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資料應注意的問題如下:(一)要及時收集。
見到認為有價值的資料就馬上記錄下來,不要拖。如果當時確因某種情況不能馬上記錄,過后也要抓緊補記。
(二)要持之以恒。收集積累資料是一個點點滴滴、長期積累的過程。
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堅持的時間越長,資料積累得越豐富,對提高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的質量和寫作的水平影響就越大。
(三)要全面系統。收集資料不能搞實用主義,即用什么收集什么,甚至現用現收集。
要系統全面,從長計議。對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方方面面的資料都要收集。
收集的資料越全面越系統,應用范圍就越廣,使用價值就越大,個人受益就越豐厚。(四)要準確無誤。
收集資料時要認真仔細,書寫清晰,內容語句不能有差錯。要把資料的出處記清楚,以便對照原件時有案可查。
(五)要寧缺毋濫。現在堆積在網上的素材可謂是汗牛充棟,不少材料人在搜集素材時,也是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導致素材參差不齊,可利用價值和參考性不高。
收集資料技巧(一)閱讀篩選。經過一段時間的收集之后,對已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重新閱讀和精心篩選。
把那些確有使用價值和保存價值的資料留存下來。把過時的、沒有保存價值的淘汰掉。
(二)制作卡片。一是給每個資料加上題目,標明此資料的主題;二是注明資料的來源;二是對已有的卡片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改。
(三)科學分類。對資料的分類最好是按照自己查找資料的習慣,或按照個人工作、學習、寫作的需要,自行設計邏輯序列,只要用時便于查找即可。
一、資料的時效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與工程進度同步,不能后補,前后時間不能矛盾,要相吻合。施工資料應隨工程進度及時收集、整理,并應按專業(yè)歸類,認真書寫,字跡清楚,項目齊全、準確、真實。
二、資料的準確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能準確、真實反應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項目資料員應具備審查工程資料的能力,以保證工程資料的準確性。
三、資料的可溯性
工程技術資料要具有可溯性,要經得起檢查、盤問、推敲,同時邏輯性要強。如:工程材料的報審時間應在該批材料的檢驗報告日期之后;同一區(qū)段的鋼筋原材、焊接接頭試驗報告日期應在該區(qū)段砼澆筑之前等。
四、資料的完整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為原件,填寫要完整、真實,簽章手續(xù)要齊全,不得隨意涂改。如有特殊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應在復印件或抄件上加蓋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處。
擴展資料
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信息管理工作的質量,收集資料應遵循以下原則:
1、準確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實可靠。當然,這個原則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為達到這樣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須對收集到的信息反復核實,不斷檢驗,力求把誤差減少到最低限度。
2、全面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廣泛,全面完整。只有廣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動和決策對象發(fā)展的全貌,為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當然,實際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備的信息下做出科學的決策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1.及時性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時間性很強的工作。研究專題一經確定,即應立即著手資料工作,甚至早在確定課題以前已先期進行資料工作。很多資料往往過目即逝,時過境遷,再想搜集,事倍功半,甚至失而不得。資料到手,應盡快整理入檔,避免遺忘或丟失。
2.全面性
無論橫向還是縱向,要使占有的資料具有一定的廣度。資料既要有一定數量,更要有一定質量、有典型意義。從效率觀出發(fā),爭取以盡可能少的資料,包容盡可能多的內容,提高資料利用效率,為研究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3.獨創(chuàng)性
推動研究的因素,是資料中的獨創(chuàng)性因素。這是每份資料的主要價值所在。獨創(chuàng)性是指對問題的認識能有新的水平。否則,全然重復性的資料,原無必要重新進入交流,只能增加閱讀者的無謂的信息負擔。
任何文獻資料,都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產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撰寫者的立場、觀點和學識水平。因而,搜集材料的過程,同時也應是一個判識材料的過程。教育科研工作伊始,就應該用分析批判的眼光,對已有材料的真?zhèn)握`進行鑒別,在這個基礎上,認識它們的學術價值,以便在自己的研究中加以妥當運用。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令第24號《職業(yè)病診斷與鑒定管理方法》: :第十一條 申請職業(yè)病診斷時應當提供: (一)職業(yè)史、既往史; (二)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檔案復印件; (三)職業(yè)健康檢查結果; (四)工作場所歷年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 (五)診斷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關材料。
用人單位和有關機構應當按照診斷機構的要求,如實提供必要的資料。沒有職業(yè)病危害接觸史或者健康檢查沒有發(fā)現異常的,診斷機構可以不予受理。
第十二條 職業(yè)病診斷應當依據職業(yè)病診斷標準,結合職業(yè)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臨床表現和醫(yī)學檢查結果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做出。對不能確診的疑似職業(yè)病病人,可以經必要的醫(yī)學檢查或者住院觀察后,再做出診斷。
第十三條 沒有證據否定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的必然聯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應當診斷為職業(yè)病。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職業(yè)病診斷有異議的,在接到職業(yè)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可以向做出診斷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所在地設區(qū)的市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申請鑒定。
設區(qū)的市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職業(yè)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yè)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當事人對設區(qū)的市級職業(yè)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在接到職業(yè)病診斷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原鑒定機構所在地省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省級職業(yè)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為最終鑒定。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職業(yè)病診斷鑒定時,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職業(yè)病診斷鑒定申請書; (二)職業(yè)病診斷證明書; (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材料; (四)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職業(yè)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資料之日起10日內完成材料審核,對材料齊全的發(fā)給受理通知書;材料不全的,通知當事人補充。職業(yè)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在受理鑒定之日起60日內組織鑒定。
信息收集(Information Gathering),信息收集是指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收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信息管理工作的質量。
信息可以分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兩大類。原始信息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直接產生或獲取的數據、概念、知識、經驗及其總結,是未經加工的信息。
加工信息則是對原始信息經過加工、分析、改編和重組而形成的具有新形式、新內容的信息。兩類信息都對企業(yè)的營銷管理活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項目資料員應具備審查工程資料的能力,以保證工程資料的準確性。在收集、審查資料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①資料的時效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與工程進度同步,不能后補,前后時間不能矛盾,要相吻合。施工資料應隨工程進度及時收集、整理,并應按專業(yè)歸類,認真書寫,字跡清楚,項目齊全、準確、真實。
②資料的準確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能準確、真實反應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項目資料員應具備審查工程資料的能力,以保證工程資料的準確性。
資料表格中的數據是否準確、符合規(guī)范要求。驗評資料中的檢測點數據合格率要滿足規(guī)范要求。檢驗批中主控項目必須全部符合規(guī)范要求,一般項目的合格率為80%(砼保護層厚度為90%)。超標的數據不得超出規(guī)范值的50%(鋼結構為20%)。一般項目的數據填寫也不宜全部100%合格,以免資料失真。檢查項目為允許偏差項目時,項目各測點實測值均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值,且有80%及其以上的測點平均實測點平均實測值小于等于規(guī)范規(guī)定值0.8倍的為一檔,取100%的標準分值;檢查項目各測點實測值均達到規(guī)定值,且有50%及其以上,但不足80%的測點平均實測值小于等于規(guī)范值0.8倍為二檔,取85%的標準分值;檢查項目各測點實值均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為三檔,取70%的標準分值。
檢查項目為雙向限值項目時,項目各測點實測值均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值,且其中有50%及其以上測點實測值接近限值的中間值的為一檔,取100%的標準分值;各測點實測值均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限值范圍的為二檔,取85%的標準分值;凡有測點經過處理后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為三檔,取70%的標準分值。
檢查項目為單向限值項目時,項目各測點實測值均能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值的為一檔,取100%的標準分值;凡有測點經過處理后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為三檔,取70%的標準分值。
③資料的可溯性
工程技術資料要具有可溯性,要經得起檢查、盤問、推敲,同時邏輯性要強。如:工程材料的報審時間應在該批材料的檢驗報告日期之后;同一區(qū)段的鋼筋原材、焊接接頭試驗報告日期應在該區(qū)段砼澆筑之前等。
④資料的完整性
工程技術資料應為原件,填寫要完整、真實,簽章手續(xù)要齊全,不得隨意涂改。如有特殊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應在復印件或抄件上加蓋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處。
收集資料過程的要求有三個:
注意資料的時效性:信息的利用價值取決于該信息是否能及時地提供,即它的時效性。信息只有及時、迅速地提供給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特別是決策對信息的要求是“事前”的消息和情報,而不是“馬后炮”。所以,只有信息是“事前”的,對決策才是有效的。
使用資料本虛準確: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實可靠。當然,這個原則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為達到這樣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須對收集到的信息反復核實,不斷檢驗,力求把誤差減少到最低限度。
應全面的考慮問題: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廣泛,全面完整。只有廣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動和決策對象發(fā)展的全貌,為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備的信息下做出科學的決策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擴展資料:
資料收集的方法:
1.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獲得真實可靠信息的重要手段。社會調查是指運用觀察、詢問等方法直接從社會中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和數據的活動。利用社會調查收集到的信息是第一手資料,因而比較接近社會,接近生活,容易做到真實、可靠。
2.建立情報網:管理活動要求信息準確,全面,及時。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靠單一渠道收集信息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行政管理和政府決策更是如此。因此必須靠多種途徑收集信息,即建立信息收集的情報網。嚴格來講,情報網絡是指負責信息收集、篩選、加工、傳遞和反饋的整個工作體系。
3.戰(zhàn)略性情報的開發(fā):戰(zhàn)略性情報是專為高層決策者開發(fā),僅供高層決策者使用的比一般行政信息更具戰(zhàn)略性的信息。
4.從文獻中獲取信息:文獻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知識的集合體,在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的文獻中找到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是情報檢索所研究的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信息收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