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采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 野史雜稗中如是說,越國大夫范蠡周游全國,遍訪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紗江畔,與家在古苧蘿村西邊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則一見鐘情的故事。然而,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范蠡以“愛國”的名義,背叛、出賣了愛情。他把絕代佳人西施選進宮里,與其他美麗的越女一起,進行歌舞禮儀等“培訓”。大約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為首的越女獻給吳王夫差。
此簽題目為范蠡游湖,不算上簽。
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是個古老而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早在南宋時就廣為流傳了。
相傳在四川峨眉山的一個山洞里,住著兩條修煉千年的蛇精,一條是白蛇,一條是青蛇。兩個蛇精耐不住洞中的寂寞,向往人間男婚女嫁的幸福生活,便在一年清明節(jié)的前夕,瞞著她們的 師傅黎山老母,化做了兩個美麗的姑娘。
白蛇變成了一個小姐,取名白娘子,長得真漂亮,就像一朵剛剛出水的芙蓉;青蛇變成了一個丫環(huán),取名叫小青,英姿颯爽,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翠竹。白娘子和小青駕起云朵,一直朝東方飛呀飛,飛到了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在城內(nèi)租一家宅院暫住下來。
清明節(jié)這天,白娘子和小青來到西湖游玩。這是個晴和明媚的日子,到湖邊踏青的,上山掃墓的,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白娘子和小青玩了 一會兒,來到斷橋旁,看見有個后生正倚著橋欄 向遠處眺望。白娘子仔細看那后生,見他身材不高不矮,生得眉清目秀,相貌忠厚,心里十分高興,不禁一見鐘情。
她看了小青一眼,小青會意地笑笑說:“姐姐放心,讓我略施小計,管保他送上門來。 ”小青的話音剛落,只見從西北方飄來一塊烏云,天上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那后生急忙到湖邊雇一條船,鉆到舶篷里,準備回到城里去。這時,他忽然看見有兩個麗人向岸邊跑來,一 個丫環(huán)模樣的姑娘邊跑邊說:“船家慢開船,能讓我們搭搭船嗎?”船家說:“這船是相公自己雇 的,要往錢塘門去?!?/p>
姑娘說:“雨越下越大,我倆女流之輩,又未帶傘,望老人家行個方便吧! ”后生聽了,從艙口探出頭來問:“二位大姐要到哪里去?”姑娘說:“我們到太平橋上岸,后生說:“倒也順路,就請二位大姐上船,一同回去吧白娘子和小青登上了船,連連向后生道謝。小青說:“承蒙美意,深感大恩,不知相公尊姓大名?”后生說:“我姓許,因為小時候在斷橋邊遇到過神仙,阿爸就給我取名叫許仙。”
白娘子和小青互相看了一眼,兩個人都笑了。白娘子又問許仙府上在哪里,許仙說:“自從父母亡故之后,我單身一人,寄住在錢塘門姐姐家,在王員外的藥店里當伙計小青聽了,忽然拍手笑道:“太巧了,太巧了!我家小姐也是個落難千金,和你一樣,無依無靠,四處飄零。
看來你們二人同病相憐,正是天生一對?。?”說得許仙紅了臉,白娘子也低下了頭,卻又暗中偷偷相看。太平橋到了,雨仍下個不止。
小青說:“許相公,我想借你的寶傘一用,免得小姐淋濕了衣服;明天上午,屈駕到宅上來取,我們小姐也一定感激你的?!痹S仙自然滿口答應,小青二人留下地址,下船而去。
第二天,許仙按時到了白娘娘的住宅,小青熱情接待,并準備了酒席為他接風。席上白、許倆人含情脈脈,笑語融融,小青主動提出為二人做媒,二人遂結(jié)為伉偭。
戲文里稱這為“游湖借傘”。擴展資料:據(jù)明末《警世通言》記載,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女子叫白素貞,及其侍女青青(也稱小青、青魚、青蛇)在杭州西湖遇藥店之王主管許宣(或名許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見鐘情,白蛇逐生欲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
遂結(jié)為夫妻?;楹?,經(jīng)歷諸多是非,白娘子屢現(xiàn)怪異,許不能堪。
鎮(zhèn)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贈許一缽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顯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魚。
法海遂攜缽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級寶塔,名曰雷峰,永鎮(zhèn)白、青于塔中。參考鏈接:百度百科-白蛇傳。
這是一段非常浪漫動情而又風趣的情節(jié),它使《新白娘子傳奇》一開始就征服了許多觀眾的心。
游湖借傘的前奏,各為白素貞和許仙作了充分的鋪墊。許仙學醫(yī),白素貞收服小青諸事娓娓述來,于是使斷橋相逢成了必然,又不覺突然。妙就妙在白素貞撫不適許仙乃前世恩人,而在愛意盟生之后才算出。白素貞攜小青在西湖尋來尋去,算了好些"高人"都不是,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俊俏書生許仙在斷橋的出現(xiàn),使白素貞心里泛起了漣漪,頓生愛意,一洗尋恩人不著的愁緒。經(jīng)小青的三次試驗,白素貞就更加傾心了。
在第一次相視的時候,白素貞的羞澀,小青的頑皮和許仙的癡傻。表現(xiàn)俱足。小青在這其中的作用著實非常之大,她的撮合,入情入趣。接下來是同船共渡。這里白素貞與許仙有第一次牽手。許仙雖對白素貞驚若天人,但也更誠實持重,于是撐傘避到船頭。而這時白素貞也暗暗算出眼前這位心儀之人竟果是前世恩人,便主動邀入船艙敘話。同席敘話采用說唱形式,雖然談得都是些身生世事,但兩人的相互愛慕這情溢于言表。白素貞深情地望著許仙自報家門,竟忘了答話。梢公真不知趣,這么快清波門就到了,對于沉浸在幸福感的戀人來說,一千年也嫌太短。兩人依依分別,小青又設法把許仙的傘"騙"了去。
到后來的取傘還傘,小青繼續(xù)捉弄許仙,不過捉弄到后來,玩笑未免開得太大了些。不過還好,在榕樹下,白素貞為許仙舉傘遮雨的一幕太經(jīng)典了。雨絲突然小了,抬頭望望,是自己曾送給白娘子的傘,身旁多了一份美人的氣息,回頭看看,正是朝思暮想的人兒,白素貞正深情地望著許仙,許仙那個歡喜的,激動得都似乎要哭了,一直把白素貞看得不好意思地垂下了頭。此時無聲勝有聲,什么都不用說了,兩個人的心已緊緊融合在一起,于是攜手共入華堂,永結(jié)連理……
也許有人會說白素貞與許仙成親太快了。其實不然,這是很合情合理的,全劇要表現(xiàn)的主要是他們婚后的那種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人人稱羨的夫妻感情,白素貞在人間的時日本來就不多,若也打一場戀愛持久戰(zhàn),那還了得。白素貞與許仙從相遇到成親,雖然迅速,但不匆促,短短幾日,卻用了一集多的篇幅,把他們的感情發(fā)展細細鋪開,小青那句戲言甚至可以看作一次不小的感情波折。試想,如果許仙取傘,一切順順利利,小青就把許仙拉進內(nèi)室見白素貞,讓他們拜堂成親,許仙一定會手足無措,白素貞也會無所適從。而小青一句戲言使許仙猶如五雷轟頂,許仙踉踉蹌蹌走出白府,又做了個極為荒謬的夢。這讓許仙知道了白素貞在他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他不能沒有她,許仙還真怕白素貞會嫁給別人。而白素貞也怕許仙會一去不復返。于是白素貞雨中持傘樹下相會,一切盡在不言中,就立即成親吧。
所以這段烏云閃電般迅速的結(jié)親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一切都從容不迫。這其中還另有一個緣故,白素貞與許仙的身世也是有關(guān)的。白素貞與小青是千年蛇妖,法術(shù)高強,一切都在她們掌握之中,要風就風,要雨就雨,在那時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發(fā)展。許仙呢,無父無母,拜堂時高堂上空空如也,不似許仕林成親時一拜就四位高堂。雖然許仙視姐如母,畢竟他完全可以自己作主。既然白娘子這么深情,許仙何以能拒絕,想拖延也無托詞。
總之,這段千古佳話雖然迅速,卻不匆促,從從容容,精彩還在后頭。
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迎面走來了4個書生模樣的人,他們手中各自拿著折扇,臉上帶著微笑不時伸手指著天空的云,腳下的水,身邊的草地,遠方的閣樓,邊走邊說著。
這時候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四大才子游湖了?!彪S著這一聲叫喊,頓時整個街道變得轟動起來,人們一邊奔跑著一邊互相轉(zhuǎn)告,轉(zhuǎn)眼之間整個街道變得人山人海。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與徐禎卿這4位吳中才子,立刻被人們圍在了中央,很多傾慕他們的人大聲喊道:“祝允明寫一幅字,唐伯虎畫一幅畫,文徵明彈一次琴,徐禎卿做一首詩?!碧撇⒙牭奖娙说暮艉奥暎χ鴮ι磉叺钠渌苏f道:“看到?jīng)]有,大家都已經(jīng)給咱們4個人分配好任務了。
只是這任務對文徵明不太公平?!蔽尼缑餍χf道:“對我沒有什么不公平的,我的確是寫字不如祝兄,作畫不如唐兄,賦詩不如徐兄,正好撫琴為樂,為你們助興?!?/p>
祝允明應道:“文兄也不要客氣了,大家都知道咱們吳中四才子之中,就數(shù)你是全才了。”祝允明抬頭看了看周圍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在西湖邊上有一家書院,于是對身邊同伴說道:“不如我們就去前面的書院吧!”吳中四大才子來到書院,各自按照要求開始展示自己的才藝。
一段時間過后,在悠揚華麗的琴聲中,祝允明、唐伯虎與徐禎卿都將手中的事情辦完。大家看著祝允明的字,唐伯虎的畫以及品味著徐禎卿的詩,都被他們的才藝深深地吸引了。
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南宋時又名寶佑橋,也稱段家橋。橋為1921年重建。
橋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斷橋殘雪一般指冬日雪后,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是,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
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位于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
據(jù)記載,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jīng)此處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
南宋內(nèi)侍盧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蒔花養(yǎng)魚,構(gòu)筑園林,漸成規(guī)模。花港觀魚的史稱,源出南宋宮廷畫師馬遠所作西湖山水畫的畫題。
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時,曾手書花港觀魚景名,并在賞魚池畔立碑建亭。 雷峰夕照 雷峰塔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深廣。
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
初名“黃妃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峻工時只造了五層。
結(jié)構(gòu)為磚石內(nèi)心,外建木構(gòu)樓廊,內(nèi)壁嵌有刻著《華嚴經(jīng)》的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筑雄偉壯觀,為藏經(jīng)之所。
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稱“雷峰塔”。 蘇堤春曉 北宋元佑五年(1090),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長堤,后世稱蘇堤,全長2.8公里,堤上建有六橋,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
沿堤栽有楊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情趣, 四時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綠楊拂岸,艷桃灼灼,曉日照堤,春色如畫, 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
南屏晚鐘 凈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jīng)滄桑。寺內(nèi)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
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筑,上層懸大梵鐘,下層為凈慈寺地藏殿。大梵鐘高3米,口徑2.3米,重10余噸。
凈慈寺晚鐘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蕩,悠揚的鐘聲重新回蕩,使人們想到明人聶大年的《南屏晚鐘》詩:“柳昏花暝暮云在,隱隱初傳一兩聲。禪榻屢驚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p>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
宋王洧《平湖秋月》詩云:“萬頃寒光一夕鋪,水輪行處片云無,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泵慨斍迩餁馑?/p>
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昂煲槐虡恰甭?lián)曰: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曲院風荷 曲院風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據(jù)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nèi)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曲院荷風”。
清代,酒坊關(guān)閉,康熙游湖時御書西湖十景碑,便將“曲”字改成為“曲”,易“荷風”為“風荷”,“曲院風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歷年間,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島的四周繞灘筑堤,形成湖中之湖。
清雍正年間,在堤島之間,南北貫以曲橋,東西連以土堤,構(gòu)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特色??偯娣e約7公頃,水面占60%。
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 雙峰插云 “雙峰插云”御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
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余里。
張岱《西湖十景 兩(雙)峰插云》: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當群山云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風光異常優(yōu)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陰翳多云天氣,彩云、白云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朧。
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xiàn)在面前。 故名“兩峰插云”。
清康熙皇帝游此,改為“雙峰插云”。 柳浪聞鶯 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
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稱回回墳。
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
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西湖 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城,面積五點六五平方公里。那一泓脈脈含情,明凈鮮活的泉水,就涵藏在這連綿起伏,若隱若現(xiàn)的層戀疊嶂之中;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墩環(huán)碧,就像三顆綠色的寶石,巧妙地鑲嵌在這碧玉似的鏡面上,而蘇堤、白堤則像兩條飄逸在這鏡面上的緞帶。
水映山色。
【原文】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2).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3)。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4),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5〕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6〕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7〕急往觀之?!?/p>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
歌吹為風〔8〕,粉汗為雨〔9〕,羅紈(wán)之盛〔10〕,多于堤畔之草,艷冶(yě)〔11〕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12〕。
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13〕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導讀】 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79),作者辭去知縣,首次漫游西湖,并寫下了系列游記,本文就是其中一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觀照,認為西湖之美在春月、在朝煙、在夕嵐,而以月夜為最。
文中無“待”,而題稱“待月”,以實寫虛,暗示作者優(yōu)雅的趣味,也造成讀者期待的興味. 【注釋】 一、六橋: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由南向北依次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 二、為春為月:意為是春天月夜。
三、夕嵐:傍晚山里的霧氣 四、盛:多 五、勒:制約、控束 六、尤:特別 七、石簣:即陶望齡,字周望,號石簣,明代會稽人。明萬歷年進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八、金吾:姓傅的宮廷宿衛(wèi),明代禁軍中有金吾衛(wèi)。 九、張功甫:南宋將領(lǐng)張峻的孫子,玉照堂是其園林,有名貴梅花四尋址。
十、歌吹為風:美妙的音樂隨風飄揚。 十一、粉汗為雨: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十二、羅紈之盛:羅紈,這里是指穿羅紈制作的衣服的人。 十三、艷冶:艷麗妖冶。
十四、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 十五、夕舂(chōng):夕陽。
舂,山名,傳說中日落之處,這里指夕陽。 十六、數(shù):多次。
十七、西湖最盛:美。 十八、未:下午1點到3點。
十九、去;離開 【翻譯】 西湖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時候,是煙霧彌漫的早晨,是山間煙霧繚繞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來才和桃花、杏花次第開放,這還是難得一見的奇觀。我的朋友陶望齡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宋代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東西,應該要趕緊去欣賞欣賞??!”我當時被桃花迷戀住了,竟然舍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草如煙、紅花似霧,彌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聲音恍若微風陣陣吹來,仕女的粉汗有似紛紛的細雨飄落,穿羅衫、著紈褲,游客之多,還多過堤畔的小草。真是艷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僅在午、未、申三個時辰(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其實翠綠染著湖光的美,嵐色添加山嶺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最濃麗!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難以形容。
那花的姿態(tài)、柳的柔情,山的容顏、水的心意,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識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作者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對西湖的贊美之情。
【相關(guān)問題】 友人邀作者去賞梅,作者為什么沒去?( 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西湖最嫵媚動人的景色是在什么時刻?( 朝日始出,夕春未下。)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是指什么?( 美妙的音樂隨風飄揚,帶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安可為俗士道哉!”這句話如何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哪能夠和凡夫俗子去說呢!”,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
你打錯字拉 是杭人游湖 ,巳出酉歸 ,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 ,逐隊爭出 ,多犒門軍酒錢 ,轎夫擎燎 ,列俟岸上。一入舟 ,速舟子急放斷橋 ,趕入勝會。
以故二鼓以前 ,人聲鼓吹 ,如沸如撼 ,如魘如囈 ,如聾如??;大船小船一齊湊岸 ,一無所見 ,止見篙擊篙 ,舟觸舟 ,肩摩肩 ,面看面而已。 少刻興盡 ,官府席散 ,皂隸喝道去。
轎夫叫船上人 ,怖以關(guān)門。燈籠火把如列星 ,一一簇擁而去。
岸上人亦逐隊趕門 ,漸稀漸薄 ,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
斷橋石磴始涼 ,席其上 ,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 ,山復整妝 ,湖復颒面。
向之淺斟低唱者出 ,匿影樹下者亦出 ,吾輩往通聲氣 ,拉與同坐。韻友來 ,名妓至 ,杯箸安 ,竹肉發(fā)。
月色蒼涼 ,東方將白 ,客方散去。吾輩縱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氣拘人 ,清夢甚愜。
出自張岱的。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