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劉杰
既有建筑物地基及基礎常用加固方式
1.基礎補強注漿加固法
1.1基礎補強注漿加固法適用于基礎因受不均勻沉降、凍脹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礎裂損時的加固。
1.2注漿施工時,先在原基礎裂損處鉆孔,注漿管直徑可為25mm,鉆孔與水平面的傾角不應小于30°,鉆孔孔徑應比注漿管的直徑大2-3mm,孔距可為0.5-1.0m。
1.3漿液材料可采用水泥漿等,注漿壓力可取0.1-0.3MPa。如果漿液不下沉,則可逐漸加大壓力至0.6MPa,漿液在10-15min內再不下沉則可停止注漿。注漿的有效直徑為0.6-1.2m。
1.4對單獨基礎每邊鉆孔不應少于2個;對條形基礎應沿基礎縱向分段施工,每段長度可取1.5-2.0m。
2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2.1加大基礎底面積法適用于當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載力或基礎底面積尺寸不滿足設計要求時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鋼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礎底面積。加大基礎底面積的設計和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基礎承受偏心受壓時,可采用不對稱加寬;當承受中心受壓時,可采用對稱加寬。2在灌注混凝土前應將原基礎鑿毛和刷洗干凈后,鋪一層高強度等級水泥漿或涂混凝土界面劑,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礎的粘結力。3對加寬部分,地基上應鋪設厚度和材料均與原基礎墊層相同的夯實墊層。4當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時,基礎每邊加寬的寬度其外形尺寸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3.24.355.4
常見的地基基礎缺陷和處理因素 當前的地基基礎缺陷處理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在地基缺陷處理中對于要結合建筑物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和質量要 求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確定地基處理措施和施工方法;其次,對于地基土 質結構進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層的變動而出現(xiàn)結構變形、數值變化以及發(fā) 展問題嚴重的措施;再次,地基基礎缺陷的種類以及施工的過程中存在的 相關因素影響,使得在處理的過程中造成周圍建筑結構安全性、耐久性等 各方面影響,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對這些環(huán)節(jié)深入分析與研究;最后在施 工的過程中對于基礎中存在的相關缺陷進行分析,并對其上部結構中可能 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研究,以確保結構處理的經濟性與耐久性要求。
地基基礎缺陷處理的原則 當地基基礎的變形已經趨于穩(wěn)定時,一般可不作地基或基礎的加固; 當地基不均勻沉降尚未趨于穩(wěn)定時,一般考慮等待沉降穩(wěn)定、加速沉降穩(wěn) 定和制止沉降三種方法處理。加速地基沉降可以縮短消極等待沉降穩(wěn)定所 需的時間。一般適用于獨立基礎下的地基處理,具體做法是人為的有控制 的進行地基浸水、臨時的增加載荷等;地基基礎加固公司等待沉降穩(wěn)定的目的是不對地基基 礎進行處理,而僅對上部結構進行修補,從而減少地基處理費用,并避免 上部結構的再度處理造成浪費;制止沉降的目的是終止地基和上部結構的 發(fā)展,加大基礎底面積,上部結構減荷或加固,地基加固等。為了達到相 應的加固目的,施工建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種方法的綜合利 用。
基基礎缺陷處理的措施 基礎加固、對上部結構進行加固或減荷、地基加固等幾種手段。施工 人員必須綜合考慮建筑施工的各種影響因素,選擇合理的處理辦法,是由 于每種手段都有其內在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同時,建筑施工必須為建筑單位 和開發(fā)商贏得部分經濟效益,因此,在選擇處理手段時不僅要考慮其實用 性更要充分考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確保缺陷處理工作經濟有效。
基加固的基本方法 強夯法。強夯法強夯地基在現(xiàn)階段工程施工中主要應用在處理砂土、碎石土、低飽和度的粉土和濕陷性黃土之中。在施工中對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作進 行分析和總結,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施工工作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隱患,需要不 斷地在工作中進行處理和創(chuàng)新。在強夯地基處理中通過掌握有關技術指 標,對工程中存在的各種隱患及時的處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 強夯法地基加固處理技術的優(yōu)勢:加固效果明顯、適用范圍廣、施工 簡單方便、機械化程度低、工程造價低和工期短的優(yōu)勢。經過多年的社會 實踐與發(fā)展,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地引進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措施和管 理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機械化為主的新型夯實加固方式,大大拓寬了強夯 法在傳統(tǒng)地基加固處理中,僅僅適用于砂性土層和碎石土之中的應用范 圍。這種措施的應用在當前的地基處理中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不良土質 中,尤其是軟土地區(qū)的應用更為明顯。 在建筑結構修繕中,地基加固除了基本措施強夯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一 些常用方法:加樁加固、分批分段更換病弱地基土、壓力灌漿加固、用挖 鉆孔灌樁加固等。地基加固方法的選定應充分了解地基范圍內的地質情 況,地基加固工作是在建筑物存在情況下進行的,因而施工比較困難,它 既應保護地基的加固質量,收到極地加固的效果,又應采取措施保證上部 結構的安全。
地基基礎加固是指在工程的建設中,由于勘察、設計、施工等種種使用不當或其他的原因導致增加荷載、糾傾、移位、改建、古建筑保護,遭受鄰近新建建筑深基2113坑開挖,新建地下工程或自然災害的影響等需對地基和基礎進行加固。5261
基礎加固的方式有:
1、基礎注漿補強
適用于基礎因受不均勻沉降、凍脹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礎裂損時的加固。漿液主4102要采用水泥漿,水灰比可采用0.5~0.6, 或采用環(huán)氧樹脂等。
2、增大基礎1653底面積
加大基礎底面積法適用于當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載力或基礎底面積尺寸不滿足設計要求時的加固??刹捎没炷撂谆蜾摻罨炷撂准哟蠡A底面積。
3、錨桿靜壓樁
是通過靜力壓樁機以壓樁機自重及樁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將預制樁壓入土中的一種沉樁工藝。
通常適用于高壓縮性粘土層或砂性較輕的軟粘土層,當樁須貫穿有一定版厚度的砂性土夾層時,須根據樁機的壓樁力與終壓力及土層的形狀、厚度、密度、上下土層的力學指標、樁型、樁的構造、強度、樁截面規(guī)格大小與布樁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終壓前的權穩(wěn)壓時間與穩(wěn)壓次數等綜合考慮其適用性。
基礎、地基加固常用方法 1.增大截面法 適用于埋深相對較淺的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對筏基、箱基、樁基適用性差。
2.增加埋深法 適用于緊鄰下臥層為良好持力土層的情況,同時持力層最好在地下水位線以上。 3.改變基礎類型法 如由獨立基礎改為條基;由條基改為筏基、樁基;由磚條基改為混凝土條基等。
4.壓力注漿法 適用于處理承載力不均勻的地基土,漿液采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液,但一般不能用于有濕陷性的土層。 5.靜壓樁法 適用性廣,將荷載向深層土體傳遞,但壓樁力應小于上部結構自重的80%。
6.樹根樁法 適用性廣,既加固了地基土,又將上部荷載向深層土體傳遞。但易塌孔的土層(如淤泥質土)慎用。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適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滲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層沉降等。
2、樹根樁法
樹根樁法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3、錨桿靜壓樁法
錨桿靜壓樁法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對于經復核承載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礎,可采用增大基礎底面面積方法提高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土體應力,達到加固基礎的目的。
5、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當現(xiàn)場含有較多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其它有機質時,應根據現(xiàn)場的具體條件來判斷其適用程度,對地下水流過大及已經涌水的工程,應謹慎使用。
擴展資料:
對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壞表現(xiàn)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使結構失穩(wěn)或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wěn);使臨近地基產生隆起或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因此,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措施。
2、改善壓縮特性
地基的高壓縮性表現(xiàn)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異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壓縮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現(xiàn)在堤壩、房屋等基礎產生的地基滲漏;基坑開挖過程中產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變成不透水或減少其水壓力的措施。
4、改善動力特性
地基的動力特性表現(xiàn)在地震時粉、砂土將會產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載或打樁等原因,使鄰近地基產生振動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動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減少黃土的濕陷性和膨脹土的脹縮性等地基處理的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加固地基
常見的地基基礎缺陷和處理因素 當前的地基基礎缺陷處理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 在地基缺陷處理中對于要結合建筑物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和質量要 求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確定地基處理措施和施工方法;其次,對于地基土 質結構進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層的變動而出現(xiàn)結構變形、數值變化以及發(fā) 展問題嚴重的措施;再次,地基基礎缺陷的種類以及施工的過程中存在的 相關因素影響,使得在處理的過程中造成周圍建筑結構安全性、耐久性等 各方面影響,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對這些環(huán)節(jié)深入分析與研究;最后在施 工的過程中對于基礎中存在的相關缺陷進行分析,并對其上部結構中可能 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研究,以確保結構處理的經濟性與耐久性要求。
地基基礎缺陷處理的原則 當地基基礎的變形已經趨于穩(wěn)定時,一般可不作地基或基礎的加固; 當地基不均勻沉降尚未趨于穩(wěn)定時,一般考慮等待沉降穩(wěn)定、加速沉降穩(wěn) 定和制止沉降三種方法處理。加速地基沉降可以縮短消極等待沉降穩(wěn)定所 需的時間。一般適用于獨立基礎下的地基處理,具體做法是人為的有控制 的進行地基浸水、臨時的增加載荷等;地基基礎加固公司等待沉降穩(wěn)定的目的是不對地基基 礎進行處理,而僅對上部結構進行修補,從而減少地基處理費用,并避免 上部結構的再度處理造成浪費;制止沉降的目的是終止地基和上部結構的 發(fā)展,加大基礎底面積,上部結構減荷或加固,地基加固等。為了達到相 應的加固目的,施工建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種方法的綜合利 用。
基基礎缺陷處理的措施 基礎加固、對上部結構進行加固或減荷、地基加固等幾種手段。施工 人員必須綜合考慮建筑施工的各種影響因素,選擇合理的處理辦法,是由 于每種手段都有其內在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同時,建筑施工必須為建筑單位 和開發(fā)商贏得部分經濟效益,因此,在選擇處理手段時不僅要考慮其實用 性更要充分考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確保缺陷處理工作經濟有效。
基加固的基本方法 強夯法。強夯法強夯地基在現(xiàn)階段工程施工中主要應用在處理砂土、碎石土、低飽和度的粉土和濕陷性黃土之中。在施工中對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作進 行分析和總結,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施工工作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隱患,需要不 斷地在工作中進行處理和創(chuàng)新。在強夯地基處理中通過掌握有關技術指 標,對工程中存在的各種隱患及時的處理,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 強夯法地基加固處理技術的優(yōu)勢:加固效果明顯、適用范圍廣、施工 簡單方便、機械化程度低、工程造價低和工期短的優(yōu)勢。經過多年的社會 實踐與發(fā)展,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地引進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措施和管 理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機械化為主的新型夯實加固方式,大大拓寬了強夯 法在傳統(tǒng)地基加固處理中,僅僅適用于砂性土層和碎石土之中的應用范 圍。這種措施的應用在當前的地基處理中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不良土質 中,尤其是軟土地區(qū)的應用更為明顯。 在建筑結構修繕中,地基加固除了基本措施強夯法之外還有其他的一 些常用方法:加樁加固、分批分段更換病弱地基土、壓力灌漿加固、用挖 鉆孔灌樁加固等。地基加固方法的選定應充分了解地基范圍內的地質情 況,地基加固工作是在建筑物存在情況下進行的,因而施工比較困難,它 既應保護地基的加固質量,收到極地加固的效果,又應采取措施保證上部 結構的安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