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的基礎知識: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
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民俗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現了專業(yè)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tài),構成美麗的圖案。
擴展資料
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xù)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剪紙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于門窗、墻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墻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于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于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中國剪紙
剪紙·安塞剪紙 陜西省安塞縣 安塞剪紙是流行于陜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民間藝術。
大凡喜慶的日子,安塞婦女都要鉸剪紙、貼窗花。臘月天,婦女們圍在一起,早早就為春節(jié)剪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
這樣,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剪紙藝術展覽會。 有專家評論說,陜西剪紙在陜北,陜北剪紙在安塞。
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紙形式多樣,風格淳厚凝煉,線條粗獷明快,寓意單純質樸,充滿對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紙·磁性剪紙 磁性剪紙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畫軸、磁性書寫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盜門、汽車、文件柜、文具盒等鐵制物體上。噴少許水或洗潔凈也可貼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紙能夠更充分地體現剪紙的透雕特點和剪紙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紙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磁性剪紙對剪紙的貢獻體現在:一、磁性剪紙擴大了剪紙的市場;二、磁性剪紙豐富了剪紙理論;三、磁性剪紙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藝術創(chuàng)作技法上有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 磁性剪紙為實用新型(專利號:ZL 200420067151.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專利權。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關于剪紙的由來,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那時候的人嘗試著用一些圖形來記事和內容呈現,但那時紙張還并沒有出現,人們只能將一些資料記載在青銅器、竹簡、獸皮等載體之上。而隨著紙張的出現,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圖案便開始往紙張上轉移。
通過這樣的前后對比,我們就能夠看出,剪紙的由來就是來自于先民的圖案記錄方式。 剪紙的歷史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藝術的歷史有著它自身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藝品,這是早在紙張出現以前就開始流行起來的,雖不是紙張制作,但卻如出一轍,這就為真正意義上的剪紙出現奠定了基礎。據說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就可以為此證明。
2、而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藝術,應該是紙張的出現才正式開始的。剪紙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紙,而漢代時期紙張的出現,這就促進了剪紙的出現、發(fā)展和普及。
那時候的紙張易腐爛,所以人們不會珍藏起來,壞了還能重新再剪。 3、北朝時期,人們用紙剪出各種美麗的圖案花紋,據說目前發(fā)現最早且有據可查的剪紙便是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發(fā)現的五幅北朝團花剪紙。
那時候我國西北地區(qū)氣候干燥且少雨,紙張不易霉爛,小編猜想,這或許也是在新疆發(fā)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4、到了唐代,剪紙已經有了大發(fā)展,那時候的人將剪紙圖案應用于其他工藝方面,并且還有利用剪紙招魂的風俗流行。
在現代考古挖掘出多種唐代剪紙工藝品,如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即可看出當時的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相當高超,畫面構圖完整,表達出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紙業(yè)成熟,使得剪紙藝術越發(fā)普及。
宋代剪紙用于各種領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時期,還出現了以此為職業(yè)的藝人。那時候皮影戲盛行,也有用厚紙制作皮影造型的。
宋代剪紙最大的創(chuàng)造便是瓷器剪紙印花圖案,它是在施釉之時,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6、到了明清時代,民間剪紙藝術越發(fā)成熟,已經走向鼎盛時期。
這時候的民間剪紙藝術運用范圍就更加廣闊了。但凡民間彩燈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而成的。
然而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裝飾,美化家居環(huán)境。 關于剪紙的由來和歷史小編就介紹到這里了,剪紙有著極強的民間靈魂和氣息,所以生存力超強,即便經過千年發(fā)展,剪紙藝術依舊長盛不衰,甚至變得愈發(fā)壯大起來。
隨著時代發(fā)展,現代剪紙已經發(fā)展到種類多樣、內容齊全的樣式,這足以看出剪紙在民俗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來自全國各地從事剪紙教育工作的200多名與會代表們來到揚中市豐裕中心小學,觀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藝術教育相結合、與辦學特色建設相結合的剪紙教學現場,多位剪紙藝術大師應邀與該校學生進行了現場剪紙教學互動。
豐裕中心小學是一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的農村小學,學校自2005年以來,將工具簡單、材料方便、容易普及的剪紙帶入學生們的課堂,并開發(fā)為校本課程。剪紙應該怎么教如何學?兒童剪紙還有沒有剪紙語言?兒童剪紙是否要合乎傳統(tǒng)的標準?各地的剪紙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對兒童“創(chuàng)新”剪紙看法不盡相同。
韓月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莊河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她說,長期以來,剪紙在民間都是通過母傳女、婆傳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
但是我國的文化生態(tài)今天發(fā)生了變化,現代文化的沖擊,使剪紙與青少年漸行漸遠。正因為這樣,學校美術課引入剪紙等文化遺產,對學生進行傳承文化和保護遺產的教育勢在必行。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副所長陳竟認為,科學開展兒童剪紙教育,一定要根據兒童的自主性心理特征,尊重兒童獨特的無意識審美感受,呵護童心無拘無束地表達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兒童不同年齡和個性,協(xié)助他們的主體行為,引導他們學習傳統(tǒng)民間剪紙的知識和技法。陳竟反對教師將成人剪紙的圖樣,甚至是繪畫化刻紙的圖樣復印或復制給學生,讓學生照樣剪刻,追求又細又像,使學生成為一味模仿的工具。
1。
對稱折剪法 對折,描出形象的一半,剪之。 2。
叁角形折剪法 正方形紙對折,60°角度折疊,剪之。 3。
四角形折剪法 兩次對折,再沿對角線折,描畫一半紋樣,剪之。但設計時必須注意左右兩邊要有連接點,否則會剪成單獨碎片。
用正方形的色紙,折叁次,疊成叁角形,然后按四角,四邊,中心的形態(tài)構成法則刻剪出各種紋樣。 4。
五角形折剪法 將正方形紙對折,依叁角形底邊中點再折。沿線剪開成五邊形或五角星 5。
六角形折剪法 正方形對折,再依底邊中點沿虛線折剪之。注意A線與B線應相等。
6。團花的剪法 用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折疊方法,設計上一個單獨的紋樣(占花團的1/4,1/5,1/6,1/8)照樣剪好,展開即成對稱團花。
設計時要突出花邊有方向的連續(xù)運動特點,形成生動的氣韻。先剪細部后剪粗部,先內后外,過細處可用刀刻。
7。角隅紋樣的剪法 角隅紋樣又叫角花,?常以90度直角為基礎,對角折后,設計上一個角花紋樣,剪好展開即成,用于裝飾角部的圖案。
如將角紋樣連接起來,便成邊框紋樣。
1、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用于刺繡底樣的剪紙,常用剪刺結合的手法。
刺以針尖在花紋的細部刺出小型圓點,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為刺繡時套針換線的依據。折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2、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
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凈、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3、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繪畫、剪刻、折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yōu)榱Ⅲw化,可用于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制作等。
擴展資料
剪紙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于門窗、墻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墻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于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于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剪紙
剪紙的表現方法很多,重點歸納為單色和彩色兩種
單色剪紙又分:
1.陽刻剪紙,通常是采用紅紙黑紙或其它顏色的材料剪刻出來的單色剪紙作品。陽刻剪紙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輪廓線,剪去輪廓線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條線都是互相連接的,牽一發(fā)將動全身。
2.陰刻剪紙,陰刻剪紙的特點與陽刻剪紙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輪廓線,保留輪廓線以外的部分。所以陰刻 剪紙的特征是它的線條不一定是互連的,而作品的整體是塊狀的.
復色剪紙,又稱為彩色剪紙。是以數張彩紙分剪后剪拼貼成圖;或以白紙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種顏色;或先剪成主版,襯以白紙后再染填上各種顏色。細分可為:
(1)襯色類,先用單色剪紙的方法剪做成圖,再以彩紙為襯
(2)套色類,以單色剪紙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紙貼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換蚪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