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體來說,腳部的穴位是最多的,通過泡腳可達到養(yǎng)生的功效,但是得掌握正確的泡腳方法。
小編這里提醒到家的是,日常生活中用中藥泡腳一定要切記時間不宜過長?,F代中醫(yī)發(fā)現人的腳底有許多穴位,這些穴位是跟人身體內部的器官先聯系的,如果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對養(yǎng)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調理內分泌系統(tǒng),增強人體器官機能。
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fā)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后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對于感冒發(fā)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于退熱。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后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于降低血壓。
并且,經常堅持中藥泡腳足療的應用范圍很廣,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因此,堅持科學的足療,尤其對于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fā)的各種職業(yè)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tài)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于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fā)病的危險。
在運用中藥泡腳時,先用涼水浸泡藥物約30分鐘,這樣可使藥物濕 潤變軟,細胞膨脹,有效成分更容易溶解入水中。
然后先用猛火煎煮中藥, 待水沸后改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去渣取液,倒入腳盆中,先熏蒸, 待溫度適宜時再泡腳,每晚睡前泡腳1次,每次30 ~ 45分鐘。有的人突然心血來潮,用過一兩次泡腳方之后,就沒耐心堅持。
雖然失眠中藥泡腳方法能有效緩解失眠癥狀,但這種方法緩解失眠需長期堅持,否則難以奏效。中醫(yī)治療疾病強調辨證論治,即使同一個疾病,用的中藥也可能不同。
因此,對于失眠人群來說,用失眠中藥泡腳方,需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患者不可自 己隨意使用中藥,以免造成失眠癥狀沒有緩解,卻導致其他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
中藥泡腳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泡腳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污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加入中藥的泡腳不光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功能,還可通過皮膚在溫水作用下的強滲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藥成分,疏通筋骨關節(jié),改善體內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環(huán),溫腎補腎,起到祛病、護膚、美容的作用。
中藥泡腳警惕下面的四個誤區(qū)
1.中藥泡腳效果差。
很多人用中藥泡腳一兩次,發(fā)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藥泡腳效果差,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大家都知道,中醫(yī)中藥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藥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2.中藥可以翻煲?guī)状巍?/p>
不少人覺得中藥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垃圾桶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藥翻煲多次,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藥藥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這些中藥水幾乎沒有什么藥效了;而中藥泡腳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
3.泡腳時間越長越好。
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的。
4.泡腳水越燙越好。
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他們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huán)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皮膚,而且血液循環(huán)一下子太快的話,導致血液上沖,反而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虛脫。
熱水泡腳的8大壞處:1、影響血液流量 熱水泡腳時,由于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擴張,足部的皮膚血流量就會增加。
2、不能醫(yī)治疾病 熱水泡腳所造成的短時間內局部循環(huán)幾乎不會對體循環(huán)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也不會像泡澡或淋浴那樣影響核心體溫,因此對于健康人來說,泡腳可能并不會造成太大的身體改變,所以指望通過泡腳來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沒什么效果。3、睡眠效果一般 對于健康人群,較低溫度、短時間足浴可以輔助睡眠,但對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就差的人效果不大。
高溫長時間足浴,還會同時提高遠端和核心體溫,反而不利于睡眠。4、兒童會得扁平足 足弓是從兒童期開始形成的,如果經常性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5、不是人人都適合 對于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和足癬等皮膚病患者來說,泡腳還是有一定健康風險的,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會由于局部血管擴張,造成全身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因此,不是人人都適合泡腳。
6、足癬會細菌感染 足癬等皮膚病患者用熱水泡腳之后,患處不僅更癢,還可能出現水泡等,還可能導致繼發(fā)性細菌感染。7、糖尿病無法活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損壞的是足部血管的內皮,血管再也無法因溫度高低而舒張、收縮了,所以熱水泡腳并不能幫助糖尿病足患者達到“活血”的目的。
8、靜脈曲張更嚴重 對于靜脈曲張患者,溫度的升高會增加局部血流量,從而加重靜脈回流負擔。熱水泡腳八大禁忌或注意事項:1、水溫不要過高 生活中,有些人習慣用很熱的水把腳泡得通紅,并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
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如果水溫太高,雙腳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2、時間不宜太長 ①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huán)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
②由于血液會涌向下肢,有人會因腦部供血不足,感到頭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格外注意。3、一定用手試溫 泡腳時,不能確定水的溫度時,建議用手試而不要用腳試,因為手比腳對溫度更敏感。
對于糖尿病足患者,洗腳時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4、配合按摩足底 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證,如平素怕冷、手足涼,伴有慢性腹泄、痛經、冠心病、小便困難等病癥。
泡腳后,還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相關的反射區(qū),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按摩前列腺、尿道的反射區(qū)等。5、熱性病患者不宜 對于熱性病患者則不宜泡腳,如高熱、出血、口熱舌干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對溫度不敏感,或患有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特別要注意水溫,因為這類患者容易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知遲純,就容易被燙傷。6、老年人防止暈厥 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fā)生昏厥。
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7、飯后半小時不宜 吃完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yǎng)缺乏。
因此,最好吃完飯后1小時再泡腳。8、中藥泡腳用木盆 中藥泡腳用木盆或搪瓷盆。
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不繡鋼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wěn)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擴展資料 熱水泡腳最佳效果1、中藥 泡腳加中藥,或者是中藥泡腳片,可以達到很好的調理、治療效果,當然需要大家根據自身的情況,搭配好藥方,或者選好中藥泡腳片。
如果是中藥泡腳的話,直接煲好中藥,用中藥水兌入涼水,到適合的溫度就可以進行泡腳了。2、艾葉 艾葉也是一種民間非常流行的泡腳用材,艾葉泡腳可以預防感冒,祛濕,降火。
艾葉泡腳的方法也很簡單,也是用艾葉煲水,然后兌入冷水,待水溫到40度左右,就可以泡腳,泡30分鐘即可。3、食鹽 食鹽泡腳,食鹽可以殺菌,一定程度上改善腳氣,當然也比較實惠。
食鹽泡腳,就是把食鹽倒入熱水中,然后泡腳,一般加入一調羹的食鹽即可,不要太多。泡腳時間也是30分鐘左右。
泡腳的好處1、促進腳底血液循環(huán) 人體的腳底處于身體的最底部,在冬季,循環(huán)得不是十分充足,泡腳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帶走體內的廢物,同時,也能供給養(yǎng)分,泡腳可以通過神經反射來治療疾病。要根據病情來調整泡腳用料的,每次泡腳時間最好為半個小時。
2、促進新陳代謝 泡腳能使體內循環(huán)加強,讓血液輸送至足部末梢。這能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fā)生幾率。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