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戴叔倫以“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詩景(見司空圖《與極浦書》)。
藍田玉早在和田玉出世以前,就譽滿中華了,因之當(dāng)?shù)乇幻{田縣。歷代詩人詠藍田玉的佳句頗多,尤其是玉豁生《錦瑟》詩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句,不但贊美了遐邇聞名的藍田玉,還隱含著有關(guān)藍田來歷和特征的美麗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藍田這塊地方還沒有縣治相大的市鎮(zhèn),當(dāng)然也還沒有藍田這個美名了。那時當(dāng)?shù)亟K南山的古驛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莊,山莊里有一位名叫楊伯雍的年輕書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種點薄地,一面讀書自娛,雖清貧淡泊,倒也自得其樂。
在種地和讀書吟詩之余,他還好游歷,家鄉(xiāng)周圍美麗的山川、古老的驛道是他經(jīng)常涉足的去處。他看到烈日下風(fēng)塵仆仆的旅人、商賈、驛卒、工匠和僧侶等汗流滿面、焦渴難忍的樣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頭之上的長長驛道卻沒有一處泉水可飲。
于是他在山頭驛道旁搭了一間草蓬涼亭,供來往的路人們歇息,又從山間遠處擔(dān)來甘泉之水供人們解渴。有人不習(xí)慣飲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盤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鍋,砍柴燒水供路人們飲用。
后來,他覺得自己來回跑路耽誤功夫,便干脆搬到山頭草亭內(nèi)居住,每日天剛亮便擔(dān)水、燒湯,以待路人。當(dāng)他看到路人們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時,便揩著汗?jié)M意地笑了。
寒冬臘月,他也擔(dān)雪燒湯不輟,帶給了路人象陽春一般的暖意。 冬去春來,寒暑易節(jié),楊伯雍在終南山上供人飲水已經(jīng)三年了。
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他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收過路人一分一文的酬勞,遇到饑寒潦倒于途的路人,他還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點點薄產(chǎn)也已貼賠殆盡。有人譏他為“書癡”、“積小善而無遠志”。
他卻豁達大度地說: “財帛者,過眼之煙云也;以之濟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毖劭匆训饺⒅?,他卻一不著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親成家,仍然助人如故。
一天,有一位貧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見了,急忙將他扶入草亭,給他洗臉、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過來。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飯讓老人吃, 自己則咽唾忍饑。
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連飲了三碗湯水后,不知從哪兒拿來一斗碎石子兒來,遞給伯雍說:“把這些石子種到地里,能夠生長寶玉,你還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婦,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讓,忽然老人不見了,只留下自己腳前的那斗石子。 楊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種子山間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瑩的玉石。
他同樣不把它們?nèi)恳暈橐延校?jīng)常用來周濟貧困,解人危難。 這時期內(nèi),他聽路人們紛紛傳說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兒,十分美麗端莊,聰穎賢慧,許多人上門求婚,徐公皆不應(yīng)允,楊伯雍聽說有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愛慕,便抱著試一試的愿望,上門求婚。
徐公說,如果他能拿出一雙白壁來作聘禮,可以立即把女兒嫁給他。楊伯雍從種玉的田里取了五雙白壁,作為聘禮送與徐公,這樣就得到了稱心如意的妻子。
小倆口成婚后,異常恩愛,且心性一樣,都豁達大度,樂善好施,不幾年,便把一斗石子所生的美玉用完了。 一晃又過了三年,一天,那位贈玉種的老人又出現(xiàn)在楊伯雍的而前,說: “我知道你們所產(chǎn)的美玉已因助人用盡,這里我再贈你們玉種三石六斗,你們這回要珍惜它,不可再輕易贈人,可留給子孫后代,讓他們永享富貴于萬世吧。”
說完,老人又不見了。 夫妻倆商量了一通后,認為子孫之福要靠子孫們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父母所遺,仙人之贈,不但不是長策,還會養(yǎng)成他們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惡習(xí),這樣的人不是凍餓而亡,就是以盤剝他人汗血而生!于是,他們決定,把這神仙 所贈之物,還與普天百姓。
他倆每天在這一帶終南山上種玉母石,種呀,種呀,終于把三石六斗全部種完,但他們自己卻不再去收取所生之玉,而靠自家耕織生活。他倆還在驛路邊貼出告示,告訴人們,凡窮人都可自行去山中采玉。
于是,世上無地少業(yè)的人,都紛紛到山中采玉,凡去的人都能滿載而歸。 后來,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也派人入山大肆采玉。
許多年后,表層的玉石便被他們掠搶一空。 這樣,窮人入山便很難采到玉了,于是楊伯雍便向上天禱告。
一天,那位贈玉母石的老人——太白金星在夢中對他說: “可讓采玉者在晴天日出時入山,若見那處山中有若隱若觀的輕煙升起,其中必有玉石?!睏畈押罅⒓窗堰@個方法告訴百姓。
于是,窮人入山,便能見到有些地方升起輕炳,依跡挖掘果然得玉。 帝王將相、達官貴人聽說此法,便又遣人蜂擁而來劫奪五石,但說也奇怪,他們的眼睛睜得再圓再大,也看不見日暖生煙的奇觀,也就得不到挖玉之所了!他們惱羞成怒,便遣更多的人漫山遍野亂挖一通,有的深層玉還沒有完全生長成,便被他們挖出來。
這種沒有長成之玉略呈藍色,被稱作“藍”,又因為楊伯雍最早是在良田里種石得玉的,因此,此地便被稱為“藍田”了。從此開始,以后凡產(chǎn)玉石的地方邢稱為“X田”,如“和田”等等。
而玉豁生(李商隱)《錦瑟》詩中的名句“藍田日暖玉生煙”便以上面的傳說為典了。 再一方面,因楊伯雍種。
南海鮫人 晉華《博物志》:“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p>
這個典故的名字就叫鮫人泣珠。很美的一個故事。
翻譯過來就是,南海水中有鮫,在水中生活像魚一樣,從來不放棄紡織的工作,它哭的時候能哭出珍珠來(它的眼淚是珍珠) 大概就是美人魚吧!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薄妒霎愑洝酚州d:“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chǎn)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無人賞識。
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薄缎绿茣さ胰式軅鳌罚骸叭式芘e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閆立本如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藍田日暖玉生煙:《元和郡縣志》:“關(guān)內(nèi)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薄段倪x》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困學(xué)紀聞》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義山玉生煙之句蓋本于此?!?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dāng)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tǒng)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詩中,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奇麗的聯(lián)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么,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guān)聯(lián),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于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xùn)|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fù)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边@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lián)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xué)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lián)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chǎn)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溪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lián)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lián)兩句所表現(xiàn)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zhí)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喻指詩人的悲哀,即使是一個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淚。)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暗指詩人對當(dāng)時社會局勢的不滿。)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