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時候,有一位富商在風景秀麗的揚州痩西湖畔建造了一座賞心悅目的“迎月樓”。
新樓落成這天,主人大擺筵席。入席的時候,客人都互相謙讓,不肯坐上面首席。
原來當時有個 習慣,坐在上首的客人,要為主人的新居題聯(lián)作對。就在眾人你推我讓的時候,門外忽然進來一 位外鄉(xiāng)客人,他彬彬有禮地向眾人打完招呼,便直奔首席坐下。
酒過三巡之后,主人果然請客人 題寫楹聯(lián),大家異口同聲地請上座客人代筆。誰知這客人也毫不推辭,提起筆來一揮而就、龍飛 鳳舞地寫道:“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lián)P州第一樓'大家一看這對聯(lián),不但聯(lián)意極佳,而且書寫 非常精妙,不禁人人拍案叫絕,稱贊不已。
于是主人再三請他署名,這客人于是在對聯(lián)旁寫下了 “文征明”三個字,眾人這才知道,此人原來就是名震四方的文征明。
沉魚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于大漠途中,悲懷于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xiāng),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后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說到妲己,大約很多人都會立即想起三個字:狐貍精。
孔子的高足子貢曾經說過一句有替商紂王鳴不平意味的話:“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論語·子張》)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商紂王并沒有人們說的那么壞。
其實,不光是紂王,妲己也沒有人們說的那么壞。顯然,妲己是被后代的歷史講述者(包括正史正說者和野史戲說者)妖魔化了。
換言之,妲己的那些罪行,大多都是后人加工、演義乃至杜撰出來的。古尸復原圖早期的歷史文獻中,妲己并沒有那么多的罪行。
《尚書·牧誓》中武王伐紂時列舉的紂王罪行中關于妲己的,只有“惟婦言是用”一句;《國語·晉語》說到妲己的也只有“妲己有寵,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一句;《呂氏春秋·先識》關于妲己的文字多一些,也不過是“商王大亂,沉于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其實,在商朝,帝王“惟婦言是用”、寵愛乃至敬重婦人,根本不是什么新聞。
有學者指出,“惟婦言是用”并不僅僅是紂王的個人行為,而是殷商時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殷商社會普遍存在崇女觀念的反映。殷商的崇女觀念,體現(xiàn)在政治、軍事、祭祀、農業(yè)等各個方面。
從甲骨文的記載看,殷商時期有如下一些跟周代以降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上層婦女有自己的領地,有事的時候到首都朝見國王,沒事的時候就住在自己的領地,很像后來分封各地的諸侯;上層婦女有獨立的經濟地位,她們從事農業(yè)生產,因而有義務向商王進貢,進貢的物品有豬等家畜、甲骨、貝類等;有領地、有經濟地位的女性,自然也有相應的政治地位。當時國家大事有兩件,一是祭祀,二是戰(zhàn)爭。
甲骨文中,婦女主持祭祀、率軍作戰(zhàn)的記載,都有不少。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不但主持過各種祭祀活動,還曾多次率軍,先后出征羌方、土方、巴方等部落,立下赫赫戰(zhàn)功。
考證起來,殷商時期的崇女觀念,可能是母系社會制度的遺風。何況妲己和商紂王生活時間不長,商紂王年輕時不說英明神武,但也還算是有所功績,隨隨便便就受一個認識尚淺的女人擺布,正常人都不會這樣,更何況商紂王這樣一個皇帝。
妲己形象,之所以在歷史長河中越傳越壞,我認為跟我們中國人如下獨特的歷史觀、文學觀有直接關系:一個王朝尤其是歷時較為長久的王朝的末代皇帝,必定是個大壞蛋,這個大壞蛋的背后,必定有一個美人,這個美人必定是驕奢淫逸、滿肚子壞水的邪惡女人。其間似乎有如下的邏輯: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邪惡女人,男人就不會變成壞蛋,王朝就會永固,歷史故事就會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
驚鴻一瞥
讀音:jīnghóngyīpiē
英文:To see these at a glance
鴻,即鴻雁,也叫大雁。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曹植《洛神賦》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來描繪洛神美態(tài)。后來就用“驚鴻”形容女性輕盈如雁之身姿。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一瞥”,很快的看一下。“驚鴻一瞥”似乎與“掠影”的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更強烈。不光對人,只是匆匆一眼,卻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與驚鴻有關的成語有“翩若驚鴻”、“驚鴻艷影”。均是形容女子輕盈嬌艷,令人驚嘆的美麗。
南宋詩人陸游與唐琬成親,琴瑟和諧,感情彌篤,但其母不悅,致使兩人分離。十年后一個暮春,陸游在沈園與唐琬不期而遇,追憶往昔,陸游情不自禁地賦詞一闕。題為《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十分感傷,亦和《釵頭鳳》詞一首,不久郁郁而終。慶元二年,陸游已72歲,重游沈園,睹物傷情,即作七絕二首,題為《沈園》:“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在此處,驚鴻,形容唐琬體態(tài)輕盈,照影,指橋下綠水照映過唐琬那美麗的身影。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