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打仗,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就是,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干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暈倒了,曹操看到這樣的情形覺得非常難辦。
于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頭,查看前方的狀況,當?shù)巧仙筋^的時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沒有人煙,哪來的水源,不過,一個靈機一動,曹操想到了辦法。
他回過頭,對正處于干渴中的士兵說:“將士們,翻過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們一聽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士兵們突然都有了力氣,奮力向前前進。后來,他們終于到達了有水的地方,但是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有梅子林。
擴展資料
〝望梅止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wàng méi zhǐ kě ,釋義:意為梅子酸,人看見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xiàn)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斷絕水源、士卒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虛償所愿。從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個機智聰明,善于思考,懂得變通的人。
人物簡介: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
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wěn)定、經濟出現(xiàn)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tǒng)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望梅止渴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說話太多,非常干渴。作謂語、補語;指非常干渴。釋義: 燥:干。出自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示例:
①那白氏心中正自煩惱,況且連歌數(shù)曲,口干舌燥,聲氣都乏了,為何肯再唱。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②三天來,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尋找行蹤,把露水當作希望。 ——圣??诵跖謇铩度祟惖拇蟮亍返谄哒碌诹?jié)“在沙漠中心”。
擴展資料:
口干舌燥的近義詞:舌敝唇焦
釋義:敝:破;焦:干。舌頭破爛,嘴唇干焦。形容說話太多,費盡唇舌。也說“唇焦舌敝”。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焦唇干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yǎng)百姓。”
示例:魯迅《彷徨·孤獨者》:“親戚本家都說到舌敝唇焦,也終于阻擋不住?!?/p>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口干舌燥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
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墒撬匕l(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典故如下: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吳,七月天氣炎熱,行軍途經安徽省含山縣梅山村,士兵口渴難熬,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
于是曹操站在山道上指著前面遙遠的地方說:“前有大梅林”,士兵爭先恐后地前進,其實此山過去十幾里是濡須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們雖然被騙依然很高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望梅止渴”成語。
擴展資料
寓意: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釋義: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币馑际菂菄娜硕喟衙纷臃Q之為,以此來嘗試望梅止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于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笔勘牶?,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 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
擴展資料:
相關人物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后世紀念
關于曹操望梅止渴歷史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一種智慧,也有人說這是曹操奸詐之處。許多文人因探尋 “望梅止渴”的歷史來到含山縣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詩篇。
多年以來含山縣文化研究會,含山縣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對本縣望梅止渴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與歷史研究,整理出一篇《含山縣三國文化遺址調查》論文,2017年提交給“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經專家反復對史料驗證核實,論文編入由“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諸葛亮研究會”編著的論文集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望梅止渴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