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麗琴鳥:別名,為雀形目、琴鳥科、琴鳥屬鳥類,原產(chǎn)于大洋洲澳大利亞特有物種,分布于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棲息于熱帶雨林、陰暗潮濕的桉樹森林、林地和蕨類溝壑。1801年命名,共三個亞種。1930年澳大利亞政府制定法律加以保護。雄琴鳥以求偶時炫耀的姿態(tài)和富于模仿的鳴叫而聞名。雄鳥炫耀時,在森林中幾塊小空地上把尾伸向前方,使兩條白色長羽蓋在頭上方,而琴狀羽向側方豎起,一面有節(jié)奏地昂首闊步,一面鳴囀,間而唯妙唯肖地模仿其他生物聲音。
澳大利亞三個國鳥之一,雀形目最大品種,習性更接近陸禽。雄鳥修長的尾羽,長達70cm,幾乎占身長的2/3,最外側尾羽寬闊且向兩側卷曲,邊緣黑色,一側銀白色,上面點綴金色新月形斑紋。展開后外觀像一架美麗的豎琴,極其美麗而且珍貴。
華麗琴鳥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80-100cm,重約980g。通體淺褐色,上半身有斑紋,下體灰棕色,翅膀圓,有一雙強有力的腿。中間12枚尾羽微白色,羽枝稀疏,纖細如絲。還有2枚觸角狀羽,羽毛等長,金屬絲狀,窄而硬,微彎曲,酷似琴弦。琴鳥的喙堅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飛行。有一種動物界罕見的越種合作行為,除了求愛時的輕歌曼舞,還會給一種園丁鳥擔當婚宴上的樂隊。
華麗琴鳥生活習性 >
華麗琴鳥不但能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還能學其他的各種聲音。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路碎石機聲及領號人的喊叫聲等。歌聲婉轉動聽,舞姿輕盈合拍,是澳洲鳥類中最受人喜愛的珍禽之一。華麗琴鳥美麗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很大的尾羽給飛行造成了障礙,飛行困難使翅膀逐漸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能夠健步如飛的強壯雙足,由飛禽逐漸向走禽過渡。雖澳洲沒有善于捉鳥的貓科動物,卻是各種猛禽的理想棲息地,因此它也成為了很多肉食動物捕捉的對象。
華麗琴鳥飼養(yǎng)方法 >
野生情況下,喜歡在涼爽的森林、灌木叢中、蕨類藤蔓和附生植物的環(huán)境中生活。大部分時間在樹上棲息,夜間下到地面上活動。主食昆蟲、蜘蛛和蠕蟲,有時也食植物種子。
華麗琴鳥雌雄分辨 >
雌鳥除尾羽外,形似雄鳥。體色斑駁的雌性華麗琴鳥還不如鵪鶉漂亮,但是雄性華麗琴鳥美麗的尾羽平時拖在身后,只有在交配期才像孔雀開屏一樣豎起來。這時候雄鳥一面展示著美麗的尾羽,對著雌鳥不停地跳著美妙的舞蹈,一面放開歌喉,發(fā)出悅耳動聽的鳴叫聲(非常接近豎琴的音色),到雌鳥愿意和它婚配時為止。雄幼鳥在2歲前和雌鳥相似,2歲以后才長出華麗的尾羽和羽飾。
華麗琴鳥繁殖方式 >
雄鳥5-7歲性成熟,雌鳥4-6歲,每年6-8月交配繁殖。琴鳥是“一夫多妻”,雄鳥對待愛情婚姻的態(tài)度和俄爾浦斯恰恰相反,在繁殖期內分別同若干雌鳥交配,而后就跑掉了,由雌鳥單獨建巢、產(chǎn)卵、育雛。雌鳥每次產(chǎn)卵6-7枚,孵化期約50天左右,47天后小鳥出巢。幼雛跟隨母親生活8-9個月后獨立生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