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1.對比(比較法)尋找?guī)讉€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fā)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fā)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量的同時,也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fā)快。
2.
控制變量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采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量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fā)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3.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4.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運動下去。
5.轉換法
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例:聲音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產生的,有些發(fā)聲體的振動是人眼不易觀察的,如用手敲打桌面時聽到了聲音,但看不到桌面的振動,對于這種問題該采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
答:.(許多人眼不易觀察的振動,我們可以通過它振動引起其他物體的變化來“看”它、“認識”它),如敲打桌面發(fā)聲時,可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粒子,通過觀察塑料粒子的運動情況就可說明桌面在振動。其他類似方法的還有許多。(研究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研究磁體周圍的磁聲,研究電流的效應。)
6.模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于學生發(fā)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不同體系或者書本中對科學研究的方法總結也有所不同。
探究形式
(一)發(fā)現式探究
發(fā)現式探究是以學生本身觀察和經驗為基礎,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探索自我發(fā)現學習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發(fā)現教學法。
開放性的問題, 封閉性的問題,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沒有動手做”而應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開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它的主要特點是: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直接或間接地觀察現象,如親手做、教師示范、看視頻和閱讀等;學生通過提出疑問和討論來得出或歸納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學過程往往包括教師講述、師生共同討論、學生運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驟。
(三)實驗式探究
實驗式探究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包括從問題的提出到最終的解釋報告全過程。這種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習。
一、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其探究欲望
有研究表明,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看,兒童時期一般要經歷兩個“好問期”。第一個“好問期”從一歲半開始,三歲前后達到高峰期,這個時期大多喜歡問:這是什么?之類的問題。第二個“好問期”從三歲之后開始,4-5歲達到高峰。這一時期以探究有關條件、動機和結果之間的關系,即以提:“為什么”的問題為特征。我們經常聽到小朋友提出各種問題。如幼兒問老師,我脫毛衣時為什么有噼辟啪啪的聲音,還感覺有些痛?在自然角里,我們會聽到小朋友議論:“為什么豆豆發(fā)芽了,可是大蒜老不發(fā)芽呢?”對于幼兒提出的問題,我們老師首先應該以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回應幼兒,用心解釋或者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否則就會禁錮幼兒的思想,久而久之幼兒的好奇心、探究熱情就會減退甚至消失。其次,我們也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幼兒新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進行新的思考。最后,還應該把幼兒的好奇心上升為探究的熱情。著名科學家瓦特對蒸氣推動茶壺蓋產生了興趣,從而發(fā)明了蒸氣機。因此,我們應該從幼兒好奇心出發(fā),促進幼兒產生探索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有助于探究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諧。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人的自由探究的能力。幼兒與老師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育與活動環(huán)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對幼兒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幼兒的發(fā)展。在幼兒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很脆弱,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影響。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多表揚、肯定、鼓勵、接納、欣賞的態(tài)度,甚至應該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讓幼兒感到教師只是一個對自己活動很感興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議的“大朋友”,這種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發(fā)孩子巨大探究能量。
心理學家布納認為:有興趣的材料是學習最好的刺激。在科學活動中,材料是引發(fā)幼兒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豐富多樣能保證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操作活動,使他們有多次嘗試和反復操作的機會,從而完成自己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設想。如在科學活動“怎樣使物體移動”的活動中,提供豐富的材料,如:紙屑、積木、跳棋、各種玩具、火柴棒等等。通過運用已有經驗再加工,創(chuàng)造符合目標的物體,從而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引導幼兒在科學活動中自主探究、思考
幼兒關心著身邊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現象吸引著幼兒,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隨機向幼兒提出問題,鼓勵幼兒積極探究,如下雨時,讓幼兒在活動室外的走廊里一邊觀察雨,一邊回答“雨像什么”?“下過雨后的地上會怎樣?”從而使幼兒對雨產生興趣,繼續(xù)探究“雨從哪里來?”“為什么會下雨?”“下雨前小動物又在干什么?”等等。幼兒在一定量信息儲存的基礎上,促使幼兒多方面進行探究,經過多次練習,他們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質疑是孩子學習科學的起點,科學探究要依靠問題不斷推進。鼓勵和引導孩子去發(fā)現問題,并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探究,從而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物體平衡的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利用老師準備的各種材料,自己想辦法讓小丑在鋼絲上立穩(wěn),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在幼兒操作過程中,老師不發(fā)表意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操作,有的幼兒使用了回形針,有的使用了橡皮泥;有的將小人撕條小口,將小人插在鋼絲上等等,然后讓幼兒討論、辯析,誰的小人表演最精彩。隨后,教師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小人能在鋼絲上走來走去,幼兒進入再實踐、再探究的階段。在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尊重,培養(yǎng)了幼兒善于學習、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幼兒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常生活與教育實踐中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應注意接受幼兒新奇的想法與做法,給幼兒提供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一,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觀察法 ;2,調查法 ;3,收集和分析資料 ;4,實驗探究
二,觀察方法: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
三,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1,發(fā)現并提出問題;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3,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4,實施實驗并記錄;5,分析實驗現象;6,得出結論.
這是一道概念問題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具體方法指:
1. 實驗法
2. 制作法
3. 展示法
4. 討論法
5. 游戲法
五法就是實驗具體方法。
展開談一下:這種方法主要是結合了科學技術,比如教小朋友吹泡泡,自己動手制作,叫實驗法。制作吹泡泡的圈,叫制作法。在小朋友面前吹泡泡,引起他們注意。叫展示法。讓小盆友全場觀察你的制作過程,留給他們自己討論自己思考怎么吹泡泡,叫討論法。最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自己制作成功后自己吹泡泡玩,教游戲法。
這就是寓教于樂
——————————作者:-王凌宇
附原文出處:上海宏星保育員培訓-知識點滴
在科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式學習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出:“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p>
因此,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已越來越重視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滿足好奇心并產生探索的欲望?,F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科學活動已不僅僅是“學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
因此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幼兒聽”的教法。讓幼兒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嘗試、體驗與交流,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
這種教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探索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它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實質不謀而合,是幼兒園實施教育的一條最佳途徑。
[關鍵詞]: 科學活動、主動探究式學習 21世紀需要主動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人才。而科學活動是一種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它為幼兒主動探究提供了路徑,有助于幼兒主動性的發(fā)展。
以前我們在設計安排科學活動過程時太重視追求表面上的教學結果,忽視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發(fā)展,使得孩子是在知識的堆積中成長,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地學習。每堂課下來,常常感嘆到:當個老師真是太累了,又是編劇,又是導演,有時又是管道具的,有時又是演員,忙得不亦樂乎。
忙的結果是老師對教學失去了興趣,孩子們更是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指出: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獲取過程的參與者。
所以我們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余杭區(qū)第十三屆中小學、幼兒園、職(成)教教學專題研究參評論文 幼教學科 應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在探究中動腦、動手、動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以興趣作為切入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主動探究 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孩子探求知識的欲望?!?/p>
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動力。孩子的認識活動受到興趣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的事物。
要使孩子主動探索,孩子的興趣必須得到足夠的滿足。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豐富幼兒的各種知識,加大知識的信息量,同時還要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觀察興趣,教給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養(yǎng)成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如:前不久,班里的一個小朋友拿來了一條泥鰍,養(yǎng)在自然角里,一下課孩子們就擠在那里非常好奇的看著泥鰍游來游去,抓住了孩子這一心趣點,生成了“有趣的泥鰍”這次活動。先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發(fā)現?使孩子在玩中探索泥鰍的形狀及特征,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
通過讓幼兒自己的探索,了解了泥鰍的身體很滑,用手想抓住它很不容易,啟發(fā)幼兒用好辦法來抓泥鰍,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孩子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加任何干預,讓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最后當幼兒想出好辦法抓住泥鰍以后,孩子們一邊欣賞自己的創(chuàng)造,一邊贊嘆他人的成果,同時不斷思考如何改進,這就激發(fā)了他們不斷探索的進取心。
二、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種環(huán)境,是人類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社會經驗、發(fā)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兒園里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隨時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需要,并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幼兒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大膽地想像和創(chuàng)造,是孩子主動學習和大膽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有時,孩子的觀點和興趣常常與教師不同,接納和支持孩子的觀點和興趣會使他們有安全感。如果老師總是說“別動”“不對”就會挫傷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因此,在進行科學活動時,我們應不過多地干預孩子的活動,而是作為孩子的大朋友,好幫手,為其成功表示祝賀。在活動中,還要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
接納和支持幼兒的興趣和觀點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幼兒原本也是最誠實、最尊重客觀現實的。
在心理安全的環(huán)境中,幼兒會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釋。因此,在幼兒的回答與教師預想的結果不同時,教師要尊重并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究。
幼兒知識的獲得是幼兒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活動中,材料是激發(fā)和維持幼兒探索的最好誘因,以活動材料為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于幼兒不斷探索,驗證。因此我們在投放材料時十分注意材料的功能。
以往的活動材料都是由老師自己去收集,現在我們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但使活動資料更加豐富,孩子也提高了主動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有趣的泥鰍”中,發(fā)動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自己認為有泥鰍喜歡吃的食物,有的幼兒帶來了水草;有的幼兒帶來了小蝦,有的幼兒帶來了各種水果。
通過讓孩子自己給泥鰍找食、喂食的過程中知道了泥鰍喜歡吃什么食物的知識。 三、產生問題情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 1.教師問題。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