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食品的注意事項: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
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
頸椎病患者飲食要合理搭配。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于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jié)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
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
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忌油膩厚味食品。頸椎病食療方法:1、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魚頭1個,生姜、蔥、鹽、料酒各適量。
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鳙魚頭一起放入鍋內,加姜、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燉熟。 佐餐食用,每日1次。
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2、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鳙魚頭1個,生姜3片。
天麻、鳙魚頭、生姜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裳a益肝腎,祛風通絡。
適用于頸動脈型頸椎病。 3、葛根煲豬脊骨 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
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常用有效。
可益氣養(yǎng)陰,舒筋活絡。適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
4、桑枝煲雞 老桑枝60克,母雞1只(約1 000克),食鹽少許。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飲湯食雞肉。
可補腎精,通經絡。適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
5、生姜粥 粳米50克,生姜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生姜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佐餐服食,可祛風散寒,適用于太陽經腧不利型頸椎病。
6、川烏粥 生川烏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姜汁1茶匙,蜂蜜3大匙,攪勻,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適用于經絡痹阻型頸椎病。 7、杭芍桃仁粥 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
先將白芍水煎取液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凈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飲此粥可活血,養(yǎng)血,通絡,適用于氣滯血瘀型頸椎病。
8、葛根五加粥 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 所有原料洗凈,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與余料同放鍋中,加水適量。
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加冰糖適量,調味食用??伸铒L,除濕,止痛。
適用于風寒濕痹阻型頸椎病。 9、木瓜陳皮粥 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
將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 可化痰,除濕,通絡。
適用于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10、參芪龍眼粥 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
將原料洗凈,黨參、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白糖即可??裳a氣養(yǎng)血。
適用于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11、參棗粥 人參3克,粳米50克,大棗15克。
將人參粉碎成細粉,米、棗洗凈后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調入人參粉及白糖適量??裳a益氣血。
適用于氣血虧虛型頸椎病。 12、薏米赤豆湯 薏米、赤豆各50克,山藥15克,梨(去皮)200克。
將所有原料洗凈,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加冰糖適量即可??苫党凉?。
適用于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13、姜蔥羊肉湯 羊肉100克,大蔥30克,生姜15克,大棗5枚,紅醋30克。
所有原料加水適量,做湯1碗,日食1次。可益氣,散寒,通絡。
適用于經絡痹阻型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程較長,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
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平時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睡眠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宜。 注意避免頸部的劇烈轉動。
(3)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可以休息5-10分鐘,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鐘,爾后雙肩向上堅持3-5鈔鐘,重復6-8次。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出去走走,以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
(4)平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涼,注意為頸部保暖。 (5)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tài)。
人每天有1/3時間臥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fā)頸椎病。 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
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yōu)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程較長,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
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平時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睡眠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宜。 注意避免頸部的劇烈轉動。
(3)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可以休息5-10分鐘,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鐘,爾后雙肩向上堅持3-5鈔鐘,重復6-8次。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出去走走,以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
(4)平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涼,注意為頸部保暖。 (5)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tài)。
人每天有1/3時間臥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fā)頸椎病。 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
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yōu)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
1、頸椎病患者需定時(30分鐘-1小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能有效的降低頸椎的負荷,避免頸椎退行性改變的加重。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加重,促進頸椎病康復的效果。伏案工作者在工作的大多數時間里都是讓頸椎處于低頭狀態(tài),而低頭工作時頸椎間盤內的壓力最大,頭頸豎直時頸椎間盤內的壓力較小,臥床時椎間盤內的壓力最小,因此長期伏案工作者易患頸椎病。應定時(30分鐘-1小時)抬起頭并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于彎曲狀態(tài)。
2. 已經有頸椎病癥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癥狀較重、發(fā)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才能減輕頸椎的負荷,緩解頸椎病的癥狀,促進頸椎病的康復。
3.頸椎病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寒冷和潮濕的環(huán)境也是頸椎病的誘發(fā)因素之一。頸椎長期處于寒冷、潮濕的狀態(tài)下,會導致頸部肌肉、韌帶緊張、痙攣,而使頸椎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而加重頸椎病的癥狀。因此,頸椎病患者應當盡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濕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病癥狀的出現,或者頸椎病誘發(fā)頸肩背部酸痛的癥狀。
頸腰椎病是現代人很容易患的疾病之一,很多人都深受此病的困擾,頸腰椎病的發(fā)生多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平時就要注意了,那頸腰椎病注意些什么呢? 應對頸腰部位進行制動,根據病情可同時或分別對頸段或(和)腰段采取相應的制動措施,包括頸圍、腰圍、石膏固定及臥床牽引等。
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局部病變的加劇,促使已有的病變,尤其是創(chuàng)傷反應性水腫、滲出以及局部的充血、淤血獲得明顯的改善。其次,加強鍛煉,在連續(xù)低頭工作數小時應適時的對頸部進行做一些旋轉、前仰后抑的動作來活動頸部肌肉,減緩疲勞,經常性的伸伸懶腰等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預防頸腰椎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治療才是最關鍵的。武警云南省總隊醫(yī)院從德國引進的“全電腦智能復位技術”就是目前乃至國際治療頸腰椎病的最佳療法了。
此先進診療技術是以現代高科技智能電腦計算機為基礎,傳統(tǒng)中醫(yī)復位理論和高科技儀器的高速回旋技術結合生物力學原理技術合為一體,治療過程簡單,快速,安全,患者輕松地躺在儀器治療床上,醫(yī)生將患者的臨床特征、影像CT資料等信息輸入治療儀系統(tǒng),治療床將自動快速對發(fā)生病理改變的腰椎進行復位治療,快速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達到從根本上治療的目的。 此診療方法不僅使患者免受開刀之苦,無創(chuàng)傷、無后遺癥、并發(fā)癥少且療效好,深受患者的好評和認可,最重要的是在全電腦的可視監(jiān)控下操作,更加安全、可靠,費用合理患者容易接受。
此療法還適合不同年齡段及體質的患者,治愈率達93.8%以上。
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中醫(yī)治療和西醫(yī)治療,西醫(yī)治療頸椎病主要是采用牽引法、藥治療、理療以及手術治療,中醫(yī)治療頸椎病多以內病外治為主主要體現在推拿法、針灸法以及膏藥治療,對于大部分患者治療頸椎病都是采用外敷膏藥治療的,尤其是使用舒頸護椎貼效果比較突出! 傳統(tǒng)中藥【舒頸護椎貼】以力參,杜仲,狗脊,川羌,沒藥,龍骨等幾十位中藥熬制而成,以疏肝理氣,扶正因本,活血化瘀為思路,采用內病外治,膏藥直接貼與患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是目前治療頸椎病最好的治療方法之一。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