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令之少時家貧,好讀書,鄰居譏之。薛提《靈巖詩》以自勵
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鶯啼芳草綠。猿鶴寥寥愁轉深,攜琴獨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誰知妙?家貧耽學人爭笑。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誰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男兒立志須稽古,莫厭燈前讀書苦。自古公侯未遇時,蕭條長閉山中戶。
神龍二年中進士,開元中,令之為右庶子。時東宮官僚清淡,令之題詩自悼。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只可謀朝夕,何由保歲寒。
明皇幸東宮,覽之,索筆題其傍曰:
啄木口觜長,鳳皇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薜令之遂謝病歸。
及肅宗繼位,念及師恩,使召之,時薜已故。
“廉頗老矣”這句話出自宋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歷史典故如下:
在廉頗年老居住在魏國的時候,趙國被秦國入侵苦不堪言,趙王想起了廉頗,但又不知道廉頗現在還能不能征戰(zhàn)沙場,就派了個人去考察一下情況。而廉頗的仇敵郭開,正是這人搞得廉頗被免職,他怕廉頗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買了這個人。
當時廉頗正在魏國,聽著祖國被秦國侵略的消息,廉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趙國去,幫助趙國擊退敵軍。當廉頗看到趙王派來的使者的時候,欣喜若狂,就準備了酒席來為使者接風,廉頗帶著這使者進了屋,兩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談甚歡,這期間廉頗心情大好。
為了表示自己身體健壯就連著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飯后,使者拿來了寶馬、盔甲,廉頗穿上盔甲,騎上戰(zhàn)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使者走了,廉頗望著遠行的車馬,心里還很開心,對于自己的表現很是滿意,覺得自己肯定能夠再次回到趙國。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個陰謀正在等待著他。使者回到趙國之后,對著滿目期待之色的趙王這樣說:“廉頗將軍雖然年老了,但還是很能吃,只是在與臣一起吃飯的時候上了三次茅房。”趙王聽后只能感嘆“廉頗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頗。
廉頗是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歷史人物,他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想著為國效力,老來失勢的廉頗一人旅居魏國,趙王雖有心重新重用廉頗,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頗還是沒能回到趙國,只留下了“廉頗老矣”的千古悲嘆,讓后人感嘆年華易逝,青春不再。
擴展資料: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zhàn)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zhàn)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老矣
歷史典故一: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么駕著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
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歷史典故二: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于是帶來一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
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后,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擴展資料:
指鹿為馬的啟示:
1、不可以顛倒黑白,也就是不可以指鹿為馬。
即使取得了一時的成功,但是終究也逃不過事實的評判。雖然趙高在朝堂之上贏得了很多官員的贊同,但是卻是權力逼迫所致,在趙高失去權力之后,那些曾經認同他指鹿為馬說法的官員便不再支持他。
2、為了一己私欲,顛倒是非黑白是會遭到報應的。
趙高在害死了秦二世胡亥之后,正準備登上皇位,但是文武百官卻不在支持他,使得趙高只得將皇位傳給趙子嬰。在最后,趙子嬰使用計謀將趙高騙到宮中,令宦官韓談一刀殺了趙高。趙子嬰登上皇位之后,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列趙高的種種罪名,令趙高遺臭萬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指鹿為馬
秦穆公為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 他。
后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
再后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fā)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籠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系應該是很穩(wěn)固的了。
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的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出自《呂氏春秋·去私》。晉平公作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后,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后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zhí)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后稱贊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后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形容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絕纓”這個典故源于漢代劉向的《說苑.復恩》。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平息了叛亂,非常高興,班師回朝,在宮內舉行盛大的慶功會,大擺筵席。莊王下信群臣可以盡情暢飲。到傍晚,酒興還都未盡。莊王命令點燃蠟燭,繼續(xù)狂歡。莊王看到群臣們這樣高興,就讓自己的愛妃許姬給大家敬酒,許姬漂亮,出來給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幾分歡快的氣氛,正當她給大家一一敬酒時,一陣大風吹來,把大廳里的燭火全吹滅了。這進有人趁機扯住了許姬的衣袖,想調戲她。許姬非常聰明,她并沒有聲張,而是趁機把那人的帽纓扯斷,請求莊王查出這個人后處治。莊王聽后,卻大聲說,今日宴會大家都要盡興痛飲,把自己的帽纓都摘下來,。大臣們都摘下自己的帽纓后,莊王才命令點燃蠟燭。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席后,許姬埋怨莊王不為她出氣。莊王笑著說,人主群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后失禮有情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民不會再為楚國盡力,許姬不由的贊嘆楚王想得周到。
后來,楚莊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鄭國,不料被鄭國的伏兵圍困住,正在危急時刻,楚軍的副將唐狡單人匹馬沖入重圍,救出了楚莊王,莊王重賞唐狡,唐狡辭謝說:“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報。”莊王聽后感慨萬千。
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寬宏大量,三國曹植的《求自試表》里就運用了這個典故:“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為,不盡心朝政,是中國有名的暴君。為了懲罰那些反對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還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不僅如此,紂王還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室。為了供自己玩樂,紂王還建造了宏偉的鹿臺。鹿臺高千尺,寬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預計,這個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見其工程之浩大。紂王命北伯崇侯虎監(jiān)造鹿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歷時兩年四個月。三十五年的工程,僅用兩年四個月便完工,紂王的搜刮民財之重,可見一斑。
紂王的生活越來越糜爛了,他還下令在沙丘平臺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游玩,一邊隨意吃喝。同時又叫祼體男女互相追逐嬉戲,生活靡爛荒淫至極。
紂王的暴行終于得到了報應,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滅亡了!成語“酒池肉林”就是從紂王的糜爛荒淫的生活引申出來的,形容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佛印又問:“草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那么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寫好了上聯,下聯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乃‘積善人家慶有余’。”蘇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佛印笑笑回答說:“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民間傳說一則:
清朝的乾隆帝有一次下江南,路過樅陽,碰巧樅陽當年大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樅陽縣令沒有米飯招待乾隆,只好弄了幾只大蘿卜給乾隆充饑。樅陽的蘿卜多是長在沙土中的,汁多,味美,甜中帶酸,酸中有辣,吃慣了山珍海味的乾隆帝初嘗蘿卜,胃口大開,就問樅陽縣令,這是何物?縣令不敢如實回答,誰敢給皇上吃蘿卜呀,蘿卜畢竟太普通了,平常人家請客都不用的啊。縣令急中生智,回答說,這是樅陽大沙梨。
乾隆帝回到京城后,有一次想起來,就讓廚師弄點樅陽大沙梨給他吃。廚師一聽,心里說,樅陽大沙梨,沒聽說過啊,梨子不是碭山的有名嗎,請讓人快馬加鞭地從碭山運來了梨子。乾隆帝吃過之后,感覺味道不對,說廚師在欺騙他,就將那個廚師殺了。又換了一個廚師,這個廚師也不相信樅陽的大沙梨好吃,請派人從廣西某個地方弄來了梨子,于是這個廚師又讓乾隆給殺了,如此這番,乾隆帝殺了四個廚師。第五個廚師是個年輕人,他汲取了前面幾個廚師的教訓,就偷偷派人去問樅陽縣令,上次他給萬歲爺吃的到底是什么東西,這一次,縣令沒有撒謊,說吃的就是樅陽本地產的蘿卜。于是這一次乾隆終于又吃上了真正的樅陽大蘿卜,乾隆很有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樅陽大沙梨呀。年輕的廚師跪倒在地,說,萬歲,這不是樅陽大沙梨,這是樅陽大蘿卜啊。于是乾隆帝龍口一開,說,樅陽大蘿卜啊!從此,樅陽大蘿卜就名揚天下了。
笑話一則:
古時樅陽縣商人胡扯和一個西安的商人白搭結認后,同游南京玄武湖,看到他鄉(xiāng)的美麗景色,.二人禁不住夸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來.
白搭說:我們家鄉(xiāng)橋高,有座咸陽橋,那回我打這橋上過,一不小心,一只鞋掉下去了.過了一個月,我又打這橋上過,往下一看時,才見到這鞋子落在水里!
胡扯跟著便說:我們家鄉(xiāng)的蘿卜那個大呀!那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下江南,到了樅陽地界,人斷糧馬無草,只得就地扎寨.當時我家七七四十九世祖就從地里拔來一個蘿卜,人吃蘿卜芯,馬吃蘿卜葉,曹操和他的百萬大軍足足吃了三個月才剩下一半丟在江邊,現在每逢發(fā)大水的年景,江邊上漂的都是蘿卜干和羅卜葉!
白搭聽著,張開嘴合不攏了。后來,一傳十,十傳百,"樅陽大蘿卜"就傳開了。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