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澤而漁,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魚。比喻獲取利益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出自《淮南子難一》:“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解釋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魚。比喻獲取利益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宋書袁淑傳》:“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近義詞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反義詞從長計議、三思而行
典故
《淮南子難一》:“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p>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個別列傳有殘缺,少數(shù)列傳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八志原排在列傳之后,后人移于本紀、列傳之間,并把律歷志中律與歷兩部分分割開?!端螘肥珍洰?dāng)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成語出處】《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p>
竭澤而漁 jié zé ér yú
[釋義] 竭:弄盡;澤:池塘;漁:捕魚。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也比喻殘酷榨取。
[語出]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p>
[正音] 竭;不能讀作“jiē”或“hè”。
[辨形] 漁;不能寫作“魚”。
[近義] 殺雞取卵 不留余地
[反義] 從長計議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偏睚式。
[例句] 另外的錯誤觀點;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誅求無已。
[英譯] fish out by pumping off the water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么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
渙然冰釋
【讀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拼音代碼】hrbs
【釋義】渙然:流散的樣子;釋:消散。像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處】晉·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后為得也。”
【近義詞】煙消云散 冰消瓦解 渙若冰消 化為烏有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
廉頗嫉妒藺相如的才華,在眾人面前詆毀藺相如,后來藺相如說了這么一句話 依你們看來,是廉將軍厲害呢,還是秦王厲害呢?”門客們說:“當(dāng)然是秦王厲害了?!碧A相如說:“對了,秦王這要威焰萬丈,我卻在朝堂上斥責(zé)他,侮辱他的臣子們,難道我就單獨害怕一個廉將軍嗎?不過我想,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正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啊,如果兩個老虎相搏斗起來,那情勢發(fā)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這正合秦國的心意,我對廉將軍一再退讓,正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拋在腦后啊!” 廉頗羞愧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謝罪。
竭澤而漁、
涸澤而漁、
澤被后世、
溫潤而澤、
深仁厚澤、
淵渟澤匯、
同袍同澤、
三江七澤、
順非而澤、
相濡以澤、
尺澤之鯢、
川澤納污、
遺風(fēng)余澤、
遺惠余澤、
山吟澤唱、
尊主澤民、
被澤蒙庥、
澤及枯骨、
澤吻磨牙、
以澤量尸、
竭澤焚藪、
膏澤脂香、
崗頭澤底、
手澤之遺、
焚林竭澤、
窮山竭澤、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振兵澤旅
~~~~~~~~~~~~~~
尺澤之鯢
【釋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釋義】竭:使……干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干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鉆燧取火,構(gòu)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p>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釋義】涸:使水干枯;澤:聚水的洼地;焚:燒毀。把池水戽干來捕魚,將林地?zé)龤泶颢C。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出處】《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p>
竭澤而漁
【近義】殺雞取卵、不留余地
【反義】從長計議
【釋義】掏干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出處】《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p>
竭澤焚藪
【釋義】竭:排水。藪: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魚,燒光草野捉獸。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可,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p>
手澤之遺
【釋義】手澤:為手汗所沾潤。指先人遺物。
【出處】《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p>
同袍同澤
【釋義】袍:長衣服的通稱;澤:內(nèi)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愛,同仇敵愾。比喻共事的關(guān)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p>
溫潤而澤
【釋義】比喻人的態(tài)度、言語溫和柔順。
【出處】《禮記·聘義》:“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p>
澤及枯骨
【釋義】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于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出處】《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于人乎!”
【用例】圣德之君,~,何況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
被澤蒙庥
【釋義】指受恩澤,蒙庇護。
川澤納污
【釋義】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yǎng),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
焚林竭澤
【釋義】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比喻只圖眼前利益。
崗頭澤底
【釋義】唐代極重視世族,崔、盧、李、鄭為甲門四姓,稱盧氏為崗頭盧,李氏為澤底李。泛稱豪門世族。
膏澤脂香
【釋義】指油脂類的化妝品。
涸澤而漁
【釋義】抽干池水捉魚。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三江七澤
【釋義】泛指江河湖澤。
山吟澤唱
【釋義】 指山歌民謠。
深仁厚澤
【釋義】指深厚的仁愛和恩惠。
順非而澤
【釋義】 順從錯誤言行且加以潤飾。
遺風(fēng)余澤
【釋義】前人遺留下來的風(fēng)教和德澤。
遺惠余澤
【釋義】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
以澤量尸
【釋義】指尸體遍野,可以沼澤為單位計量。極言死人之多。
淵渟澤匯
【釋義】比喻事物的集聚匯合。
澤被后世
【釋義】澤:恩澤,恩惠。被:覆蓋。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澤吻磨牙
【釋義】猶言齜牙咧嘴。兇殘的樣子。
振兵澤旅
【釋義】收繳兵器,解散軍隊。同“振兵釋旅”。
尊主澤民
【釋義】尊崇君主,澤惠生民。
同袍同澤:比喻共事的關(guān)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處】:《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p>
溫潤而澤:比喻人的態(tài)度、言語溫和柔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聘義》:“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p>
遺風(fēng)余澤:前人遺留下來的風(fēng)教和德澤
【出處】:《宣和書譜·張彥遠》:“此其遺風(fēng)余澤,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淵渟澤匯:比喻事物的集聚匯合。
【出處】: 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漢興,董賈諸人,漸趨醇樸,一代文章,垂復(fù)古始,淮南又群集浮華,綱羅淫僻,淵渟澤匯,萃為此編?!?/p>
崗頭澤底唐代極重視世族,崔、盧、李、鄭為甲門四姓,稱盧氏為崗頭盧,李氏為澤底李。泛稱豪門世族。
【出處】:唐·元稹《去杭州》:“駿骨鳳毛真可貴,崗頭澤底何足論?!?/p>
被澤蒙庥:指受恩澤,蒙庇護。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吳留村》:“留村在無錫既膺殊遇,夙駕將行,錫之父老士庶被澤蒙庥,自縣治以至何干,直達于省城之金閶門,八九十里,號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數(shù)萬人
竭澤焚藪 竭:排水。藪: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魚,燒光草野捉獸。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
同袍同澤 袍:長衣服的通稱;澤:內(nèi)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愛,同仇敵愾。比喻共事的關(guān)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溫潤而澤 比喻人的態(tài)度、言語溫和柔順。
澤及枯骨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于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被澤蒙庥 指受恩澤,蒙庇護。
川澤納污 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yǎng),能包容所有的善惡、
焚林竭澤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喻只圖眼前利益。
膏澤脂香 指油脂類的化妝品。
三江七澤 泛指江河湖澤。
山吟澤唱 山歌民謠。
深仁厚澤 謂深厚的仁愛和恩惠。
僧 圓 澤 傳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游子,豪侈善歌聞于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甚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荊州沂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彼熳郧G州路。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甕而汲者,澤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
源驚問之,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dāng)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dāng)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兒時,愿公臨我,以笑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dāng)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fēng)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fù)相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己遍,卻回?zé)熻霄奶??!?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