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釋迦佛沒有成佛之前,修菩薩道時,在森林里打坐。
正在這時,天空有一只老鷹在追一只鴿子,那只鴿子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就飛到 釋迦的衣袖里,那只老鷹飛到釋迦面前,讓釋迦放出這只鴿子,但釋迦想救這只鴿 子,就對老鷹說,讓老鷹放過這只鴿子,但老鷹說,如果我放了它,它活了,我就 會餓死的,那么誰能救我??? 釋迦為了救這只鴿子,于是對老鷹說,我用我自己的肉來代替這只鴿子。 老鷹說,必須和這只鴿子同等的肉才行。
于是,老鷹從別的地方拿來一個秤,釋迦將鴿子放在秤的一邊,釋迦用刀去割他身 上的肉去放在秤的另一邊,釋迦這樣不斷的割,說來也奇怪,無論釋迦如何割,但 始終不能使這個秤平衡,釋迦在這時,沒有太多的猶豫,他自己跳進了秤里面,這 時秤終于平衡了。 這時,老鷹與鴿子都變成佛的形象,原來是佛在考驗釋迦所幻化出來的。
世間因果,是無人能夠改變的,如果想改變一個生命的因果,得必須付出他所有的 一切。
久遠劫前,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平日廣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總是能夠體察民情,悉心傾聽,應愿供給,從不吝惜。
一日,帝釋天王的天壽即將終了,心中愁悶不樂。 這時,所有的天龍鬼神見狀,不約而同地相繼詢問:「天王您為什么如此面帶愁容?」 帝釋回答:「我的生命將盡,死亡的征兆也已經出現(xiàn)。
如今佛法已經落沒,恐怕再也沒有仁慈的大菩薩住世,我不知往后將歸向何處,所以心中發(fā)愁?。 ?諸天龍鬼神說:「在人世間有一位薩波達王,平日廣修菩薩的道法,持戒完滿,德行高遠,慈愍眾生,恩澤惠及有情、福德隆盛;不久之后,就會成佛,您若歸投于他,必能長養(yǎng)法身,斷諸疑慮!」 帝釋天王為了試探薩波達王,因此命令邊境護守的王將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測試薩波達王是否真的慈悲為懷,愍念眾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實修行菩薩道的行者。請你化身為鴿,我將變作大鷹,急追在后,追到薩波達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鴿子佯裝出畏懼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國王給予保護,如果薩波達王確實心懷仁慈,必定會接受你的歸投,這樣一來便可速知真假。
」 言畢,毗首羯磨便化作一只鴿,帝釋天王變成大鷹,兇猛地緊跟在鴿子后方,窮追不舍。 鴿子一路驚慌地飛到薩波達王座前,一見薩波達王,便鉆進國王腋下,上氣不接下氣地哀求薩波達王,保護它的小命。
同時間,緊追在后的大鷹也來到了殿前,看到千辛萬苦就快到手的鴿子,被薩波達王保護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兇光地說:「我數(shù)日來饑餓難忍,已沒有耐心了,你身邊的那只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 薩波達王見狀,緩緩地回答:「朕曾經發(fā)愿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只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生命來祭拜五臟六腑以求溫飽呢?」 大鷹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
難道,我就不屬于一切眾生嗎?」 薩波達王于是語帶慈祥地詢問大鷹:「你需要什么食物充饑?只要能夠放過鴿子一命,朕一定盡力滿足你的需求!」 「只有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我才吃!」大鷹毫不留情地說道。 薩波達王心想:「它要求要吃剛殺的熱肉,但是如果我害一以救一,也是不合道理;我既然已發(fā)大誓愿要救護一切眾生,便應該以自身來救護眾生。
」 于是薩波達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交給老鷹,用來交換鴿子的性命。 此時大鷹又開口說道:「國王您應當平等對待眾生,我雖然屬于畜生道,于理也不應偏頗;您若想用此肉來換取鴿子的性命,是否應該用秤子秤看看兩者的重量有沒有相等?」 薩波達王便叫旁人拿秤子來,將鴿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任憑薩波達王不斷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盡,仍然無法平衡在秤子另一端鴿子的重量。 此時,薩波達王使盡力氣,踉蹌地站起身來,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盤,換取鴿子。
頓時,因氣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覺;蘇醒后,薩波達王自責著說:「為了救度一切眾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來,一切眾生墜墮在憂苦大海中,我發(fā)心立誓救度一切,為什么還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現(xiàn)在所受的苦,遠比眾生在地獄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能、禪定、持戒、精進等善法的功德福報,如果還把這短暫無常的肉身當做是苦,那更何況是地獄之中心性迷悶、煎熬大苦的眾生呢?」 不顧身肉割盡,血流淌地的痛苦,薩波達王不斷地發(fā)著大愿。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鷹見薩波達王如此,便問道:「現(xiàn)在你應該知道后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誰代你苦啊!我還是勸你聰明點,乖乖地把鴿子交給我,這樣說不定還可以保住一命,繼續(xù)享你的人天福報,當個一國之王呢!」 「我一點也不后悔!無始劫來我喪身無數(shù),卻絲毫無益于一切眾生,如今我愿以此身誓求佛道。
」薩波達堅毅地答著。 突然,奇跡似地,薩波達王一股作氣地登上了秤盤,兩端剎時平衡。
薩波達王歡喜地喊著:「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秤盤終于平衡了!鴿子終于獲救了!」 此時,天地震動,大海揚起波濤,枯樹也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這個舍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誦道:「是真菩薩,必早成佛。
」 這時,大鷹釋恢復了帝釋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大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難能可貴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么?」 薩波達王回答:「我發(fā)心救護一切眾生,不求尊榮快樂,只愿早日悟道成佛?!?「剛才你割損筋肉,痛徹入骨,難道沒有絲毫悔意嗎?」 「沒有。
」 「我只見你身體顫抖,氣將盡絕,卻直說不曾后悔,這話有何憑證?」 薩波達王便回答:「我從始至終,心中沒有一點悔恨;如果我所說的屬實,就讓我的身體即刻平復如初!」薩波達王話一說完,身體果真馬上恢復了原貌,真正圓滿了救護一切眾生的大悲愿行。 此刻,人天同慶,歡喜雀躍,誦揚善行,嘆未曾有。
薩波達王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薩道的前身。 省思 古之行者,舍身救生,裨于利他的菩薩慈悲胸懷。
割肉喂鷹釋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饑餓的老鷹追捕一只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你現(xiàn)在是在捕食,錯過我還有下一個;我現(xiàn)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只有一條啊!”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呢?但我現(xiàn)在餓壞了,不吃了你我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上我也不會緊追不舍的?!?/p>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在懷里。老鷹怒火沖天,只好跟釋尊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了這鴿子一命,難到就忍心我老鷹餓死嗎?”釋尊說:“我不忍心你傷害這無辜的鴿子,也不想你白白的餓死。
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庇谑轻屪鹁腿〕鲆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這鴿子看上去雖小,但無論釋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當釋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時候,天平終于平衡了!天地風云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禪思禪語:佛愛眾生,不離眾生。慈悲心懷是闡釋佛教和禪宗的一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
出自三國時代吳·康僧會譯的《六度集經》卷第一<;布施度無極章第一>。
佛祖割肉喂鷹的典故:
釋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饑餓的老鷹在追捕一只可憐的鴿子。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錯過我你還有下一個,可我的命只要這一條啊?!崩销椪f:“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但我現(xiàn)在餓壞了。不吃你也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我也不會緊追不放的。”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到懷里。老鷹怒火中燒,跟釋尊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這鴿子一命,難道就忍心看我老鷹餓死嗎?”釋尊說:“我不忍心你傷害這無辜的鴿子,又不想你白白餓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p>
于是釋尊就取出一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這鴿子看上雖小,但無論世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當世尊割下最后一片肉時,天平終于平了。天地風云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擴展資料
六度集經收錄多種本生經及各種本生故事,依六波羅蜜之次第分類,與其他本生經之雜然列舉不同。
佛教講究修六度,也稱六波羅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項修持內容。六度集經分六章,即(1)布施度無極章,(2)戒度無極章,(3)忍辱度無極章,(4)精進度無極章,(5)禪度無極章,(6)明度無極章。
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須大拏經〉分別相當于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的《大意經》、西秦·圣堅譯的《太子須大拏經》。
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經〉相當于后漢·安世高譯的《太子墓魄經》及西晉·竺法護譯的《太子墓魄經》?!错斏ネ踅洝迪喈斢谒巍な┳o等譯的《頂生王因緣經》。
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當于西晉譯者佚名的《睒子經》及西晉·圣堅譯的《睒子經》。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當于吳·支謙譯的《九色鹿經》。
康僧會,三國時期僧人,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
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不僅精通佛典,而且“天文圖緯,多所貫涉”,他于公元247年來到三國時的東吳。他在建業(yè)(當時東吳的都城)建立寺廟,供奉佛像弘揚佛法。不久受到孫權的信敬,并為他建佛塔,造佛寺,是繼支譧之后在江南傳教的人。
康僧會邊傳教邊翻譯《六度集經》和《吳品》兩部佛經,還注釋佛經。他的佛學撰著(釋經)比其譯經影響更大,他曾注《安般守意經》、《法鏡經》、《道樹經》三經,并為作序。
康僧會還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有佛,道,儒三家思想的僧人。這一點可以在他所注釋的佛經上見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六度集經
久遠劫前,有一位護念眾生、慈悲為眾的薩波達國王,平日廣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總是能夠體察民情,悉心傾聽,應愿供給,從不吝惜。
一日,帝釋天王的天壽即將終了,心中愁悶不樂。 這時,所有的天龍鬼神見狀,不約而同地相繼詢問:「天王您為什么如此面帶愁容?」 帝釋回答:「我的生命將盡,死亡的征兆也已經出現(xiàn)。
如今佛法已經落沒,恐怕再也沒有仁慈的大菩薩住世,我不知往后將歸向何處,所以心中發(fā)愁?。 ?諸天龍鬼神說:「在人世間有一位薩波達王,平日廣修菩薩的道法,持戒完滿,德行高遠,慈愍眾生,恩澤惠及有情、福德隆盛;不久之后,就會成佛,您若歸投于他,必能長養(yǎng)法身,斷諸疑慮!」 帝釋天王為了試探薩波達王,因此命令邊境護守的王將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測試薩波達王是否真的慈悲為懷,愍念眾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實修行菩薩道的行者。請你化身為鴿,我將變作大鷹,急追在后,追到薩波達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鴿子佯裝出畏懼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國王給予保護,如果薩波達王確實心懷仁慈,必定會接受你的歸投,這樣一來便可速知真假。
」 言畢,毗首羯磨便化作一只鴿,帝釋天王變成大鷹,兇猛地緊跟在鴿子后方,窮追不舍。 鴿子一路驚慌地飛到薩波達王座前,一見薩波達王,便鉆進國王腋下,上氣不接下氣地哀求薩波達王,保護它的小命。
同時間,緊追在后的大鷹也來到了殿前,看到千辛萬苦就快到手的鴿子,被薩波達王保護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兇光地說:「我數(shù)日來饑餓難忍,已沒有耐心了,你身邊的那只鴿子是我覓來的美食,速速歸還給我!」 薩波達王見狀,緩緩地回答:「朕曾經發(fā)愿要救度一切眾生、善護一切眾生。今日我應該要救護這只鴿子,豈可歸還給你,讓你殺害生命來祭拜五臟六腑以求溫飽呢?」 大鷹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國王您說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斷絕了我的食物,我同樣也活不下去。
難道,我就不屬于一切眾生嗎?」 薩波達王于是語帶慈祥地詢問大鷹:「你需要什么食物充饑?只要能夠放過鴿子一命,朕一定盡力滿足你的需求!」 「只有剛殺的、熱騰騰的肉,我才吃!」大鷹毫不留情地說道。 薩波達王心想:「它要求要吃剛殺的熱肉,但是如果我害一以救一,也是不合道理;我既然已發(fā)大誓愿要救護一切眾生,便應該以自身來救護眾生。
」 于是薩波達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交給老鷹,用來交換鴿子的性命。 此時大鷹又開口說道:「國王您應當平等對待眾生,我雖然屬于畜生道,于理也不應偏頗;您若想用此肉來換取鴿子的性命,是否應該用秤子秤看看兩者的重量有沒有相等?」 薩波達王便叫旁人拿秤子來,將鴿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任憑薩波達王不斷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盡,仍然無法平衡在秤子另一端鴿子的重量。 此時,薩波達王使盡力氣,踉蹌地站起身來,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盤,換取鴿子。
頓時,因氣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覺;蘇醒后,薩波達王自責著說:「為了救度一切眾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來,一切眾生墜墮在憂苦大海中,我發(fā)心立誓救度一切,為什么還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現(xiàn)在所受的苦,遠比眾生在地獄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能、禪定、持戒、精進等善法的功德福報,如果還把這短暫無常的肉身當做是苦,那更何況是地獄之中心性迷悶、煎熬大苦的眾生呢?」 不顧身肉割盡,血流淌地的痛苦,薩波達王不斷地發(fā)著大愿。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鷹見薩波達王如此,便問道:「現(xiàn)在你應該知道后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誰代你苦??!我還是勸你聰明點,乖乖地把鴿子交給我,這樣說不定還可以保住一命,繼續(xù)享你的人天福報,當個一國之王呢!」 「我一點也不后悔!無始劫來我喪身無數(shù),卻絲毫無益于一切眾生,如今我愿以此身誓求佛道。
」薩波達堅毅地答著。 突然,奇跡似地,薩波達王一股作氣地登上了秤盤,兩端剎時平衡。
薩波達王歡喜地喊著:「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秤盤終于平衡了!鴿子終于獲救了!」 此時,天地震動,大海揚起波濤,枯樹也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這個舍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誦道:「是真菩薩,必早成佛。
」 這時,大鷹釋恢復了帝釋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大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難能可貴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么?」 薩波達王回答:「我發(fā)心救護一切眾生,不求尊榮快樂,只愿早日悟道成佛?!?「剛才你割損筋肉,痛徹入骨,難道沒有絲毫悔意嗎?」 「沒有。
」 「我只見你身體顫抖,氣將盡絕,卻直說不曾后悔,這話有何憑證?」 薩波達王便回答:「我從始至終,心中沒有一點悔恨;如果我所說的屬實,就讓我的身體即刻平復如初!」薩波達王話一說完,身體果真馬上恢復了原貌,真正圓滿了救護一切眾生的大悲愿行。 此刻,人天同慶,歡喜雀躍,誦揚善行,嘆未曾有。
薩波達王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薩道的前身。 省思 古之行者,舍身救生,裨于利他的菩薩慈悲胸懷。
晉文公重耳為躲避朝廷迫害,落難于荒野。
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有一次在衛(wèi)國,重耳受到了冷遇,他只好去找野菜充饑,可是野菜實在是難以下咽。這時重耳的一個下屬叫介子推的,就將他大腿的肉割下來給他煮成肉湯。重耳見了就問他這是什么湯,他說這是麻雀湯。重耳就喝下去了。后來他了解到情況。便對他說:“今后我若當上了國君,必定會重重賞賜你。”到后來,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他將他的屬下都賞賜了。唯獨沒有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也就沒有去計較了。事后晉文公想起來了,就想賞賜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想要那些功名利祿,就帶著他的母親躲到綿山去了。后來晉文公跑到綿山去想請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一些
嫉妒介子推的人便給晉文公出主意,讓晉文公放火燒山,只從三面燒,留出一面給介子推逃出來。晉文公答應了,但那些人卻四面燒,將介子推和他母親活活燒死了。
這就是介子推“割肉啖君”的千古佳話。 后來晉文公知道后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國在這一天不準開燈、煮飯,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節(jié),后來介子推死的那棵大柳樹(當時介子推是抱著那棵柳樹燒死的),卻沒有被燒死,所以晉文公將這棵柳樹叫做清明柳。
歷史上沒有記載給母親吃,只有給皇帝吃
割下我的肉獻給主公表明我的赤膽忠心,希望主公能夠永遠保持清正廉明的風范.
此文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時,介子推曾經用割股肉為他充饑,后來重耳成了晉文公,許多舊臣找他爭功,介之推不滿這些人的舉動,回到綿山隱居,晉文公多次請不出,于是放火燒山,避他出山,但介子推寧死不出,和母親一起燒死的山上柳樹旁,并留下絕命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介子推回憶以前的艱苦歲月,希望晉文公遠小人,做個賢明的君主。
第二年,就在那棵燒焦的柳樹上,一條條嫩綠的枝芽,又開始迎風飄展了。晉文公折下了一束枝條,戴在了自己的頭冠上。他曉諭全國,把放火燒山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每年的這一天禁絕煙火,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以表達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的懷念。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