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雷州隸屬廣東省湛江市,屬于湛江市的縣級城市,有湛江市政府管轄。廣東省雷州市位于廣東省雷州半島中部??偯娣e3523平方千米???cè)丝?51萬人(2003年)。 雷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距湛江市區(qū)70多公里,為古雷州府所在地,文化獨特,古跡眾多,自古有“嶺南古郡,海北奇觀”的美稱。
湛江,舊稱為廣州灣,為何起名叫湛江市,而不叫廣州灣市;是根據(jù)古代曾設置過湛川縣的緣故而命名的。
湛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是“創(chuàng)建為民、共建共享”。
在創(chuàng)文的日子里,湛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中蔓延和擴展,人民群眾在自覺參與、攜手共建中不斷收獲幸福感和安全感?!皠?chuàng)建為民、共建共享”由理念變成現(xiàn)實。經(jīng)過不懈努力,創(chuàng)文活動在湛江市全面推進?!皠?chuàng)文”活動的開展,既彰顯了湛江作為濱海城市的特色,擦亮了湛江的精神文化品牌,又有效展示了湛江人民的良好精神風貌,提升了湛江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相傳明末清初,在廣東湛江東海島東山鎮(zhèn)東山圩村,就開始流傳人龍舞;《??悼h續(xù)志·風俗》中云:“載龍舞,舞龍藝人為龍頭,后為龍尾,次一人,舉手抱前者腳夾后者挨次遞抬向街直走,則念曰:騎龍頭,龍頭落下水;騎龍尾,龍尾豎上天?!?/p>
據(jù)說古時,鎮(zhèn)上每到八月中秋時節(jié),全鎮(zhèn)東西兩街人龍舞連續(xù)3個晚上演出,盡情歡樂,以“慶盛世,迎豐收,娛佳節(jié),樂民眾”,吸引各村群眾前來觀賞,場面熱鬧非凡。
南國熱帶花園于2008年5月落成在湛江市城市中心地帶,面對湛江市公安局,北接湛江體育館,面積64公頃,以展示湛江地方文化特色為中心點,生動地體現(xiàn)自然、生態(tài)、濃郁的紅土文化氣息。
南國熱帶公園里,植物繁多,處處綠色,就是走進一個天然氧吧。園內(nèi)集生態(tài)環(huán)境、觀賞娛樂和科普教育于一整體,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開敞式園林空間,展示了湛江獨特的園林文化魅力。園內(nèi)的花之戀廣場有兩只巨型的金色蝴蝶頂著一朵巨型的金色花朵,花蕊上飛舞著三只紅色的蝴蝶,這個廣場是公園的主心,配上長長的觀花廊,與花相伴,收攬全園的景色,湖光綠影。
湛江市現(xiàn)有國有雷劇團3個、民營雷劇團100多個,常演劇目1000余臺,演職人員3000多人,年演出近30000場次。已編撰完成《雷劇音樂》一書,對雷劇進行定腔、定調(diào)、定名,是迄今為止最系統(tǒng)最專業(yè)的雷劇唱腔類書籍,計劃今年出版。制定非遺檔案管理辦法,對各種非遺載體材料進行分門別類、科學歸檔,推進全市非遺項目“活態(tài)傳承”“原生態(tài)傳承”及技藝傳承,有效保護了雷州文化的完整性。
接下來,我廳與湛江市黨委政府以及宣傳文化部門將進一步加大雷劇傳承發(fā)展力度,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遺產(chǎn)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推進雷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把雷劇傳承和發(fā)展作為文化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的重要內(nèi)容,在100公里文化長廊中重點突出雷劇的文化魅力。
二是加大經(jīng)費投入力度,做好雷劇保護、傳承和開發(fā)工作,抓好創(chuàng)新與包裝,大力推進雷劇相關的非遺創(chuàng)意品牌建設,進一步增強非遺保護工作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加大對雷劇的宣傳力度,引導更多群眾特別是戲劇學院畢業(yè)的年輕人加入傳承和發(fā)展雷劇的行列;強化“工匠精神”,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創(chuàng)作更多雷劇精品劇目。
四是借鑒“京劇”“黃梅戲”等戲劇的發(fā)展經(jīng)驗,把雷劇與文旅活動有機結合,在天成臺度假村、雷祖祠等旅游景點設置雷劇演出舞臺,豐富雷劇的表演形式,把雷劇打造成文化旅游活動的亮點IP。
五是加大對雷劇演出院團的扶持力度,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對接群眾實際需求,增加戲曲進校園、政府送戲下鄉(xiāng)的場次,繁榮雷劇演出市場,培育更多雷劇觀眾。
湛江文化具有歷史多樣性,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時,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設徐聞縣轄整個雷州半島。至唐代,“徒閩民于合州(即雷州半島)”,南宋末年,元兵南進,閩潮沿海大批居民從海路南遷,赤坎開始成埠。明清兩代,湛江的手工業(yè)有較大發(fā)展。1898年起,湛江市區(qū)為法國租借,當時名為“廣州灣”,抗戰(zhàn)勝利后,廣州灣回歸,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為湛江市。轄治雷州、徐聞、廉江、吳川、遂溪等五縣四區(qū)。
雷州文化在湛江的歷史文化中占比很大,因為雷州府自唐代雷州第一個本地刺史“陳文玉”而確立。且唐代福建閩民遷居雷州,使雷州文化帶有濃重的閩南特色。
如何對待湛江文化?湛江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要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的方法區(qū)別對待。珍視歷史、立足現(xiàn)實、尊重過去、面向未來,通過對湛江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揚棄和繼承創(chuàng)新,促其熔鑄既有的歷史底蘊,從而形成兼收并蓄的湛江優(yōu)秀文化。
第一是媽祖(又稱婆奶)。由于湛江地區(qū)大部分人是從福建閩南遷來,而且很多族譜上明確寫著是“莆田”。而媽祖林默娘也是北宋時期的莆田人,所以湛江民間對媽祖的信仰非常普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湛江海岸線長,漁民出海前都有致祭媽祖,祈求平安豐收,基本上每條漁村都有天后宮或媽祖廟,我村里也有,去年還重修了,村民很虔誠的拿著雞和燒豬去拜。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是媽祖生日,很多條村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萊垍頭條
劉濤飾演的劇集《媽祖》萊垍頭條
第二是關公,也就是三國中的關羽。湛江有很多關帝廟、武帝廟,我們村就叫“武帝廟”,麻章東岸村還有盛大的“關公磨刀節(jié)”。對關公的崇拜,源自軍隊和習武之人,關公是他們驅(qū)邪保平安的“武神”。而湛江的福建移民的祖先很多是軍伍出身,所以將對關公的崇拜也傳承給后人了。萊垍頭條
第三是康王(又稱康公康皇)。關于康王是誰?其實是有一定爭議的,有人說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理由是他有個封號是康王。但我不認可這種說法,皇帝的神位在古代是很特別的,不可能與民間的人神混淆,而且宋朝已滅,在后朝對前朝的皇帝進行膜拜,不太合理。經(jīng)過多位專家分析,大多認為康王是北宋時的抗遼將領康保裔。他在抗擊契丹的戰(zhàn)斗中英勇捐軀,后來被封為“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并且號召全國人民供奉他為神。后來,這種民俗再由南宋大遷移時帶到了粵西,并加以一定的放大,使得康王成為家庭的保護神,農(nóng)村很多地方都建有康皇廟。我村就有“康班廟”,班公據(jù)說是康王的手下。麻章舊縣的儺舞中的五個主角,都是康王的下屬。萊垍頭條
第四是冼夫人。由于湛江是一個多地域文化地區(qū),高州文化對湛江也影響較深。湛江也有不少“洗太廟”。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廣東高涼人氏(今茂名市電白區(qū)電城鎮(zhèn)山兜村人),出生于公元512年南北朝,經(jīng)歷了梁、陳、隋三個朝代,一生致力于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為嶺南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嶺南地區(qū)杰出的俚人領袖,后世尊稱“嶺南圣母”。湛江多處都有冼夫人廟,如霞山的特呈島上,居然有近十座“冼太廟”。冼夫人對??诘挠绊懸埠艽?。
湛江,不僅地理位置獨特,而且有著獨特的民間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有人在描述地方風俗時曾用“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來表達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事實上,真正做到“十里不同”的地方畢竟不多,象二人轉(zhuǎn),走遍東北大地,都在唱;大秧歌,北方農(nóng)村,都在扭。但是在湛江卻不同。這里是一縣一俗,一鄉(xiāng)、一鎮(zhèn)一“術”,真真正正是“十里不同風”。湛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民間藝術“金礦”,不僅藝術形式舉世罕見,而且藝術水平之高也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民間藝術都是湛江人民在千百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反復摸索、不斷完善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財富,是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正是這些無價之寶,奠定了今日湛江和湛江人的氣質(zhì)、風度和底蘊。有學者將湛江民間藝術按表演內(nèi)容分為龍舞、獅舞等類型,但根據(jù)筆者觀察,湛江市的民間藝術可以分為舞蹈、音樂和造型三大藝術門類。
舞蹈類按表演時的空間維度的差異,可以分為二大類,一是平面演出。這類民間藝術的特點是以平面舞臺演出為主。代表藝術是東海島的人龍舞。二是高空演出。這類民間藝術突破了平面舞臺的局限,在縱的方向上拓展演出空間。代表藝術是較為普及的高樁舞獅和沒有普及的廉江的舞鷹雄等。
音樂類也可以分為二個大類。一是演唱,如雷歌;二是演奏,如廉江安鋪八音和吳川陶鼓。補充一下,這里沒有提到粵劇或雷劇,因為粵劇不獨湛江有,而雷劇又已經(jīng)成為一個獨立的劇種,越來越多的專業(yè)人士參與創(chuàng)作與演出,相對來說,算是“修成了正果”,升堂入室,已經(jīng)不是“民間藝術”了。
造型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基本上是以靜止的造型為主,表現(xiàn)的是一個場面、一個瞬間。也可以分為純靜態(tài)和動中有靜二種形式,純靜態(tài)的藝術形式主要有吳川泥塑、雷州石狗,動中有靜的藝術形式主要是吳川飄色。
湛江民間藝術特點除了一縣一俗,一鄉(xiāng)一鎮(zhèn)一“術”和水平之高、形式為世所罕見之外,還有這樣一些特點值得一記:
一是歷史悠久,在起源地有著深厚的群眾的基礎。如舞鷹雄、陶鼓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當?shù)兀ㄖ饕副敬澹?,很受群眾的歡迎。每次演出,四鄉(xiāng)八鄰的群眾都涌來觀看。二是動物舞蹈居多。湛江的民間藝術種類繁多,但其中占多數(shù)的還是動物舞蹈。如龍舞、醒獅舞、貔貅舞、鷹雄舞、蜈蚣舞等。在舞蹈中,這些動物的造型夸張,頭威、眼大,氣勢兇猛。這些舞蹈除了做了娛樂之外,更多的是鎮(zhèn)妖避邪,祈福求祥。三是多數(shù)藝術形式表現(xiàn)的都是一個情節(jié)化的內(nèi)容,或這種藝術形式有一個情節(jié)化的故事傳說。如舞鷹雄表現(xiàn)的是鷹雄相斗;人龍舞傳說起源于反清復明。四是許多動物舞蹈的最高潮都在“采青”上。“青”即指青草,所謂“采青”,就是把一棵象征著青草的物品采下。采下“青”之后才能夠得到被祝賀的人封的“利是”。這個“利是”是舞者的辛苦費。五是個性鮮明,獨立性強。這些民間藝術個性鮮明,特點突出。既或象同在吳川市境內(nèi)的飄色、陶鼓、泥塑、舞貔貅等藝術,基本上沒有太多藝術形式上的重復或相近,而是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個性特點來。
雷州的風俗文化介紹如下
1、雷州民歌
雷州歌是廣東省四大方言歌之一,是雷州半島的民歌。雷州歌廣布于雷州半島10個縣(市)區(qū)以及歷史上雷州人所遷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僑)人中。
雷州半島建制于秦朝,屬象郡。當時是少數(shù)民族百越人居住,東晉時閩南漢人開始遷來雷州半島。雷州半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居民是閩南先民的后裔,雷州方言就是閩南語系的雷州語支,閩南民歌傳入雷州半島后,跟土著文化及周鄰文化、外來文化的長期交融,已逐步形成了一種既古老又新穎的獨特雷州民歌。
2、民間藝術“舞鷹雄”
舞鷹雄流傳于廉江市的良垌、安鋪、橫山等鎮(zhèn)。廉江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舊稱石城縣,現(xiàn)為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總面積2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多萬。
清朝咸豐年間,新華兩家灘圩一帶就有了舞鷹雄活動。至民國初年,電白人李季虎來兩家灘設館授武時,舞鷹雄已有較高的表演技藝;傳至梁應清、梁卓錦時,仍只能在地面表演;到了梁榮章、梁寶琛,創(chuàng)造出能在4—6米高的木桿上表演,大大增加了高難技巧。既有較強的觀賞性,又保留著濃厚的民間習俗。
廉江市竹園村舞鷹雄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承傳與發(fā)展,表演藝術日臻成熟。1988年、1989年,竹園村舞鷹雄隊先后參加了廣東省首屆和第二屆民間歡樂節(jié);2006年2月,參加廣東省民間藝術匯演暨云浮南江文化藝術節(jié)演出獲得金獎;2006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名錄。
3、雷州石狗
狗能鎮(zhèn)魔驅(qū)妖、祛邪消災,能司風雨、賜財福、添丁壽、主功名、主正義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給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并讓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類似馬甲)的習俗。城鄉(xiāng)還普遍在門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廟前、墓前祀立石狗,逢年過節(jié),初一、十五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加以拜奉。
雷州市的石狗文物分布密集,遺存豐富。全市已發(fā)現(xiàn)石狗近萬尊,雕刻年代從戰(zhàn)國時期至現(xiàn)代,石質(zhì)為玄武巖。雷州石狗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成員”的臉譜各異,造型藝術林林總總,有臥相、蹲相、坐相,表現(xiàn)手法有寫真、抽象、擬人、夸張等。大部分石刻均伴有銅錢、石鼓、八卦、帥印、烏蛇、繡球、船錨、魚網(wǎng)、小狗、領帶、螺鈿、辮子等附加雕刻及紋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及鄉(xiāng)土氣息。
4、觀賞藝術“爬刀梯”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動,旨在驅(qū)邪消災,祈福平安?!芭赖短荨绷鱾髟谡拷新檎聟^(qū)太平鎮(zhèn)麒麟村。
麒麟村位于雷州半島東北部,距湛江市區(qū)33公里,瀕臨通明海灣下游東岸。明代末年先祖雷州都司陳大綸便在此地建村居住。建廟奉祀張興武侯帥,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一、十二為年例,這種“年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主要內(nèi)容有游神、走轎、爬刀梯、過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種獨特的項目,即在平地上豎起高18米的對稱木梯,36把鋒利閃亮的鋼刀分別斜綁木梯兩側(cè),謂之“刀梯”。光腳裸掌的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和鞭炮聲中,手抓刀刃,腳踩青鋒,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頂部。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活動。
“爬刀梯”是當?shù)孛癖娂漓雰x式中莊嚴神圣的內(nèi)容之一,充分表現(xiàn)雷州人民祭祀祖先時心靈的虔誠和感情的真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爬刀梯”成為一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觀賞性藝術,當?shù)孛癖娒磕甓及堰@項活動搞得熱烈、隆重、精彩,遠近聞名,備受雷州人民喜愛。
湛江,不僅地理位置獨特,而且有著獨特的民間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有人在描述地方風俗時曾用“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來表達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事實上,真正做到“十里不同”的地方畢竟不多,象二人轉(zhuǎn),走遍東北大地,都在唱;大秧歌,北方農(nóng)村,都在扭。但是在湛江卻不同。這里是一縣一俗,一鄉(xiāng)、一鎮(zhèn)一“術”,真真正正是“十里不同風”。湛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民間藝術“金礦”,不僅藝術形式舉世罕見,而且藝術水平之高也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民間藝術都是湛江人民在千百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反復摸索、不斷完善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化財富,是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正是這些無價之寶,奠定了今日湛江和湛江人的氣質(zhì)、風度和底蘊。有學者將湛江民間藝術按表演內(nèi)容分為龍舞、獅舞等類型,但根據(jù)筆者觀察,湛江市的民間藝術可以分為舞蹈、音樂和造型三大藝術門類。
舞蹈類按表演時的空間維度的差異,可以分為二大類,一是平面演出。這類民間藝術的特點是以平面舞臺演出為主。代表藝術是東海島的人龍舞。二是高空演出。這類民間藝術突破了平面舞臺的局限,在縱的方向上拓展演出空間。代表藝術是較為普及的高樁舞獅和沒有普及的廉江的舞鷹雄等。
音樂類也可以分為二個大類。一是演唱,如雷歌;二是演奏,如廉江安鋪八音和吳川陶鼓。補充一下,這里沒有提到粵劇或雷劇,因為粵劇不獨湛江有,而雷劇又已經(jīng)成為一個獨立的劇種,越來越多的專業(yè)人士參與創(chuàng)作與演出,相對來說,算是“修成了正果”,升堂入室,已經(jīng)不是“民間藝術”了。
造型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基本上是以靜止的造型為主,表現(xiàn)的是一個場面、一個瞬間。也可以分為純靜態(tài)和動中有靜二種形式,純靜態(tài)的藝術形式主要有吳川泥塑、雷州石狗,動中有靜的藝術形式主要是吳川飄色。
湛江民間藝術特點除了一縣一俗,一鄉(xiāng)一鎮(zhèn)一“術”和水平之高、形式為世所罕見之外,還有這樣一些特點值得一記:
一是歷史悠久,在起源地有著深厚的群眾的基礎。如舞鷹雄、陶鼓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當?shù)兀ㄖ饕副敬澹苁苋罕姷臍g迎。每次演出,四鄉(xiāng)八鄰的群眾都涌來觀看。二是動物舞蹈居多。湛江的民間藝術種類繁多,但其中占多數(shù)的還是動物舞蹈。如龍舞、醒獅舞、貔貅舞、鷹雄舞、蜈蚣舞等。在舞蹈中,這些動物的造型夸張,頭威、眼大,氣勢兇猛。這些舞蹈除了做了娛樂之外,更多的是鎮(zhèn)妖避邪,祈福求祥。三是多數(shù)藝術形式表現(xiàn)的都是一個情節(jié)化的內(nèi)容,或這種藝術形式有一個情節(jié)化的故事傳說。如舞鷹雄表現(xiàn)的是鷹雄相斗;人龍舞傳說起源于反清復明。四是許多動物舞蹈的最高潮都在“采青”上?!扒唷奔粗盖嗖荩^“采青”,就是把一棵象征著青草的物品采下。采下“青”之后才能夠得到被祝賀的人封的“利是”。這個“利是”是舞者的辛苦費。五是個性鮮明,獨立性強。這些民間藝術個性鮮明,特點突出。既或象同在吳川市境內(nèi)的飄色、陶鼓、泥塑、舞貔貅等藝術,基本上沒有太多藝術形式上的重復或相近,而是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個性特點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