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醪峨蹰w》
2、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总馈锻恰?/p>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懹巍兜菙M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脝?《橫波亭》
5、岳陽樓前丹葉飛,欄干留我不須歸?!惻c義《又登岳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拙右住督瓨窃绱骸?/p>
7、復(fù)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醪杜R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王勃《臨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醪峨蹰w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揞棥饵S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序》
13、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曹值《孔雀臺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亭臺樓閣詩四首 滕王閣[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nèi)容.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zhì)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騰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云”、“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發(fā)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游賞呢?想當(dāng)年建閣的滕王已經(jīng)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動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chǎn)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fā)揮.閣既無人游賞,閣內(nèi)畫棟珠簾當(dāng)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沉著的韻腳之后,立即轉(zhuǎn)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jié)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diào),加以發(fā)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云”二字有意無意的與上文的“南浦云”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zhuǎn)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jīng)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fēng)物更換委節(jié),星座轉(zhuǎn)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里一“幾”一“何”,連續(xù)發(fā)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后又從時間轉(zhuǎn)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yīng)第一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望海樓[宋]米芾 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 春風(fēng)秋月兩茫然. 首聯(lián)是主畫面——望海樓.為了襯托望海樓之高,先寫鎮(zhèn)江城,“云間”和“近青天”極寫其高峻,這就為百尺望海危樓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樓而能飛,是因為屋檐翹起,如五色雉飛翔,“縹緲”則有仙境的意味. 頷聯(lián)寫近景——長江,是這首詩中最精彩的一聯(lián).詩人好象是一邊喝酒,一邊畫畫,一邊吟詩,長江夾著三峽的濤聲從筆底流過,杯中六朝的帆影連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詩畫之興大作,一邊畫出片片白帆,一邊吟出這句詩. 頸聯(lián)寫遠景——紅日、白煙.夕陽在嗚嗚的畫角的催促下漸漸下沉,遠處幽靜的江邊彌漫著白煙.這里不乏有“長河落日圓”和“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擬峴臺[宋]陸游 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fù)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首聯(lián)點題,拈出擬視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序.“縹緲”以見層臺之高,“浩蕩”以明春意之廣,兩個形容詞都用得頗為貼切.但相比之下,更為入神的還推一個“壓”字.城、、、艷、、依出,本自高大險峻,而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鹽、、見得矮小局促.詩人用“壓”字將這種感受精確不移地表達了出來,不但更顯示層臺的巍峨,且將臺與城從靜止變?yōu)榛顒?,從互相孤立變?yōu)闇喨灰惑w,使整個句子也產(chǎn)生了流動感.清人陳訏《劍南詩選題詞》云:“讀放翁詞,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聯(lián)二句出語淺易,但下一“壓”字,便振起全聯(lián)精神,如試易以“出”、“躍”、“立”、“接”諸字,于平仄均無不合,而境界終遜一籌.放翁煉字妙處,于此可見一斑. 第三句照應(yīng)第一句、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里之遠.第四句則生發(fā)第二句,因春色浩蕩,才覺心曠神怡,滌十年塵慮.頷聯(lián)二句既承上,又啟下.于騁目愜心之際,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覺也變了樣子,那便是頸聯(lián)“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在“衣上”凡塵洗滌一空的放翁看來,縈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涌激蕩之勢,倒是充滿一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tài),卻似蘊藉深沉的哲人.頸聯(lián)寫景.但并非純粹描山繪水,其間有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這兩句詩,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臨,心頭一片恬靜,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沖淡,那么悠然.同樣是擬擬臺風(fēng)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擬、、視、、、望祥符觀》中,卻現(xiàn)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覺山蒼寒”的蕭瑟之氣來.什么原因呢?原來“中原未復(fù)淚橫臆,。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⑴,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⑵,滿架薔薇一院香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⑵水精簾:又名水晶簾,是一種質(zhì)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唐李白《玉階怨》:“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p>
⑶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fù)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晒┯^賞,果實可以入藥。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唐韓愈《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p>
白話譯文
綠樹蔽日,遍地濃蔭,夏天白晝漫長。樓臺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鏡中美景。微風(fēng)輕拂,水波蕩漾,好像水晶簾幕輕輕擺動。滿架薔薇,艷麗奪目,院中早已彌漫陣陣清香。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寫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閑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其實“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nèi),即樹陰密而且深。《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dāng)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lián)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nèi)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dāng)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fēng)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fēng)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fēng)了。夏日的微風(fēng)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如果先寫“微風(fēng)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dāng)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薔薇,十分漂亮,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此詩寫夏日風(fēng)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當(dāng)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注解〕
危樓:高樓,這里指建筑在山頂?shù)乃聫R。
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郑嚎峙隆?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么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賞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紀游寫景短詩。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發(fā)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以極其夸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云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云的“危樓”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這里,詩人發(fā)揮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轉(zhuǎn)載別人的啊
1、《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譯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登上高樓也望不見通向章臺的大路。
風(fēng)狂雨驟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2、《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宋代: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譯文:透過窗子看見小院內(nèi)的春天的景色將流逝。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卷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倚在繡樓闌干上寂寞無語地輕輕撥弄著瑤琴。
遠處山峰上云霧繚繞看起來黃昏即將來臨,暮色中的輕風(fēng)吹動著細雨,撥弄著暗淡的輕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將凋謝恐怕連這斜風(fēng)細雨都難以承受。
3、《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
宋代:晏幾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dāng)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譯文:庭院下的柳樹還有人彈奏歌曲,花叢間也有姐妹在嬉戲。還記得當(dāng)年在青樓時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紅窗前寫封書信,誰又能替我寄給小蓮呢?
燭陪人落淚,春蠶吐絲,訴說著無盡的凄楚纏綿。烏黑的頭發(fā)又能經(jīng)得起多少次生離死別,未必能像斷弦一樣無情。今年依舊比去年還要衰老。
4、《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清代:納蘭性德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譯文:夜過殘更,兩人偎依庭院。燕子已在梁上棲息,墻壁也被月光染成銀白色?;ㄏ汴嚱狄u來,只是夜色昏暗,難以分辨發(fā)自哪叢花。一對愛侶完全沉浸在朦朧月色和溫馨花香之中。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憶。昔日戀人,如今兩地零落,洽似一對分離的鴛鴦。在雨后微寒中追念舊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個夢。夢中的甜蜜幸福,轉(zhuǎn)眼間化為無奈與憂傷。
5、《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近現(xiàn)代:譚獻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鸚哥,錯報韋郎到。壓鬢釵梁金鳳小,低頭只是閑煩惱。
花發(fā)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xiāng)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愿化車前草。
譯文:深院寂靜,室內(nèi)也是悄然無聲。愛人遠行,少人來往,烏云般的頭發(fā)上插著精美的頭釵,一位紅顏女子獨自幽居。女子忽然聽見自己的鸚鵡在呱呱人語。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鸚鵡突然開口說話令人驚喜,她急忙開門,誤以為鸚鵡告訴她是她的情郎來了,結(jié)果大失所望。
她在內(nèi)心埋怨鸚鵡,嫌它錯報郎歸,讓她空自整妝等候,無端地引起她的無限煩惱。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喚情郎早日歸來。
她的這位“韋郎”正是青春年少,遠行他方,本已經(jīng)令人不安,何況又是去風(fēng)景如畫的江南。那里歌樓妓館很多,到處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擔(dān)心情郎久居他鄉(xiāng),難免拈花惹草。
盡管那里到處充滿了誘惑,但她還是很自信家鄉(xiāng)的舊人更好。因此,她溫情相勸,希望對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規(guī)勸無用,情郎難免還要遠行,為了能夠阻攔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夠留住他,遮擋住情郎前去的腳步,即使自己被碾壓也在所不辭。
【標(biāo)題】:又登岳陽樓
【年代】:宋
【作者】:陳與義
【內(nèi)容】:--------------------
岳陽樓前丹葉飛,欄干留我不須歸。
洞庭鏡面平千里,卻要君山相發(fā)揮。
【標(biāo)題】:江樓早秋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排
【內(nèi)容】:--------------------
南國雖多熱,秋來亦不遲。
湖光朝霽后,竹氣晚涼時。
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
清風(fēng)水蘋葉,白露木蘭枝。
欲作云泉計,須營伏臘資。
匡廬一步地,官滿更何之?
含有“煙雨”兩個字的詩句有:
1、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2、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5、江南煙雨岸,何處不堪留?
[釋義] :
1、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意為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fēng)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
2、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詞人為眼前的春色所觸動,情興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賞全城的春景,只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fēng)景的組成部分了。
4、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這讓我想起當(dāng)年在平山堂的時候,靠著枕席,欣賞江南的煙雨,遙望遠方天際孤鴻出沒的情景。
[出處] :
1、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出自戴叔倫的《蘇溪亭》
2、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出自宋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出自杜牧的《江南春》
4、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出自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5、江南煙雨岸,何處不堪留?出自陸游的《秋晚》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