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的10大管教妙法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
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
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硪蠛⒆?。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
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
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樣的錯誤……”,“這是'1',12345的'1'……”這兩個場景,對大多數(shù)為人父母者來說,大概不會陌生。
前者是憤怒的父母對犯錯孩子的指責,而后者則是他們在對孩子進行“耐心教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場景中的孩子都會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說什么。
國內(nèi)知名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孫瑞雪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科學教育公益月全國巡回講座上海站演講時,用生動的事例告訴天下父母:“教育孩子時,請少說廢話?!? 批評時,需隔離人與事 “‘你怎么又做錯了’、‘我告訴過你多少遍,你為什么不記住’……這些話,是大多數(shù)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常用語’。
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這種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憤怒以外,既不能改變孩子犯錯的事實,也不能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孫瑞雪說,對孩子的一味指責,只會使孩子覺得“我不夠好”,時間一長,孩子勢必會產(chǎn)生恐懼和自卑心理,難以獲得“成長的能量”。她建議,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離開,不能一味說“你這不好那不好”,而應(yīng)該說“你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或者“你這樣做不對”。
這樣,才可以使孩子明確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孫瑞雪稱,臨床上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
孩子的錯誤行為,只不過是“導火線”而已。事實上,家長對孩子的責罵,有些是源于家長童年時的“心結(jié)”。
心理學實驗發(fā)現(xiàn),不管是人和動物在對待自己的下一代時,總是重復自己幼時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就曾歸納道:“當孩子被父親打時,他毫無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復仇,是從自己當了父親開始的?!?/p>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么,請控制你的廢話。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不要對孩子傾瀉自己的情緒”,孫瑞雪稱,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錯了就足矣。
“還有一點,請父母記住要蹲下來跟孩子講話,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薄?/p>
原發(fā)布者:平陽上壽
教育孩子的方法經(jīng)驗有哪些在中國,孩子的教育問題歷來都是家庭和社會的頭等大事,當今社會的父母不懂的教育孩子,所以教育孩子成了父母最頭疼的事情。為此,以下是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經(jīng)驗,希望可以幫到你!1、立父母的威信父母要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學會如何為人父母,嚴于律己,這樣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同時,還要積極學習,及時補充自身的不足,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這樣,父母說話才會有分量,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威信。2、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同時,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經(jīng)常做做“心理換位”,多體會孩子的苦惱,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的需要。父母只有與孩子同樂、同憂,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這樣教育效果就會倍增。3、具有一定的機智和理性在批評和矯正孩子的錯誤時,有些父母不講究方法,直接打罵,結(jié)果不但沒有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還讓孩子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更加不愿聽從父母的話。而聰明的父母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先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知道這樣的錯誤需要改正,也相信孩子能夠改正,這樣教育效果自現(xiàn)。當遇到孩子“頂?!睍r,父母應(yīng)避其鋒芒,先轉(zhuǎn)移其注意力,使雙方都冷靜下來,等心平氣和了再找機會交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5.0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