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今大學教育的含金量雙語美文
對于當今英國的許多學生來說,決定是否上大學既關(guān)乎雄心和抱負,也關(guān)乎負擔能力。
在過去,英國學生可以申請大學或?qū)W院的安全,因為他們知道,即使他們來自低收入家庭,他們的學費和一些生活(或維護)費用將由地方當局的贈款支付。從財政意義上說,大學教育向所有人開放,上大學的學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
可悲的是,那些日子似乎早已過去。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在1998年,當時工黨政府引入了每年1000英鎊的學費,并沒有給學生生活費補助,而是要求他們用可償還的學生貸款支付自己的生活費用。只有收入最低的學生才有資格獲得助學金。
防洪閘門已經(jīng)打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費上限提高了,盡管來自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的申請人仍然有資格獲得不同水平的補貼,但到了2009/10學年,英格蘭的學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每年面臨超過3000英鎊的學費。
但最大的變化還在后面。2011年,政府宣布,從2012年起,大學每年可以收取高達9000英鎊的費用。盡管政府甜言蜜語地表示,研究生在年收入超過21000英鎊之前不必開始償還學生貸款,但這一消息引起了憤怒。許多學生認為,學生不得不背負巨額債務開始工作生活是不公平的,而其他人則抱怨說,這些變化會給大學教育帶來階級分化。這些觀點反映在申請大學學位的學生人數(shù)上,截至2012年一月,該人數(shù)減少了22,000多人。大學部長大衛(wèi)威利茨支持增加學費的決定,稱他們不會"將大學的財政置于可持續(xù)的基礎上",并促進"更加注重高質(zhì)量的教學"。"
對于今天英國的許多學生來說,決定是不是去上大學已經(jīng)不僅僅關(guān)乎抱負與渴望,能不能上得起也是他們做出決定的重要因素。
過去,英國的學生可以申請大學,并且確信即使自己來自低收入家庭,學費和一部分生活費也可以由當?shù)氐恼块T撥款發(fā)放津貼解決。大學教育,從學費角度而言是對所有學生開放的,因此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也逐年增多。
遺憾的。是,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1998年,工黨政府開始推行每年需繳1,000英鎊大學學費的政策,并且不再向?qū)W生發(fā)放生活津貼,而是讓他們通過需要償還的學生貸款來解決生活費問題。只有來自最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才有資格得到補助。
這類政策一旦推行就會愈演愈烈。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費的上限也水漲船高,盡管來自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的一些學生仍然夠資格申請不同程度的補貼,但到了2009/10年度,英格蘭的學生通常都要面臨每年超過3,000英鎊的學費支出。
但是更大的變化還沒有到來。2011年,政府宣布從2012年開始,大學將被允許收取高達每年9000英鎊的學費。盡管政府對這種做法的理由是研究生在一年掙21000英鎊之前不必償還學生貸款,但這一消息引發(fā)了公憤。有學生認為這一政策不公平,會讓他們在開始工作時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也有學生認為這一政策會加劇大學生的階層分化。這些觀點也反映在大學申請人數(shù)上。截至2012年1月,英國大學申請人數(shù)減少了22000人。英國高等教育大臣大衛(wèi)?威利茨支持政府提高學費的決定,稱他們不會“將大學財政建立在學生的負擔能力上”,而是應該盡一切努力促進大學“重視教學質(zhì)量”。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