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以下是我學習本章時的總結,這里提供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①聲音的產生:聲(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即停止。
②聲源:振動的物體叫聲源。③介質:聲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Medium)。
④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固體、液體、氣體都可傳聲。
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⑤聲波:發(fā)聲體振動會使傳聲的空氣的疏密發(fā)生變化而產生聲波(Sound Wave)。 ⑥聲速: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
它是衡量聲音傳播快慢的一個物理量。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⑦決定聲速快慢的因素:1、介質種類;2、介質溫度 ⑧牢牢記?。?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⑨回聲: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否則,就不會將原聲與回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⑩回聲的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①人耳的構造:外耳、中耳、內耳。 ②感知聲音的過程: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
(詳細解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③耳聾: 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fā)生障礙(例如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導致耳聾。
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④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
一部分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⑤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特性①樂音: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②音調:聲音的高低, 跟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快,發(fā)出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音調就低;頻率決定音調。
③頻率: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Frequency)。頻率單位是:次/秒,又記作Hz。
④人耳聽覺范圍: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類聽覺的下限,20000 Hz是人類聽覺的上限。
⑤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發(fā)出) ⑥次聲波: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Infrasonic Wave)。
(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fā)等可發(fā)出)⑦超聲波的兩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一個是沿直線傳播。⑧響度: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Loudness)。
響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體距離的遠近有關。
在相同距離下,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
⑨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Amplitude)。⑩音色:物理學上,把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由物體本身決定,就是說: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不同的樂器或區(qū)分不同的人。
?樂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響度、音調。?三種樂器:打擊樂器、弦樂器、管樂器。
?樂器(發(fā)聲體)的音調:長短(長的音調低)、粗細(粗的音調低)、松緊(松的音調低)決定了音調的高低。?三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a)要使打擊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打擊樂器的材料、大小、形狀;(b)要使弦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弦的材料、粗細、長短、松緊程度;(c)要使管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管的材料、長度、粗細、形狀。
?幾個數據:?人類發(fā)出的聲音頻率約為 85-1100Hz 之間;?人類耳朵的聽覺范圍約在 20-20000Hz 之間。?一般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頻率約為 20-4000Hz 之間;?狗的聽覺范圍約在 15-50000Hz 之間。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①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②噪聲: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Noise)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③噪聲強弱的等級:分貝(Decibel, 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
聲音大小指的是響度,響度大小取決于你用力大小
號子是靠空氣住震動發(fā)生
二胡的琴筒固定琴弦的作用外,還能增大響度。
鼓 靠敲擊鼓面震動發(fā)生
蕭 靠空氣柱震動發(fā)生
音色不影響音波
影響音波的只有頻率和振幅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山谷回聲:聲波的反射性質
閃電雷聲延時:聲波在常溫下空氣中傳播速度320m/s
隔墻有耳:聲波的衍射性質
聲納雷達:聲波在液體中的傳播性質
火車、汽車等移動聲源的變聲: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聲現(xiàn)象
1、聲音的發(fā)生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fā)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qū)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fā)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fā)聲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的產生:物體的振動;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真空不能傳聲。
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二、樂音與噪聲
1、區(qū)別:動聽悅耳的、有規(guī)律的聲音稱為樂音;
難聽刺耳的、沒有規(guī)律的聲音稱為噪聲。
與情景有關,如動聽音樂在擾人清夢時就是噪聲。
2、聲音的三大特性:響度、音調、音色。
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與 離聲源的距離、振幅、傳播的集中程度 有關。
音調:聲音的高低;與 聲源振動的快慢(頻率)有關,
即長短、粗細、松緊有關。(前者音調低,后者音調高)
例:熱水瓶充水時的音調會越來越高(聲源的長度越來越短)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都不一樣)。能認出是哪個人說話或哪種樂器就是因為音色。
3、噪聲的防治: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
三、超聲與次聲
1、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音;(人可以聽見)
超聲:頻率在20000Hz以上的聲音;(人聽不見)
次聲:頻率在20Hz以下的聲音;(人聽不見)
2、超聲的特點及其應用
(1) 超聲的方向性強:聲納、雷達、探測魚群、暗礁等
(2) 超聲的穿透能力強:超聲波診斷儀(B超)
(3) 超聲的破碎能力強:超聲波清洗儀、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四、與速度公式聯(lián)合,解題時應依物理情景畫出草圖。
例:遠處開來列車,通過鋼軌傳到人耳的聲音比空氣傳來的聲音早2s,求火車離此人多遠?(此時聲音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是5200m/s)
解1:設火車離此人的距離為S,則
— =2 解得S=727.6m
解2:設聲音通過鋼軌傳播的時間為t,則通過空氣傳播的時間為t+2,則依題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則火車離此人的距離為S=vt=5200m/s 0.14s=727.6m
初二物理知識點大總結 第一部分 聲現(xiàn)象及物態(tài)變化 (一) 聲現(xiàn)象 1. 聲音的發(fā)生: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fā)出聲音。 2.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
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qū)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fā)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 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 音色:不同發(fā)聲體所發(fā)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 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從環(huán)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 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huán)境中,會影響聽力。
9. 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二)物態(tài)變化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qū)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fā)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fā)現(xiàn)象 (1) 定義:蒸發(fā)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 (2) 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 沸騰現(xiàn)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xù)吸收熱量 11. 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1) 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2.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二部分 光現(xiàn)象及透鏡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fā)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xiàn)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 (2) 發(fā)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fā)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yōu)榱愣?9、兩種反射現(xiàn)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
一、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1、課本P13圖1.1-1的現(xiàn)象說明: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用手按住發(fā)音的音叉,發(fā)音也停止,該現(xiàn)象說明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fā)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fā)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fā)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間。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fā)聲,空氣能傳播聲音。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
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
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fā)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fā)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這就是雙耳效應.三、樂音及三個特征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
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fā)現(xiàn):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fā)現(xiàn):橡皮筋振動快發(fā)聲音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xiàn)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fā)現(xiàn),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fā)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
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
練習:☆男低音歌手放聲歌唱,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男低音音調低響度大?!钋霉臅r,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跳動越高;將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音叉聲音越響濺起水花越大;揚聲器發(fā)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響振動越大。
根據上述現(xiàn)象可歸納出:⑴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⑵ 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
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5、區(qū)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
你好!以下是我學習本章時的總結,這里提供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①聲音的產生:聲(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即停止。
②聲源:振動的物體叫聲源。③介質:聲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Medium)。
④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固體、液體、氣體都可傳聲。
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⑤聲波:發(fā)聲體振動會使傳聲的空氣的疏密發(fā)生變化而產生聲波(Sound Wave)。 ⑥聲速: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
它是衡量聲音傳播快慢的一個物理量。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⑦決定聲速快慢的因素:1、介質種類;2、介質溫度 ⑧牢牢記住: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⑨回聲: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否則,就不會將原聲與回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⑩回聲的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fā)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fā)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①人耳的構造:外耳、中耳、內耳。 ②感知聲音的過程: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
(詳細解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③耳聾: 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fā)生障礙(例如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導致耳聾。
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④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
一部分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⑤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特性①樂音: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②音調:聲音的高低, 跟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快,發(fā)出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音調就低;頻率決定音調。
③頻率: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Frequency)。頻率單位是:次/秒,又記作Hz。
④人耳聽覺范圍: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類聽覺的下限,20000 Hz是人類聽覺的上限。
⑤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發(fā)出) ⑥次聲波: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Infrasonic Wave)。
(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fā)等可發(fā)出)⑦超聲波的兩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一個是沿直線傳播。⑧響度: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Loudness)。
響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體距離的遠近有關。
在相同距離下,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
⑨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Amplitude)。⑩音色:物理學上,把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由物體本身決定,就是說: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不同的樂器或區(qū)分不同的人。
?樂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響度、音調。?三種樂器:打擊樂器、弦樂器、管樂器。
?樂器(發(fā)聲體)的音調:長短(長的音調低)、粗細(粗的音調低)、松緊(松的音調低)決定了音調的高低。?三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a)要使打擊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打擊樂器的材料、大小、形狀;(b)要使弦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弦的材料、粗細、長短、松緊程度;(c)要使管樂器的聲音變化,可改變管的材料、長度、粗細、形狀。
?幾個數據:?人類發(fā)出的聲音頻率約為 85-1100Hz 之間;?人類耳朵的聽覺范圍約在 20-20000Hz 之間。?一般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頻率約為 20-4000Hz 之間;?狗的聽覺范圍約在 15-50000Hz 之間。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①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②噪聲: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Noise)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看,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③噪聲強弱的等級:分貝(Decibel, 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
聲現(xiàn)象 就該詞的本義,系指任何與聽覺有關的事物。
但依通常所用,其一系指物理學中關于聲音的屬性、產生和傳播的分支學科;其二系指建筑物適合清晰地聽講話、聽音樂的質量。 聲音由物體(比如樂器)的振動而產生,通過空氣傳播到耳鼓,耳鼓也產生同率振動。
聲音的高低(pitch)取決于物體振動的速度。物體振動快就產生“高音”,振動慢就產生“低音”。
物體每秒鐘的振動速率,叫做聲音的“頻率” 聲音的響度(loudness)取決于振動的“振幅”。比如,用力地用琴弓拉一根小提琴弦時,這根弦就大距離地向左右兩邊擺動,由此產生強振動,發(fā)出一個響亮的聲音;而輕輕地用琴弓拉一根弦時,這根弦僅僅小距離左右擺動,產生的振動弱而發(fā)出一個輕柔的聲音。
較小的樂器產生的振動較快,較大的樂器產生的振動較慢。如雙簧管的發(fā)音比它同類的大管要高。
同樣的道理,小提琴的發(fā)音比大提琴高;按指的發(fā)音比空弦音高;小男孩的嗓音比成年男子的嗓音高等等。制約音高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振動體的質量和張力。
總的說,較細的小提琴弦比較粗的振動快,發(fā)音也高;一根弦的發(fā)音會隨著弦軸擰緊而音升高。 不同的樂器和人聲會發(fā)出各種音質(quality)不同的聲音,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振動都是復合的。
如一根正在發(fā)音的小提琴弦不僅全長振動,各分段同時也在振動,根據分段各自不同的長度發(fā)音。這些分段振動發(fā)出的音不易用聽覺辨別出來,然而這些音都納入了整體音響效果。
泛音列中的任何一個音(如G,D或B)的泛音的數目都是隨八度連續(xù)升高而倍增。泛音的級數還可說明各泛音的頻率與基音頻率的比率。
如大字組“G”的頻率是每秒鐘振動96次,高音譜表上的“B”(第五泛音)的振動次數是5*96=480,即每秒鐘振動480次。 盡管這些泛音通??梢詮膹秃弦糁新牭?,但在某些樂器上,一些泛音可分別獲得。
用特定的吹奏方法,一件銅管樂器可以發(fā)出其他泛音而不是第一泛音,或者說基音。用手指輕觸一條弦的二分之一處,然后用弓拉弦,就會發(fā)出有特殊的清脆音色的第二泛音;在弦長的三分之一處觸弦,同樣會發(fā)出第三泛音等。
(在弦樂譜上泛音以音符上方的“o”記號標記。自然泛音“natural harmonics”是從空弦上發(fā)出的泛音;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是從加了按指的弦上發(fā)出。)
聲音的傳播(transmission of sound)通常通過空氣。一條弦、一個鼓面或聲帶等的振動使附近的空氣粒子產生同樣的振動,這些粒子把振動又傳遞到其他粒子,這樣連續(xù)傳遞直到最初的能漸漸耗盡。
壓力向鄰近空氣傳播的過程產生我們所說的聲波(sound waves)。聲波與水運動產生的水波不同,聲波沒有朝前的運動,只是空氣粒子振動并產生松緊交替的壓力,依次傳遞到人或動物的耳鼓產生相同的影響(也就是振動),引起我們主觀的“聲音”效果。
判斷不同的音高或音程,人的聽覺遵守-條叫做“韋伯-費希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的感覺法則。這條定律闡明:感覺的增加量和刺激的比率相等。
音高的八度感覺是一個2:1的頻率比。對聲音響度的判斷有兩個“極限點”:聽覺閥和痛覺閥。
如果聲音強度在聽覺閥的極限點認為是1,聲音強度在痛覺閥的極限點就是1兆。按照韋伯-費希納定律,聲學家使用的響度級是對數,基于10:1的強度比率,這就是我們知道的1貝(bel)。
響度的感覺范圍被分成12個大單位,1貝的增加量又分成10個稱作分貝(decibel)的較小增加量,即1貝=10分貝。1分貝的響度差別對我們的中聲區(qū)聽覺來說大約是人耳可感覺到的最小變化量。
當我們同時聽兩個振動頻率相近的音時,它們的振動必然在固定的音程中以重合形式出現(xiàn),在感覺上音響彼此互相加強,這樣一次稱為一個振差(beat)。鋼琴調音師在調整某一弦的音高與另一弦一致的過程中,會聽到振差在頻率中減少,直到隨正確的調音逐漸消失。
當振差的速率超過每秒鐘20次,就會聽到一個輕聲的低音。 當我們同時聽兩個很響的音時,會產生第三個音,即合成音或引發(fā)音(combination tone或resultant tone)。
這個低音相當于兩個音振動數的差,叫差音(difference tone)。還可以產生第四個音(一個弱而高的合成音),它相當于兩個音振動數的和,叫加成音(summation tone)。
同光線可以反射一樣,亦有聲反射(reflection of sound),比如我們都聽到過的回聲。同理,如果有阻礙物擋住了聲振動的通行會產生聲影(sound shadows)。
然而不同于光振動,聲振動傾向于圍繞阻礙物“衍射”(diffract),并且不是任何固體都能產生一個完全的聲影。大多數固體都程度不等地傳遞聲振動,而只有少數固體(如玻璃)傳遞光振動。
共鳴(resonance)一詞指一物體對一個特定音的響應,即這一物體由于那個音而振動。如果把兩個調音相同的音叉放置在彼此靠近的地方,其中一個發(fā)聲,另一個會產生和應振動,亦發(fā)出這個音。
這時首先發(fā)音的音叉就是聲音發(fā)生器(generator),隨后和振的音叉就是共鳴器(resonator)。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教堂的某一窗戶對管風琴的某個音產生反應,產生振動;房間里的某一金屬或玻璃物體對特定的人聲或樂器聲也會產生類似的響應。
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