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據(jù)估計,其總數(shù)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F(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xiàn)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nèi)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于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jié)構(gòu)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nèi)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xù)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yǎng)、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5、藻類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quán)威專家繼續(xù)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bryophyte)相同。
器材及培養(yǎng)
材料和試劑
蒸餾水, 自來水, 取自兒童公園的湖水, 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
儀器或其他用具
滅菌三角燒瓶, 滅菌帶玻璃塞瓶, 滅菌培養(yǎng)皿, 滅菌吸管, 滅菌量筒.
研究方法
采用平板菌落記數(shù)技術(shù)測定水中細菌總數(shù).
水樣的采取
自來水
先將自來水水龍頭用火焰灼燒3 min 滅菌, 再開放水龍頭5 min 后, 以滅菌三角燒瓶接取水樣, 以待分析.
公園的湖水
應取距水面10~ 15 cm 的深層水樣, 先將滅菌的帶玻璃塞瓶, 瓶口向下浸入水中, 然后翻過來, 除去玻璃
塞, 水即流入瓶中, 盛滿后, 將瓶塞蓋好, 再從水中取出, 最好立即檢查, 否則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細菌總數(shù)的測定
自來水
Step 1 用滅菌吸管吸取1 mL 水樣, 注入滅菌培養(yǎng)皿中. 共做兩個平皿.
Step 2 分別傾注約15 mL 已溶化并冷卻到45 e 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 并立即在桌上做平面
旋搖, 使水樣與培養(yǎng)基充分混勻.
Step 3 另取一個空的滅菌培養(yǎng)皿, 傾注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15 mL, 作對照.
Step 4 培養(yǎng)基凝固后, 倒置與37 e 溫箱中, 培養(yǎng)24 h, 進行菌落記數(shù).
公園的湖水
Step 1 稀釋水樣, 取三個滅菌空試管, 分別加入9 mL 滅菌水. 取1 mL 水樣注入第一管9 mL 滅菌水
內(nèi), 搖勻, 再自第一管取1 mL 到下一管滅菌水內(nèi), 如此稀釋到第三管, 稀釋度分別為10- 1 , 10- 2 , 10- 3 .
Step 2 自最后三個稀釋度的試管中各取1 mL 稀釋水加入空的滅菌培養(yǎng)皿, 每一稀釋度共做兩個培養(yǎng)皿.
Step 3 各傾注15 mL 已溶化并冷卻到45 e 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并立即在桌上搖勻.
Step 4 凝固后倒置于37 e 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
菌落記數(shù)方法
1) 計算相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shù). 若有大片菌苔生長時, 棄用; 以無片菌苔生長的培養(yǎng)皿記數(shù). 若片狀菌
苔大小不到培養(yǎng)皿的一半, 其余一半分布均勻, 將此一半計數(shù)@ 2.
2) 選擇平均菌落數(shù)在30~ 300 之間的平板. 只有一個符合此范圍時, 以該平均菌落數(shù)@ 稀釋倍數(shù). 有兩
個在30~ 300 之間時, 按兩者菌落總數(shù)比值決定, 比值小于2, 取平均; 比值大于2, 取較小的菌落數(shù).
3)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shù)均大于300, 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shù)@ 稀釋倍數(shù).
4)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shù)均小于30, 則按稀釋度的平均數(shù)@ 倍數(shù).
5)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shù)均不在30~ 300 之間, 則以最近30 或300 的平均菌落數(shù)@ 稀釋倍數(shù).
微生物的含量能否反應水的營養(yǎng)化程度?
能
歡迎采納 希望幫到你
自然界的水可分為地下水和地面水,除了地下深層水外,如湖泊,河流,海洋等各種地面水中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微生物。但它們所含的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和分布都不相同。
其中有些是“土生土長”的,例如自養(yǎng)菌中的硫磺細菌,硝化細菌,鐵細菌,光合細菌等。異養(yǎng)菌中的假單胞桿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及藻類。在水生細菌中革蘭氏陰性桿菌最多(占95%),陽性菌占4%,而球菌只占1%。
另一些水生細菌是外來的,它們來自土壤,空氣,垃圾,工廠廢物或城市下水道污水。來自前兩者的微生物一般都是腐生性的,而來自下水道的微生物中,
熱源,待自然冷卻,壓力恢復至零,溫度降到 60 ℃以下 再開蓋取物,以防突然減壓液 體劇烈沸騰或容器爆破。
(3) 臥式壓力鍋蒸氣滅菌器的使用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 關緊鍋門,打開進氣閥,將蒸氣引入夾層進行預熱,夾層內(nèi)冷空氣經(jīng)阻氣器自動 排出。 ② 夾層達到預定溫度后,打開鍋室進氣閥,將蒸氣引入鍋室,鍋室內(nèi)冷空氣經(jīng)鍋室 阻氣器自動排出。
③ 待鍋室達到規(guī)定的壓力與溫度時,調(diào)節(jié)進氣閥,使保持恒定至 ④ 自然或人工降溫至 60 ℃再開門取物,不得使用快速排出蒸氣法,以防突然降壓, 液體劇烈沸騰或容器爆破。 ⑤ 使用自動程序控制式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放好物品關緊門后,應根據(jù)物品類別按 動相應開關, 以便按要求程序自動進行滅菌, 滅菌時必須利用附設儀表記錄溫度與時間以 備查,操作要求應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進行。
5 .滅菌溫度與時間 (1) 干熱滅菌器滅菌溫度 160 ℃, 1.5-2h 。 (2) 壓力蒸氣滅菌 鍋滅菌溫度與時間 (二)間歇滅菌方法 1. 滅菌方法系利用不加壓力的蒸氣滅菌,某些物質(zhì)經(jīng)高壓蒸氣滅菌容易破壞,可用此 法滅菌。
( 1 )將欲滅菌物品置于鍋內(nèi),蓋上頂蓋,打開排水口,使器內(nèi)余水排盡。 ( 2 )關閉排水口,打開進氣門,根據(jù)需要消毒 10 ~ 20min 。
( 3 )滅菌完畢關閉進氣門,取出物品待冷至室溫溫度,放入 37 ℃溫箱過夜,次日仍 按上述方法消毒,如此三次,即可達到滅菌目的。 2 .血清凝固器使用方法,培養(yǎng)基中含有血清或雞蛋特殊成份時,因高熱會破壞其營 養(yǎng)成份,故用低溫,可使血清凝固,又可達到滅菌目的。
(1) 在使用該法滅菌的血清等分裝時,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試管、平皿也經(jīng)滅菌后 使用。 (2) 將培養(yǎng)基按要求使成斜面或高層, 加足水后, 接上電源, 升溫 75 ~ 90 ℃ 1h 滅菌, 放 37 ℃溫箱過夜,再如此滅菌三次。
3 .煮沸消毒:可用煮鍋或煮沸消毒器,水沸騰后再煮 5 ~ 15 min ,也可在水中加入 2 ﹪石炭酸煮沸 5 min ,加入 0.02 ﹪甲醛 , 80 ℃煮 60 min 均可達到滅菌目的 , 但選用 煮沸消毒的增消劑時 , 應注意對物品的腐蝕性 . 4 .滅菌處理 : 滅菌后物品 , 按正常情況已屬無菌 , 從滅菌器中取出應仔細檢查放置 , 以免 再度污染。 (1) 物品取出 , 隨即檢查包裝的完整性 , 若有破壞或棉塞脫掉 , 不可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2) 取出的物品 , 如為包裝有明顯的水浸者 , 不可作為無菌物品使用。 (3) 培養(yǎng)基或試劑等 , 應檢查是否符合達到滅菌后的色澤或狀態(tài) , 未達到者應廢棄。
(4) 啟閉式容器 , 在取出時應將篩孔關閉。 (5) 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誤放不潔這處 , 或沾有水液 , 均視為受到污染 , 不可作為無 菌物品使用。
(6) 取出的合格滅菌物品 , 應存放于貯藏室或防塵柜內(nèi) , 嚴禁與未滅菌物品混放。 (7) 凡屬合格物品 , 應標有滅菌日期及有效期限。
(8) 每批滅菌處理完成后 , 記錄滅菌品名、數(shù)量、溫度、時間、操作者。 四、有毒有菌污物處理要求 微生物實驗所用實驗器材、培養(yǎng)物等未經(jīng)消毒處理,一律不得帶出實驗室。
1. 經(jīng)培養(yǎng)的污染材料及廢棄物應放在嚴密的容器或鐵絲筐內(nèi),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 點,待統(tǒng)一進行高壓滅菌。 2. 經(jīng)微生物污染的培養(yǎng)物,必須經(jīng) 121 ℃ 30min 高壓滅菌。
3. 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 5 ﹪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 24h (消毒 液體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經(jīng) 121 ℃ 30 min 高壓滅菌。 4. 涂片染色沖洗片的液體,一般可直接沖入下水道,烈性菌的沖洗液必須沖在燒杯 中,經(jīng)高壓滅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 5 ﹪煤酚皂溶液中浸泡 24 h 后,煮 沸洗滌。
做凝集試驗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須高壓滅菌后洗滌。 5. 打碎的培養(yǎng)物, 立即用 5 ﹪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噴灑和浸泡被污染部位, 浸泡半 小時后再擦拭干凈。
污染的工作服或進行烈性試驗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應放入專用消毒袋內(nèi),經(jīng) 高壓滅菌后方能洗滌。 五、培養(yǎng)基制備要求 培養(yǎng)基制備的質(zhì)量將直接影響微生物生長。
因為各種微生物對其營養(yǎng)要求不完全相同, 培養(yǎng)目的的不同,各種培養(yǎng)基制備要求如下: 1 .根據(jù)培養(yǎng)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稱取,然后溶于蒸餾水中,在使用前對應用的試劑藥 品應進行質(zhì)量檢驗。 2 . PH 測定及調(diào)節(jié): PH 測定要在培養(yǎng)基冷至室溫時進行,因在熱或冷的情況下, 其 PH 有一定差異,當測定好時,按計算量加入堿或酸混勻后,應再測試一次。
培養(yǎng)基 PH 值一定要準確, 否則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或影響結(jié)果的觀察。 但需注意因高壓滅菌可 影響一些培養(yǎng)基的 PH 降低或升高,故不宜滅菌壓力過高或次數(shù)太多,以免影響培養(yǎng)基 的質(zhì)量,指示劑、去氧膽酸鈉、瓊脂等一般在調(diào)完 PH 后再加入。
3 .培養(yǎng)基需保持澄清,便于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培養(yǎng)基加熱煮沸后,可用脫脂棉 花或絨布過濾,以除去沉淀物,必要時可用雞蛋白澄清處理,所用瓊脂條要預先洗凈晾干 后使用,避免因瓊脂含雜質(zhì)而影響透明度。 4 .盛裝培養(yǎng)基不宜用鐵、銅等容器,使用洗凈的中性硬質(zhì)玻璃容器為好。
5 .培養(yǎng)基的滅菌既要達到完全滅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熱而降低其營養(yǎng)。
水中常見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噬菌體、病毒、原生動物、藻類等。
1、細菌
細菌(學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據(jù)估計,其總數(shù)約有5*10^30個。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2、真菌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xiàn)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
3、噬菌體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zhì)。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nèi)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于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jié)構(gòu)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4、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細胞內(nèi)有特化的各種胞器,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xù)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yǎng)、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