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閱讀化學課本 化學課本是依據(jù)教學大綱系統(tǒng)地闡述教材內容的教學用書,抓住課本,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應該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guī)律著重去看、去記憶。
同時還應注意學習化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為它能提高學習的思維能力。
看化學書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節(jié)教材,把握一節(jié)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要做到能提綱挈領地敘述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關鍵和本質的問題。
2.抓關鍵 在全面看的基礎上,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用語重點看,認真反復琢磨。 3.理思路 看書時要積極思考,重點知識要掌握,難點知識要逐步突破。
總之,看書的程序可概括為:“整體棗部分棗整體”,即整體感知,部分探索,整體理解。 二、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一)實驗——學習化學的手段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實驗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 (二)觀察實驗要與思考相結合 化學實驗的觀察,一般是按照“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分別進行觀察。
觀察的同時還要積極地思維。例如:在觀察銅、鋅分別投入稀硫酸中的現(xiàn)象時,要想為什么會看到鋅放在稀硫酸中會產生氣體,而銅放在稀硫酸中卻無氣體產生呢?通過思考,把感性知識升華,就會獲得較深的認識:鋅的活動性比氫強,能將氫從酸中置換出來,而銅沒有氫活潑,故不能置換酸中的氫。
(三)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一、二、三” 1.實驗室取用固體粉末時,應“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試管傾斜,把盛有藥品的藥匙小心地送人試管底部,然后將試管直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到試管底部。
2.實驗室取用塊狀固體或金屬顆粒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體的過濾操作中,應注意“一貼、二低、三靠”。即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濾紙的邊緣應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濾紙的邊緣,燒杯要緊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輕輕地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的內壁。
三、化學用語的學習 (一)化學用語棗學習化學的工具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學的工具,也是一種國際性的科技語言。不懂化學用語,學習化學就不能入門。
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寫好記好化學式的方法 1.掌握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 (三)掌握寫好記好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應規(guī)律 2.聯(lián)系實驗現(xiàn)象寫好記好化學方程式 怎樣才能學好化學 錢國明 李克森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學科,掌握和應用化學科學,對于工農業(yè)生產、科技、能源、社會、環(huán)境及人類的生活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 理解雙基,掌握化學用語 所謂“雙基”即指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它們一般都是用簡明精煉的詞句表達出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嚴密性和邏輯性。
學習時不要只局限于熟記,要善于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準確無誤地去理解。如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為“能改變”、“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質量守恒定律重點理解“參加反應”、“質量總和”、“相等”,抓住“三個守恒”(元素、原子、質量)。
對雙基不僅要正確理解,更重要的是應用。所謂“化學用語”是指化學科學在交流、描述及表達物質變化過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學術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 立足結構,了解物質性質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又制約了物質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時,應抓住其結構來了解物質性質。
如學習氧氣時,須思考:氧氣是由許多氧分子組成的,而一個氧分子又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的,氧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易得電子,所以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許多物質在常溫、點燃或加熱時均能與氧氣發(fā)生化學變化且放出大量的熱。在學習了許多物質后,要善于將相關物質構建成知識網(wǎng)絡,使知識條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 重視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關化學性質,進行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鑒別與鑒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時,一般都要以實驗為手段加以驗證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結論,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重視實驗。
從簡單的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訓練到復雜實驗的設計都要認真操作、大膽試驗。在設計實驗時要做到。
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背過這些差不多就能拿滿分 初中化學知識小輯 一: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二:其它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yōu)點:資源豐富、發(fā)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wěn)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shù)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fā)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fā)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yè)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yè)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shù)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shù)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tài)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淀;(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啟普發(fā)生器由三部分組成:球形漏斗、容器、導氣管。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藥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品的味道。 31、寫出下列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膽礬(藍礬、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藍色固體 堿式碳酸銅(銅綠):綠色固體 黑色固體:碳粉、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無水硫酸銅(CuSO4)、氯酸鉀、氯化鉀、氧化鎂、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鋅 紫黑色:高錳酸鉀 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要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33、由雙原子構成分子的氣體: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結構中哪部分決定:①、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shù)決定、②、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③、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④、元素的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⑤、相對原子量由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決定。 35、學過的有機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可歸納為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不改變:認宏觀看元素的種類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從微觀看原子質量、原子的種。
化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shù)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yè)“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fā)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6、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三、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四、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
以下是本文的預覽內容: 一、應掌握的知識點 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qū)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5、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 = 核電荷數(shù) = 核外電子數(shù)。 6、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shù) + 中子數(shù)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10. 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15. 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等都是化學變化。
16. 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7.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是H2、C 、CO。
其中屬于單質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 CO。
19. 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0. 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
肯定變化的是 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 21. 2H2表示兩個氫分子;2H表示兩個氫原子;2H +表示兩個氫離子。
22. 某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12 2 8 2 ,該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為12,核電荷數(shù)為12, 核外電子數(shù)為12,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 易失電子,成為陽離子。 23. 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是(1)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2) 溫度達到或超過可燃物的著火點。
24.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5. 化合價口訣: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價磷;碳二四,鐵二三,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
(其他口訣也可) 26. 空氣中的污染性氣體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二氧化氮NO2。 27.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對空氣沒有污染。
28. 空氣中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占78%,其次是 氧氣,占21%。 29. 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燃燒的是氧氣O2。
30. 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略重, 不易溶于水,液態(tài)氧和固態(tài)氧均為淡藍色。 31.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 淡藍色火焰。 32.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在做此實驗時,應預先在瓶底放水或細砂,原因是 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33. 磷在氧氣中燃燒,呈黃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煙。
煙是 固體。 34. 鎂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35. 實驗室制取氧氣所用的藥品是(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黑)的混合物 ; (2)高錳酸鉀;其中在反應中二氧化錳做催化劑。 36.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7. 氫氣的用途有(1)冶煉金屬(還原性);(2 )焊接金屬(可燃性);(3)探空氣球(比空氣輕) 。 38. 實驗室制取氫氣所選用的藥品是鋅和稀硫酸。
39.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用的藥品是石灰石和稀鹽酸。 40. 在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剛石。
可用來切割玻璃。 41. 所學物質中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銅CuO ,二氧化錳MnO2,四氧化三鐵Fe3O 4。
42. 用墨書寫的字畫常年不褪色,是因為碳在常溫下具有穩(wěn)定性。 43. 二氧化碳能滅火,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
44.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鈣CaCO 3。 45. 煤氣中毒實際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46. 為了證明某物質中含有碳酸鹽,應滴加稀鹽酸。 47. 假酒可導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48. 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49. 甲烷(CH4)在空氣中燃燒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0.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劑變成紅色; 51. 用石灰漿(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抹墻,逐漸變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漿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 52. 固體二氧化碳的俗稱是干冰。
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消石灰 53. 可以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fā)皿、燃燒匙。 54. 可以用酒精燈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
55. 用滴管往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滴管不應伸入試管中。 56. CO在氧氣中燃燒,火焰呈藍色。
57. 收集氣體應用集氣瓶;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需用量筒;溶解較多固體時應用 燒杯;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一般使用藥匙;取用塊狀藥品應使用 鑷子。加熱時常用酒精燈。
58. 氧氣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氫氣的收集方法是 向下排空氣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氣法。 59. 做氫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在進行操作時,應先通氫氣,后 加熱,原因是排凈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混合氣體加熱時爆炸。
實驗結束時,應先 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氫氣,原因是防止灼熱的銅再次被氧化。 60. 酒精燈火焰溫度最高的是外焰。
61. 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2. 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帶火星的木條在集氣瓶口復燃。
二氧化碳的。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