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盤
1圓寂:
(術語)涅盤舊譯滅度。新譯圓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之義也。即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極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謂離生死之苦而言之,賢圣命終,為圓寂,即入于涅盤。寶積經(jīng)五十六曰:‘我求圓寂而除欲染?!谳喺撌鲇浽唬骸疅o上法王,久入圓寂?!ㄗR述記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匿縛。波利者,圓也。匿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云涅盤,音訛略也?!t首心經(jīng)略疏曰:‘涅盤。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
FROM:【佛學大辭典】
詞典解釋:
2.【涅盤】
此云大圓寂,刊定《準(準疑唯)識論》說有四種涅盤:一、自性清凈涅盤,凡圣同有;二、有余依,即出煩惱障,有苦依身故;三、無余依身,出生死苦無依故。然小乘以灰身滅智為無余。無余有三:一‘煩惱余;二、業(yè)余;三、果報余。大乘則以究竟寶所為無余,故《智論》說四住地煩惱盡,名有余依;四、無住處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盤故,即大乘之無余。四種之中,無住處涅盤也,謂不住菩薩變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斷涅盤,即真無住,名為無余。
涅盤,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驈蔫笳Z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澳P”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說,“涅盤”就是經(jīng)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脫生死輪回,入于“不生不滅”。如《涅盤經(jīng)》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盤;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盤。”又如《魏書·釋老志》所說:“涅盤譯云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焙蠓Q僧人逝世為涅盤、圓寂。在文學中運用如郭沫若賦有長詩《鳳凰涅盤》,借用佛語“涅盤”,謂鳳凰經(jīng)過烈火的鍛煉而獲得新生。又如徐遲《火中的鳳凰》謂:“這是一只火中的鳳凰,一只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盤,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浴火重生:經(jīng)過火的燃燒后重生,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一種堅強的意志。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jīng)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重生。垂死的鳳凰投入火中,燃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zhí)著精神。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磐”。
涅盤是佛教教義,其為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粗淺地講,就是除盡了煩惱,達到不生不滅,永久安全和平、快樂寧靜的境界。
《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則?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為圣者,圣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離于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于未兆,藏冥運于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jīng)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后,豈容終始于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zhí)萬物與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圣人,所以圣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圣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圣人總是勘玄機于先兆,隱未來于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tǒng)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這就是佛經(jīng)里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后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后,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脫也無終始。
出自 佛經(jīng)。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jīng)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磐”。《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
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則?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為圣者,圣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離于色中求。
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于未兆,藏冥運于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
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
經(jīng)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
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后,豈容終始于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狈g成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zhí)萬物與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圣人,所以圣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圣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
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圣人總是勘玄機于先兆,隱未來于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tǒng)攝一心,過去未來同成一體。
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
這就是佛經(jīng)里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
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后歸宿。涅磐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后,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脫也無終始。
傳說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500年一次當鳳凰生命即將大限之時,便會集于梧桐枝浴火,
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而且重生后它的法力會增大一倍當鳳凰從火中再次振翅沖天時,
它的燦爛光芒照亮的又豈止是我們的雙眼?鳳凰涅磐,是殘酷的美,
更是希望的美它的美和它的執(zhí)著已是一種極至,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它的重生,
是建立在義無反顧的境地上鳳凰必須經(jīng)歷烈火的煎熬和生死的考驗,才能獲得重生,
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磐”,
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自我犧牲、自我批判、義無返顧、
不斷追求、提升自我、倡導大愛的執(zhí)著精神其情景豈是飛蛾撲火那般絢麗所可比擬
信息來源:三峽旅游網(wǎng) 宜昌旅游網(wǎng)
傳說一:
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燈映射出長達數(shù)公里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云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弦,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鳳凰經(jīng)過烈火的煎熬和考驗,在熊熊大火中誕生新的生命,類似基督教義中的“拯救論”,人只有在堅持的力量下才會誕生新的面貌。'
傳說二: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 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jīng)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傳說三:
鳳凰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清,其神更髓。 佛經(jīng)中的天龍八部提到的迦樓羅(一種超級大鳥)就是中國鳳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聲是仙界的音樂,每天要吃100頭龍,1000條大毒蛇。涅盤是佛教教義,其為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涅盤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tài)。佛教產(chǎn)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鳳凰經(jīng)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盤”,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zhí)著精神.
有關于鳳凰的傳說: 有關鳳凰涅磐的傳說似乎在世界上各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記載,中國有,印度有,似乎歐洲也有這種鳥的傳說,這個傳說在埃及人的書中是這樣說的: 它們擁有富麗堂皇的身姿,如同女神般美麗,也像法老一般威嚴,他們是歐西里斯在世間復生的象征,每過一定年限,他們就會在燃燒的火焰中復生,如同冥王復臨天下。
赫里奧泊里斯神學體系中,所有“重生”的過程都集中在一起,只用一種形象來概括和表達,那就是本努鳥——傳說中的鳳凰。 這只鳳凰在一個個相隔久遠的年代里“用芳香的粗樹枝和香料做成一個巢穴,然后付之一炬,它將自己在烈火中燒成灰燼,接著,一直新的鳳凰從燃燒的火焰中飛翔而出,它將死去的‘父親’的骨灰裝進一只涂著‘沒藥’的蛋里,并帶著這只蛋飛來赫里奧泊里斯,將它放入太陽神的圣壇之中?!?/p>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種講法:“這只即將死去的鳳凰飛來赫里奧泊里斯,它投身于燃燒的太陽神圣壇,結果一只新的鳳凰就從圣壇中飛翔出來,在埃及人看來,鳳凰是不死的。” 另外,所有金字塔頂部所放置的頂石或小金字塔在古埃及語中都被稱為“本本”,也被認為是代表本努鳥的一種象征[因此也被看作是永生和再生的象征]。
這些頂石是仿照最初的本本石制作的,應該是一種圓錐形,“被擺正了方位的”隕石。據(jù)說“它是從天而降的”,那之后一直被保存在赫利奧泊里斯,它就被放置在赫利奧泊里斯“鳳凰塔”的頂部。
如今大金字塔的頂石已經(jīng)蕩然無存[自然侵蝕所至],而赫利奧泊里斯的本本石在希臘人統(tǒng)治時期也從世界上消失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