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楚,而有漁者而獻魚焉,孔子不受。
漁者曰:\“天暑市遠,無所鬻也;思慮棄之糞壤不如獻之君子,故敢以進焉?!庇谑欠蜃釉侔菔苤沟茏訏叩?,將以祭。
門人曰:\“彼將棄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諸惜其腐飪而欲以務施者,仁人之偶也。惡有受仁人之饋而無祭者乎?” 說是有個漁夫,要把魚送給在往楚國途中的孔子,孔子不接受。
于是,漁夫實話實說,天熱,離集市太遠,我怕魚腐敗了,所以才獻給你??鬃勇犓@么一說,馬上就鄭重地接受了漁夫的禮物;并且讓弟子趕緊打掃一下,要用這魚先敬敬神!弟子感到不解——這魚是漁夫怕它腐敗,才不得已送給你的!孔子說:漁夫怕魚腐敗才送給我,正是他有仁心的表現(xiàn);漁夫就是仁人!如何把就要腐敗的魚送給人,就可以稱為仁人?我想,大概是因為:如果不把魚送給人,則魚會腐敗,只好白白扔掉:對魚而言,有點暴殄天物;如果把魚送給人,不但避免了糟蹋東西,而且使受者能夠得到益處。
有意識地,或者愿意使別人得到好處,正是愛人的體現(xiàn);而孔子又說過\“仁,愛人”(《論語·顏淵》)。所以,這樣的人,就是仁人。
1.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出處《老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2.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攸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故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3.魚羊為鮮
“魚羊為鮮”這典故,據(jù)傳還是我國廚師鼻祖彭祖所創(chuàng)。烹調方法是將適量的羊肉(帶骨)和魚肉(魚頭也可)切成段(塊)合熬,既可無羊肉的膻味,又具助陽補精血之功效。
4.關于雙鯉魚。.
漢以前,“雙鯉魚”就是古代的信封。
這種信封和現(xiàn)在用紙糊成口袋形的信封不同,它是用兩塊魚形的木板做成的,中間夾著書信。
秦漢時期,有一部樂府詩集叫《飲馬長城窟行》,主要記載了秦始皇修長城,強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離子散之情,且多為妻子思念丈夫的離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
這首詩中的“雙鯉魚”,也不是真的指兩條鯉魚,而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昂魞号膈庺~”,即解繩開函,“中有尺素書”即開函看到用素帛寫的書信。這種鯉魚形信封沿襲很久,一直到唐代還有仿制。
漢代文書以簡牘為主,簡牘由竹木制成,長度大約為漢尺l尺。為防散亂、泄密,將簡兩塊對合,文字向里,外面結繩處加上封泥。
到漢末,個別書信已有用紙的。后來,信封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明、清代的信封和現(xiàn)代的信封大體相同,但寫法不同,信封的正反面都寫字,而且由于寫信的對象身份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寫法。
5.水至清則無魚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伙伴?,F(xiàn)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說“水清無魚”。
【出處】《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后漢書·班固傳》:“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宣蕩佚簡易。”
6.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語出《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愿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的話在告誡人們要重義,寧可舍生取義,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這也是一個真理。
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一個人占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次要的而顧著重要的。
一般用餐上整體大菜時,雞不獻頭,鴨不獻掌,魚不獻脊。
這是因為雞頭有三多:皮多。骨多。結締組織多;鴨掌除皮即骨,無可食之肉,雞頭\鴨掌對客人上菜不恭敬。
而魚不獻脊的說法不一。
其一:據(jù)清代錢泳<;;履園從書>;;所載:"繪會{是否指現(xiàn)在的繪魚,不盡其詳)鮮類,脊背有十二刺,應一年十二個月,有閏月則多一刺,如正月之毒在第一刺,二月之毒在第二刺,以此類推,其中毒之者,能殺人,主人恐誤傷賓客,故不能獻脊"。
其二:來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專諸用劍刺王僚的故事。專諸事先將劍藏入魚腹內,獻魚時順手把劍抽出,將王僚刺死。從此,獻魚不獻脊便成了一條規(guī)矩了。其實魚腹之肉,刺少肉嫩,味鮮美;脊背有鰭,刺多,肉質硬且些,不如腹部肥美,所以獻腹不獻脊表示恭敬放置時應頭頭左尾右腹朝前橫在客人面前。
“宮門獻魚”鄉(xiāng)清御膳名菜。
它是選用整條鮮魚治凈后,斬成頭、身、尾三段,將頭、尾兩側剞蘭草花刀,身段剝皮,剔去骨刺切成 片, 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經分別烹制后,頭尾放盤的兩側,白色魚片碼頭尾中間,兩色兩味,形如宮門中躍出條魚。 據(jù)傳此肴為清朝康熙皇帝親筆命名,且是清宮遷大典中必須備有的菜點之一。
康熙九年(1607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一天,他來了云南“宮門嶺”,這是一個十分險要的山嶺,嶺下有個天然大山 洞,洞寬丈,形如宮門,宏偉非凡。東邊是一片山坡草地,西邊有一池塘。
這日中午,康熙來到池邊一家小酒店,經打座后,點要了 “一條魚,一壺酒”。 很快,店家便將酒、菜送上桌,康熙食后感覺很美,并問道:“店家,此菜何名?”答日:“腹花魚?!?/p>
原來 此魚生長于池塘,專食鮮花嫩草,魚腹上長有金黃色花紋,故有此名??滴跻粫r興起,便揮筆給店家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大字,落 款為“玄燁”。
不久,江浙總督路過這里,見店門上掛著“宮門獻魚”署名“玄燁”的牌匾,大吃一驚,經了解原委,果真是當今天 子所賜。 自此,消息傳開以后,凡路過此處的游客,都要進店嘗嘗,“宮門獻魚”這道名菜。
清宮名菜“宮門獻魚”如何傳入民間 ?據(jù)說1912年清王朝覆滅,宮廷御廚們也各奔東西。有的則流落到其他城市,為了謀求生計,便開設專門經營宮廷菜點的酒樓食店, 于是,使這一古老技藝的宮廷菜,得以流傳民間 宮門獻魚 【主料】活鱖魚1500克,雞脯肉200克,青豆50克,火腿茸25克。
【調料】食用油、清湯各150克,鹽5克,蛋清、肥肉丁各50克,豆瓣醬40克,紹酒30克,白糖15克,蔥、姜少許。 【制作過程】 (1)鱖魚去鱗、內臟,冼凈,將鱖魚頭(帶二分肉)、尾取下,魚中段去骨,去魚皮,切成長方片(門片形狀),用紹酒、姜米、鹽略腌。
雞脯肉剁成茸,加入蛋清,紹酒、鹽等,調好味,抹在魚片上,再用青豆鑲在上面做門丁,火腿茸點綴成門環(huán),蒸5分鐘。 (2)魚頭、尾用油炸透,炒勺加底油,入肥肉丁、豆瓣醬、蔥、姜炒透,放入紹酒、白糖、鹽、水,放入炸好的魚頭、魚尾,?\10分鐘,取出裝在盤子兩邊。
魚扇碼在中間。魚汁旺火收濃燒在魚頭、魚尾上。
清湯調好味燒開,淋入淀粉澆在魚扇上即可。 【特點】一魚兩吃,鮮嫩醇香。
宮庭獻魚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粵菜系。魚丟鱗刮凈在魚身切下數(shù)刀,抹上紹酒和鹽少許腌勻,待用。將上項魚撲上干粉,放入滾油中炸至外呈金黃色,魚熟撈起,濾干油份。上碟。用1湯匙油爆香蒜茸、姜米,倒下茨汁料煮開,打茨。將奇異果、草莓、菠蘿同切成小塊放入茨汁中煮勻,淋上魚面即成。
出處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瑫姓f:“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 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釋義 表示與其羨慕,不如動手去干 道理 ①在目的與手段之間,有明確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將是空幻而不切實際的。
②告誡統(tǒng)治者,要治理好國家,必須抓住觀念、制度這個根本。 理解 “退”:我們的目的是打魚,但只有“退”而織好網,才有可能得到魚。
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暫時擱置起來,先去努力解決手段的問題,就如同我們要過河,得首先解決船和橋的問題一樣。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別人先富起來了,會有羨慕之心,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羨慕是不行的,應該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領,探尋致富的途徑,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這就是“退而結網”。
本意 :你站在河塘邊,與其急切地期盼著、幻想著魚兒到手,還不如回去下功夫結好漁網,這樣就不愁得不到魚,“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見于《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瑫姓f:“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意思是說,漢朝希望國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卻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原因在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沒有在觀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調整,于是他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古訓,來告誡統(tǒng)治者,要治理好國家,必須抓住觀念、制度這個根本。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一典故,也告誡人們,在目的與手段之間,有明確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將是空幻而不切實際的。
例如,我們的目的是打魚,但只有“退”而織好網,才有可能得到魚。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暫時擱置起來,先去努力解決手段的問題,就如同我們要過河,得首先解決船和橋的問題一樣。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別人先富起來了,會有羨慕之心,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羨慕是不行的,應該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領,探尋致富的途徑,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這就是“退而結網”。 相近句子 望洋興嘆,不如破釜沉舟 杞人憂天,不如防微杜漸 身心交瘁,不如以逸待勞 捶胸頓足,不如亡羊補牢 紙上談兵,不如現(xiàn)身說法 畫蛇添足,不如循規(guī)蹈矩/適可而止 固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恪守不渝,不如出奇制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層之臺, 起于壘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心動不如行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