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手反平擊球單項技術動作練習視頻 /player.php/sid/XMTI4ODU4NzA0/v.swf 平擊發(fā)球是一種一般上旋和一般速度的發(fā)球,它是初學者容易掌握的最基本的發(fā)球方法,也是掌握其它發(fā)球的基礎。
平擊發(fā)球不會使球發(fā)生強烈旋轉,對方容易回接,回接后進行正手攻球或反手推撥,這樣很容易形成來回球,便于初學者進行練習以便于形成所謂動力定型。發(fā)球低于球臺或在端線以內等。
而初學者剛剛上球臺時,應該把這種發(fā)球方法練習熟練,不要急于研究上下旋等的發(fā)球,從而為掌握高難度動作積累手感。擊球時保持拍面稍前傾,當球從高點下降至高于球網時,擊球中上部向左前方發(fā)力,球擊出后第一落點在球臺中央。
擊球后,手臂繼續(xù)向左前方隨勢揮動,迅速還原成準備連續(xù)擊球姿勢。這一發(fā)球動作的注意事項有:發(fā)力部位以前臂帶動手腕為主,動作過程中身體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
參考資料:杭州蕭山體育 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動作要領:食指和大拇指將拍柄夾住,中指內側頂住球拍背面,這是直握球拍的基本動作,推擋時食指將球拍向自己懷中方向用力,同時大拇指將球拍向外推,轉動手腕,當然球拍背面要橫向平行于自己的前胸. 在推擋擊球的過程中,食指越用力,球拍就越向下壓,這就根據球落臺后彈起的高度調整,手腕固定后不得在擊球的瞬間用力,大臂也不要用力,利用小臂的伸縮將球送出. 在練習中,要求食指和中指就得將球拍夾住,大拇指輕輕搭在拍柄上,當然實戰(zhàn)中,因為落點和力度的變化,拇指用力壓球可以加快球的速度。下面將在幾個方面進行比較詳細的說明。
(一)擋球:(1)、特點與應用 球速慢,力量輕,動作較簡單,初學者容易掌握。它可以幫助初學者熟悉球性,認識乒乓球的擊球規(guī)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二)、要點:①擋球是推擋球技術的基礎,初學者應形成正確的動作手法。②引拍時,上臂應靠近身體。
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調節(jié)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二)快推:(1)、特點與運用 快推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借力還擊,速度快,線路變化多。適用于回擊一般的拉球、推擋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發(fā)揮回球速度快的優(yōu)勢,推壓兩大角或襲擊對方空檔,為自己的進攻創(chuàng)造條件。
它是推擋球最常用的一項技術。(2)、要點 ①擊球前靠近身體,前臂適當后撤引起。
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過程中,完成外旋動作。③轉腕動作不宜過大,關鍵是時機要恰當。
(三)加力推:(1)、特點與運用 回球力量重,速度快,擊球點較高,充分發(fā)揮手臂的推壓力量。比賽中運用加力推可迫使對方離臺,陷于被動局面(如側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線或大角度),與減力擋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調動對方,獲得主動。
它適用于對付速度較慢、旋轉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較輕、著臺后彈起比網稍高的來球。(2)、要點:①球拍后撤上引是為了增大用力距離。
②擊球點適當離身體遠一點。③擊球時間不宜過早或過遲。
④要有效地把身體各部分的力集中在擊球的一瞬間。(四)減力擋:(1)、特點與運用 回球弧線低、落點低、力量輕。
回接對方的大力扣殺或加力推擋時能減弱回球的力量,如與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后調動對方,是對付中臺兩面拉或兩面攻打法的有效戰(zhàn)術,它還常用于接加轉弧圈球。(2)、要點:①擊球前身體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適的前傾角度。
②觸球瞬間,有意識地做手臂和手腕后收的動作。③削弱來球反彈力的同時,借來球的力量將球擋過去,回球速度快。
基本步法(一) 單步 1、移動方法 以一只腳為軸,另一只腳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動,身體重心隨之落在移動腳上。 2、實際運用于:①接近網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單步側身攻棗在來球落點位于中線稍偏左或對推中側身突襲直線或對搓中提拉球時常用。
(二) 跨步 1、移動方法 一腳蹬地,另一腳向移動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腳隨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體重心即移到跨步腳上。 2、實際運用于:①近臺快攻打法,用來對付離身體稍遠的來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動擊球;③跨步側身攻,當來球速度較慢,但離身體稍遠時,左腳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腳隨即跟上一小步,同時配合腰部右轉動作,完成側身移動。
(三) 并步 1、移動方法 一腳先向另一腳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腳在并步腳落地后隨即向來球方向移動一步。 2、實際運用于:①快攻選手在左右移動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選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側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腳先向左腳后并一步,以便轉體,隨之左腳向側跨一步。
(四) 跳步 1、移動方法 以來球異側腳用力蹬地,兩腳同時離地向來球方向跳動。 2、實際運用于:①快攻選手左右移動擊球,常與跨步結合起來使用;②弧圈類打法由中臺向左、右移動時常用;③跳步側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轉腰動作;④削球選手在接突擊時常采用,但以小跳步來調整站位用得較多。
(五)交叉步 1、移動方法 以靠近來球方向的腳作為支撐腳,該腳的腳尖調整指向移動方向,遠離來球方向的腳在體前交叉,向來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體隨之向來球方向轉動,支撐腳跟著向來球方向再邁一步,這是。
打乒乓球的準備姿勢
打乒乓球每次擊球前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判斷清楚來球的落點、速度和旋轉性質;然后迅速移動步法,選擇合理的擊球位置;采用相應的擊球動作,將來球準確有效地回擊過去。這就要求在擊球前保持較好的準備姿勢。較好的準備姿勢應當是有利于快速起動,有利于照顧全臺,有利于采用各種技術回擊來球。
準備姿勢包括身體姿勢和站位兩個部分。
(一)身體姿勢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兩膝微屈,前腳掌著地(主要以腳內側蹬地),腳趾輕微用力壓地,腳跟微離地面,重心置于兩腳之間,上體略前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彎屈,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張,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松,拍頭指向右斜前方,橫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舉,手腕自然放松,拍頭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彎屈于身體左側。兩眼注視來球。
(二)站位 不同打法的人,其站位方式也不同.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一般是左腳稍前于右腳,左腳位置基本處于球臺左邊線的延長線上。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40厘米左右。
直拍兩面攻和橫拍快攻打法的站位基本同上,但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50厘米左右。直拍弧圈打法的站位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左腳基本位于球臺左邊線延長線外約25厘米處。身體面向對方臺面的左角,與球臺左角的距離約60厘米左右。橫拍兩面拉打法的站位,左腳可略前于右腳,或兩腳基本平行,左腳位置基本處于球臺左邊線的延長線上。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65厘米左右。防守型(包括削、攻結合打法)的站位是兩腳基本平行,左腳位置處于球臺左邊線的延長線上。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1米左右。
打乒乓球的握拍法
乒乓球是一項具有多種類型打法的運動項目。由于類型打法不同,其基本技術也有所不同。
基本技術一般分為單項技術和結合技術兩種。單項技術是指各種單個的技術動作,這是初學者必須認真掌握的,結合技術是指各種單項伎術的結合運用,這是戰(zhàn)術訓練和運用的基礎。
握拍方法與擊球動作有密切關系。每個擊球動作,都是由手臂、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用力來完成的。因此,較好的握拍方法既要適合自己打法的特點,又要不影響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靈活運用。
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橫拍兩種。這兩種握拍法又由于打法特點不同而在具體握法上有所差別。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類型握拍法
快攻類型(包括左推右攻和兩面攻兩種打法)常見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種:
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jié)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jié)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jié)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jié)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jié)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wěn)。
這種握拍法,手腕比較靈活??梢栽诎l(fā)球時利用手腕動作,發(fā)出動作相似而旋轉、落點不同的球;也可以很靈活地打出斜、直線球;對臺內球的處理也較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后再打正手位的來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后進行側身正手攻球時,有利于正、反手兩個技術動作的協(xié)調結合。對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過手腕來調節(jié)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xié)調用力,食指相對放松,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托球拍背面,以保持發(fā)力時球拍的穩(wěn)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xié)調用力,拇指相對放松。用手腕發(fā)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fā)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wěn)定,同時作輔助用力
影響乒乓球技術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zhàn)術。
不管是甚么打法,戰(zhàn)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
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準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臺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制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后”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臺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后、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需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發(fā)球技術的八個注意⒈ 注意發(fā)球動作要符合規(guī)則: 發(fā)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⑵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guī)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fā)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zhàn)百勝。發(fā)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⑵是左手還是右手;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⑸是反膠還是正膠;⑹是近臺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
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fā)球、擊球、落點規(guī)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fā)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fā)球,練就最拿手的發(fā)球和絕招發(fā)球,如練發(fā)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fā)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fā)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fā)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創(chuàng)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fā)球的規(guī)律,在發(fā)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fā)球的威力,調動對方。
如發(fā)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fā)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fā)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fā)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 ,把球發(fā)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jié)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⒌ 注意發(fā)球的力量: 談到發(fā)球的力量,特別是發(fā)球加力,人們常會聯(lián)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fā)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fā)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
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發(fā)球的旋轉: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如何練好接發(fā)球在乒乓球比賽中,相對其它的環(huán)節(jié),如發(fā)球搶攻或相持,接發(fā)球的難度最大。
因為它完全受發(fā)球者的控制,而接發(fā)球對發(fā)球者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發(fā)球的不可預測性。所以,不斷提高接發(fā)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術運用到接發(fā)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賽實踐能力的關鍵。
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是總體戰(zhàn)術的技術風格。以此為前提,接發(fā)球則是體現比賽中由防轉攻,攻防轉換的最常用之處。
在相對被動的狀態(tài)中,通過控制,達到相持,再力爭轉入進攻,爭取主動應是接發(fā)球中的基本指導思想。具體技術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斷 正確判斷是接好發(fā)球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判斷上不出現較大的偏差,才能談得上更好地運用接發(fā)球技術,避免有渾身解數,但由于判斷不準而發(fā)揮不出來情況的經常發(fā)生。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fā)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
通過發(fā)球者利用各種發(fā)球方式,將這些旋轉性質表現出來。如正反手,下蹲等。
在判斷旋轉性質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板形:一般情況下,發(fā)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fā)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fā)生關系,因為發(fā)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發(fā)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2)動作軌跡:發(fā)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
原發(fā)布者:89157921413 第一章乒乓球競賽規(guī)則及裁判基本知識1、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比賽臺面不包括球臺臺面的垂直側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球臺高76厘米。
比賽臺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臺區(qū)。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厘米.。3、球直徑為40毫米、重2.7克。
顏色為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4、國際乒聯(lián)先后實施的3項新規(guī)則是指40mm大球,11分賽制和無遮擋發(fā)球。
5、"擊球":指應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zhí)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6、"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球從突出臺外的球網裝置之外或之下經過,或回擊的球越過球網落在臺面后又回彈過網,均應視作已"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
7、發(fā)球時,球應放在不執(zhí)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fā)球方的端線之后和比賽臺面的水平面之上。
發(fā)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并使球在離開不執(zhí)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8、除被判重發(fā)球的回合,下列情況裁判員應判運動員得一分: (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fā)球; (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3)運動員在發(fā)球或還擊后,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置以外的任何東西; (4)對方擊球后,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臺區(qū); (5)對方阻擋; (6)對方連擊; (7)球在對方運動員。
概述 乒乓球是球類運動之一。
在中間隔有橫網的長274厘米、寬152、高76厘米的球臺上進行。球直徑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或黃色,用賽璐璐或塑料制成,打時有“乒乓”聲,故名。
運動員各站球臺一側,用球拍擊球,擊法有擋、抽、削、搓、拉等。球須在臺上反彈后才能還擊過網。
以落在對方臺面上為有效。比賽以11分為一局,采用三局二勝或五局三勝制。
比賽分團體、單打、雙打等數種。 乒乓球運動于十九世紀末起源于英國。
最初只是一種活動性游戲,球是用輕而富有彈性的材料制成,拍子陽雪茄煙盒蓋之類的木質板,象打網球一樣 在桌上打,故稱之為“桌上網球”。1900年左右,由于輕工業(yè)的發(fā)展,球才改成用賽璐珞制成的空心球。
此后,乒乓球運動便逐步發(fā)展起來。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賽于1900年12月在英國倫敦舉行。
參加比賽的有三百多人。比賽時,男運動員要穿上漿領子的襯衣和坎肩,女運動員要穿裙子甚至還要戴帽子。
1926年,國際乒乓球聯(lián)合會正式成立,并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五十多年來,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得都是木制的,擊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談不上什么旋轉;打法也單調,只是把球推來推去。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fā)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fā)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
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采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
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yōu)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5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 五十年代初,奧地利人發(fā)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并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
由于日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chuàng)造的遠臺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fā)球搶攻威脅大等優(yōu)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yōu)勢,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占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后,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
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zhàn)勝了遠臺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并連續(xù)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
中國近臺快攻的優(yōu)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臺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yōu)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
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fā)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于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臺快攻打法之長,創(chuàng)造出適合于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
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
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較大。
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七十年代以來,由于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fā)展和提高。比如,我國近臺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良的成績。
現在,乒乓球已發(fā)展成為各國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乓球聯(lián)合會亦已擁有127個會員協(xié)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
由國際乒聯(lián)和各大洲乒聯(lián)舉辦的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洲際比賽及各種規(guī)模和形式的國際比賽不勝枚舉。1982年,國際奧委會關于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必將激起世界各國對乒乓球運動的進一步重視,推動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fā)展。
乒乓球得名的由來及其它 在運動史上,乒乓球運動可以算是一項年輕的體育運動,它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比起田徑運動(兩千年以上)來,它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后輩。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fā)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
后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
后來,一位美國制造商。
關于選木拍
選擇木拍前,你要先確定自己的握拍方式。橫拍一般適合身材高大、移動范圍較大、偏力量型的選手;而直拍則對反應快、變化多、身體靈活的選手更為適用。從材質上看,目前市場上的拍面材質有:復合板、全木板、軟木加碳纖維、全木加碳纖維、全木加鈦纖維等。而拍面的木板又分為若干層,乒乓器材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的拍面板層一般從三層到十幾層不等,也有獨板的,不過數量較少,價格也比較貴,人們常用的以五層的居多?!敝劣谂谋鷦t有輕重之分,“頭沉柄輕的適于進攻型選手,頭輕柄沉的適于防守型選手,而重心居中的則適宜全面的打法?,F在市場上不僅有空心的拍柄,而且還出現了可調節(jié)重心的拍柄,它對于初學者特別是那些還沒有固定打法的人們來說,倒是個很好的選擇?!?
關于選膠皮
除了較便宜的球拍是成品拍外,一般都要另外為球拍挑選膠皮。膠皮有正膠、反膠、長膠之分,它的選擇與打法是密不可分的?!罢z顆粒朝外,顆粒高度與直徑比不超過1比1,它擊球較穩(wěn)且速度快,也能造成一定的旋轉,而不易吃轉兒,適合近臺快攻型的打法。反膠顆粒朝內,光面朝外,粘性較大,摩擦大,容易造成較強的旋轉,適合打弧圈和削球的選手,也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膠皮。長膠也是顆粒朝外,不過它的顆粒較長而且柔軟,旋轉變化怪異,一般依靠來球決定回球的旋轉強度,并產生相反旋轉,使對手很難適應,使用者要有全面的技術且打法多變?!俺鯇W者還是應該選擇反膠或者正膠這類常規(guī)的膠皮”宋先生介紹說。
關于選海綿
最后要說的是海綿,海綿要考察的主要是硬度和厚度。“海綿的厚度一般在0.5毫米到2.4毫米之間,硬度則在30度到50度之間。一般海綿越硬越厚,彈性就越大,擊球速度快,不過也不是說越硬越厚就越好,那樣不但球拍過于沉重,而且彈性過大也不易于控制。初學者建議選擇厚度在1.8至2.0毫米,硬度在40度左右的反膠海綿或者硬度在35度左右的正膠海綿。不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絕大部分都是海綿與膠皮已經粘好的套膠,型號匹配又方便,而且一般銷售人員會在售出時提供免費粘貼服務?!?/p>
站位:運動員開始擊球前的基本位置。
擊球點:擊球點是指擊球時,球拍與球接觸的那一點所屬空間的位置。 ( ZFXbS5G0J:210.46.216.6/%E7%A4%BE%E4%BC%9A%E4%BD%93%E8%82%B2%E7%B3%BB/%E4%B9%92%E4%B9%93%E7%90%83%E6%95%99%E7%A0%94%E5%AE%A4/%E6%9D%8E%E9%93%81/%E6%9C%AC%E5%AD%A6%E6%9C%9F%E5%AD%A6%E7%94%9F%E8%87%AA%E6%B5%8B%E4%BD%9C%E4%B8%9A%E9%A2%98.doc+%E4%B9%92%E4%B9%93%E7%90%83+%E7%AB%99%E4%BD%8D%E4%B8%8E%E5%87%BB%E7%90%83%E8%B7%9D%E7%A6%BB+%E5%90%8D%E8%AF%8D%E8%A7%A3%E9%87%8A&hl=zh-CN&ct=clnk&cd=1&gl=cn&st_usg=) 例舉比賽中5個會被判分的球 :( /upload/attach/bsgz1112124343.doc+%E4%B9%92%E4%B9%93%E7%90%83%E6%AF%94%E8%B5%9B%E7%8A%B6%E6%80%81%E5%AE%9A%E4%B9%89&hl=zh-CN&ct=clnk&cd=25&gl=cn&st_usg=ALhdy2-) 1.1O.1除被判重發(fā)球的回合,下列情況運動員得一分: 1.10.1.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fā)球; 1.1O.1.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1.1O.1.3運動員在發(fā)球或還擊后,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置以外的任何東西; 1.10.1.4對方擊球后,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臺區(qū); 1.10.1.5對方阻擋; 1.10.1.6對方連擊; 1.10.1.7對方用不符合拍面擊球; 1.10.1.8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兩使球臺移動; 1.10.1.9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西觸及球網裝置; 1.10.1.10對方運動員不執(zhí)拍手觸及比賽臺面;。
影響乒乓球技術的四大基本因素 乒乓球有各種各樣不同打法,還有多種戰(zhàn)術。
不管是甚么打法,戰(zhàn)術如何變化多端,乒乓球技術離不開四個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于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
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么你就要打得有力量。 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么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準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臺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制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后”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臺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后、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需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發(fā)球技術的八個注意⒈ 注意發(fā)球動作要符合規(guī)則: 發(fā)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⑴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⑵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guī)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fā)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zhàn)百勝。發(fā)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⑵是左手還是右手;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⑸是反膠還是正膠;⑹是近臺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
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fā)球、擊球、落點規(guī)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fā)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fā)球,練就最拿手的發(fā)球和絕招發(fā)球,如練發(fā)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fā)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fā)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fā)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具體說來,應注意下面幾點: ⑴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fā)球的質量,創(chuàng)造搶攻的機會; ⑵研究發(fā)球的規(guī)律,在發(fā)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組合發(fā)球的威力,調動對方。
如發(fā)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fā)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轉的組合,如發(fā)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fā)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 ,把球發(fā)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jié)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⒌ 注意發(fā)球的力量: 談到發(fā)球的力量,特別是發(fā)球加力,人們常會聯(lián)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fā)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fā)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
它不僅在實踐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論上也是正確的。只要我們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發(fā)球的旋轉: 乒乓球旋轉的多樣性和由此產生的曲線的豐富性,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是獨一無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旋轉,特別是動作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旋轉呢?主要應注意如下幾條: 如何練好接發(fā)球在乒乓球比賽中,相對其它的環(huán)節(jié),如發(fā)球搶攻或相持,接發(fā)球的難度最大。
因為它完全受發(fā)球者的控制,而接發(fā)球對發(fā)球者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限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接發(fā)球的不可預測性。所以,不斷提高接發(fā)球的能力,合理的把所掌握的技術運用到接發(fā)球中,是迅速提高比賽實踐能力的關鍵。
在現代乒乓球比賽中,積極主動,搶先上手是總體戰(zhàn)術的技術風格。以此為前提,接發(fā)球則是體現比賽中由防轉攻,攻防轉換的最常用之處。
在相對被動的狀態(tài)中,通過控制,達到相持,再力爭轉入進攻,爭取主動應是接發(fā)球中的基本指導思想。具體技術上的操作如下: 一、判斷 正確判斷是接好發(fā)球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判斷上不出現較大的偏差,才能談得上更好地運用接發(fā)球技術,避免有渾身解數,但由于判斷不準而發(fā)揮不出來情況的經常發(fā)生。 1、對旋轉的判斷 乒乓球發(fā)球中常出現的旋轉主要有左、右側上下旋,轉與不轉。
通過發(fā)球者利用各種發(fā)球方式,將這些旋轉性質表現出來。如正反手,下蹲等。
在判斷旋轉性質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板形:一般情況下,發(fā)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fā)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fā)生關系,因為發(fā)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后中部;而發(fā)上旋和下旋時,向中下部和底部摩擦才可能比較轉; (2)動作軌跡:發(fā)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并。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