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端液面調節(jié)相平,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氣體體積的讀數(shù)就是量氣管量氣前的讀數(shù)減去量氣后的讀數(shù)。讀數(shù)時以凹液面最低處為準。
如果右邊量氣管的液面高,除了大氣壓,氣體還受到高出來的那一部分液體的壓強影響,氣體體積會偏小。
擴展資料:
量氣筒的原理及注意事項:
同樣是連通器的原理,量氣管也是等壓體系。只有讓兩邊壓強相等,控制住外界影響這樣的變量,后面量氣管產生的液柱差才能說明量了多少體積。因此,量氣管是通過記錄和測量反應前后的差值,實現(xiàn)氣體的測量的。
氣密性檢驗:利用量氣管檢驗裝置的氣密性,主要是利用裝置內部和大氣壓之間存在的壓強差異,可以通過提高或者放低聯(lián)通大氣一側的量氣管,靜置片刻后發(fā)現(xiàn)兩邊仍然存在液柱差,說明兩邊壓強差沒有發(fā)生變化,即體系沒有混入空氣。
注意事項:量氣管在用于測量氣體前,要將量氣管兩邊液面調整相平以后再記錄初始高度,因為只有兩邊相平,內外壓強一致,才能夠實現(xiàn)等壓體系的要求,也才能夠兩邊產生的壓強差對量氣結果產生的影響。

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將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淺或太深,一般為10~20mm處,太淺會產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內弄臟溶液,太深又會在管外沾附溶液過多。
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氣壓出,再將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開壓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內,先吸入該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橫持,并轉動管子使溶液接觸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換內壁的水分,然后將溶液從管的下口放出并棄去,如此用反復洗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在使用完畢后,應立即用自來水及蒸餾水沖洗干凈,置于移液管架上,移液管和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在使用前常作兩者的相對體積校準。
吸量管的特點
吸量管為刻度吸管,具有分刻度的玻璃管。經常用到的吸管有1ml、2ml、5ml、10ml等規(guī)格。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取溶液前,用濾紙將尖端內外的水吸去,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2-3次,以確保所移取溶液濃度不變。
對于黏度大的液體,由于管內壁殘留很多,所以一般是管上標記的刻度是管內的全部體積。一般在吸液后要用溶劑沖洗移液管內壁,所以內容量移液管的刻度所標示的體積要比常用的外容量式的略小。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吸量管

化學量氣管的使用規(guī)則如下:
1. 量氣管量氣之后保持水準管要和量氣管液面相平是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如果有一邊高的話,比如量氣管的液面高說明所測量的氣體的壓強小,根據(jù)PV=nRT,體積大于于實際體積,水準管的液面高則氣體體積小,因為除了大氣壓氣體還受到高出那一部分液體的壓強,所以體積還是偏小。
2. 氣體體積的讀數(shù)就是量氣管量氣前的讀數(shù)減去量氣后的讀數(shù),液面以凹液面為準。
化學量氣管的原理如下:
1. 量氣管用的是等壓面的概念,就是連通液體的壓強在相同水平位置處是相等的。
2. 在量取時保證水準瓶中液體的液面和量氣管中液體的液面在同一壓力下,即保證氣體取樣時壓力保證在一個標準大氣壓力下。
擴展資料
量氣法利用的是封閉體系中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通過測量反應前后的氣體體積變化,得到反應所產生的氣體體積,再利用分壓定律、連通器原理和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以及相應定量關系計算得到待測值。量氣法具有實驗原理簡單、操作簡便快速、實用性強等特點,是常數(shù)測定和定量化學分析實驗中常用的經典實驗方法。
很多大學化學實驗教材中都有與量氣法相關的實驗內容,如置換法測定Mg的摩爾質量、摩爾氣體常數(shù)R的測定、氣體摩爾體積的測定、CaO2含量的分析、電解法測定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以及第43屆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實驗預備題——鈣鹽組成的測定等。
參考資料
量氣法-百度百科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