誰偷種到這里來了?”夏施沒有想到陶侃如此心細,連忙謝罪。陶侃十分愛惜光陰,認為浪費時間是一種犯罪。他經(jīng)常對人說:“大禹王是一位圣人,愛惜寸陰;至于我們就得愛惜分陰了。豈能耽于安逸游樂,荒于醉酒,生無益于這個社會,死無聞于后人?!辈肯掠锌照?、喝酒、賭博而誤事的,他常為之惱怒,就命人將酒器、賭具拿來,全部扔進大江,對為首的將領(lǐng)和官吏,更是嚴厲處罰。
明時,周新?lián)嗡痉ò床焓购?,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只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jīng)搶先出門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lǐng)著去看那只已經(jīng)風干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于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jié)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于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并明令所屬官員,今后如果發(fā)現(xiàn)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xié),雖位高權(quán)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xié)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于一車糧草的數(shù)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參考資料: /ReadNews.asp?NewsID=616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jīng)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睏钫鹫f:“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diào)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shù)匕傩罩鲃訙愬X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边@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shù)貍髡f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彼谌纹陂g,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fā)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guān)系,結(jié)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shù)氐慕伵痢⒛⒐?、線香等土特產(chǎn)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jiān)經(jīng)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lǐng)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碧O(jiān)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jiān)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jīng)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睏钫鹫f:“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diào)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shù)匕傩罩鲃訙愬X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边@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shù)貍髡f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彼谌纹陂g,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fā)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guān)系,結(jié)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shù)氐慕伵?、蘑菇、線香等土特產(chǎn)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jiān)經(jīng)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lǐng)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碧O(jiān)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jiān)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quán)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quán),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jù)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nóng)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饑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焙髞?,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農(nóng)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
盡管一家?guī)卓诠?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nèi),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訓以后,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yǎng)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
做官后,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里。后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仆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仆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jié)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
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jié)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的一個規(guī)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jié)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
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在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頭腦中的節(jié)約意識漸漸淡化了?,F(xiàn)實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作風的現(xiàn)象不為鮮見。
然而一些同志卻不以為然,在有的人看來,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是過去戰(zhàn)爭年代和艱苦歲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現(xiàn)在條件和環(huán)境改變了,再提倡這個就不合時宜了;有的認為,是否艱苦樸素是個人生活的小事,吃點、喝點、玩點無礙大局,沒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嚴;還有的認為,時下人們生活講質(zhì)量、吃穿講檔次,國家也提倡和鼓勵消費,“慷慨花錢”是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shè)做貢獻。這些認識與共產(chǎn)黨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不相符的。
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黨始終堅持和倡導的優(yōu)良作風和克敵制勝的法寶。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lǐng)導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飯,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他感慨地稱贊這是存在于共產(chǎn)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并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
我國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全國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地要求全黨同志務(wù)必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wù)必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學習考察,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lǐng)導干部要牢記“兩個務(wù)必”,帶頭艱苦奮斗。 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不僅在革命戰(zhàn)爭歲月和新中國成立初期“ 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需要堅持,今天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仍然需要堅持。
應(yīng)當看到,雖然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要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需要進行長時期奮斗。
即使在我國實現(xiàn)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也不允許坐享其成,奢侈浪費。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鋪張浪費給國家?guī)淼膿p失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抗日愛國將領(lǐng)續(xù)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詩》里寫得好:“節(jié)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許爛?!薄肮?jié)約雖有限,萬合是十石,細流成江河,沖破東海岸?!?/p>
滴水匯成河,粒米攢成筐??梢姡?jié)約是強大力量的儲蓄!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驕奢淫逸成風,享樂主義盛。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jīng)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睏钫鹫f:“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diào)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shù)匕傩罩鲃訙愬X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边@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shù)貍髡f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fā)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guān)系,結(jié)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shù)氐慕伵?、蘑菇、線香等土特產(chǎn)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jiān)經(jīng)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lǐng)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太監(jiān)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jiān)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quán)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quán),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jù)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 蓖踅苷亝柹鼗卮鸬溃骸巴踅苁蛛m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位極人臣,權(quán)蓋朝廷,但一生克己奉公,始終保持清廉本色;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笔敲鞔贾萑擞谥t所寫的千古傳頌的《石灰吟》,它真誠地表達了于謙高潔的志向。于謙一生,可謂歷經(jīng)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他做官后,因為敢于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的權(quán)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后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于謙每次進京,從不送禮,只帶隨身行裝及“兩袖清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guī)矩,而且是“居心叵測”。但于謙還是沒有隨波逐流,始終如一,終于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清道光年間的御史陳鴻剛,不避權(quán)貴敢于糾劾弊端。
西門豹,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zhàn)略要地,但天災(zāi)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后,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趙軌: 還葚東鄰趙軌,河南洛陽人,因其“有行檢”“有能名”“以清苦聞”而名列十大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在不足一千字的傳記中,“暴禾酬直”“ 清水奉餞”“ 還葚東鄰” 幾段歷史佳話,記載了赴軌勤政愛民、修身齊家的故事。令一名古代清官的形象躍然紙上。
隋朝初期,隋文帝封異母弟楊爽做原州(今寧夏固原)總管。隋文帝見楊爽年輕,而趙軌在地方為官時很有名聲,便任命趙軌做原州總管司馬輔佐楊爽。
有一晚趙軌出行時,部下的馬誤入農(nóng)田踩壞了莊稼,他命令大家原地待命,直到天亮找到農(nóng)田主人賠償損失后,他才率部繼續(xù)趕路。當?shù)毓倮袈勚耸律钍芙桃?,相約以趙軌為榜樣改掉不良操行,養(yǎng)成清正官德,帶動原州形成崇賢向善的政風民風。
開皇年間,趙軌在齊州(今濟南)任別駕,這一官職“總理眾務(wù),職權(quán)甚重”。趙軌不謀私利,勤于政務(wù),功績卓著,“在州四年,考績連最”。
因而受到朝廷嘉獎,不久調(diào)至京城任職。在他離州進京前,齊州百姓夾道歡送。
一位老人給趙軌送來了一杯清水,他說:“別駕在此任官,從不受賄納物,猶如水火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們不敢以酒相送。您清廉如水,特此獻上一杯清水為您餞行。”
趙軌深情地謝過老人,雙手接過水,和百姓依依告別。趙軌十分注重用言傳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保持家族的清廉之風。
他在齊州做官時,其家東鄰有一棵桑樹,桑葚成熟后,落到了他家的院子里。趙軌要家人把桑葚全都拾起來給鄰居,他告誡幾個兒子:“我這么做不是為了求名,我在意的是這些桑葚不是我勞動獲得的,我不愿意侵占別人的東西。
你們當以此為戒?!蓖鯛柫遥弘p肩明月,兩袖清風清乾隆、嘉慶年間,有個朝庭官員叫王爾烈,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著稱,時稱“興東才子”。
王爾烈少私寡欲,清廉不貪,素有“雙肩明月,兩袖清風” 的美譽。一天,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來,恰逢嘉慶皇帝登基。
嘉慶皇帝召見:“愛卿家境如何?”王爾烈答:“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shù)間草房,半倉農(nóng)器半倉書?!奔螒c皇帝聽罷笑了笑:“朕命你到安徽銅山監(jiān)管鑄錢事,幾年后,你的家境自會改善?!?/p>
王爾烈奉命履新,一干三年多。一日回京,嘉慶皇帝宣其進殿,問:“銅山一任,足可以安度晚年吧?”王爾烈聽出皇帝的話外音,笑答:“臣依然兩袖清風,無欲無求?!?/p>
說罷,從衣袖中掏出幾枚打磨得油光锃亮的銅錢給嘉慶皇帝看。這幾枚銅錢是王爾烈隨身攜帶的鑄錢模子,此外身上別無分文。
嘉慶皇帝十分感動,嘆了嘆口氣道:“愛卿真是群臣楷模??!”擁“三年多”天時,據(jù)“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利,膺“皇帝信任”人和,若想擅權(quán)弄權(quán)、以權(quán)謀私,無異于探囊取物。然而,在私利唾手可得的監(jiān)管鑄錢職位任上,王爾烈卻矢志秉持不義之財毫厘不取的為官理念,高潔初心不改,巋然不為金錢所動。
公儀休:嗜魚拒魚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叫公儀休的博士,因德才兼優(yōu)而被選拔為魯國宰相。公儀休十分喜歡吃魚,有人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
送魚的問他:“你不是喜歡吃魚嗎?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送的魚!我現(xiàn)在做宰相,有國家給我的俸祿,可以自己買魚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官職,沒有了國家給我的俸祿,我自己從此以后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區(qū)區(qū)“拒魚” 一事,竟能推演出如此言近旨遠、令人信服的道理來,不能不說,公休儀的“廉潔定力” 夠艱強、拒腐決心夠堅定!他既是高風亮節(jié)的廉吏,更是知輕識重的智者。
楊震:畏四知《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漢代楊震,華陰人,為人剛正,博學多才,人稱“關(guān)西孔子”。家貧苦,除教學外,還租地耕種。
學生要替他種植,他拔其禾苗以示拒絕。后來,被大將軍鄧騭發(fā)現(xiàn),舉薦為官。
一次調(diào)任時,途經(jīng)山東昌邑,楊震的弟子,被楊震舉薦為昌邑令的王密,“至夜懷十金以遺震?!闭鹪唬骸肮嗜酥?,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p>
“故人” 在此是老師對門生故吏的自稱,意思是:我這樣了解你,對待你,你為什么還不明白我的為人呢?王密卻回答說:“深夜沒有人會知道你收了禮?!睏钫饎t反問:“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之后,人們就把暗中行賄稱為“暮夜金”、或“四知金”, 而把念念不忘天地良心稱為“畏四知”。
明人《暮夜金》詩曰:“暮夜金,光陸離,故人心,君不知”,即記載此事。《后漢書》還稱楊震“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p>
羊續(xù):懸魚太守《后漢書·羊續(xù)傳》記載:羊續(xù)廉潔清正,任太守時,一位府丞為討好他,送去了一條生魚,“續(xù)受而懸于庭?!苯邮芰耍瑓s懸掛于庭堂之上。
“丞后又進之,續(xù)乃出前所獻者以杜其意?!笨梢娺@位羊續(xù)大人“鐵面”到了什么程度。
后來“懸魚”、“ 懸枯”、“ 懸枯魚”也就成了清官和廉潔行為的代稱。到了漢中平六年,漢靈帝想把羊續(xù)提拔為“三公” 之一的太尉。
當時拜三公的官員,都得向官署東圓“禮錢千萬”, 以表忠誠。這收“禮錢”的差。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位極人臣,權(quán)蓋朝廷,但一生克己奉公,始終保持清廉本色;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笔敲鞔贾萑擞谥t所寫的千古傳頌的《石灰吟》,它真誠地表達了于謙高潔的志向。
于謙一生,可謂歷經(jīng)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他做官后,因為敢于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的權(quán)貴,而受到排擠打擊。
人家當官前呼后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于謙每次進京,從不送禮,只帶隨身行裝及“兩袖清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guī)矩,而且是“居心叵測”。但于謙還是沒有隨波逐流,始終如一,終于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清道光年間的御史陳鴻剛,不避權(quán)貴敢于糾劾弊端。 西門豹,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
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zhàn)略要地,但天災(zāi)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
西門豹到鄴地后,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去。
他沒有兒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權(quán)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立武帝的曾孫劉詢?yōu)榈邸_@就是漢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據(jù)歷史教訓和霍氏家族的專權(quán)胡為,建議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權(quán)力。
霍氏對魏相極度怨恨和恐懼,便假借太后命令,準備先殺魏相,然后廢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發(fā)制人,采取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漢宣帝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直接聽取群臣意見,嚴格考查和要求各級官員;還降低鹽價,提倡節(jié)約,鼓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魏相領(lǐng)著百官盡職,很符合漢宣帝的心意。漢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人民負擔的有效措施,終于使國家興旺發(fā)達起來。
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經(jīng)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xiàn)了中興的局面。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