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關(guān)于發(fā)展學術(shù)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jié)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p>
[例句]
拔苗助長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把事情搞壞。
[近義]
適得其反 揠苗助長 欲速不達 急功近利
[反義]
循序漸進
補天浴日 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后用來比喻人有戰(zhàn)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yè). 東兔西烏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東曦既駕 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jīng)在東方升起.比喻驅(qū)散黑暗,光明已見.亦作“東曦既上”.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開天辟地 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成語】: 半途而廢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解釋】: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半途而廢,中國古代典故之一,出自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后轉(zhuǎn)化為成語,本義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事業(yè)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做事有頭無尾。含貶義。
寓意
做事如果每次做到一半就放棄,那么我們最后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只有堅持到底,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前進,在勝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立下了目標,就要敢于實踐,努力完成,只會空想是不對的,半途而廢也是不對的。
成語故事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惠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舍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睒费蜃勇犃似拮拥脑?,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后,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逼拮勇犃T,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嚴厲地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chǎn)自蠶繭,成于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p>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于是又去完成學業(yè),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鐵杵成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李白百思不解.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回答道.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刻舟求劍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畫蛇添足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于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隨后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成語故事:閉門思過西漢宣帝時,韓廷壽被任命為京郊大馮翊(相當于郡太守),到任后的一年多時間內(nèi),他沒有前呼后擁,假例行公事之名打擾地方官員和百姓。
一年春天,韓廷壽到下屬齊縣鼓勵春耕時,來到了高陵縣,恰好遇到了兩個兄弟,因爭奪田產(chǎn),吵得不可開交,爭得面紅耳赤,族人也無法解決兄弟兩人之間的糾紛,他們把官司打到了高陵縣縣衙。韓適壽聽說這件事情,非常傷心,神情黯然地說:“我身為太守有盡到宣傳和教育百姓的責任,以致發(fā)生了親兄弟之間為爭奪田產(chǎn)打官司的事件,這不僅有傷風化,而且使各級官員們蒙受了恥辱。
我作為左馮翊,沒有盡到責任,我應該停職反省?!?說罷,韓廷壽立即停止了工作,獨自走進他臨時的客房,不讓任何隨從入內(nèi),緊閉房門,開始反思。
大家一看左馮翊韓廷壽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不推卸責任,真心思過。各級官員們也羞愧難當,也把自己綁縛起來,表示自己有罪等待懲罰,開始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
看到這種情形,百姓非常感動。人們紛紛遣責打官司的兩兄弟,這兩兄弟也非常后悔,表示愿意互讓田產(chǎn),發(fā)誓不再有此類事件發(fā)生。
掩耳盜鈴
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p>
[例句]
你認為這樣掩耳盜鈴,就能騙別人嗎?
[近義]
欺人自欺 弄巧成拙 掩目捕雀 掩鼻偷香 。
[反義]
開誠布公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