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作為我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是紅色教育開展最為早的省份地區(q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同志就是內蒙古土左旗的優(yōu)秀兒女。烏蘭夫故居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現為國家級3A旅游景區(qū),是土左旗重點推進的旅游項目。通過近幾年的保護開發(fā)建設,累計投資7800萬元,現已建成了烏蘭夫故居、黨性教育培訓基地、農業(yè)示范園、新農村建設等項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分散在全域的多處紅色教育基地。
呼和浩特市近幾年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很好,周邊的旅游資源也越來越多,總結一下我去過的地方吧!
草原旅游景點:召河草原旅游區(qū);黃花溝草原旅游區(qū);九龍灣草原旅游區(qū);圣水梁影視草原度假圣地。
其他旅游景區(qū):土左旗五一水庫、喇嘛廟、哈素海;和林縣南山公園、丁家山、南天門、梨花溝;清水河的老牛灣;托縣的神泉。
呼市哈素海60歲以上不要門票。
哈素海景區(qū)門票30元一張,1.4米以下兒童及60歲以上老年人免門票。
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內,水面面積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雜草叢生,水質肥沃,盛產草、鰱、鯉、鯽、團頭魴、武昌魚等魚類及河蝦蟹。 湖面蘆葦蕩內繁衍著各種鳥類,凌空起飛時盤旋在煙波浩渺的湖面上,岸邊涼亭水榭柳綠成蔭,碧水青山相映成輝,組成一幅十分壯觀的圖景。
有,系少數民族姓氏,漢族無此姓。
莎姓--當代人士
莎 娜 女,1953年 11月生,內蒙古人,達斡爾族,大專文化,土默特左旗政府副旗長,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1969年5月~1976年1月在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服役;1976年10月—1986年4月在呼和浩特市電子設備廠基建科任科員;1986年4月~1991年5月在呼和浩特電子局工程公司工會工作;1991年5月—1998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電子實業(yè)公司任經理(1996年3月~1997年3月任土默特左旗扶貧工作團副團長);1998年11月至今任土默特左旗到旗長。她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注重理論學習。鉆研業(yè)務知識。她事業(yè)心強,思維敏捷,考慮問題全面,決策果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且方法得當,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1995年被評為市級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在擔任土默特左旗扶貧團副團長期間,為當地貧困村的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實事,受到市政府表彰。
莎仁蘇和 1962年6月生,內蒙古赤峰人,蒙古族,大專文化,內蒙古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學校長,中學一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第十一屆人大代表。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阿旗蒙中學習;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錫林郭勒盟教育學院學習;1986年9月至今在阿旗蒙中任教。1983年被評為全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1986~1987年度被評為旗級先進教育工作者;1988~1989年度被評為旗級先進教育工作者;1989年9月被評為全盟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1990年9月在1989~1990年度被評為德育先進工作者;1991年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1994年9月被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6月被評為全盟少先隊工作最佳支持者;1996年被評為優(yōu)秀工會會員;1997年被評為“飄揚的團旗、閃光的青春”團日活動接力賽最佳支持者;1998年4月在“兩基”達標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并獲獎。
莎仁格日勒(1936- ),女。蒙古族。內蒙古巴林右旗人。1959年畢業(yè)于內蒙古師范學院蒙語文函授專業(yè)。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呼和浩特市蒙族學校教師、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特級教師。同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78年、1984年兩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積極改進蒙文蒙語教學。
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在查辦上級專案期間突發(fā)心臟病不幸殉職的阿拉善左旗紀委監(jiān)委第二紀檢監(jiān)察室主任王曉東;
用心用情守護祖國北疆,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北疆綻放的甘其毛都口岸交管大隊巡邏一中隊中隊長斯日古楞;
拄著雙拐帶領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共同致富的烏蘭察布市卓資縣自強青年劉凱;
回國創(chuàng)業(yè),利用家鄉(xiāng)錫林郭勒豐富的羊尾脂資源,創(chuàng)辦生物技術公司的博士夫婦布仁、澈樂木格;
不忘初心,救死扶傷,勇克醫(yī)學難關的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外科主任醫(yī)師張俊晶;
21年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助人為樂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鄂爾多斯市分公司郵運司機李飛;
扎根基層,一心為民,帶著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的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鎮(zhèn)北淖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巴雅爾;
堅守平凡,40年來一直為居民服務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qū)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武荷香;
帶領職工艱苦奮斗42年,把荒山禿嶺治理成松濤草海的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原場長董鴻儒;
火場上的“拼命三郎”,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呼倫貝爾支隊直屬大隊教導員張偉。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市內:
呼和浩特最有名的是召廟文化,召廟集中在舊城一帶,有大召、席勒圖召、五塔寺等。
大召寺位于舊城大南街,是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五塔寺后院。始建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
周圍,有呼和浩特的明清古建筑一條街塞上老街(能購買到蒙古族特色工藝品、銀飾品、古玩、佛教用品等)、大召古玩城、觀音廟等等。
2、民族特色街道及建筑,大召東側的蒙元文化一條街(大南街)、及北側的伊斯蘭風情街(通道南街),伊斯蘭特色食品非常豐富,夜晚的建筑在燈光的襯托下非常漂亮。
3、市政府廣場周邊有內蒙古博物院、廣場及國內數一數二的燈光音樂噴泉。
近郊:
昭君墓--位于南郊大黑河南岸,是一座傳誦古今、馳名中外的西漢古墓,巍峨高聳,遠望如山。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為“青冢”。
蒙古風情園--位于昭君墓北側,是一處景色優(yōu)美的城市草原。
萬部華嚴經塔(白塔)--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18公里的白塔村,據傳為遼圣宗時所建。該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內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遠郊:
哈素海--蒙古語哈拉烏素海的簡稱,意為黑水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頭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語意為“避暑勝地”。位于大青山以北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國家旅游局和自治區(qū)投資興建的草原旅游景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2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