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是山西的簡稱。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封爵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從晉國世系計算,晉作為侯國經(jīng)歷了17世,作為公國經(jīng)歷了20世,公侯合計共37世 634年,加上自趙魏韓三家分晉成為三個侯國,至秦滅趙統(tǒng)一中國的 154年,合計為 788年。由此可見,晉國作為先秦時期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晉國時代及趙魏韓分晉以后,其領域包括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程度最古老、最文明的主要區(qū)域。從已發(fā)現(xiàn)的古文化遺址看,山西芮城西王村文化、夏縣東下馮文化、襄汾陶寺文化、河南的鄭州裴里崗文化、安陽后崗、大司空文化、澠池仰韶文化、三門峽市廟底溝文化、河北武縣磁山文化,這些夏、商、周文化代表區(qū),都在當時的晉國范圍之內,也就是說當時晉國,包括了現(xiàn)在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河南的一部分。晉國的主要領地在山西,所以山西簡稱為晉,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至于當初燮父為何改唐為晉,有兩種說法,一是因境內有晉水,故稱晉;一說是取晉本義與進同是前進的意思,究竟取自何義,也已無可考,但山西稱晉是公認無疑的。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晉是山西省的車牌,是山西省的簡稱。
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包含區(qū)域:清徐、陽曲、婁煩、古交、尖草坪區(qū)、小店區(qū)、迎澤區(qū)、杏花嶺區(qū)、萬柏林區(qū)、晉源區(qū)、太原市。
車牌號通常是由一個中文漢字和六個字母或者數(shù)字組合而成的,第1個漢字代表省份的簡稱,第2個字母代表車輛所在地的地市一級代碼,后面5個是代碼。
車牌
第1個字是各省市的簡稱,比如:廣東:粵;陜西:陜;山西:晉;以此類推;
第2個英文字母代表著車所在地的地市一級代碼,A代表省份,B代表該省份的第二大城市,C代表該省份的第三大城市,這樣依此類推;
除了前面一個漢字和字母以外后面還有五個代碼,代碼是由英文或者數(shù)字組合而成,車牌號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它屬于車輛的身份證,主要是為了分清每一輛車,從而更快速地找到車主。
山西,簡稱晉,中國一省,地處黃土高原東翼。山西表里山河,南臨黃河,西鄰呂梁山,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會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qū)的有獨特的語言、風俗,省內土地豐足、礦產(chǎn)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晉中盆地一直被稱作華北的“漁米之鄉(xiāng)”。山西歷史悠久,臨汾一帶曾是堯都、大同曾是北魏首都。省會太原曾是趙國、前秦、東魏、北齊、北晉、后唐、后晉、后漢、北漢的都城。
擴展資料:
山西處于中緯度地區(qū)。山西坐落于黃土高原東部,有太行山和呂梁山兩座大山,省內最高峰是五臺山,3058米。
境內由東北到西南依次分布著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長治盆地、晉城盆地,陽泉盆地、壽陽盆地、襄垣盆地、黎城盆地等盆地。接鄰省區(qū):河北、陜西、河南、內蒙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西
晉是山西的簡稱。
以上就是關于晉是哪個省的簡稱,晉是那個省的簡稱 百度網(wǎng)盤的全部內容,以及晉是哪個省的簡稱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