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
fǔdǐ-chōuxīn
[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fig) 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軍事上是指從根本上打敗敵人的謀略
如今有個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濉蔷磋鳌度辶滞馐贰?
釜底抽薪,語出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還說:“故以湯止沸,沸 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边@個比喻很淺 顯,道理卻說得十分清楚。水燒開了,再兌開水進去是不能讓水溫降下 來的,根本 的辦法是把火退掉,水溫自然就降下來了。此計用于軍事,是指對強敵不可用正面 作戰(zhàn)取勝,而應該避其鋒 芒,削減敵人的氣勢,再乘機取勝的謀略。釜底抽薪的關 鍵是關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候,一些影響戰(zhàn)爭全局的關鍵點, 恰恰是敵人的弱 點。指揮員要準確判斷,抓住時機,攻敵之弱點。比如糧草輜重,如能乘機奪得, 敵軍就會不戰(zhàn)自亂。三 國時的官渡之戰(zhàn)即是一個有名戰(zhàn)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 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 打許 昌。當時,曹操據(jù)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三萬多人。兩軍離河對峙。 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 面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 擺開渡河架勢。袁紹怕后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 一槍之后,突派精銳回襲白馬,斬殺顏良,初戰(zhàn)告捷。 由于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從河北調集 了一萬多 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曹操探聽烏巢并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 烏巢,斷其供應。他親自率五 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急走,夜襲烏巢,烏巢 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濃煙 四起。曹軍 乘勢消滅了守糧袁軍,袁軍的一萬車糧草,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 狀,供應斷絕,軍心浮動, 袁紹一時沒了主意。曹操此時,發(fā)動全線進攻,袁軍士 兵已喪失戰(zhàn)斗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百親 兵,艱難地殺出 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1:
袁紹與公孫瓚戰(zhàn)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云。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2:
操從郭嘉計領二十萬軍分五路下徐州東征劉備。備使孫乾往河北見袁紹,紹因五子患疥瘡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許昌。
張飛獻計劉備劫操寨,中計,張飛敗走至芒碭山上去了。劉備往青州投袁紹。
操愛云長武藝,欲計取之于下邳。
3:袁術稱帝。聽說呂布結好曹操,領軍征徐州。被呂布打敗,向孫策求救,被斥。
曹操稱贊劉備斬殺縱兵掠民的楊奉和韓暹,是為國除害。又到徐州安撫呂布。
曹操同劉備、呂布攻袁術。破壽春。
袁紹和曹操少年時都喜歡仿效俠客的作為。他們?yōu)榱丝慈思倚禄?,潛入人家的園中,晚上大叫小偷來了!屋里人都出來了,曹操便抽劍劫持新婦,和袁紹往回走,找不著路了,跌到荊棘中,袁紹爬不出來,曹操又大叫:小偷在這!袁紹急忙跑了出來,二人才沒被抓住。
袁紹曾經叫人晚間用劍刺曹操,第一劍刺往下了,沒中,曹操想他再來一劍必定要高,他便緊貼床上,劍果然高了。
《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zhàn)袁紹仗著自己兵多將廣,一心要打敗曹操,袁紹帶領七十萬軍隊,號稱百萬,曹操親自率領三、四萬,但比較得到百姓擁護,而且獻帝在他手中,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遣謀士郭圖、大將顏良直撲白馬曹操所置東郡太守劉延,自己親率大軍駐屯黎陽。
曹操采用聲東擊西的戰(zhàn)略,引兵向延津,袁紹派兵增援。曹操見袁紹中計,立即親率輕騎直趨白馬,陣斬顏良,袁軍大亂潰散。
袁紹大怒,下令渡河追擊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將輜重棄置路上,袁軍紛紛搶奪。
操乘機敗袁軍,誅袁軍大將文丑。袁紹與曹操決戰(zhàn)于官渡,大敗,主力7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后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jù)之地盡并于曹操.曹操以少勝多,殲滅袁紹的主力,為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
《三國演義》之官渡大戰(zhàn)滅袁紹
袁紹仗著自己兵多將廣,一心要打敗曹操。這天,袁紹帶領七十萬軍隊,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沙箱許昌。
曹操聽說袁紹大軍帶了陽武,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抵御袁紹。
曹操的謀士荀攸對曹操說:“我軍應速戰(zhàn)速決,時間一長,糧草供應不上,我軍就會不戰(zhàn)自敗。”
曹操同意了。立即命令部下擂鼓決戰(zhàn),有命令夏侯犉等人各領幾千兵馬,從左右兩側同時沖向袁軍。誰知袁軍早有準備曹軍沖向袁軍時,袁軍的弓箭一起放箭,箭像雨點一樣飛向曹軍。曹軍紛紛后退,隨著一陣鼓聲,袁軍像潮水般地沖過來,曹軍抵抗不住,節(jié)節(jié)敗退一直退到官渡。
《三國演義》之官渡大戰(zhàn)滅袁紹袁紹仗著自己兵多將廣,一心要打敗曹操。
這天,袁紹帶領七十萬軍隊,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沙箱許昌。 曹操聽說袁紹大軍帶了陽武,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抵御袁紹。
曹操的謀士荀攸對曹操說:“我軍應速戰(zhàn)速決,時間一長,糧草供應不上,我軍就會不戰(zhàn)自敗?!?曹操同意了。
立即命令部下擂鼓決戰(zhàn),有命令夏侯犉等人各領幾千兵馬,從左右兩側同時沖向袁軍。誰知袁軍早有準備曹軍沖向袁軍時,袁軍的弓箭一起放箭,箭像雨點一樣飛向曹軍。
曹軍紛紛后退,隨著一陣鼓聲,袁軍像潮水般地沖過來,曹軍抵抗不住,節(jié)節(jié)敗退一直退到官渡。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也。
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jié)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以大將軍掾為侍御史,稍遷中軍校尉,至司隸。
靈帝崩,太后兄大將軍何進與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
常侍、黃門聞之,皆詣進謝,唯所錯置。時紹勸進便可於此決之,至于再三,而進不許。
令紹使洛陽方略武吏檢司諸宦者。又令紹弟虎賁中郎將術選溫厚虎賁二百人,當入禁中,代持兵黃門陛守門戶。
中常侍段珪等矯太后命,召進入議,遂殺之,宮中亂。術將虎賁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
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陳留王走小平津。紹既斬宦者所署司隸校尉許相,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
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fā)露形體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猶見及。
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馀人。
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還宮。
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
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苯B不應,橫刀長揖而去。
紹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陰為紹,乃說卓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
紹不達大體,恐懼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購之急,勢必為變。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則紹喜于免罪,必無患矣?!?/p>
卓以為然,乃拜紹勃海太守,封邟鄉(xiāng)侯。 紹遂以勃海起兵,將以誅卓。
語在武紀。紹自號車騎將軍,主盟,與冀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遣使奉章詣虞,虞不敢受。
后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瓚遂引兵入冀州,以討卓為名,內欲襲馥。
馥懷不自安。會卓西入關,紹還軍延津,因馥惶遽,使陳留高干、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向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此其意不可知,竊為將軍危之。”
馥曰:“為之奈何?”諶曰:“公孫提燕、代之卒,其鋒不可當。袁氏一時之杰,必不為將軍下。
夫冀州,天下之重資也,若兩雄并力,兵交於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同盟也,當今為將軍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
袁氏得冀州,則瓚不能與之爭,必厚德將軍。冀州入於親交,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
原將軍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諫馥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
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乃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從事趙浮、程奐請以兵拒之,馥又不聽。
乃讓紹,紹遂領冀州牧。 從事沮授(沮音菹)。
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fā);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shù)年,此功不難?!?/p>
紹喜曰:“此吾心也?!奔幢硎跒楸O(jiān)軍、奮威將軍。
卓遣執(zhí)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赍詔書喻紹,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卓聞紹得關東、乃悉誅紹宗族太傅隗等。
當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 起,莫不假其名。馥懷懼,從紹索去,往依張邈。
后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與邈耳語。馥在坐上,謂見圖構,無何起至溷自殺。
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天子以紹為太尉,轉為大將軍,封鄴侯,紹讓侯不受。頃之。
擊破瓚于易京,并其眾。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p>
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jù)一州也?!庇忠灾凶游鯙橛闹荩吒蔀椴⒅?。
眾數(shù)十萬,以審配、逢紀統(tǒng)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 先是,太祖遣劉備詣徐州拒袁術。
術死,備殺刺史車胄,引軍屯沛。紹遣騎佐之。
太祖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
田豐說紹襲太祖后,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太祖至,擊破備;備奔紹。 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于白馬。
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
太祖救延,與良戰(zhàn),破斬良。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zhàn)。
太祖擊破之,斬丑,再戰(zhàn),禽紹大將。紹軍大震。
太祖還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數(shù)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zhàn),北利在於緩搏。
宜徐持久,曠以日月?!苯B不從。
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zhàn),太祖軍不利,復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
太祖乃為發(fā)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
袁紹(153? — 202) ,字本初,東漢大將軍、鄴侯、太尉。
汝南汝陽(今河南周口西南)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官至大將軍,其弟袁術則稱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謂“五世三公一帝王”。
少折節(jié)下士,知名當世,文武雙全,英氣勃發(fā)。靈帝死,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宦官,事泄,何進被殺,袁紹率軍盡誅宦官,主持朝政。
董卓專權,袁紹政見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牧守聯(lián)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關東軍盟主,自號車騎將軍。
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并。
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后又奪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滅幽州公孫瓚。
至此袁紹已據(jù)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shù)十萬,成為當時東漢勢力最強的一方諸侯。不久袁紹被冊封為大將軍、太尉,領河北四州牧。
同年,袁紹準備向曹操發(fā)起進攻,直搗許都,劫奪漢帝。監(jiān)軍沮授、謀士田豐勸其進屯黎陽,據(jù)守黃河,以逸待勞,遣精騎以騷擾曹軍,俾不出3年可擊敗曹操。
而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一部分將領主張迅速決戰(zhàn)。袁紹采納后者的意見,五年,發(fā)布討曹檄文,率10萬大軍進軍黎陽。
當年與曹操決戰(zhàn)于官渡,大敗,主力7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后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jù)之地盡并于曹操。
父親 袁逢(生父),袁成(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當兒子) 配偶 劉氏 子女 袁譚、袁熙、袁尚 ,袁買 兄弟姐妹 袁術、袁胤、袁遺, 叔父 袁隗 外甥 高干 袁紹出身于東漢后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
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于袁成一房。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
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
這時是東漢統(tǒng)治日趨黑暗的年代,宦官專政愈演愈烈,殘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黨人”。袁紹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颙、許攸等人。
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八廚”之一。何颙也是黨人,與黨人領袖陳蕃、李膺(兩人都為是三俊之一)過從甚密,在黨錮之禍中,常常一年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
而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斗爭的積極參與者。袁紹的密友中,還有曹操,他們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
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趙忠憤憤然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yǎng)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聽到風聲,于是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敗我們袁家!”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以后,東漢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袁紹這才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
何進是漢靈帝劉宏皇后的異母兄,以外戚貴顯,統(tǒng)領左右羽林軍,對宦官專政不滿。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而何進因袁氏門第顯赫,也很信任袁紹。
從此,兩人關系非同一般。 當時,宦官的勢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趙忠、張讓等并封侯爵。
郎中張鈞上書痛斥宦官專政之害,竟被捕殺獄中。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東漢朝廷另組西園新軍,置八校尉。
袁紹被任命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但大權掌握在宦官、上軍校尉蹇碩手中,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他的調度指揮。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宦官與外戚何進的矛盾激化了。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后所生,名劉辯;另一個是王美人所生,名劉協(xié)。群臣請立太子,漢靈帝因劉辯輕佻淺薄,很不中意,但廢嫡立庶,又擔心群臣反對,所以舉棋不定。
蹇碩等宦官當然心領神會,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權落入何進手中,因此借口韓遂作亂,提議請大將軍領兵西上平叛。在這個關鍵時刻,何進洞悉宦官的詭計,以青徐黃巾復起為辭,奏請遣袁紹東進徐兗,待袁紹兵還,自己再西擊韓遂。
不幾天,漢靈帝病死,蹇碩決定先誅何進,后立劉協(xié),于是派人迎何進入宮計事,何進卻集結軍隊于宮外,嚴陣以待,而稱病不入。蹇碩迫于壓力,不得不立劉辯為帝。
劉辯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太傅袁隗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這是外戚與官僚士大夫對宦官的一個勝利。
這時,袁紹通過何進的賓客張津對何進說:“黃門、常侍這些宦官執(zhí)掌大權已經天長日久,專干壞事,將軍應該另擇賢良,整頓國家,為天下除害?!焙芜M甚以為是,于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何颙為北軍中候、許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
同時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們都成了何進的心腹。 對此,蹇碩非常不安,再度謀劃誅殺何進,但被人告發(fā),何進下令捕殺蹇碩。
鑒于宦官蠢蠢欲動,何進恐怕發(fā)生意外,稱病不參預靈帝喪事。袁紹認為只有殺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后患。
他對何進說:“從前竇武準備誅殺內寵,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機不密,言語漏泄。五。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