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zhèn)让姹扔飨笳?、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后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zhèn)让?,比喻象征,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
(其實也屬于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夸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什么叫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fā)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結構關系指通過語序和虛詞反映出來的各種語法關系,例如主謂關系、動賓關系等。
這種結構關系是顯性的。相同的結構層次,包含不同的結構關系,這也是造成句法結構歧義的一個因素。
結構關系不同的歧義結構也可以用層次分析法分析。 描寫的方法有動態(tài)造型,簡筆勾勒,前呼后應,詳略有致,對比展示,運用修辭 ,運用反復,借用標點等手段。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 文章的題材包括經濟、管理、社會、文化和科學等,體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等。 記敘文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寫作理論]什么是描寫手法 什么是描寫手法 一、描寫概述 什么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歷歷在目"、"維妙維肖"。 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 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 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
描寫的特點有哪些呢?"今日讀者的味已經受到與閱讀競爭的其他活動的影響。所有這 些活動都影響到現代寫作,也改變了描寫的性質? "今日讀者要求動作快,甚至在描寫中 也是一樣。
……你可以注意到現代描寫的如下特點:1、全文統(tǒng)一于一種語調、語氣和氣氛 --描寫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強一種感覺印象。任何削弱或改變這種感覺的都要刪去。
2、動作--現代讀者拒絕在為描寫而描寫上花費時間。他們需要在整個描寫中有行動和動作。
3、許多感覺印象--作者運用詞語訴諸讀者的五種感覺器官,使他們'感覺'到作者所描 述的一切……。 4、活躍的、生動的圖象--好的描寫包含著能使你看見并深深記住的圖畫 。
"([美]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描寫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 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具象化。 二、細描與白描 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涂沫。
例如《 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
魯迅在《作文秘訣》中寫道:"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南腔北調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對父親 的描寫就是這樣。 也可以說,白描實際上是用敘述的方式進行描寫。
二、靜態(tài)描寫與動態(tài)描寫 靜態(tài)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如《子夜 》一開頭,描寫黃昏時蘇州河外白渡橋的景色,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畸 形的繁華的。
動態(tài)貓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 如朱啟清《 綠》中所寫的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仿氟w恢徊雜フ? 著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寫? 刻劃人物形象,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丁玲說:"有許多人物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
但是要 把這個人物畫出來,讓讀者認得,理解,體會,引起自然的愛憎,是需要許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寫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 首先,我們來研究正面描寫。
所謂正面描寫,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 (一)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
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 型、姿態(tài)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 象。 進行外貌描寫一般使用:1、簡筆勾勒特征;2、運用修辭手法;3、寄托作者愛憎;4、借助 他人眼睛;5、相關人物對比;6、一人幾幅肖像;7、結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征,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其關鍵在于: 第一,進行肖像描寫,要根據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去寫,不能每寫到人就必寫人的肖像。
有的作 者不懂得這個道理,因而他筆下的肖像描寫有時是不必要的。寫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魯迅告訴我們,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
魯迅是很善于"畫眼睛 "的。他在《祝?!分?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 的 心理和性格的變化。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畫眼睛",這是比喻的說法,并不意味著描寫人 物外貌非得畫眼睛不可。 魯迅所說的"畫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細致地精確地描繪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棄 與表現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無關的其它東西。
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 "花白的頭發(fā)";寫阿Q則著重寫他頭上的瘌瘡疤,卻比寫眼睛更能表現出他的精神勝利法 ;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也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 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
寫孔乙己卻沒有寫眼 睛,而是寫他那件"又舊又破的長衫。" 寫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畫性格、顯示靈魂。
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 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 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
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并 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yōu)秀作品中寫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寫的壞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腳。
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傷痕。 法捷耶夫的《毀滅》中的英雄萊奮生卻矮小而 背脊稍微彎曲。
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心愛的人物也。
描寫方法:
1、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tài)與動態(tài)、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2、按特征分類有: 白描和細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敘、倒敘、插敘、襯托、卒章顯志、象征、照應、寓情于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渲染、虛筆。
虛實結合、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動靜相襯、大手筆、層遞、深化主旨、以小見大、點面結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lián)想、想象等。
擴展資料:
情感表達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于抒發(fā)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jié)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間接抒情法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表現手法
初中語文文體知識點匯總 (這么多應該可以了吧?。。?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①正確②鮮明 歸納論點的方法: 1、標題 2、文章開頭 3、結尾 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②總結性的詞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總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論題,然后依據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并同類項,最后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 事實論據(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tǒng)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理論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guī)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的要點:**人+怎么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1、例證法(擺事實):具體典型而且充分地證明了某一論點。 2、引證法(講道理):引用了什么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3、喻證法(講道理):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4、對比法(講道理):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準確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第二部分 記敘文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5、時間線索 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后)。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后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于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jié)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jié)或事件,然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敘述。
(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jié),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tài)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tài)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tài)、**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四、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自然環(huán)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jié)、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社會環(huán)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詞語的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3.注意語氣或語調。
4.著眼于詞句之間的搭配。5、著眼于詞義范圍的大小、輕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征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4、為下文**情節(jié)作鋪墊5、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八、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2、總結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應;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6、點題7、前后照應8、首尾呼應 九、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氣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點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十、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標題;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等。
(特別是抒情散文中)3、還可從。
你好! 寫作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zhèn)让姹扔飨笳?、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于藝術表現手法)。
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夸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描寫方法例說 在記敘類文章中,敘述往往側重于一般過程的敘寫,讀者只能得到對事物的綜合、概括的了解;而描寫則側重于形象的具體描繪,使讀者獲得具體、明晰的認識和感覺。
如果只有敘述而沒有描寫,文章使過多地講述故事梗概,難免不生動、不形象了。 如何進行描寫呢?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描寫方法和技巧。
一、設喻描寫。即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段的描寫。
用這種方法去寫景、狀物、描摹事態(tài),會使事物更明朗、更形象、更生動,從而產生比較強烈的感染力。 如梁衡《夏》中的一段: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的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墻?!鸺t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
這段文字,作者緊扣景物,通過恰切的比喻,展現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變化;從不同的側面準確表現了夏天的特點,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便是設喻的好處。設喻描寫是最常用的描寫方法。
它可以使模糊的東西清晰可見,抽象的東西具體可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弦小弦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琵琶行》)看了這樣的描寫,誰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種效果正來源于恰切新穎的比喻。 二、白描。
白描本是繪畫之一法。全部用線條勾勒,不假色彩,單純明快。
用在文學之上,成為描寫的一種手法。魯迅把這種方法歸納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作文秘訣》)它不加修飾形容,不加鋪張揚厲,只用普普通通的話,簡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質。雖著墨不多,卻能窮形而盡相。
許多名家大師,都把白描當作常用的方法。 如: 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施耐庵《水滸傳》) 時間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 從篷隙里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
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故鄉(xiāng)》) 以上兩段歷來被評論家視為不同凡響的精彩描繪,都是不作任何修飾渲染的直來直去的文字。
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統(tǒng)麗的修飾,沒有比興的手法,但大雪漫天飛舞的氣勢和“故鄉(xiāng)”的空曠、荒涼、寂寥卻如畫面般展現在我們眼前。 三、烘托描寫。
烘托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名稱,在畫那些淺色東西時,往往用水墨或淡彩加以渲染,使物體明顯突現出來,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這種技法用在描寫上,通過對彼事物的描寫達到表現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寫,《陌上?!分袑α_敷的描寫可算最典型的例子:“……行者見羅敷,下?lián)垌?;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作者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人見到羅敷后的種種行為上,烘托出這個少女的美麗,收到了正面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如果是表現那種非常抽象、不但白描困難、設喻也不易講得明白的事物,這種烘托描寫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請看朱自清《綠》中的一段: 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出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草與綠葉,那似乎又太濃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作者要表現的是梅雨潭水特有的那種神異難言,令人驚詫的“綠”,這種抽象的事物是難以通過直接描寫表現的。
作者通過對大家所熟知的其他色彩的描寫,烘托出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恰到好處,讀后使人覺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 四、動態(tài)描寫。
即化靜為動的描寫。山水名勝,多是靜物。
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因此要盡量讓靜物動起來,去搖蕩人的情懷,讓讀者與作者產生美的共鳴。
孔孚在《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中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 佛是靜坐的,就是生長著的綠苔在人們看到的那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用了“微笑”“看”“聽”“爬”“跌”“侵”等動詞,佛和綠苔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都是動態(tài)的了。 而且互相之間還有了某種默契似的,這就把清凈無為的佛界和嘈雜紛呈的塵世之間互相溝通起來了。
再如徐遲在《祁連山下》中,是這樣描寫敦煌壁畫的: 他一進這洞窟,便掉進了染缸似的,整個都。
1、藝術手法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2、現在可知的語文積極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常用的有八大類。分別是: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夸張
3、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4、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guī)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征 襯托 想象 聯(lián)想 照應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行文的結構;
⑤意境的創(chuàng)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等。
5、寫作特點包括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
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作用: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作用:令讀者了解故事情節(jié)、人物等各方面。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tài)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zhèn)魃?、生動形象?
作用:渲染氣氛,調動讀者積極性,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fā)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作用:表達抒發(fā)作者情感,渲染氣氛,服務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題。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fā)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作用: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yǎng)、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作用:使讀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環(huán)境,狀物的細節(jié)等,從而細化文章或狀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07描寫方法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tài)與動態(tài)、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幾種主要的描寫方法: 1、白描 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 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關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其時進來的是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 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語言 簡潔,印象深刻。 2、細描 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 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 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象濃墨寫的隸體‘一字’?!?/p>
? 新風霞的《傻二哥》則寫得更細膩,把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征刻畫得淋漓 盡致,從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聲調、吆喝的內容到他對顧客和 鄰里窮哥們兒的態(tài)度都細細寫來,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善良、勤快、樂觀,窮而有志的年輕 人的性格和形象。 ? 3、襯托 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
人 們 常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就是這個意思。襯托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 托,可以以景物來襯托人,也可以人襯托人,還可以物來襯托人,但這些都要根據表達內容 的需要來使用。
魯迅是很擅長襯托筆法的文學大家,他的《在酒樓上》正襯、反襯都寫得極 好,同學們可以反復閱讀。這里摘出兩段,請大家欣賞:? “窗外只有漬痕班駁的墻壁,貼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色天,白皚皚的絕無精彩,而且 微雪又飛舞起來了?!?/p>
用景物從正面襯托了呂韋甫懶散懷舊的心情。 ? “幾株老梅競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為意;……山楂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 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某心于遠行?!?/p>
用“ 梅”與“花”反襯呂韋甫的懶散心情。 。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