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莊子和惠子 提起惠子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逍遙游》里被莊子嘲笑“有蓬之心”的惠施,惠子名家學派著名學者,“惠子多方,其書五車”,藕們今天“學富五車”的成語,典出于此。
惠子常常和莊子辯論,多半是居于下風。據說惠子熱心用世,曾為梁相,懷疑莊子想取而代之,被莊子比喻好吃腐鼠的鴟梟。
好像莊子對惠子非常不屑,其實不然,他們是惺惺相惜,相互愛重的朋友。惠子先莊子而逝,莊子過其墓,悲不自勝,講了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來說明他們的友誼,那就是匠石運斤成風、削去郢人鼻端上的白堊的故事。
“運斤成風”現在用來比喻技巧的嫻熟。其實這個故事還有下文。
后來,宋元君想叫匠石再示范一次,此時郢人已死,匠石說:“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p>
講完這個故事,莊子沉痛的說:“自夫子(指惠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這個寓言感慨之深,非藕淺薄言辭所能盡釋。有過惠子這樣的朋友,莊子才能對朋友之間的關系有那樣貼切的形容,原話引用: 相視一笑,莫逆于心——他們是朋友! 2、伯牙和子期 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伯牙善琴,子期善聽。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弊悠谒?,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后來的人們根據想象,加上一個戲劇性的情節(jié)。據說伯牙專程探訪子期,子期已死,他悲痛遺憾,不能自已,發(fā)之于琴,在子期墓前彈響,圍觀的男女老少,盡皆嘻笑。
伯牙好不奇怪,說藕這樣的悲情傾注于琴聲之中,你們?yōu)槭裁葱??大家回答他說,我們覺得好聽,高興得發(fā)笑,伯牙憤而摔琴。唉,除了那個人,其余的批評、討論,甚至贊賞,都不能得其三味,斯人已去,滿世無其知者,鼓琴何益? 高山流水,千古知音——他們是朋友! 3、管仲和鮑叔 管鮑貧賤之交,兩人一起做買賣,管仲不客氣的拿大頭,鮑叔不覺得他貪,因為知道管仲比自己窮。
管仲在戰(zhàn)場上當逃兵,鮑叔不認為他怯懦,因為知道他有老母在堂。管仲輔佐公子糾,成了階下之囚,鮑叔輔佐公子小白,是為齊桓公。
鮑叔極力舉薦,管仲以此當上齊國國相,地位比鮑叔高,鮑叔并不介懷。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理解包容,相互成全——他們是朋友! PS:叫慣了姐姐叫荷衣真不習慣。 異姓姐妹,自然是朋友的一種,繼續(xù)叫姐姐吧。
PS:準備下了,看見妹妹,連忙留步撲一個,藕們今天繼續(xù)著藕下你上的不湊巧 補充: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有后續(xù),我看到一個完整版本是這樣的: 那是一個冬天,饑寒交迫的左伯桃對他的朋友羊角哀說:“我的學問,品德都不及你,與其兩人抱恨屈死他鄉(xiāng),不如你一人赴京趕考。” 羊角哀無力但又堅決地搖搖頭。
夜晚,左伯桃拿出自己的衣衾和盤纏,把衣服輕輕蓋在羊角哀的身上,自己在雪地里凍餓而死。 羊角哀醒來見好友的衣衾尤在,而人已故去,便號啕大哭。
羊角哀一路奔到楚國,被拜為上卿。他回來,找到左伯桃的遺骸,重新厚葬。
左伯桃的墓地和“荊將軍”墓為鄰。一日,羊角哀夢見好友對自己說,他天天被荊將軍責打,痛苦不堪。
夢醒之后,羊角哀匆匆披上官服,拔劍自刎,趕赴九泉護持朋友左伯桃。 一直疑惑那個“荊將軍”是指什么。
懇請賜教。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伯牙。他精于彈琴,據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
伯牙用琴表現高山情懷,鐘子期 聽后說:“善哉,峨嵋兮若泰山?!庇们俾暠憩F流水的情調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
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 彈琴。——伯牙摔琴謝知音。
2,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44年在巴黎結 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 學社會主義經典著作。
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 結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佳話。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1932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
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 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
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之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4,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但是兩人各事其主。后鮑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為被立為齊桓公,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薦管仲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
在管仲的輔 佐下,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九分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 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5,范仲淹與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
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
兩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資而多分利,鮑叔牙知道管仲是為了奉養(yǎng)老母,而不是貪心;鮑叔牙聽取管仲謀策,遭到失敗,鮑叔牙認為是時機不對,而不是管仲無能;管仲臨陣逃脫,鮑叔牙認為管仲是掛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罷官,鮑叔牙認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無才。齊桓公即位后,鮑叔牙又向桓公力薦管仲為相,而甘愿位在管仲之下。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鮑叔牙墓前悲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后人即以「管鮑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堅貞真摯的情誼。
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里鋤草。兩個人努力干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只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當”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fā)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么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p>
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xù)鋤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里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里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里的鋤頭干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華歆聽了,口里說:“這個道理我也懂?!?/p>
手里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丟下金子回去干活。
可是他心里還在惦記金子,干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嘆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么,只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
于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里經過。
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前呼后擁地保衛(wèi)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制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
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
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應該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
高山流水是兩個人友誼的典故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2、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意思: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
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說他早年經營商業(yè),后從事政治活動。
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并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guī)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yè);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
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
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腹艄苤?,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于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p>
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zhàn),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里年老的母親。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yōu)榱吮艿湥娂娞拥絼e的國家等待機會。
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fā)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
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
后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
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
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guī)范的國家制度,還善于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
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么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
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饼R桓公終于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愿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jié),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yè)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
羊角哀與左伯桃春秋時期燕國人故事的名字叫二鬼戰(zhàn)荊軻,是古代八拜之交之一,相當初劉關張結拜就是敬奉的這二人。
春秋時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聞風而歸,西羌積石山,有一個賢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養(yǎng)成了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yè),那時候左伯桃已經快上五十年紀,因鑒于中國諸侯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所以一向沒有做官的念頭,后來聽說楚元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乃攜書一囊,辭別鄉(xiāng)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陣陣如刀如刺的狂風,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濕透了,勉強忍住寒冷前進,看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遠遠望見遠處竹林之中,有一間茅屋,窗中透出一點燈亮來,伯桃大喜,就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屋里走出一個書生來,四十四五年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便一口歡迎他進屋去。左伯桃進得屋內,上下一看,只見屋中家具簡單,而且破陋不堪,一張床上滿堆了一些書卷,左伯桃請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愛好讀書,想救國救民的人,二人三言兩語,便十分投機,大有“恨相見之太晚”的意思,兩人便結拜做異姓骨肉。
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一日天晴,兩人便帶了一點干糧往楚國而去。
曉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糧將要用盡,而老天又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一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他自己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便情愿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
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臥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一口氣。
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
言畢死去。羊角哀到了楚國得由上大夫裴仲薦于元王,元王召見關角哀時,羊角哀上陳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
羊角哀棄官不做,要去尋左伯桃的尸首。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尋著之后,給左伯桃香湯沐浴,擇一塊吉地安葬了。
羊角哀便在這里守墓。左伯桃的墳和荊軻墓相隔不遠,相傳荊軻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靈不散,見左伯桃葬在他的旁邊,鬼與鬼便起了糾紛。
一夜,羊角哀夢見左伯桃遍體鱗傷而來,訴說荊軻的兇暴……羊角哀醒來之后,提劍到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軻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來幫你的忙罷!”說罷,自刎而死。是夜:狂風暴雨,雷電交作,隱隱聞喊殺之聲。
天明,荊軻的墳爆開了。這消息給楚元王知道之后,給他們建立了一座忠義祠,勒碑記其事,至今香火不絕。
1、知音之交
知音也成為知己是指非常了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初知音之交形容歷史上的俞伯牙和鐘子期。相傳俞伯牙是著名的音樂家,而鐘子期只是一介樵夫。有天,俞伯牙在一個山下,突然琴興大發(fā)。專心致志的彈起琴來,一首又一首,突然他發(fā)現有個人一直在停著關注他,俞伯牙心想,一介樵夫,能聽懂嗎?那個人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先生志在高山啊?!庇岵婪浅s@訝,認為唯一能聽懂的就是鐘子期了。后來就和鐘子期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后來鐘子期去世后,俞伯牙非常傷心的摔壞了琴,說“子期一死,我彈琴給何人聽”后來,就用知音之交形容俞伯牙和鐘子期的關系。
2、刎頸之交:
重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趙王任命藺相如為上相,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將軍知道后很不開心,認為一介文官竟然在他之上非常不可思議。發(fā)誓以后見到藺相如一定要殺死他,藺相如知道后,每次躲避著廉頗,以免和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人見藺相如如此非常失望。認為藺相如無力相托而準備棄相府而去。藺相如知情后向門人解釋:“諸位以為廉將軍與秦王誰更可怕?”門人異口同聲地說:“應該怕的是秦王?”藺相如接著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怕廉頗嗎?我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們想,秦國為什么不敢圍攻我們國家,是因為我們國家武有廉頗將軍,文有我,一文一武,秦王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我跟廉頗將軍出現矛盾,豈不是最后是我們國家受到損失,我受一點委屈沒有關系,都是為了國家大計。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真心后非常慚愧,連夜肉袒負荊至相府請罪。將相二人相擁而泣。許久,廉頗提議:“如果相國不棄,我愿與相國結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言罷廉頗率先下拜,藺相如亦答拜,于是擺下酒筵,二人盡歡而散。后世稱此將、相之交為刎頸之交。
3、膠漆之交
東漢時代的讀書人陳重、雷義,兩人志趣相投,彼此相交,情如兄弟。后來相約結伴進京趕考,結果陳重名落孫山,只有雷義考上了。但是,他覺得陳重的學問比自己好,因此就去見主考官,希望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主考官當然沒有答應,雷義也毅然放棄機會,不肯獨自做官。幾年后,雷義和陳重相約一同參加考試,結果兩人同時被錄取,而且巧合的是兩個人安排到一起當官,從此友誼更為密切,因此時人就流傳著一句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后來的人也以膠漆相投,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
關于友誼的歷史典故有左儒為友而刎頸的故事。
傳說周宣王時,宮里有一位先王時的老宮人,約摸五十多歲,懷孕四十余年產下一女嬰,周宣王夫婦認為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將其包裹起來,拋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后來周宣王又聽說妖氣雖已出宮,但并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辦查找“妖女”之事。
在興師動眾查尋“妖女”的過程中,因累及許多無辜,杜伯便不愿再查下去。三年后,周宣王因夢見一美貌女子驚擾太廟,心中十分恐懼,就逼問杜伯查找“妖女”的結果。
杜伯認為“妖女”已被溺死,繼續(xù)查找下去,會驚擾百姓,于朝廷不利。周宣王聽了大怒,斥責道:“分明是怠棄朕命。
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便立即下令處死杜伯。此時文武百官嚇得面如土色。
忽然文官行列里走出一位官員,忙將杜伯拉住,連連說“不可!不可!”這位不懼君王之威的官員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左儒對周宣王說:“臣聞堯有九年的大水之患,還能做成帝王,商湯有七年的旱災,也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天下稱頌的明君。
君王如果殺了杜伯,臣恐怕國人把天下出了妖孽的事情傳揚出去,如果被外邦人知道了,一定會輕視我們的國家。請大王寬恕他吧。”
周宣王聽了左儒的話,不但沒有收回成命,反倒指責左儒道:“你為了朋友而違抗朕的命令,是重朋友而輕君王的表現?!弊笕寤卮鸬溃骸叭绻笸跏菍Φ亩笥咽清e誤的,我一定會違背他的意思而支持您的意思;如果朋友是正確的,我就一定不能遵照大王您的主意了。
大王要是非要殺杜伯的話,就讓為臣和杜伯一起死吧?!敝苄醯呐瓪獠]因此消退,仍命令武士將杜伯推出朝門之外殺了。
左儒回到家中,也自刎而死。左儒為了正直的朋友而刎頸自殺的故事被后人廣為傳頌,“刎頸之交”也就成了人們夸贊堅貞友誼的代名詞。
擴展資料:馮夢龍稱贊左儒說:“賢哉左儒,直諫批鱗。是則順友,非則違君。
彈冠誼重,刎頸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倫?!?/p>
稱贊左儒是當時官場的典范。左儒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朋友關系,更重要的是較真品質。
縱觀中華文化和歷史,發(fā)現中國官場最稀缺的竟然就是這種“左儒精神”,在威權面前不僅不敢堅持真理,甚至阿諛奉承、助紂為虐,為國家和人民帶來很多災難和損失,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左儒百度百科—友誼。
高山流水
春秋戰(zhàn)國時,晉國上大夫(很高的一個官職)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貴的五弦琴.乘船中秋游覽江山之時彈起,琴弦忽然斷了一根,伯牙大驚,后發(fā)現是有人在岸上聽琴.于是招此聽琴人上船,見他是一個樵夫,便很輕視.沒想到這個樵夫其實胸裝才學無數,對他所彈的曲子、所彈的琴都了如指掌,于是說:“你對于音樂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彈一曲,心中想著事情,你能知道嗎?”俞伯牙將斷弦重整,想著高山,彈了一曲,樵夫贊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著流水彈了一曲,樵夫又贊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驚,推琴而起,施以賓客之禮,問樵夫姓名,答姓鐘名徽字子期,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俞伯牙總算找到了知音,邀子期留下,子期要盡孝道而不肯,于是兩人結為兄弟,伯牙贈子期黃金二鎰(48兩),約來年仲秋再見,灑淚而別.
光陰似箭,來年仲秋,俞伯牙又在江邊等鐘子期,卻等不著.他彈奏一曲,發(fā)現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未來的原因,不是父喪,就是母亡.于是詢問著找到了子期家,見一老者,是子期的父親.老者哭著說,子期用所贈黃金,買書攻讀,日夜辛勤,卻心力耗費,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大慟,淚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悲奏一曲,卻被周圍不識音律的觀看的人所恥笑,它們只知道琴聲是用來取樂的.俞伯牙割斷琴弦,將琴摔向祭石,登時玉軫拋殘,今徽凌亂,嘆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后棄官到江邊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后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zhàn)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fā)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fā)現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后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zhàn),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干部吧?。┧婀苤俎q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zhàn)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三、各為其主
后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fā)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干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干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子——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么一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后,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楊角哀和左博桃的楊左之交,已死全義,非常慘烈:燕國名士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賢,共往投奔。路遇風雪,衣薄糧少,左伯桃并衣糧于羊角哀,自入空樹死。羊角哀入楚為上卿,備厚禮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訴說被墓鄰滋擾,不得安息,醒后即拔劍自刎,急赴九泉去護故人。后世遂稱友誼深厚者為“羊左”、“羊左之交”。
2.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鐘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鐘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庇岵佬睦锖荏@訝,因為他心里正想表現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誰知,鐘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辈还苡岵缽検裁?,鐘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的內容。于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沒多久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fā)誓永遠不再彈琴。這個故事后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3.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卷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4. 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逝世后,有關他的傳記和回憶錄出了釵h,不少書說他專橫、愛財、自私,甚至把他描寫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畢加索博物館最近展出了理發(fā)師厄熱尼奧?阿里亞斯的一些私人資料,呈現給觀眾的卻是另外一個畢加索。這位95歲的老人與畢加索的友誼持續(xù)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對這位大師的美好回憶。畢加索約他一起看斗牛。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