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哺乳動物,胎生屬于獸;而鳥類是卵生的。
蝙蝠不屬于獸類,也不屬于鳥類,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于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xiàn)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蝙蝠既不是昆蟲,也不是鳥類,而是哺乳動物。
雖然說蝙蝠外表體態(tài)長得很像長翅膀的老鼠,但實際上它們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也就是獸類,它們翅膀并不像鳥類那樣適合飛翔,同時,它們也沒有輕盈濃密羽毛,它們更多是依靠自身強健肢體,憑借自身力量與速度來振翅高飛,因此它們的飛行能力與鳥類還是有很大差距。
蝙蝠不是鳥類。它與鳥類完全不同。鳥是脊椎動物,全身有羽毛,嘴是角質的,口腔內沒有牙齒,這顯然是能夠減輕體重,有助于飛行。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
鳥的消化道中,有儲放谷物的嗉囊和砂囊,有助于磨碎食物,來彌補沒有牙齒的缺陷。
而蝙蝠的口內,卻有細小的牙齒,它沒有嗉囊和砂囊。它的身上也沒有長著羽毛。
蝙蝠也是一種鳥類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蝙蝠不是鳥類,它是獸類。
蝙蝠類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fā)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并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后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中國古代也有關于蝙蝠的記載說他們也生活在鐘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為能夠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后他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暗的顏色變成了通身雪白,這或許就是他們?yōu)槭裁幢环Q為仙鼠的原因吧。
1、鳥是脊椎動物,全身有羽毛,嘴是角質的,口腔內沒有牙齒。如燕、鷹、雞、鴨、鴕鳥等都屬于鳥類。而蝙蝠的口內,卻有細小的牙齒,它沒有嗉囊和砂囊。
2、蝙蝠身上沒有長羽毛。而鳥的身上有羽毛。
3、蝙蝠是胎生的,生下的幼蝠趴在母蝠的身上,吃母乳長大,是哺乳動物。而鳥是卵生的。
4、蝙蝠和鳥的翅膀完全不同。蝙蝠也有四肢,只是它的前肢退化了,前后肢間有一層薄薄的翼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蝙蝠的“翅膀”。實際上,蝙蝠的翼膜與鳥的翅膀完全不同
蝙蝠既不是鳥類也不是爬行動物,而是哺乳動物。
名稱:蝙蝠 bian fu
別名: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
學名: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
英文名:bat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目:翼手目
特征:頭似老鼠
蝙蝠不同類,孔雀、雄鷹、大雁是鳥類,蝙蝠是哺乳動物。古人不懂,把蝙蝠歸于蟲類,就如把鯨,鱷歸于魚類一樣。
獸類,蝙蝠(學名:Chiroptera)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是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除一般哺乳動物的特點外,還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的形態(tài)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體重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體重可以超過1.3千克,翼展可達1.7米。蝙蝠全身骨質輕,頭骨愈合程度較高,肩帶發(fā)達,胸骨具龍骨狀突起。后肢脛骨、腓骨退化。耳殼發(fā)達,常具發(fā)達的耳屏或對耳屏。翼膜、耳、唇等處有豐富的感覺毛。顏色多樣,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蝙蝠可分為兩個亞目,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屬962種,中國約7科30屬120種。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SSC)出版的《1996年受脅動物紅色名錄》中公布了蝙蝠(翼手目)動物受脅狀況,指出處于極危險(CR)種類有26種,瀕危(EN)有32種,易危(VN)有173種。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86秒