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北電編導考試真題及參考答案,以做參考吧一、填空題(每空一分,共計35分。
請將答案寫在試卷上。) 1、《長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離騷》的作者是屈原。
2、悲劇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古希臘早期喜劇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劇之父”之稱;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 3、藝術的七大門類分別為: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攝影、書法。
4、美術作品《拾穗者》是法國19世紀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我國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馬俑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話劇《茶館》的作者是著名戲劇家老舍;雕塑作品《地獄之門》的作者是羅丹。 5.電影誕生于1895 年的法國巴黎盧米埃爾兄弟;有聲電影的出現(xiàn)是1927年;彩色電影的誕生是1935年。
6、我國國歌又名《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由聶耳作曲。 7、藝術的三大作用是再現(xiàn)生活、說明生活、對生活下判斷。
8、中國電影《紅色娘子軍》的導演是謝晉;電影《英雄》的導演是張藝謀;日本電影《羅生門》的導演是黑澤明。 二、選擇題 1、新中國的第一部是(C ) A、《中華兒女》 B、《鋼鐵戰(zhàn)士》 C、《橋》 D、《八女投江》 2、中國古代作品《道德經》的作者是(A ) A 、老子 B、莊子 C、孔子 D、墨子 3、《詩學》的作者是(A ) A、亞里士多德 B、柴可夫斯基 C、萊辛 D、莎士比亞 4、《義勇軍進行曲》曾出自于我國三十年代的影片(C ) A、《大路》 B、《漁光曲》 C、《風云女兒》 D、《桃花劫》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做高權利機關是(B ) A、中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6、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是(D ) A、諾曼底戰(zhàn)役 B、敦刻爾克戰(zhàn)役 C、珍珠港事變 D、斯大林格勒 7、世界電影史中,50年代末的電影“新浪潮”運動緣起在(B ) A、意大利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8、《史記》的作者是(A ) A、司馬遷 B、司馬光 C、老子 D、孔子 9《生活與美學》的作者是(C ) A、馬贊 B、塞尚 C、車爾尼雪斯基 D、愛因漢姆 10、影片《林家鋪子》的導演是著名電影導演(A ) A、水華 B、湯曉丹 C、崔嵬 D、鄭君里 三、名詞解釋 藝術技巧:是作家、藝術家提煉素材,提示題材意義,安排作品結構,運用語言、線條、色彩、體積、音響等材料塑造形象、運行藝術傳達的手段和能力,是藝術作品內容得以有效表現(xiàn)、作品藝術性得以產生的重要因素。
電影時空的特殊性:電影是一種時間藝術,又是一種空間藝術。電影作為時空藝術區(qū)別于單純的時間藝術,也區(qū)別于單純的空間藝術,而且還區(qū)別于其他時空綜合藝術,其關鍵在于它的特殊時空綜合性,即它是一維時間二維空間的特殊三維藝術。
細節(jié):文藝作品中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組成單位。 漫畫:以簡練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質、特征的繪畫,不受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習慣用比喻、夸張、象征等手法和形式,有較強的諷刺、歌頌、抒情、娛樂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達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諷刺與幽默見長。
古典音樂:泛指過去時具有典范意義或有代表性的音樂(不包括民間音樂)。 四、簡答題 1.簡述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答: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并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xiàn)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
(1)生活中充滿著藝術。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
我們能從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 (2)生活不全是藝術。
現(xiàn)實生活不全是藝術。藝術的形成是需要選擇、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純粹地照搬自然。
(3)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中到處都體現(xiàn)著生活、體現(xiàn)著自然。
藝術來源生活,生活來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因此,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
(4)藝術高于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
2.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創(chuàng)作,你認為目前存在什么樣的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答:主要問題: (1)選材上存在刻板、符號化、模式化、個人傾向嚴重,與觀眾欣賞角度脫離等諸多問題。(存在著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問題,把主旋律理解得很狹隘,將主旋律題材化,認為只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英模題材、國家重點工程題材才是主旋律,還有把主旋律與多樣化對立起來,把主旋律與作品的群眾性、普及性割裂開來,認為主旋律作品不需要市場檢驗,導致一些作品根本沒有可看性。)
(2)發(fā)行渠道的閉塞導致無法完成產業(yè)化經營,既無足夠的回報,則難有更多資本投入以支持創(chuàng)作。 (3)缺乏精品意識,創(chuàng)作方向缺少競爭力。
難有突破,少有創(chuàng)新。 (4)評獎機制欠佳,既無由國際影響力的獎項,又無有觀眾基礎的。
第三部分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
一、新聞工作者的責任
新聞職業(yè)與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廣義上講,是指以采集、制作、傳播新聞信息及其相關活動為專門職業(yè)的工作人員。從狹義上講,則是指從事新聞采編一線的人員。其范圍包括:新聞信息采編的業(yè)務人員;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新聞產品的發(fā)行推銷人員;新聞教育和敘述研究人員;新聞傳播的管理人員。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特征:一是能夠及時、敏銳的反映社會和時局的變化;二是新聞工作以全社會為其工作對象;也以全社會為其服務對象,新聞工作者能夠與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十分廣泛的聯(lián)系;三是新聞工作者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強的政治洞察力,作為喉舌、工具具有很強的政治信;四是新聞媒介在反映輿論、引導輿論方面具有權威性,新聞工作者最為輿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被稱為“社會公正的法官”;五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是一種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六是新聞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后在最短的時間里把所發(fā)生的時間報道出去,是新聞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會同復雜的實際生活產生一定的距離,因而新聞職業(yè)具有浮光掠影的弱點。
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是指從事新聞職業(yè)活動的餓人員對其職業(yè)行為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社會意義所應承擔的責任。也是社會對新聞共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聞工作者的四項職業(yè)修養(yǎng):政治上的要求高,講黨性,講政治,把政治堅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責任感作為第一位的修養(yǎng);社會活動能力強;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開闊眼界;勤于學習,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做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新聞工作者;具有自覺意識和良好的適應能力,樹立公仆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社會主義新聞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