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無論什么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信息,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信息,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tǒng)、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于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晨間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xx走到門口,抱著媽媽說不愿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xiàn)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教師只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xù)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北過程等細節(jié)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二、重視對幼兒操作過程的觀察
在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美工組玩了一會兒,什么也沒畫出來,就到別的組去了?!边@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jié)卻忽略了,而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師受到啟發(fā),并促使教師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該幼兒在現(xiàn)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常用的幼兒觀察記錄與評價幼兒的方法有哪些
談談對兒童進行觀察和記錄的主要方法: 幼兒園現(xiàn)行的觀察記錄大都是參考了檔案記錄法。為兒童活動記錄或各項兒童活動整理記錄,它是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被研究對象,如實記錄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并對研究對象行為記錄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原因、改進教育行為的一種方法。幼兒園的觀察記錄目的也在于教育者發(fā)現(xiàn)并存在的問題,逐步改進教育,最終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因此結合檔案記錄,觀察記錄就不只是純粹的活動記錄了,它的使命是讓教師在對每個兒童進行關注時,能更好的遵循新《綱要》的精神,讓它更有利于針對每個兒童的教育和對特殊兒童的行為矯正,讓教師自主、深入的去尋求掌握觀察兒童的方法,提高觀察的敏銳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所以它體現(xiàn)的是被觀察對象的一系列發(fā)展進程,也體現(xiàn)了教師與觀察互動、兒童與觀察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是真正起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對班里的幼兒平均分配時間,在相同的時間里對每個幼兒輪流進行掃描觀察。這一方法適用于全體幼兒游戲的來情況,一般在游戲自開始或者結束時選用較多。
2、教師可以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地點進行觀察,見什么觀察什么,只要在此點的幼兒都可以作2113為觀察的對象。適合于了解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區(qū)域幼兒游戲的情況,可以獲得一些動態(tài)的信息,了解到幼兒5261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情況、幼兒交往情況、游戲情節(jié)發(fā)展等。
3、教師事先確定1~2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中的活動情況。被觀察的幼兒走到哪里,4102觀察者就追隨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
4、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靈活地選用不同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從幼兒的能力發(fā)1653展來看,各年齡班幼兒在游戲方面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因此,在觀察時也要各有重點。
一、談談對兒童進行觀察和記錄的主要方法: 幼兒園現(xiàn)行的觀察記錄大都是參考了檔案記錄法。
為兒童活動記錄或各項兒童活動整理記錄,它是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被研究對象,如實記錄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并對研究對象行為記錄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原因、改進教育行為的一種方法。幼兒園的觀察記錄目的也在于教育者發(fā)現(xiàn)并存在的問題,逐步改進教育,最終促進兒童健康發(fā)展。
因此結合檔案記錄,觀察記錄就不只是純粹的活動記錄了,它的使命是讓教師在對每個兒童進行關注時,能更好的遵循新《綱要》的精神,讓它更有利于針對每個兒童的教育和對特殊兒童的行為矯正,讓教師自主、深入的去尋求掌握觀察兒童的方法,提高觀察的敏銳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所以它體現(xiàn)的是被觀察對象的一系列發(fā)展進程,也體現(xiàn)了教師與觀察互動、兒童與觀察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是真正起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 觀察記錄的方法與形式: 我園開展了“幼兒成長手冊”的記錄工作,教師對每個幼兒每天一小記,每月一大記,期末一總記。主要是收集幼兒作品及相關資料,反映幼兒的興趣、態(tài)度以及幼兒在特定領域中的發(fā)展情況。
可以是活動過程中的客觀記錄與分析、可以是“童言稚語”或是思維的“異想天開”、可以是幼兒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兒的“肺腑之言”。主要使用“過程式觀察記錄”的方法,它具體結合了隨即式、敘述式、原始口述式三種觀察記錄形式,并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把整個學習過程展現(xiàn)出來。
(二) 觀察記錄的途徑: 1. 點滴記錄:教師隨機記錄孩子在某一自然場景中表現(xiàn)出的有趣的、有意義的行為和語言,而這些點滴的記錄同時也是幼兒個性發(fā)展、興趣愛好、知識面廣泛與否的真實寫照,它可以以小見大。由于這些孩子有趣的回答,把原本復雜、殘酷的戰(zhàn)爭表述得異常的簡單與生動,也引起了其他幼兒對此事的關注。
2. 成長記錄:為即時記錄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行為、語言,并同時與家長達到共識,我園自行設計的《成長手冊》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有效、溝通為一體的成長檔案冊。在《成長手冊》就是一本集全面、快速、溝通為一體的成長檔案冊。
在《成長手冊》中,我們分為三個年齡段,針對不同的年齡進行不同的教育觀察側重點。如在小班年齡段以打勾記錄生活方面(如進餐、午睡、禮貌、情緒等)為主,有需要時則加入簡短的文字記錄;而中大班則以與同伴相處的合作性方面、解決困難的獨立性方面、活動的參與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著手進行文字記錄。
同時我園的《成長手冊》還包括了孩子們每學期身體發(fā)展方面的各項測查記錄,這樣家長不僅可通過記錄及時、全面的了解孩子當天的在園情況,還能系統(tǒng)性看到孩子生長發(fā)育的情況。 3. 跟蹤記錄: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方式,會為達到他的目的拐彎抹角,想方設法,會連續(xù)幾天來為之“努力”,情緒上反反復復。
成人卻有時無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學會對孩子的話多留一個心眼。而這教育的契機正是因為有了跟蹤記錄,讓老師也始料不及事態(tài)的發(fā)展狀況。
4. 作品記錄:主要是記錄幼兒的繪畫作品、手工作品、及數學課上的分類記錄練習等。促使孩子們更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了。
二、運用這些方法時的經驗和難點。 觀察記錄的經驗與體會: (一) 觀察記錄中的交流。
教師憑借了詳細的觀察記錄,得以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最終準確、科學地分析、評價幼兒,找到適宜的教育對策。 1. 與幼兒的交流:起先,孩子們對于我們的記錄工作很是好奇,很想知道老師為什么整天拿支筆在記錄,為什么拿相機拍他們?而每當我們沖他們對準鏡頭時,敏感的孩子會躲開鏡頭,大方的孩子卻來擺個POS,讓我們啼笑皆非!漸漸地,聰明的孩子們也感覺到我們的記錄是與他們有關的,就會上前來問:“老師,你在寫什么呀?”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消除他們的疑慮與不安,我們就把記錄的讀給孩子們聽,把拍下的照片夾進他的檔案袋給他看。
師生交流就自然和諧的開展著。孩子們自從知曉了老師是在記錄他們進步的地方,就更積極地投入活動,盡量把自己優(yōu)秀的方面展現(xiàn)給老師看。
而我們讀記錄的方式也受到幼兒的歡迎,每當宣讀記錄時,連平時最調皮的孩子也安靜了下來,他們會為自己的出色而感到驕傲,也會為別人的進步而感到高興,他們各自分享著各自的快樂,自信心在老師對他的關注下悄然升起。 2. 與同班老師的交流:班上的兩位老師,平時都各自記錄各自發(fā)現(xiàn)的點滴,到一周末了,就會坐下來進行交流,根據記錄進行各案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原因,商討對策,聯(lián)系家長,共同教育,最關鍵的是反思再教育。
例如:我班有個叫朱舒昊的男孩,一段時間內被告狀率直線上升,每天都有不止一個的孩子來告他的狀,我們也對他進行了說服教育,小男孩的態(tài)度也很虛心接受,但一段時間過后,告狀率還是居高不下,這就引起我們兩位老師的教育反思了。后來經過仔細的跟蹤觀察,發(fā)現(xiàn)原因是出在朱舒昊的交往方式上,他不善用語言去交流,而直接用行動去支配交往,這樣其。
學前兒童行為觀察描述的方法:實況詳錄法、日記式記錄法、軼事記錄法、樣本描述法 1、實況詳錄法:是指觀察者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不斷地、盡可能地記錄被觀察者所有的行為動作表現(xiàn)。
2、日記式記錄法:對學前兒童做一段長時間的研究,以日記的方式記載學前兒童成長與發(fā)展中某特定范圍的情形。 3、軼事記錄法:觀察者將感興趣的,并且認為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行為和反應,以及可表現(xiàn)兒童個性的行為事件隨時記錄下來,供分析兒童的行為所用。
4、樣本描述法:詳盡的、連續(xù)的,或順序性的行為描述及當時情境的描述。 描述的方法 描述的方法是對自然發(fā)生的行為和事件的復制,觀察者記錄所觀察的資料,然后對事實作分類和分析。
一、掃描觀察法
這種方法是指觀察者在相等的時間段里對觀察對象依次輪流進行觀察。此法比較適合于粗線條地了解全班兒童的游戲情況,如可以掌握游戲開展了哪些主題,學前兒童選擇了哪些主題,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行為特點。掃描觀察法一般在游戲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運用較多。
二、定點觀察法
觀察者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區(qū)域定點進行觀察,適合于了解某主題或區(qū)域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學前兒童的現(xiàn)有經驗以及他們的興趣點、學前兒童之間交往、游戲情結的發(fā)展等動態(tài)信息,并且讓教師較為系統(tǒng)地了解某一件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避免指導的盲目性。定點觀察法一般多在游戲過程中使用。
三、追蹤觀察法
觀察者根據需要確定1~2個學前兒童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適合于觀察了解個別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發(fā)展水平。教師可以自始自終地觀察,也可以就某意識時段或某一情節(jié)進行觀察。
文字描述,表格記錄,圖形記錄。
用戶把觀察對象在某種場景下某段時間內所有行為動作、言語,包括其與環(huán)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等情況全部記錄下來的記錄方法,是對自然發(fā)生的事件或行為在一段時間內作連續(xù)不斷的記錄,其記錄要求描述詳細精確并有足夠的情節(jié)。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教師應當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基于觀察開展適宜、有效的教育教學,透過觀察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最終達成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通過觀察記錄的撰寫,深入解讀兒童,并形成系統(tǒng)文字,得以看見幼兒成長的軌跡及教師自身發(fā)展的脈絡,這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觀察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做好方法指導,觀察不再是負擔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